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土地为依托,科技为支撑,解决地区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
2019-03-25于信顺谭东宁
于信顺 谭东宁
摘 要:以土地为依托,科技为支撑,是解决地区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有效办法之一。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主要原因:土地及土地现状的分布不均衡,这是自然决定的,不受人的意志支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不均衡,需要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搞活市场经济,加强支柱产业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由“粗放利用,外延发展”,必须转向“节约集约利用,内部挖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绿色电力,促进经济发展。解决的方法: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转型升级,坚持绿色发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关键词:土地为依托;科技为支撑;不平衡不充分;转变利用方式;发展绿色电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02-0209-04
0 序言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我国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迎接新任务。党的十九大把社会的主要矛盾由过去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1]。如何解决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满足全体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所在。以土地为依托,科技为支撑,是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有效办法之一。
1 土地及土地现状
“三山六水一分田”是对地球上山、水、田(土地)的高度概括。可见,土地在地球上是十分珍贵的。
1.1 星球意识
到目前为止,适合人类居住并能繁衍生息的只有一个星球,这个星球就是地球。地球上的人们没有理由不去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党的十九大坚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1]。坚持和平发展的同时,也包含着绿色发展等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其中。
1.2 地球土地资源有限
地球表面积5.1×108km2,其中海洋为3.61×108km2占70.8%,陆地面积1.49×108km2占29.2%,地球陆地面积中近1400万km2为北极圈格陵兰和南极冰封地带冰雪所覆盖,可见土地特别是耕地在全球的总面积中是十分珍贵的。
1.3 我国土地利用现状
1.3.1 自然状况
我国陆地面积960万km2,地势西高东低如同三级阶梯,土地中的优等土地及耕地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三阶梯上,且该区域人口密集、城市众多、交通便利、工业发达,土地供需矛盾十分尖锐。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但耕地较少,人口较少,民族众多,森林、草原、矿藏等资源丰富,交通不发达,经济相对滞后。这种自然状况导致了东西部、沿海与内地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1.3.2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整体得以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经济特区、开发区、园区等重大项目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和沿海地区,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已向人们敲响了警钟。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2]方针引领下的绿色发展道路。中西部地区由于矿产资源丰富,开采业进度加快,也不同程度的影响到生态系统。由于高速度发展,有的地区甚至是粗放发展,导致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及沿海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村与城市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村与近郊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
2 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转型升级,坚持绿色发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以土地为依托,科技为支撑,创新发展,能有效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充分运用科学技术,创新土地利用规划使用方式,对促进地区间社会经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2]的意义十分深远。创新发展是动力,协调发展可解决地区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绿色发展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开放发展能够“走出去引进来”促进“招商引资”实现较快发展,共享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美好生活。
(1)更新观念,创新发展。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不断增强不发达欠发达地区人民的创新能力,充分认识土地既是资源又是资产,这些地区土地资源十分丰富,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以土地为依托,创新土地利用规划使用模式,坚持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发展绿色农业、绿色牧业、绿色工业、绿色经济、绿色旅游业等。
1)创新土地利用新模式,建立农业合作社。我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王府镇,利用土地资源,改变过去分散粗放的耕种方式,整合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3],创建了粮食合作社、蔬菜合作社、果树合作社等,培育优良品种,运用先进技术,招聘技术人才,打造品牌经济,已生产出绿色粮食,有机蔬菜和水果,十分畅销,农民收入可观。
2)利用自然资源,打造乡村景点,促进经济发展。我市太平区水泉镇塔子沟村,利用塔子沟山优雅秀丽的自然风景,发展绿色电力,照亮美丽山村,坚持在保护中发展旅游餐饮服务业,每天来村中观光和农家院就餐的人数达2000多人,每逢节假日人数成倍增长,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
