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族节日礼俗中伦理思想的形成

2019-03-25孙敏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3期

孙敏杰

摘 要:满族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其民俗文化中所体现的伦理道德彰显了勤劳、善良、智慧的满族人民的人生追求、价值观念、道德理想等,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挖掘满族传统文化内涵,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知悉满族伦理道德,正是维护民族团结、巩固民族文化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对满族节日的礼俗研究阐述其伦理道德思想,传承人文,凝聚精神。

关键词:添仓节;饱食填粮;敬畏自然

1 添仓节

添仓节亦称“添仓日”,满族人把每年的夏历一月二十五日确立为添仓节。在添仓节当天,各家往自家仓房里添加五谷杂粮等作物。首先将煮好的黏高粱米饭放于仓库,然后把秫秸编扎的小马立于饭盆上,再往饭盆里添加三回新饭,寓意骏马往家驮粮,粮仓满仓、五谷丰登,以此乞求风调雨顺、金银满仓、福气满仓、幸福满仓。添仓节还要在院内打灰窖,具体做法是把草木灰放在簸箕里,用棍棒均匀敲打,并在地上撒出环套圆圈,以象征粮仓。然后用砖石将圈中的粮食盖住,寓意压仓。最后点燃圆圈内的鞭炮,寓意粮仓爆满。“灰撒囤,籽添仓”的添仓节,作为春节的尾声,在给春节画了一个幸福美满、饱含期待的句号的同时,又为新的一年带来新的企盼和无限的憧憬与祝福。

孕育于小农经济社会关系下的添仓节,节日表现形式的载体无论是马驮粮食、祈求丰收、撒灰补仓、纪念仓君,还是“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的企盼,无不说明聪慧的满族百姓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是中国人追求的哲学意境,体现了人顺应自然的理念。人们相信身体的康建、家庭的和睦、农业的丰收都是自然神的力量,人们试图用各种仪式与自然沟通,以达到表达美好愿望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善良的百姓不会忘记感恩自然、感恩社會。一个个绘声绘色的神话故事正是整个民族乐观向上、勤劳善良、顺天时、敬自然的深刻表述。聪慧勤劳的满族百姓以善良的天性理解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土地、天气、山林、自然,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劳培育他们的精神家园。他们不懂用文字和语言说通天与地、人与地、天与人的关系,却用实际行动抒发自己顺自然、顺天时、顺地利、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情怀。

2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敬自然,爱幼小,懂节制。

满族的二月二“领龙”习俗源于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龙头节”,亦称“春龙节”“青龙节”。

每年的二月初一,满族妇女们采集山房草,用各色布块及绒线,串龙头,捏龙身,做龙尾。大人把龙挂在孩子的大襟上,祈盼子孙无波无折,各个聪慧健康,人人平安幸福。二月二当天清早,妇女们会在院子里和大门外的平地上,用硝灰画上圆圈,在圈内画一个“十”字。等到太阳初升,让年幼的孩子们光着肚皮紧贴地面。母亲在身边祈求祷告“印脾十字中,龙盘圈里形,带走腹中病,肚子永不疼”“龙王爷,你们保佑我的孩子不得大肚子食水病,请龙王顺着硝龙画的圆圈走,多走几遍就把孩子的食积带走消除了”。这种举动是提醒妇女们养育孩子、敬自然、爱幼小、懂节制。

古代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靠天吃饭是农业社会的现实缩写。长白山一脉的北方地域常年干旱少雨,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力资源,所以人们非常重视春雨,民间亦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因此,在二月二这一天满族还要举行十分重要的祭祀活动——“领龙”。中国自古把龙作为祥瑞的象征,传说龙是行云布雨的主宰。所以,每到龙头节人们便从龙的家里——井里或河里将龙引“领”回家中,祈求龙能及时布雨。

林林总总的节令习俗中展示出来的东北黑土地文化是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主要表现:一是春日龙文化。东北多龙,山水冠以龙名居多,大概源于长白山天池俗称龙潭。节令习俗也多龙意识。农历二月二弥漫龙文化,九台龙棚,传说有龙行雨;黑龙江畔有龙坠、护龙、腾龙的“目击记”;辽宁营口有坠龙事件记载。龙文化是一种觉悟跃动和奋发意识,是满族人勤奋进取的象征,这种进取离不开顺天时、敬自然的依托。二是重教育精神。无论是扎龙置胸前避灾,还是贴脾活动,关爱幼童却又不放纵,适度节制,有教有育。占鳌头更是说明对孩子希望之殷切,对教育重视程度之深厚。

3 虫王节祭祀虫王神以保收成

虫王节也叫“虫王会”“青苗节”,于每年六月六日举行,流行于满洲三省满洲聚居地。

虫王节是一种为保护青苗的民间祭祀集会。每年农历六月正是虫灾多发之际,在靠天吃饭的古代社会,善良的百姓会祈求、祭祀虫王神,以求虫王神的庇佑。在虫王节这天,家家到虫王庙祭拜,杀猪祭祀。每每庄稼遭遇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时,人们便纷纷去祭祀虫王神,后逐渐形成传统,演变成了传统节日。

与其他传统节日相似,虫王节当天还有许多食俗。如药铺和一些庙宇开始布施绿豆汤、冰水或是用中药制作成的解暑汤水。“六月六,看谷秀”,农历六月烈日炎炎,庄稼长势正浓,已是吐须秀麦穗之时,农户们要观察长势,以推测是否丰收。还要在农田、院落里焚香祭祀,祈求上天庇护,粮食丰收。

虽然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农民靠天吃饭的历史在逐渐消亡。但对于满族人来说,它的曾经存在却有着一定的意义,也彰显着满族人民敬畏自然的感恩之心。

4 开山节感谢山神给予恩赐

开山节是辛勤的满族人民在中秋团圆之后,为祈求采集药草获得丰登而进行的祝颂活动。在过去的东北满族村落,每年开山节都要面对满族人民的圣山——长白山,进行祝福祷告,感谢山神给予采药人的丰富恩赐。在这一时期,满族人将采到的人参供奉在自家的神龛中,以表达心中的敬畏。

一次次叩拜,一遍遍祷告,足见满族人敬畏自然风俗底蕴深远。随着时代变迁,许多人叩拜山神,感谢山神恩赐,这种祷告谱写了满族人民对于自然恩赐的敬畏与感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悠悠岁月,漫漫征程。满族及其先民们,一代代执着南迁,与自然作着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他们从没有间断向汉族学习,学习文化和农耕文明,同时也大为密切了与先进农业民族的关系,使本民族的社会经济获得迅速发展。正是这种历史背景为爱新觉罗家族从众多女真氏族中喷薄而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