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盐官陈阁老宅的建筑空间内涵

2019-03-25周晶晶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3期
关键词:建筑空间

周晶晶

摘 要:海宁陈家之隆盛,自清迨今,为世人乐道。盐官古城内陈氏宅第大多已湮没无闻,相关资料甚少。文章试对陈阁老宅建筑本体进行解析,通过对其基址特点、布局结构、空间序列及建筑装饰等方面进行阐释,旨在为以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陈阁老宅;伦理秩序;建筑空间

盐官地处江南,因气势磅礴的钱江潮闻名遐迩,兼壮阔柔美于一身。由于其长期作为州县中心,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独特的人文盛景。“海宁陈家”之语,堪称典范。海宁陈氏在明清两朝,以科举取仕,进士及第31人,常父子兄弟同登一榜。作为聚族之地,盐官城内陈氏宅第多已废毁,甚或旧址湮没无踪,现仅存陈邦彦故居春晖堂一进与陈阁老宅。

陈阁老宅于2013年3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整体风貌古朴庄重,规模恢宏,是海宁地区保存尚完整的官僚贵族宅第,亦是还原海宁陈家望族世家文化内涵的珍贵实物资料。

1 基址特点

盐官古城结构具有明显的二元性特征[1],即南侧的官式空间结构与北侧的江南水乡式街巷结构。陈阁老宅初建于明代晚期陈元龙曾祖陈与相时期,历陈元成、陈之闇两代,随陈家渐隆不断扩展。老宅的基址位于城市偏东北侧小东门直街,居于当时的上下里塘河交界的瓦石堰(今堰瓦坝)下方。此处曾设立有河埠,上河处有城隍庙,下河呈“┛”经北侧宣德水门出城。陈阁老宅因地制宜,遵循临街面水原则,傍水而建,在北面设置宅园入口,建筑单元向南面展开,与顺治、康熙间兵部左侍郎杨雍建宅隔河相对,成为城市水巷环境的构成要素。雍正十一年(1733)陈元龙乞休归里后,大规模扩建,占地逾四十亩(约26666.67平方米)。老宅后门与稍晚的安澜书院正门相对,建筑兼顾了外部环境,同时营造出恬淡幽静的内部空间。

2 布局结构

陈阁老宅建筑分东、中、西三路。中路从北向南层次上升,依次坐落有大门、仪门、轿厅、爱日堂、大楼、道士巾、外红槛杆和内红槛杆;东路设有家庙、祠堂、老大房、筠香馆、双清草堂、宝砚斋等;西路多为管家、戏班伶人住房,厨房等。中路建筑两侧建有东、西两条备弄,贯连三路建筑。整个建筑南端以后园收尾。除中路主体建筑大门至大楼坐南朝北,其余建筑皆坐北朝南。据民国陈志皋《海宁陈家》(以下简称《陈》书)猜测:坐北朝南者为旧置,坐南朝北者为添建。

清咸丰以后,陈阁老宅建筑逐渐衰败,至解放后尚存中路大门、仪门、轿厅和东路建筑,以及少许庭园、假山绿植。2000年,文物部门对中路爱日堂、大楼及西路建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原址复建。2009年,对东路建筑进行了维修。现存建筑占地面积为4719.26平方米。

下面主要对现存建筑结构进行阐述分析。

陈阁老宅大门、仪门与轿厅为一体,单檐硬山造,面阔三间12.02米,通进深12.05米。大门北向临河,下方长条石阶三层,左右各设平地旗杆两对,墙壁斜塑清水方砖,正门四扇竹扉门。大门后即为仪门,设有两块叠加的活络门槛,高达96厘米。门两旁置浮雕滚狮图案抱鼓石一对,其下设须弥座,门楣正悬直形“宫傅第”门额。入仪门进入轿厅,栋梁均施彩绘。轿厅南侧不设门窗。

轿厅天井通过一门楼,便是正厅爱日堂。堂名系康熙四十年(1701)御笔[2]。此厅另悬有御赐“鸠杖庞眉”“慈教贻庥”“南陔日永”额。爱日堂与大楼之间亦设有一门楼。

自轿厅向东则进入东路各进建筑。首先独院南向,正对东备弄为家庙一间,通进深4.95米,内供天地君亲师神位和后土之神。

家庙向东上石阶二級为祠堂门,祠堂门常年关闭,只每月初一、十五日祭祀时开启。祠堂为东路第一进建筑,据《陈》书载为五开间,中厅三间,左右两厢。现所见建筑为面阔三间13.43米,通进深10.52米,穿斗抬梁混合结构。按《大明会典》祠堂制度,祠堂三间,外为中门。按清制,一品到三品当为五开间,中三间为堂,左右各一间。是否后期对房屋结构作了改动,有待进一步考证。祠堂供奉陈氏各祖先牌位。

