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装备维修对机动化建设的保障作用
2019-03-25任亚玲辛武斌
任亚玲 辛武斌
摘 要:无论是民用直升机还是军事直升机,配套装备维修至关重要。以军事直升机为例,其维修与保障动机往往直接决定着机动作战能力。就目前来看,国内在直升机维修与保障水平建设层面还存在很大不足,体系也不够成熟。最常见的问题现象就是后勤延误时间长,直接造成直升机的使用可用度低。对此,近三年来,军队提出了使用维修保障一体化系统的设想,以期大幅提升直升机维修质量和工作效率,最终有助于加快直升机装备的维修与保障机动一体化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直升机;机动化建设;维修保障;系统建设
中图分类号:V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04-0091-02
现代化战争瞬息万变,并且不再局限于队伍本身的建设,更多是军事技术层面的比拼。总的来讲,在现代高科技战争条件下,维修与保障能力早已成为一大关键因素。其不仅是武器装备形成战斗力的基础,同时也影响着武器装备作战能力的有效发挥。因为在军事作战中,时间、效率等于一切,甚至直接决定胜败。以本部队先前各项军事演戏为例,从胜败双方的实际表现来看,并无太大差异,往往是细节决定着成败[1]。失败的一方,在对于时间效率层面上,对于后勤保障层面上,把控程度严重不足。特别是非陆地作战使用下的直升机,更是直接担负着协同地面部队作战的艰巨任务,一旦维修不及时、后勤保障体系滞后,会直接丧失作战的主动权。反之,赢得了时间、抢占了先机,也就赢得了未来作战的主动权。故此,加快直升机装备的维修与保障机动能力建设,刻不容缓[2]。
1 现阶段部队直升机使用与维修保障存留的问题
1.1 关于直升机的使用维修
严格意义上来讲,对于直升机的使用维修主要包括四大内容。其一,对直升机进行日常检查与维护。包括飞行前的检查、再次起飞时的检查、飞行落地后的检查;其二,定期维修。包括每日检查或者每周甚至每月大检查;其三,非定期维修。一般为紧急出动或者临时军事任务下的维修检查;其四,事故后维修。顾名思义,将现有故障以及潜在故障排查,对损坏装备和零部件检修、更换,以期恢复到正常起飞使用状态[3]。
1.2 关于直升机的维修保障工作
部队中,直升机的维修保障工作,一般属于综合保障。首先,它需要一定的技术人员和部分人力;其次,它需要相应的检测工具、设备,一般为外场便携式设备;第三,保障人员需要配备专用工具和设备,主要用于内场维修使用;第四,需要依照用户技术手册来进行维修保障。常见的有飞行手册、维护手册、故障分析手册等;第五,做好备件保障工作。即随机备件,以内场维修为主。
如上,对于直升机的维修保障工作,各技术环节、各局部问题均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要协同检查维护。与此同时,直升机维修保障工作具有极强的科学性、技术性、严谨性和精准度,即工作中的一切保障内容均是建立在可靠性、维修性分析工作基础之上。简言之,通过保障性相应的分析工作,来确定最终的使用维修工作及保障資源的规划。比如,像预防性维修分析、维修级别分析等。必要的情况下,还可通过手册的方式,以维护建议的提出和指导,提交给用户来实施。
以上主要介绍的是内场维修,对于外场维修则相对复杂一些。在外场使用中,对于上述提到的各项维修保障工作,一般需要在正式交付前进行试飞操作,来进行验证。但如果提出的备件要求难以让使用方接受,即问题比较棘手。在此情形下,维修交付之前的试飞时间也就很短,那么对于潜在技术问题或故障的排查不够彻底和全面,所以暴露部件、设备寿命也就无法给出合理的备件配置。正因如此,以往为了应对这一现象,来最大限度保障直升机的使用可用度,故一般都是提供大量备件,所以又出现了备件堆积如山、无法有效利用的尴尬局面。不仅如此,对于部分必须的备件,却依然缺少,严重影响直升机使用完好性[4]。
2 直升机装备维修与保障机动建设不足的原因分析
对于直升机装备维修与保障性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及常见问题和不足,前文中简要予以归纳概况。然而,清楚认识到了问题所在点,但依然无法全面改进、有效构建完备保障体系。所以,直升机装备使用维修与保障机动一体化的建设,始终比较滞后[5]。
以预防性维修部件为例,在整个维修保障工作推进中,对于备件的数量要求,机群飞机和直升机数量之比、单机相应部件和设备数量之比、直升机每年飞行时间、翻修间隔期以及各类设备的使用期限等,均需要综合考虑进去。再以修复件维修部件为例,对于备件的数量要求,需要考虑到平均非计划拆换时间、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以及其他关联备件数量。
如上,假设机群数量以及每一架直升机的相应部件数量都是确定的,并且每年的大约飞行时间、备件的计算时间也是确定的。该情形下,能够对备件数量起到决定性的主宰因素就是翻修间隔时间。即翻修间隔时间越长、拆换时间越长,那么备件数量就越小。故此,今后直升机装备维修与机动一体化保障建设,可以此作为突破口,包括投入方面、技术方面、人力配置方面等,完善系统平台。
此外,通常情况下还可建构一定理想状态下的试验条件,通过有限的试验样本来进行试验,即进一步计算出直升机及其各类设备的寿命。当然,得出的寿命值实际上都是前期的平均值,简言之,就是量化的产品寿命值。同理,该情形下,提供的备件数量也应当是一个均值[6]。
