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尔寺遗址年代刍议

2019-03-25王晓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3期
关键词:莫尔佛寺佛塔

王晓华

摘 要:文章通过对莫尔寺遗址采集的佛头、佛塔、遗址的平面布局以及周边遗址的分析,认为莫尔寺遗址建造于2~3世纪,魏晋时期获得发展,唐代繁盛,最后废弃于伊斯兰教的兴起。以此来说明佛教曾在喀什传播,喀什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

关键词:莫尔寺遗址;年代;汉;晋;唐

莫尔寺遗址,位于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开普台尔哈纳东北的古玛塔格山南麓,遗址南北长100米左右,东西宽50米左右。自南向北分布有佛塔、寺院、梯形塔等遗迹。佛塔用土坯垒砌,有三层房座,一层圆台;圆柱形塔身,覆钵顶,中央有设置相轮的洞口;佛塔殘高12米,底部边长12米。塔北是寺院遗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3米,南北宽9.3米,最高处高1.5米,最低处与地面平行。遗址的北部是梯形塔,塔顶部近正方形,东西长14.5米,南北宽13.5米,底部东西宽24.4米,南北长24.7米。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莫尔寺遗址年代为汉唐时期,这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时间段,作为中国西部现存已知的佛教遗址,其遗址年代的明晰对于中国佛教的传播以及西域佛教的研究、喀什地区多种宗教并存的体现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本文从莫尔寺遗址所采集的遗物、佛塔造型、遗址布局、周边遗存等方面来探讨莫尔寺遗址的建造及延续年代[1]。

1 遗物

喀什地区博物馆馆藏有20世纪八九十年代采集的出自莫尔佛寺遗址的佛头残件,佛头通长19厘米,通宽8.8厘米,通高7厘米,重约2千克,面部残损严重,鼻梁细长。这种佛头造型,不同于唐朝时期面相丰圆的造型,倒是与北魏时期的造像风格相近。北魏中期的塑像人物形象为长圆形脸、平眉、秀眼,人体比例逐渐修长,姿态大方,神情恬静。北魏晚期塑像造型基本扁平单薄,肢体修长,面相方瘦清秀,即所谓“秀骨清像”,而颧骨略略突起[2]。此外,据宿白先生的研究可知,自太武帝以来,北魏就兴建佛寺,与较兴盛的西域佛教地区交往频繁。这些国家与地区,有的曾经一度划归北魏领域[3]。其中重要的佛教国家和地区如鄯善、龟兹、疏勒、粟特和于阗等,又都和北魏有较密切的关系[4]。而在今巴基斯坦中巴公路吉拉斯地方发现了北魏使者出使的题记——“大魏使谷巍龙今向迷密使去”[5],这也说明当时北魏与西域是存在交流的,当时流行于北魏的造像样式有可能流传到莫尔佛寺遗址所在区域。

2 佛塔造型

莫尔寺遗址中的莫尔佛塔保存较好。佛塔用土坯垒砌,有三层房座,一层圆台。圆柱形塔身,覆钵顶,中央有设置相轮的洞口。其中覆钵顶的佛塔与新疆地区现存的佛塔造像相一致的,有楼兰古城佛塔、米兰佛教遗址等。在印度佛塔崇拜时期,塔是佛涅槃的象征。崇拜佛塔和绕塔礼拜被认为是获取无上福报的功德之一。《菩萨本行经》说:“若人旋佛及旋佛塔所生之处得福无量也”。唐代大同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等翻译的《佛说右绕佛塔功德经》,专门宣讲绕佛塔礼拜的功德[6]。中国佛塔造型从《洛阳伽蓝记》中可知,尤以永宁寺的佛塔遗址为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79年开始对北魏洛阳城内永宁寺遗址进行发掘,曾在1981年发表了木塔塔基的发掘报告,正式发掘报告出版于1996年。永宁寺的九级木塔于519年建成。永宁寺以木构九级佛塔为全寺中心,呈前塔后殿的平面布局,也仍未突破印度佛寺石窟的基本格局[7]。因而这种底部方形台基,上部类似窣都钵的造型明显不同于隋唐以后的佛塔造型,至少是同永宁寺佛塔之前一样的风格。

