APP下载

杨端明:三年心血倾注贫困村

2019-03-25常洁

民生周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锦屏县锦屏罗丹

常洁

他常说,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群众却给予这么深厚的褒奖,对此,唯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2019年1月23日的清晨,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声响,激荡在送行村民们的心上,隆隆如厚重的洪钟,抒发着村民们的感激之情,咚咚如山间的细雨,诉说着即将别离的不舍。这一天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派驻贵州省锦屏县罗丹村“第一书记”杨端明离任的日子。

天蒙蒙亮,锦屏县罗丹村委会的门前就聚集了许多村民,身着盛装,打起腰鼓,欢送北京来的“老杨”。“杨端明书记来我们村三年多,带着我们脱贫致富,事事为我们着想,做了很多好事。现在他要回去了,我们没有什么别的方法能感谢他,只能自发组成一个腰鼓队来送送他。”罗丹村村民龙传梅说。

在送别的队伍中,村民们拉着手,抹着泪,一路相拥,唠叨着“常回来看看”,嘱咐着“一路平安”,掌声、哽咽声此起彼伏。这些淳朴得让人动容的村民用农村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对这位和他们朝夕相处了三年的好书记的感情。

村民口中的好书记叫杨端明,2015年9月派驻罗丹村任“第一书记”。春华秋实,夏去东来,三年多的时光,罗丹村从过去一个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徘徊不前、人心涣散、动力不足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脱贫致富的模范村。

重振产业  做山村脱贫的牵引人

杨端明上任后,通过走访发现村子里许多成熟的果子无人采收,询问了几个村民了解到“村民之间往往不讲合作,相互降价兜售,采摘下来卖还不够工钱呢,久而久之就没人愿意摘了。”熟透了的果子从树上掉落,砸得老杨心里生疼,他及时召开支委会,提出将水果卖到北京的想法。说干就干,2015年11月,杨端明带领村民押乘满载33吨水果的大货车一路北上,进到北京时因市区内有全天候不让大货车通行的规定而被交警拦了下来。“我是中央派到贵州贫困山区扶贫的第一书记,这车水果是村民的看病钱,孩子们的上学钱……”杨端明的话感动了交警,被予放行。经过三天两夜的长途运输,克服重重困难,杨书记带着他的扶贫水果终于抵达了农发行总行旁边的月坛体育场。在亲戚同事的大力帮助下,一周之内这些水果便售卖一空,为村集体经济挖到了“第一桶金”——挣了11万元。

有了2015年的基础,2016年杨端明帮助罗丹村销售水果200余吨,其中为村集体创收45万元。2017年,杨端明拓展电商渠道,带动全村销售水果2500余吨,其中为村集体创收80万元。为了壮大产业,杨端明亲自设计了水果品牌、包装和标识,并向总行争取160万元捐赠资金建设钢架大棚和冷库。2018年带动全村销售水果3000余吨,其中为村集体创收110万元。渐渐的,返乡拾田、承包果园的村民越来越多,水果品种和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

倾注民生  做解忧脱困的贴心人

杨端明初到罗丹村时,当地群众认为他是从北京机关下到山旮旯里来的干部,只不过是到基层镀镀金、走走过场罢了。开会的时候,没有几个人参加,说的话,也没有多少回应,但是曾经军人出身的杨端明并没有因为这些偏见而灰心。“我还记得临行前的动员会上,领导嘱咐我干扶贫工作一定要沉下身子到农村去,多跟农民兄弟交朋友。我想我要以身践行,和群众做真正的朋友。”

杨端明深入各家各户了解情况,随身携带的小本沒多久便写满了村民们的诉求。“我们村里有一条排水沟常年没有人管,堆满了垃圾,污水经常漫到我们几个村民的家里。”杨端明听完龙秋平说的这个事之后,立即争取了20万元资金,新建起一条长364米、深2米、宽3米的排水沟,彻底解决了村寨雨天污水漫灌的问题。

得知驻村小学条件艰苦,冬天孩子们只能用冷水洗脸洗脚,教师缺少办公设备,杨端明主动联系筹集39万元资金为学校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为全体教师配备办公电脑。看到很多群众在车来车往的路边跳广场舞,杨端明觉得很不安全,多方筹集资金40万元,修建了3000平方米的村级文化广场。

这几件事干成后,群众不再把杨端明当成是“走过场”的干部。北京来的“老杨”肯干事、能干事、会办事的消息在村民间很快传开,大家对他的态度由冷漠转为关注。走在村寨间,男女老少都热情地和他打招呼,很多村民主动向他反映问题拉家常。连一向话很少的贫困党员龙立潮都前来求助杨端明。“他的女儿小时候得了皮肤病,四处求医,钱都花完了,病也没能治好。他和我说了这个事之后,我马上联系北京的专家,接他们去北京看病。”杨端明说,经过几次治疗,这个孩子已经基本恢复,但杨端明的脚步并未停下。贫困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匮乏带来的“看病难”问题,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经过多方联络,北京301医院派专家为罗丹村配置了一台远程诊疗仪,并与村卫生所卫生员建立医疗指导。通过杨端明的进一步协调联络,锦屏县引入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与全国30多名医学专家签约。2018年5月7日,锦屏县医共体和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运行,全县的群众不用出县就可以享受一流的医疗服务。