继续以预防性维修部件为例,这也是整个维修保障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以伊拉克战争期间的直升机作战实例来分析。在伊拉克战争中,其拥有两种“王牌”作战机。但是,理想预期中的技术与作战能力,尤其是机体各设备的整体性运行,直接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众所周知,该战争处在高温、沙漠的环境下,昼夜气温较大,且频繁出现沙尘暴,所以对于机体各部件的破坏程度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导致其未到寿命期(量化的平均值)便损伤,包括部件破损、漏油等。更为致命的是,提供的备件远远不够。不仅是伊拉克,即便是军事强国英国也不例外。早些年英国的直升机在北海飞行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环境、天气的影响,多次出现部件未到规定的最低寿命期,损伤甚至直接失灵,导致出现坠海惨剧。当然,这些早期的事故,在体现出技术层面、后勤保障工作中不足的同时,也加快了军事领域的新技术研发,比如,直接促进了HUMS系统的研制和发展。
总体来评价,通常实际使用条件远比试验条件更为残酷,这是不争的实施。正因如此,还未达到所规定的寿命期、翻修间隔时间时,部件已经达到了极限值。如果继续使用下去,那么只能带来更大的危害。但事实在于绝大部分情况下,直升机都是在常规的环境条件下使用,而这种环境要好于试验所处环境。在这种情形下,则形成另一种极端,未到损伤期给予更换,造成产品剩余寿命的大量浪费。更甚者,还会形成备件过量,造成产品堆积。
3 加快直升机维修保障机动化建设的有力措施
3.1 国际军事发展趋向
严格意义上来讲,直升机维修保障机动化建设,更多依靠技术层面上的保障,即先进、新颖等。但是,技术性不足以代表全部,技术应用的有效性与成果的呈现,更多还是依靠拥有一套完备的军事系统、机动控制系统。对此,可简单世纪初期国际军事强国的一些模式中汲取经验。
具体来看,在海湾战争之后,该领域内开启了新一轮的技术性改革。为了满足现代高技术战争的需要,对直升机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最核心的改进内容就是“快”,即在任何紧急情况下、不利环境下都能够具备快速出动的能力,这是保障战备完好性的前提。首先,可大幅降低直升机的寿命周期费用;其次,要实现维修人力、用时、耗材的最优化。正是处于该层面的综合考虑,近十多年来,世界各主要国家均加速了维修保障机动化建设。
3.2 机动一体化的推进
如上,第一,严格开展可靠性与维修性。因为直升机属于小型作战机,所以在试验方面,应当以地面试验开始。就是要最大限度、最大精度保障整个机体的可靠性。第二,将维修工作的重点倾向性集中到机载故障诊断技术应用层面。顾名思义,现代战争就是信息化战争,就是国家科技全方位的比拼。纵观近一二十年间,已经经历了数代直升机。最受关注的当属基于机载状态下的使用监控系统,包括直升机的各个部位,无论是旋翼还是尾桨,无论是传动装置还是发动机,对于各关键系统均可实现全程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第三,综合性的后勤保障工作。关于后勤保障的重要程度,前文中已经介绍过的,并且通过伊拉克的战争实例也足以印证。在后勤保障工作推进中,应有序进行,对各资源合理规划。譬如,可诊断直升机飞行故障模式来开展保障性分析;或依据飞机保障方案和保障要求开展可靠性维修分析;基于计算机保障资源与地面保障设备的实际需求,开展备件供应、人员培养等规划建设。第四,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效应用,以此来改善直升机的维修保障机动化[7]。
综上,小型化、智能化、综合化、通用化,这是未来的主流发展趋势。横跨电气、仪表、通讯、导航、雷达各个专业领域,更需要综合性的军事人才培养,方能彻底改变原来分立、庞大的维修保障模式。不仅是军事领域,包括救援、海上巡逻、护林防火、空中拍摄等,均全局适应,以直-9为例,则取上述各项优点的集合化产物。其属于一种量到质的转变,由后到前、由慢到快,信息化战争,时间效率就是一切,“快”就是一切保障工作的基准点。
参考文献
[1] 张文军,王浩军,李青峰.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提高直升机维修保障能力[C].中国航空学会2012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研讨会,2012.
[2] 李健,沈军,陆经纬.陆军航空兵直升机野战维修保障系统简介[C].2017年首届航空保障设备发展论坛,2017.
[3] 吴思亮,陈宇.近年全球武装直升机市场呈現新特点[J].国际航空,2017(8):60-63.
[4] 金利,王朋飞.浅论航空装备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J].科学中国人,2017(5).
[5] 温伟,秦银雷,刘毅.直升机寿命后期维修保障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6(19):17-18.
[6] 董国强,赵明.如何提升部队远程机动途中的车辆装备维修保障能力[J].汽车运用,2016(6):19-20.
[7] 韩朝帅,王坤,潘恩超,等.基于任务需求的装备维修人员配置优化[J].兵工自动化,2016,35(8):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