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智慧公安”建设全国领先
2019-03-25麦婉华
麦婉华
苑的卢先生刚踏进小区门口,手机上就传来了他进小区时的图片。
原来,小区出入口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业主或住户不用佩戴门禁卡,直接“刷脸”进门。而当家里的老人、小孩进出小区门口,卢先生同样会收到他们进出时的图片和时间信息。“一般情况下,小孩放学的时候我还在上班。所以,当小孩放学回家进入小区我收到信息时,我就放心了。我感觉这个系统非常好用,还给我们住户带来了很多便利。”卢先生说。
原来,这是中山市公安局启动的“智能防控小区”试点。据了解,中山市公安局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把打造“智能防控小区”作为“智慧公安”建设之举。自2018年5月系统建成以来,盈翠花园、合生帝景苑两个作为试点的小区初步实现“人员信息智能采集、人员车辆动态识别、出租房屋有效管理、社区民警服务到位、群防群治工作有力、后台数据精准上传”等功能。2018年6月至今,两个试点小区均实现刑事案件“零发案”目标。
“智能防控小区”试点只是中山市公安局“智慧公安”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山市公安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智能化建设的要求,按照公安部“公安大数据”、中山市委市政府“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等部署要求,创新提出并实施“智慧公安”建设战略。
搭建“一中心、五平台”
2017年5月份,中山市公安局在分析信息化建设基础和大数据发展应用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智慧公安”建设战略,制定了《中山智慧公安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2017-2019)》。中山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郑泽晖表示,中山智慧公安搭建“一中心、五平台”的总体框架,也就是搭建警务云大数据中心一个中心,和搭建智情预警、智感防控、智侦合成、智服惠民、智管强警五个平台。
“具体来讲,智慧公安规划了‘五智五精建设的实施路径,即推进‘智情预警建设,实现‘精密维稳;推进‘智感防控建设,实现‘精确防范;推进‘智侦合成建设,实现‘精准打击;推进‘智服惠民建设,实现‘精心服务;推进‘智管强警建设,实现‘精细管理。”郑泽晖说。
据了解,中山“智慧公安”力争“一年起步、两年加速、三年成型”,即通过3年时间建成一个高度集成、高度共享、高度智能,贯穿打、防、管、控、建等环节的“智慧公安”警务体系,实现警务资源高效集约应用和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全新变革。
中山市公安局科信部门负责人说,智慧公安主要是有“四个转变”的目标,分别是推动信息化警务向智能化警务转变,推动后知型警务向先觉型警务转变,推动管理型警务向服务型警务转变,推动粗放型警务向精细化警务转变。
大数据、云计算助力社会治理
当今世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风起云涌,数据资源早已上升至国家战略资源层次。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公安工作的深度融合,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信息化时代,中山公安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开展“智慧公安”建设,以“大数据模式”探索中型城市“社会治理”新途径。其中,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建成公共安全领域的大数据中心,是支撑能力质变升级的关键。
据了解,中山市“智慧公安”建设平台警务云项目建设完成,计算和存储能力较之前分别上升8倍和30倍以上,满足支撑所有“智慧公安”新建应用和各警种专业应用的硬件需求,目前全局大部分应用都已迁移上云。大数据应用平台建成投入使用,汇集数据种类较之前上升5倍以上。依托大数据平台,研发了“一车一档”、“可视化关系推演”、“数据魔方”等应用,有效支撑了基层实战需求。
那么,大数据如何实际地应用于中山市的“智慧公安”建设中?所谓大数据,不仅仅是指收集和分析大量信息的能力,更是指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归类、分析、预测,从复杂的数据中找到隐秘的规律,获取有价值的线索。中山市公安局科信部门负责人介绍,“智情预警”,利用当前已成熟的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建立集多维度回溯、高精度预警的智能应用体系,实现行为轨迹全面刻画与犯罪趋势、区域预测,并逐步由轨迹预警向模型预警转变。
“智感防控”则围绕“智感围城”的理念,科学布局,形成视频、卡口等立体感知网。依托实时感知数据,结合实战模型,多维度掌控人员动态与关联信息。“智侦合成”,除运用亿级跨部门、跨区域大批量复杂数据进行横向关联综合查询、批量比对之外,以大数据建模方式,提炼侦查实战和情报研判经验,运用建模工具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提升犯罪的主动发现能力,牢牢掌握打击防控主动权。
“智管强警”在统筹融合公安内部数据之后,结合外部资源,以实现信息共享为基础,对民警进行“多维度画像”,建立基于大数据模型分析的民警异常行为预警。“智服惠民”,研究社会治理规律与民意诉求热点,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推进网上身份认证体系,实现便民服务互联网化,推进民生警务服务更加便利、高效。