(2)转型升级,坚持绿色发展。不发达欠发达地区,要和科技工作者一起,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勇于创新,以土地为依托,科技为支撑,坚持创新发展,绿色经济,开放发展,协调发展,解决这些地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发达地区是东部及沿海地区,这些地区不要满足现状,要清醒的认识到你们的发展应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1)我市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开采煤矿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素有百里矿山 “煤电之城”的美称。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阜新建立了8个大煤矿,地方小矿140多个,其中海州露天矿是当时的亚州最大,文明世界;阜新的煤矿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为国家的煤炭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是阜新人的骄傲。然而煤炭资源是有限的,枯竭的矿井开始出现,特别是海州露天矿坑开始出现煤炭枯竭,矿坑滑坡、塌方,煤矸石等尾矿对周边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亟待需要解决,关键在于治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已成为时代的共识。我市矿山企业已成为过去的辉煌,现在资源枯竭,煤矸石等尾矿问题,又影响到经济的发展。阜新人坚持绿色发展,集思广议,科学规划,因地治异,转型升级,方法实用,成果已产生效益。
2)植树造林种草绿化矿山的办法。普查山体。我市坚持绿色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施青山工程,对全市的大小山体、矿山等进行了全面普查,对秃山荒岭进行植树造林,对部分山体绿化不全的进行补植改造;对17个矿山企业逐一进行排查,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绿化山体。
注销影响生态发展的矿山企业。注销了对本地区生态发展有影响的采石场,关闭了年产低于30万t煤炭矿山企业,确保青山工程按时实施。
闭矿坑治理。对全市闭坑矿山、废弃矿山、无主矿山等进行青山工程治理,治理闭坑矿山2家,治理面积5.1867hm2。目前,我市“青山工程”闭坑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已全面开工,完成治理面积1.9882hm2,恢复植被面积0.4362hm2。
明确责任,签订“青山工程”责任状。强化对矿产资源和矿山环境的“负债”意识。谁开采矿产资源时破坏了环境,谁就有责任和义务将环境恢复治理好。采矿权人不能只享有采矿赚钱的权利,同时应承担恢复被破坏了的环境的义务。责任明确才能保证我市“青山工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顺利完成。
实施保证金制度。发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作用,提高采矿权人履行“青山工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义务的积极性,推进生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我市国土资源局已初步制定“青山工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返还保证金的实施方案,对保证金使用的范围、条件、申请程序等进行了规定,确保下一步保证金返还工作和“青山工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顺利实施。
编制治理方案。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实行一矿一策,采取因地制宜的恢复治理方案,严格按照“方案”开展青山工程施工。
建立矿山治理长效机制。在矿山修复治理实施过程中与土地整理、城镇化建设、工业区建设项目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相结合,因地制宜,宜林植树,宜草种草。治理措施与建立矿山治理长效机制紧密结合,充分放大青山工程的内涵和效应,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形成青山绿化、土地集约、招商建业、反哺青山长效机制的治理模式。
禁牧围栏。今年是青山工程“两退一围”的攻坚之年,生态恢复需管护随行,植树播绿重要,与守护生态成果同样重要。我市打破常规,提出了“先围栏后清退”的工作思路,在“两退”地块造林之前,提前将部分重点区域实施工程围栏,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
目前,我市植树造林种草绿化矿山正以“青山工程”为契机,生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开工15家,占年度计划15家的100%,开工面积11.4667hm2,占年度计划11.4667hm2的100%,完成治理面积5.3333hm2,占年度计划11.4667hm2的47%。特别是海州露天矿排土场已营造成万亩林地,种植白榆、刺槐、紫穗槐、火炬等树木;营造千亩优质人工牧草地;千亩水土保持草地。也是对“三北”防护林建设做出了贡献,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步。
(3)土地整理复垦耕地的办法。矿山尾矿排土场做为耕地的后备资源,我市于2003年至2005年在海州露天矿排土场等地进行土地整理,复垦耕地达998.2hm2。
1)废石利用。将排土场内的煤矸石运出做为路基石修路,为四好乡村路的建设找到了石料来源。2)利用矿土复垦土地。将排土场内的矿土平整、翻新,建设优质耕地。3)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搞好排灌工程,利用矿水做为水源,引矿水灌溉,解决无水源的问题。4)农牧结合。发展牛、羊、猪等养殖,利用牛、羊、猪粪肥为复垦的耕地增加有机肥,进一步提高地力。
通过这些整理办法使复垦的耕地质量很高。形成千亩蔬菜保护地,建设千亩饲料谷物种植地。
(4)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转型升级,综合利用煤矸石。
我市已成功建起了以煤矸石为原料的多家企业。煤矸石烧结砖厂及空心砖厂,煤矸石热电厂—煤矸石加工成颗粒掺入硫磺可充分燃燒—燃烧后煤矸石成粉状做为煤矸石水泥厂的原料……,这是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硕果;同时,又将利用后的腾空地继续复垦为耕地,这真是事半功倍,效益俱佳。
(5)建设矿山公园打造景点宏扬矿山文化的办法。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已渐露曙光。以露天采煤遗址即矿坑为核心,矿坑东西长4km、南北宽2km、垂深350m,形成一座浩瀚恢弘的人工大峡谷,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废弃人工矿坑之一;而由煤炭开采形成的占地面积14.8km2,高出地面百余米的矸石山,形成十几个矸石林立,沟壑纵横的盘面,是人类活动遗迹的历史见证。海州露天矿大坑和矸石山地势平缓起伏、错落有致、色泽深浅不一,形成了自然秀美、浑然一体、震撼视觉、震撼心灵的历史原创性珍奇艺术画卷。如果不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些珍贵资源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茫然无存,并产生不可逆转的自然灾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遗恨。打造成俯视大坑的最佳观景点及周边的景观。