老大房为第二进,自成院落,二层楼,面阔三间14.59米,通进深11.22米。底楼前有廊,后带翻轩廊,南侧天井中间青石甬道。

筠香馆为第三进。原有旧额与乾隆御题联“筠含籁戛金石韵,花湛露霏锦绣香”,为安澜园移入。面阔四间14.53米,通进深7.66米,东首为廊桥堍八角洞屋一间。筠香馆前廊外檐装修木栏杆并落地罩,下设云步踏跺,前进即进入与第四进双清草堂间的庭院空间。园内筑有东西湖石假山两座,之间以碎石铺地。东侧近曲桥处置带土石山,上植有300年古腊梅,下引清水为池。西侧大石山,登临其上,原有假山楼一座并老树桂花等,惜均已不存,只余数级石蹬。

穿过筠香馆左首曲桥,便进入双清草堂后轩。草堂为陈元龙晏居花厅,原东首建筑已毁,现存正厅三间,面阔11.07米,通进深12.28米。整个屋面由三个翻轩带前廊构成,后檐下设美人靠,东、西两壁装有活络屏风,可以拆卸。西首为二层书房,陈其寿题名宝砚斋,书斋前尚存600年罗汉松一株,虬枝茂盛。《陈》书载双清得名,缘宝砚斋与双清草堂前庭罗汉松两株。双清草堂前庭较筠香馆疏朗开阔,亦设云步踏跺。铺地以细小条砖组合几何纹样。庭前湖石假山原有两座,中悬石桥相通,现残存部分石峰高低起伏。左侧栽有木绣球一株,右侧石隙间有薜荔盘绕,生机盎然。

3 空间序列

3.1 严谨规整的礼制宗法秩序

陈阁老宅有明显的中轴线,从大门旗杆到三间二层楼的内红槛杆,置以层层台阶,逐渐上升。各功能空间以天井相连,又以门楼、备弄围合重重独立院落。大楼与七间二层楼外红槛杆之间的备弄尤其高大坚固,将此段西路仆从居所分隔开。以院为单位,每个空间单元相对独立,又具备以中轴为序列的整体性[3]。主体建筑形制规整,威严庄重。通过建筑物体量的大小、高度的变化衬托出主次之分、内外之别。建筑物装修又以色彩、材质、造型及御赐匾额等互为穿插,使宅第主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得以具象化,整个空间秩序井然,等级分明,建筑成为伦理秩序的物化形态。

祭祀是子孙慎终追远的重要形式。陈阁老宅家庙和祠堂分开设置,保持原有的结构,依照礼制建在住宅的上首,居于东路第一进。家庙内供奉的天地君亲师和后土之神,符合传统儒家思想标榜的伦常道德。祠堂内供奉陈氏历代祖先,记录陈氏家族历史,延续文化传统。两处场所遵循社会礼制,成为封闭的空间形态,烘托出肃穆、神秘的氛围。

3.2 虚实相生的宜居心理需求

陈阁老宅建筑采用备弄贯连三路建筑,几乎每个院落都有备弄,高墙不通外面。除了防火防盗的功能之外亦营造出私密性和幽深感,但其封闭的空间会使行走其中之人产生幽闭感。此时通风、采光的花窗便成为空间转化的交界点。东路建筑前后两廊上塑有形式繁多的花窗,不仅丰富了建筑的层次,也使中路天井环境得以渗透进来,产生移步换景的效果,弱化了实体墙面的束缚感。