其中,在大数据的帮助下,中山市有效解决高密度流动的城中村治理。2018年5月8日以来,中山市坦洲公安分局针对十四村出租屋和流动人员高度密集容易“藏污纳垢”以及村内道路四通八达、人员高频流动、治安防控难度大的特点,积极探索智慧新防控工作模式。通过建设视频云+大数据应用,破解十四村这类特大型开放式社区治安防控的难题;建设基层基础警务平台,实现“一标三实”,破解出租屋和流动人口动态管控的难题。通过视频云+大数据应用平台和基层基础警务平台的高度集成,构建立体化、全方位治安防控的“天罗地网”,打造“科技围合、智能感知、数据环绕、智慧应用”的智慧防控新模式,实现辖区情况“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
侦查模式从被動受理到主动发现
通过大数据系统进行建模分析,中山警方找到可能存在的案件,实现警情预警;依靠智慧视频技术,中山西区警方平均每三天抓获一名全国在逃人员……能有如此佳绩与中山市“智慧公安”侦查模式从传统的群众报警、警察破案,转向主动发现案件线索等创新模式息息相关。
“过去,警察工作主要是被动处置,如今向主动干预转变。通过‘人工+科技、‘网上+网下等手段,着重构建智慧情报网络和智情预警平台。强化事件苗头的自动感知预警,及时开展线索核查,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综合分析运算能力,将多部门线索进行智能碰撞,产生高质量情报,可以主动发现可能存在的警情和案件。” 中山市公安局科信部门负责人说。
当中,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山市污水验毒的实践。2018年7月19日,世界权威学术期刊《Nature》(自然)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扩大检测污水范围以监控毒品滥用》的文章,第一次以中山市“污水验毒”为例向全球报道中国在污水毒品检测探索上的领先地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李喜青研究员介绍,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只是把污水分析结果用于流行病学研究,最早将该技术从实验室引入禁毒实务的则是中山。
据了解,2017年年初,全国首个“污水验毒”项目在中山试点。当年6月23日,中山市公安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正式签约,全国首个“校警合作”的毒品环境法医学(毒情监测)联合实验室在中山成立。
“污水验毒技术监测精度很高,达到纳克级别,5克毒品倒在与西湖体量相当的水里都可检测出来。在污水处理厂检测到毒品成分,通过分析追踪可以追查到具体小区。目前,中山市现有的22个污水处理厂已经成为毒情监测的‘前哨,污水厂工人定期采集水样交给警方,警方根据检测数据对毒品犯罪开展精准打击,追查毒源的效率和精度都得到了大大提升。如此一来,我们不用等到报案,禁毒部门就能预先检测到问题地点。”中山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支队长冯立洲说。
为广东提供“中山样板”
在“智慧公安”建设过程中,中山市公安局广借外脑,充分发挥中山公安在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优势及公安工作中的实战经验,先后与北京大学、华为、海康威视、高德等高校、知名企业、科研部门对接,全方位开展科技战略合作,将中山变成新技术在公安领域落地的试验田和孵化场,在污水验毒监测、大数据建设、智能视频技术、交通治堵等项目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近两年的智慧公安建设,中山市公安机关新型智慧警务模式初步成形,打防管控建水平不断提升,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的能力明显增强。2017年,中山市第六次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称号,第四次捧得“长安杯”;在“2017年中国最安全城市排行榜”上,中山位列全国第五、广东第一;2018年12月,在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国家信息中心、求是《小康》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8第十三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中山市公安局“智慧公安”项目荣获“2018年度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
2018年,中山市立刑事案件同比下降4.1%;破案同比上升0.65%实现了2012年以来刑事发案“六连降”、2014年以来刑事破案“四连升”。广东省副省长李春生到中山市公安局调研时高度评价:“智慧公安建设很好,就是要发挥智慧公安的支撑引领作用,给全省提供了‘中山样板”。
郑泽晖表示,下一步,中山市各级公安机关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融会贯通、落实落地到智慧公安建设中,按照上级公安机关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地推进“智慧公安”建设,大力推动警务机制改革与现代科技应用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努力打造中型城市社會治理“中山模式”,为把中山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余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