1)海州露天矿是20世纪50年代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露天煤矿,代表建国之初露天采煤及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蒸汽机车、电机车车头。按照规划,已建成了一座蒸汽机车博物馆,集中展示这些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活化石”。同时,建设一条15延长公里的旅游观光线,分别设立日伪、民国、一五、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等6个站点,沿途以矿工大食堂的形式售卖快餐,墙面贴上“浪费就是犯罪”、“以粮为纲”、“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等与饮食有关的革命口号,播放“咱们工人有力量”等革命歌曲。在矿坑北帮东西两侧各建一个阳光水果采摘园,让游人在感受工业遗产刚硬线条之余,体验矿坑如少女般的生机与活力。2)围绕矿山公园,建设上百个景点,打造生态绿色公园,在此基础上,建设五星级酒店、中华美食一条街、进口商品购物一条街等配套休闲购物场所,使游客和市民在游览之余尽享购物乐趣,体验独特绿色风情。公园的建立,既弘扬了矿山文化,绿化了矿山尾矿,又掩盖了矿山灰尘沙,索住了风沙,稳固了矿坑周边的土质的牢固性,真正起到了防风固沙美化了环境的作用。让过去的污染严重的废坑变成了绿的“海洋”、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6)蓝天、碧水、青山、沃土工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省为了走绿色发展道路,首先实施了四大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大工程”是蓝天、碧水、青山、沃土工程,这是我省近年来一直在大力推进的生态建设项目。过去一年里,这些项目如一颗洒落在黑土地上的绿色种子,不断成长,四处开花。
1)蓝天工程中,我省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秸秆焚烧防控问责规定,秋季火点数量下降63%。2)碧水工程中,我省加强辽河、凌河保护区生态封育、推进大伙房水源区综合治理,依法取缔65家“十小”污染企业,82.6%的河流水体断面达到水质考核目标。3)青山工程中,完成人工造林8.6667万hm2,封山育林5.3333万hm2,森林抚育6万hm2。4)沃土工程中,我省各地相继开展了土壤环境普查和区域性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明确了地方政府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的全体责任。
“四大工程”的实施,为绿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以土地为依托,科技为支撑,是解决地区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有效办法之一,能够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1)只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绿色发展。
(2)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需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要充分利用土地等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和谐、健康发展。
(3)只有观念更新,让我们的观念跟上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的步伐,才能提高认识,解决实质问题。
(4)创新土地利用规划使用模式方式。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原因很多,其中土地利用规划使用模式方式是主要原因之一。凡是发达地区其土地利用规划使用模式方式,是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注重绿色发展;而相对落后地区其土地利用规划使用模式方式,是外延扩张,粗放利用,只注重眼前利益,不注重长远发展。
(5)科学绘制土地利用规划使用新蓝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重新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年度用地计划。坚持绿色发展,落实“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新用地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从长远上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把三线划定成果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合理划定功能分区,打造主体功能区,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三线划定即三条红线的划定,是指划定基本农田红线、生态红线和城市发展边界控制线。从空间上划定三线范围,才能保护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穩定,确保粮食生产基地安全;才能有效控制城市无序扩张,促使城市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才能保护绿水青山,要象保护生命一样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三线划定国土是实施区域功能保护,合理利用国土,促进绿色增长的基石,也是打造主体功能区的基础性工作。在划定中,充分考虑三线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土地使用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科学划定功能区布局,加强对其重点保护和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使划定三线成果更加科学,有利于促地区间协调发展和促进绿色增长。
(6)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有利于解决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商业中心,对周边(农村)起到辐射作用,对区域发展起到推动性作用。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城市座落在广阔的农村怀抱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农牧产品直接供应市民生活,城市的工业产品又是农民不可缺少的。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方略,解决好“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促进城乡共同发展。落实惠农政策,增加农业投入,以工促农,推广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技术现代化,工农互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建立长效机制,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7)建立农业合作社,打造绿色农牧产品品牌,与市民对接,与超市对接。
(8)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促使发达地区支援落后地区,项目向不发达欠发达地区转移。
(9)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10)乘坐“一带一路”[4]快车,借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东风,发展科技,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共同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11)发展绿色电力,促进经济发展,照亮美丽山村。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九大报告.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