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坻石经幢

2019-03-25张书颖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3期
关键词:雕刻价值

张书颖

摘 要:宝坻石经幢始建于辽代,是广济寺建筑的组成部分。华北地区保留下来的辽宋时期的经幢有3座,宝坻石经幢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宝坻石经幢对研究辽代时期经幢建筑有重要意义。文章由经幢形式的由来、宝坻石经幢的现状及历史沿革来阐述宝坻石经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石经幢;雕刻;佛本生;价值

1 经幢形式的由来

经幢起源于西藏、尼泊尔及印度等处,随佛教传入中土,但后来于佛寺殿堂中,则多改在丝质缎绸之类上写经文悬挂于佛像、菩萨像的两旁,亦有幡同时悬挂着,表现为长条下垂类似于中国立轴的画品。幢悬挂于殿堂中,其下端多以金银线绣以花饰及流穗垂下。更有以水泥或石刻建筑代之,其形似塔状,但塔中空,而幢不空,所以借石幢的表面书以经文,故得名经幢。

2 宝坻石经幢自然人文环境

宝坻区位于天津市北部,东及东南与河北省玉田县、天津市宁河县相邻;南及西南与天津市宁河县、武清区接壤;西及西北与河北省香河县、三河市相连;北及东北与天津市蓟县、河北省玉田县隔河相望。区内平原高度在海拔2.5~3米之间,宝坻石经幢所在的位置为宝坻城区的最高点。

3 宝坻石经幢地理位置

宝坻石经幢位于天津市宝坻区老城十字街中心,西侧靠近广济寺。

4 宝坻石经幢历史沿革

清乾隆十年乙丑(1745)《宝坻县志》记载石幢:“金皇统年间所建”,但是康熙二十年辛酉(1681)《重修石幢记》上却有:“历历搜求,不知建于何年。”又“首书开圣天辅皇帝、齐天宣德皇后,秦晋王千秋特建”。文中提到的三个人,分别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皇后萧菩萨哥、皇弟耶律隆庆。因此,推测宝坻石幢该是辽代所建。

明正统三年戊午(1438)至正统四年己未(1439)发生的两次“京师地震”使石幢被损坏。明正统六年(1441)对石经幢进行重新修葺,幢的基坛上存有“正统六年僧际林修”石刻题记。

清康熙十八年己巳(1679)大地震,使石幢被破坏,《天津区县旧志点校·宝坻县志·宁河县志》记载:“康熙十八年,石幢倾碎,有一银匣长五寸,上下左右俱二寸,内藏佛牙一对,长寸五分,重修时仍入于内。”石幢于康熙二十年(1681)重修。《重修石幢记》记之:“迨岁至己未七月二十八日日,时将午,自西北声响如雷,地将翻者数转,一时房屋倾倒十之八九,城垣崩颓,地裂水涌,附都之百里皆然,而京左尤甚,于是石幢摇倒,石碎过半,此时人心惶惶,惊倬如痴,忍于败石之内,拣得银匣一具,长四寸,阔寸半许,中藏牙二齒,长大异常,丰首锐末,皆知非凡膺众之齿也。银匣汇字云:‘在城坊市杨伯膺施。”

清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天津地震。清光绪元年(1875)重修石幢,并重刻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修石幢记》,且在石幢第四级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在第五、六级复雕佛像;宝盖四匝雕兽头和仿丝缕垂幔纹饰;最上一层雕瓦檐图案,再上是莲台,中立铸铁幡杆,顶置如意宝珠。还在第一、二级幢身的周围增加八根石柱,其中第一级雕蟠龙,五条合嘴,三条张嘴,相传为宝坻民间名为“张三”“何五”的工匠雕制。

1966年,石经幢在“文革”时期被毁,银匣在石幢被拉倒时复出,而今,银匣已不知去向。

1988年,宝坻县组成石幢葺补重建小组重修石幢。1987年,在清理原石幢底部基础时发现石幢须弥座束腰处带有佛教本生故事的珍贵浮雕石构件,共计19件半。清理时将发现的19件半石构件一一编号备用(因石幢就在自来水公司大门前,自来水公司在作管道时,正好在石幢基础上挖了一个十字形的管道通过)。石幢须弥为方形,每面有7幅浮雕画面,共计是28幅。重建小组依据老照片来绘制图纸,经专家和文物局领导审核批准后,进行施工重建。待各项工作安排好后,于1988年11月14日放线定位、破土动工。重建的过程中,其位置以街道规划为准,由原石幢所在位置的基础上向东南移了2.5米。开槽用了5天,槽深2.5米。建委派人验槽后,先布素土夯实,后又布两层灰土分两次夯实,夯实后的槽深2米。1988年12月1日,建委人员仔细检验了夯层的硬度,检验其合格后在夯层垒砌基础。在重建时用Ф36钢筋贯穿石幢加固,并在基础下做避雷网与钢筋连通,同时达到防雷的作用。经过半年的紧张工作,石经幢重建工作于1988年12月22日竣工,基石从下向上的第三层,南面靠东侧的基石上刻有“石经幢于公元一九八八年修复,宝坻县人民政府”。

1991年,宝坻石经幢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5 宝坻石经幢现状

石幢通高11.6米,共由三层方形台基、两层须弥座、六层石幢体和一层宝顶组成。台基最下两层为1988年重修时后加,以便群众欣赏观瞻。第三层台基周身刻有佛本生故事28幅,现遗失8幅半,遗失部分以素面石块替代,最近又寻回残片1幅半。剩余19幅半大部分保存完好,每幅皆有标题,叙述释迦牟尼生平故事。可辨的标题有“菩萨骑象托应之处”“摩耶夫人得梦之处”“九龙灌顶之处”“太子入学之处”“与恶友相扑之处”“太子与恶友斩竹之处”“太子东门见老之处”“……寮秉照太子之处”“太子马鞭指孕之处”“涅槃”“往灵山觅太子之处”等,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台基上为两层八边形须弥座,饰以仰莲,均为后作。

一、二层各有8根石柱围绕满刻佛像的石幢体,据史料记载为清光绪年间加建,形制独特。现存部分为1988年重修时后建。一层幢体为同时期后建,浮雕较浅。二层幢体为原建,其雕刻古朴精美。

三层刻有清康熙重修石幢时所作的《重修石幢记》,据记载为清光绪元年(1875)重修时后刻。

四层现为1988年后作的素面石,据资料推测其原刻应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中的咒语部分。

五、六层及宝顶除五层顶兽头华盖一部分为原件,其余均为1988年重修时后建,据老照片所示,五层周身刻有佛像,顶层幢檐下系有风铃。

猜你喜欢

雕刻价值
《玻璃雕刻》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雕刻时光
一块石头的价值
雕刻时光
小黑羊的价值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