诸如此种空间处理方式,在老宅建筑院落中也另有反映。从远处看,筠香馆与双清草堂两进,利用庭院、园林打破了群体建筑的程式化,以窗、栏杆、罩、桥、池、假山和绿植等构筑要素诠释自然。两个院落之间又因曲桥和假山楼互通,隔而未断,有机融合,形成更加开阔的流动空间[4]。建筑处理上,筠香馆外檐落地罩形成框景,将庭院空间纳入视野,双清草堂后檐美人靠的设计,又使二者互为对景,草堂前庭以大假山为障,内收景致,开合有度。秉承“天人合一”的理念,将文人审美意趣表现在园景构筑上。同时,门窗的运用不可或缺,它不仅承担了遮风挡雨的实际功用,又成为点缀空间的元素。有限的空间使用了槅扇、槛窗、支摘窗,随着一天内时间的推移,光线透过植物与镂空图案产生不同的光影,明与暗的对比错综纷繁。视觉感受差异中虚实交织,给心理以无限延伸,成为宅第主人年老乞休、隐逸山林、俯仰自得的依托。

陈阁老宅整个东路建筑从北部凝重的祭祀区域、中部保守的居住区域到南部雅致的休闲区域,外观及色调上参差起伏,实与虚、静与动之间,富有美感,既彰显陈家的望族地位,又不乏书香文人意境。

4 建筑装饰

陈阁老宅建筑整体气度恢宏、雄浑庄重,装饰却并非华丽张扬。建筑用材朴素,以简练细腻的雕刻取胜。历经战争和时光洗礼,建筑彩绘、牛腿及内部装修多已无存,只余一二残件作为见证。仪门一对抱鼓石构图巧妙,造型活泼。清理老宅遗址中,出土了题材广泛、线条流畅的砖雕。二维的空间内产生立体的效果,其艺术之美可见一斑。

4.1 抱鼓石

陈阁老宅一对圆形抱鼓石置于仪门两侧,而非大门。基座为须弥座,仅在束腰作雕饰。须弥座上不设包袱角。主体滚狮纹饰集中在鼓面,不作鼓身瑞兽。

须弥座与鼓面外向皆饰卷叶纹,鼓面围绕鼓子心又自成涡纹。内向鼓面雕刻高浮雕“三狮戏球”,以绶带相缠绕,具有显著南方特征,憨态可掬,富有动感。鼓面边缘以一圈浅浮雕卷草纹代鼓钉。须弥座束腰装饰左右抱鼓石有所区别。左侧浮雕凤鸟逐日,祥云追随,边缘石山。转角鹿回首与鸟相戏。右侧正中浮雕海水鱼纹,边缘亦有石山,其上两朵如意云纹。转角玄武与鹰相搏,其鸟环眼圆睁,直立双腿,振翅欲飞,整个场面紧张激烈,生动传神。构图上两只抱鼓石对称均衡、主次分明,表现手法上简洁明快而又寓意吉祥。

4.2 砖雕

雕刻部位多集中在老宅建筑的墀头、屋脊、门楼上。出土的砖雕残件装饰题材较为广泛,或亭台楼榭、或飞禽走兽、或琴棋书画、或花草瓜果。又以如意卷草纹和蝠纹最为多见,无论何种,都有趋吉避凶、多子多孙的美好寓意。装饰技法上充分调动砖雕高浅浮雕、素平、阴刻及镂空,将多种手法融于一体,井然有序。

5 结论

海宁陈家世代簪缨,其科名仕宦之盛,海内稀有。乾隆皇帝六度南巡,四次驻跸陈氏私园,并赐名“安澜”。陈阁老宅自明末陈与相时建造,历经四代至陈元龙,其子陈邦直达到鼎盛。其匠心独运地将坐南朝北的主体建筑与坐北朝南的建筑,以备弄、庭院等合成一体,耐人寻味。表现手法上多次使用翻轩产生优美的曲线,避免了格局上的单调。通过建筑的形制、布局、结构和工艺,不仅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和礼制文化对建筑的影响,也蕴涵了陈氏作为百年大族丰厚的历史积淀。

参考文献

[1]寇志荣.基于文脉连续的城市设计研究——盐官古城城市设计实践与探索[J].中外建筑,2015.

[2]吴忠匡.满汉名臣传[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

[3]尹國均.浦安迪的“中国叙事学”与中国古建的修辞法[J].时代建筑,1999.

[4]李玖玲.传统民居室内空间虚实相生的有机构成[J].装饰,1995.

猜你喜欢

建筑空间
木质饰面板在建筑中的艺术性及其应用
宗教文化对建筑空间与建筑形式影响探究
某休闲场所室内空问设计改造方案
刍议陕西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合理应用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分析
浅谈建筑空间结构的设计与优化
走出建筑结构教育的困境
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