3 莫尔佛寺遗址

莫尔佛寺遗址现存圆形佛塔、房基遗址、方形佛塔。唐代著名的和尚道宣法师制定了一套关于修寺建塔的方案,即《戒坛图经》,明确规定了寺院的建筑要求与标准。特别规定应以殿为主,为整个寺院建筑的中心。理由是因为佛殿是供奉佛像、佛经和僧人们念经说法的重要活动场所。这样就把传统的殿堂和塔分离开来。从建筑格局上看,塔在殿的后面。唐代时期,寺院的建筑格局发生了变化。在中国寺院中佛塔逐渐转向寺院后部、寺院外部是后来出现的情形,后来甚至出现不建塔的寺院形式[8]。而莫尔佛塔形制规模巨大,寺院遗址在其侧,不同于唐代及以后的寺院形制布局。这种以塔寺为中心的建筑遗址格局属于早期的[9],其后的,现在命名为“方形佛塔”,有可能是唐代流行的台藏塔[10]的体现。因为在方形佛塔的塔身正面和西侧有佛龛痕迹。

4 周边遗存

莫尔寺遗址附近的已知佛教遗址有三仙洞遗址、达克亚努斯寺院遗址、托库孜卡孜那克寺院遗址,其时代皆为南北朝时期。

三仙洞遗址,是三个佛教造像窟,位于喀什北郊约18千米的伯什克里木河南岸的悬崖峭壁间。据李遇春先生的文章《新疆三仙洞的开窟时代和壁画内容初探》,可以知道其三仙洞石窟寺的开凿和窟中第一层壁画的时代当为公元3世纪的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大约在公元10世纪,因宗教信仰的的改变,才废弃[11]。

喀什市的达克亚努斯寺院遗址,曾采集到一件极精美的三耳模压花纹陶罐,现藏喀什地区博物馆。器身饰有联珠纹、卷草纹等佛教装饰纹样,并有跪地手捧瓶子的类似礼佛人,器耳饰有胡人形象的纹样。该陶罐的年代被鉴定为南北朝时期。[12]

托库孜卡兹纳克寺院遗址,位于疏附县乌帕尔乡毛拉木格村西贝、艾孜热提毛拉木贝格山东南端。托库孜卡兹纳克寺院为维吾尔语,意思为一组房屋或一组建筑。遗址现在仅存9个山洞和山脚下的一段残墙痕迹。山洞大小不一,无明显人为加工痕迹。在山洞之间分布有一些陶片,陶片以素面红陶为主。寺院遗址西南约100米处发现有一片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遗址,遗址平面略呈长方形。在遗址上发现有大量的石膏残片,推测为南北朝时期遗址。[13]

综上所述,莫尔佛寺遗址的佛塔造型及塔寺格局,说明其建造年代可能在2~3世纪。随后可能随着中原王朝,尤其是北魏以来皇家崇佛的兴盛,佛教中国化进程大大加速,因而其造像风格与样式也受其影响。莫尔寺遗址上采集的佛头造像残件恰好说明了中原造像风格对西域地区的影响,而现在被称为梯形佛塔的遗存,有可能是唐代西域流行的台藏塔的体现。至此之后,随着伊斯兰教的兴盛,莫尔寺遗址被废弃。

参考文献

[1][1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集成:喀什地区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6][7][8]范鸿武.云冈石窟建筑与佛教雕塑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3][4]宿白.中国石窟寺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5]马雍.西域史地文物丛考[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9]新疆文物志编辑室.新疆文物志[M].新疆:新疆文物志编辑室,1991.

[10]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吐鲁番市台藏塔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2012.

[11]李遇春.新疆三仙洞的开窟时代和壁画内容初探[J].文物,1982.

[12]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文物考古资料汇编[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莫尔佛寺佛塔
中国政府援缅甸蒲甘他冰瑜佛塔修复项目举行启动仪式
骑笤帚疙瘩的小男巫
佛塔画(大家拍世界)
最奇葩重婚犯:25名妻子145个孩子
唐代佛寺壁画研究
加男子娶27妻生145子 却反对一夫多妻合法化
天然佛塔
莫尔的玫瑰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