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发电企业入厂与入炉标煤价差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分析
2019-03-25杨静
杨静
摘 要:通过深入分析燃煤发电企业入厂与入炉标煤价差影响因素,结合燃煤发电企业的生产实际,提出减少煤炭采购过程中的亏吨、亏卡,降低煤炭损耗、热值损失,提高煤场周转率等措施,有效降低入厂与入炉标煤价差,并简要分析入厂与入炉标煤价差降低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影响,进一步论证了加强入厂与入炉标煤价差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燃煤发电企业;燃料管理;标煤价差
中图分类号:F7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02-0154-02
0 引言
燃料成本约占燃煤发电企业生产成本的70%左右,控制燃料成本是燃煤发电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燃煤发电企业的燃料主要包括煤炭、柴油、天然气等,机组正常运行时主要使用煤炭,开、停机或低负荷运行时使用柴油或天然气助燃,所占比重非常小,一般不超过1%,所以燃煤发电企业的燃料成本主要取决于燃煤成本。
燃煤发电企业的单位燃煤成本等于煤耗乘煤价,发电机组建成投产后,在没有重大技术改造的情况下,机组的煤耗区间基本确定,燃煤成本控制的关键就是控制煤价。在燃煤发电企业成本核算中,关于煤价,有两个指标:入厂标煤价和入炉标煤价,二者差是衡量燃煤发电企业燃料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1 入厂与入炉标煤价差的核算方法
1.1 入厂标煤价格的核算方法
入厂标煤价格=入厂煤总费用/入厂总标煤量
其中:入厂煤总费用包括煤价、运价、中转费、港口建设费等费用的总和;
入厂总标煤量=
n:入厂煤总批次;
29271:标准煤热值,单位kJ/kg;
入厂天然煤量、入厂天然煤热值取用结算数量、结算热值。
1.2 入炉标煤价格的核算方法
入炉标煤价格=
入炉天然煤价格=
1.3 入厂与入炉标煤价差的核算方法
入厂与入炉标煤价差=入炉标煤价格-入厂标煤价格
=
-
2 入厂与入炉标煤价差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入厂与入炉标煤价差的核算方法,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
2.1 入厂与入炉煤热值差
假设:期初库存=0;燃料管理杂费=0;入库数量=入厂天然煤量
则入厂与入炉标煤价差公式简化为:
从公式可以得出:入厂天然煤值(结算热值)与入炉天然煤热值差越大,入厂与入炉煤价差越大。
2.2 煤炭运输、接卸损耗
假设:期初库存=0;燃料管理杂费=0;入炉天然煤热值=入厂天然煤热值
则入厂与入炉标煤价差公式简化为:
从公式可以得出:入厂天然煤量(结算数量)与入库数量差值,即煤炭运输、接卸损耗越大,入厂与入炉煤价差越大。
2.3 燃料管理杂费
假设:期初库存=0;入库数量=入厂天然煤量;入炉天然煤热值=入厂天然煤热值
则入厂与入炉标煤价差公式简化为:
从公式可以得出:燃料管理杂费越大,入厂与入炉煤价差越大。
2.4 期初库存价格
假设:燃料管理杂费=0;入库数量=入厂天然煤量;入炉天然煤热值=入厂天然煤热值
则入厂与入炉标煤价差公式简化为:
公式的前半部分就是库存与当期入厂煤加权平均后的价格与当期入厂煤价格的对比,当库存价格高于当期来煤价格,会升高当期入炉标煤价格,增大入厂与入炉标煤价差;反之,降低入厂与入炉标煤价差。
3 入厂与入炉标煤价差控制措施分析
入厂与入炉标煤价差影响因素汇总,见表1。
上述影响因素贯穿了燃煤发电企业燃料管理的采购、运输、存储、使用全过程,通过燃料管理的全价值链分析,制定措施并实施,可有效降低入厂与入炉标煤价差。
3.1 争取到厂验收结算
煤炭的数量检验和质量化验均有国家标准,但煤炭作为大宗散货商品,数量和质量的验收均允许误差范围,在煤炭采购合同洽谈中,争取到厂验收结算,将有效降低采购过程中的隐性亏吨、亏卡。
例如某燃煤发电企业煤炭为海运方式,其采购合同验收条款规定如下:
数量验收:当到达港计量实载重量与船舶货物交接清单实载量之差额处于交接清单实载量的±0.5%范围时,交接清单实载量即为结算数量。质量验收:在装运港进行煤炭的质量检验。如甲乙双方对煤炭质量有异议,双方同意取仲裁样品送双方协商确定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复检,并以原检结果中的全水分进行换算,复检结果:与原检结果的低位发热量偏差≤120kcal/kg,以原检结果为结算质量计价依据;与原检结果的低位发熱量偏差>120kcal/kg,则以复检结果为结算质量计价依据。
以5万吨、5000kcal/kg煤炭、天然煤价格600元/吨为例,假设到厂验收数量负偏差0.4%,热值负偏差100kcal/kg,均在国家标准和合同规定的允许范围,则:
入厂标煤价格==840元/吨
暂时不考虑库存、燃料管理杂费、接卸、存储的数量、热值损失影响,则:
入库天然煤量=5×(1-0.4%)=4.98万吨
入炉天然煤热值=5000-100=4900 kcal/kg
入炉标煤价格==860.58元/吨
入厂与入炉标煤价差=860.58-840=20.58元/吨
3.2 严把煤炭入厂的数量、质量验收关
受煤炭供需形势影响,发电企业和大型煤企的中长期合同以装港结算为主,严把煤炭入厂的数量、质量验收关非常重要。
数量验收方面,除了企业自己进行数量复检,可以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商检机构不定期进行数量复检,有效杜绝来煤的缺斤少两。
质量验收方面,使用自动机械化采样取代人工采样,加强对入厂、入炉煤自动采样装置的维护,严格按国家标准采样、制样,定期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采样装置进行偏倚和精密度检验;加强对委托方和企业负责煤检部门的监管,对整个采、制、化过程在线监控,保证检验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不定期对煤炭中途抽查和综合样复检,确保入厂煤炭质价相符,减少煤炭入厂前的数量、质量损失,从而有效降低入厂与入炉标煤价差。
3.3 加强接卸、煤场管理
煤炭入厂后,要持续优化煤炭的接卸、存储、使用管理,降低場耗、热值损失和燃料管理杂费。降低损耗主要包括接卸、运输过程中,企业要做好防泄漏、接卸后清理工作;开放性煤场,暴雨天气要提前做好防流失工作。热值损失主要发生在存储过程,煤炭长期堆存有自然热损和自燃热损,后者热值损失巨大,燃煤发电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煤种确定堆存时间,提高煤场周转率,像挥发份高的印尼煤容易自燃,到厂后必须尽快入炉。燃料管理杂费主要包括煤场推扒机的耗油、接卸清理费等,企业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合理推存、合理取用,减少翻堆等,降低该费用的发生。
3.4 科学确定各期库存煤量
正常情况下,燃煤发电企业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库存煤,才能维持不间断的连续生产需求。自2007年,国家完全放开煤炭市场,煤炭价格波动非常大,见图1。2011年1月-2018年9月期间,环渤海5500kcal/kg动力煤指数最高达853元/吨,最低371元/吨,目前平稳在570元/吨左右。根据发电生产需要、煤炭价格走势、库存占用资金等科学确定库存煤量,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库存煤对入厂与入炉标煤价差的影响,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燃煤成本。
4 加强入厂与入炉标煤价差控制的重要性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目前很多省份燃煤发电企业的电力都需要通过市场竞争销售,由于电力的高度同质性,开展电力商品的差异化营销比较困难,价格成为电力竞争的核心因素。
在没有市场化改革前,某发电集团对下属燃煤发电企业的入厂与入炉标煤价差的考核标准是30元/吨,市场化改革后通过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已下降至15元/吨。按超临界60万KW等级的供电煤耗300克/千瓦时计算,相当于成本下降了0.45分/千瓦时。绝大多数参与用户用电招投标的燃煤发电企业投标的级差也就在分、厘之间。例2018年8月,广东省某一用户对2019年用电招投标的数据汇总,见表2,最终D公司以固定让利价格超出第二名0.26分/千瓦时的微弱优势中标。
5 结语
市场体制下,成本控制将是燃煤发电企业参与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相同的煤炭供需环境下,燃煤发电企业一方面需要对煤炭市场精准预判,通过不同时期采购不同的煤炭降低入厂煤价,另一方面需要持续加强企业内部的燃料管理,从采购、运输、接卸、存储、使用等各环节入手,降低损耗、入厂与入炉煤热值差、燃料管理杂费等,有效控制入厂与入炉煤价差,持续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冯奇.燃煤发电企业入炉煤折标煤价因素分析探讨[J].会计师,2017(06):66-69.
[2] 宋青龙.浅谈煤炭热值差对燃煤电厂经济效益的影响和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4):190+230.
[3]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方法[Z].200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