通过走访,杨端明了解到锦屏县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落后,70多名贫困残疾儿童生活不便,杨端明多次到该校走访,看望弱势儿童,向农发行争取捐赠资金28万元给该校安装了空调和热水系统,更新了生活用具。他还为敦寨小学争取农发行捐赠资金29万元建设留守儿童钢琴教室和舞蹈教室,协调捐赠资金5万元新置渡船解决皇村小学学生渡江安全问题。随时从自己身上拿出钱来帮助贫困家庭的事例更是数不胜数。

融智融商  做金融活水的开渠人

三年来,杨端明带领“三人小组”与锦屏脱贫攻坚规划直接对接,不断完善金融服务方案,积极指导锦屏相关部门编制和申报融资项目,有力破解了锦屏县扶贫融资缺专业人才、缺政策信息、缺项目培育的困境,帮助申报农发行融资项目9个,发放贷款22.27亿元。

杨端明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为脱贫牵线搭桥。2017年元月,杨端明在江苏为罗丹村拓展水果销路时,偶然参观了中国最大的私人收藏馆——南京周园。他被园里保存完好的木质古建筑深深震撼。杨端明马上联想到被称为“杉木之乡”,拥有大片天然优质木材的锦屏能否与之联系甚至产生合作。于是,他找到管理人员说明自己的心意,几番交谈,得知周园的主人周贺桐先生是全球最大的羽毛球毛片生产商亚狮龙集团的董事长。几经引见,杨端明先后拜访周贺桐先生8次,用对贫困群众的满腔真情打动亚狮龙到锦屏这个交通条件并不优越的贫困县投资开发,促成签约13.7亿元的产业对接意向书。4个月后,随着锦屏亚狮龙公司的成立,打造全国最大羽毛球毛片生产基地的大幕在锦屏拉开。项目完全建成后能吸纳锦屏3000人就业,同时辐射带动黔东南州的其他县经济发展。

杨端明发现锦屏当地盛产的粽叶深受浙江市场欢迎,出差时包里不忘放几片粽叶随时推销,最终借助农发行系统优势成功对接浙江著名的“五芳斋”粽品公司,将当地粽叶的收购价格提升了2倍,销量从每年40吨增加到900吨。

通过日复一日的扎实工作,杨端明带动全村636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17年底罗丹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51元,超过全县人均数近2000元。

筑强党建  做干部群众的知心人

杨端明刚到罗丹村时,村委办公楼简陋,办公设备差,支部组织乏力,村干相互观望。召开支部大会,除了支部委员只有寥寥几名党员参加,不知道学什么,议什么,也不知道做什么。杨端明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完善了村党支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村民自治公约,编制了村发展规划,坚持党务、村务、财务的公开透明。筹措资金对村办公楼进行维修,配齐了办公电脑,新建了宣传栏和户外彩色显示屏。组织党员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参观学习管理经验和农业技术,争取农发行专项党费116万元扶持锦屏16个村级组织规范建设。“后来开支部大会的时候,会议室里坐不下了,座位一直摆到走廊上,党员发言的积极性、议事效率大大提高,支部的凝聚力不断增强。”许多群众不甘落后,就连62岁的村民龙咸平也向杨端明提出入党诉求。

2016年春节杨端明带着家人与村民在罗丹村过年,组织返乡农民工和在外创业人士召开座谈会,收集了不少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丰富了罗丹村的发展规划。2017年8月,杨端明任期已满,看着刚刚发展起来的产业,望着群众的殷切期盼,杨端明与家人商量,主动要求再干一年。

近三年来,杨端明和群众手牵手,心连心,苦干实干,他的工作得到罗丹村人民和锦屏县人民的肯定,群众把他推荐为“最美锦屏人”,黔东南州委州政府授予他“最美第一书记”“优秀幫扶干部”“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贵州省扶贫领导小组授予他“扶贫攻坚先进个人”,贵州省委授予他“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授予他“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和“最美农发行人”称号。书记老杨的扶贫故事从黔东南州的一个小村庄传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2018年10月,杨端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是中央金融单位唯一获奖个人。他常说,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群众却给予这么深厚的褒奖,对此,唯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人非草木,在长期两地分居孩子备战高考的时候,在家中老人生病他远在家乡爱莫能助的时候,他也彷徨过,但这种思绪往往一闪即过。三年多来,在他耳边响起更多的是“家国情怀、责任担当”。

杨端明是农发行全行全力全程服务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自党中央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农发行总行党委秉承家国情怀,强化政治担当,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在全国金融系统率先成立扶贫专门机构,认真制定扶贫规划和行动方案,采取超常举措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瞄准“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多措并举强化定点扶贫,不断夯实提升扶贫贷款风险管控和基础管理水平,推动农发行金融扶贫取得积极成效。在总行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行扶贫贷款覆盖国家级贫困县820个、占比97.7%,直接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村7.1万个、占比55.5%,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533万人、占比64.6%。产业扶贫贷款带动贫困人口476.23万人,人均年增收约3100元,每亿元贷款带动1098人,同比多带动79人。

每一项政策的落地,每一个产品的推出,每一笔贷款的发放,都凝聚了万千农发行人对扶贫事业的热忱与坚守。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一项项令人欣喜的数据,一个个崛起的村庄,一代代农发行人孜孜以求,接续奋斗,谱写出了支农报国的华彩篇章。

猜你喜欢

锦屏县锦屏罗丹
锦屏县林区养羊配套生产技术的应用效果
里尔克《罗丹论》节选
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
Significance of Conflict Talk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 Analysis of Silence in Conflict Talk with Face Theory
锦屏县 1961—2008年气温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