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困境研究
2019-03-25石永秀
石永秀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与调查法对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培养面临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当前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具有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短缺、就业形势严峻等问题。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倍养困境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自1998年正式开设以来,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近些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深化,社会的变化趋快,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也产生不小的影响,尤其是严峻的就业形势给该专业的大学生带来了不少困扰,使得高校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陷入了一定困境。
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向迷茫
首先,从现实情况上看,很多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并非是 “血统纯正”的体育生,而是因为文化课学习欠佳,所以另辟蹊径,转型成为体育特长生。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并非是他们的初心,他们对专业不敏感、不感兴趣。其次,从体育专业的环境与特点看,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出众并且密集接触体育运动,他们普遍对篮球、足球、排球等体育运动充满兴趣,将大把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上面,再加之身边可接触的球友多、球赛多,贪玩厌学也就不足为奇了。最后,对于一些热爱本专业、上进心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大一部分又面对一种“幸福的烦恼”。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具有更多的学习方向与就业方向,这一点既是优势,也是劣势。选择多了,困扰也就多了,学生在没有清晰地认知个人兴趣、自我特点与就业市场的情况下,很容易迷失学习方向,进一步陷入迷茫。既想要面面俱到,又想谋求专长,最终陷入两难的境遇。因此,理想与现实的共同原因造成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向迷茫。
二、课程体系不完善,培养目标不明确
课程体系是一个担负特定功能、具有特定结构、开放性的知识组合系统,它不仅要使所包含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板块课等形成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而且还必须充分体现培养目标和专业规格,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符合学分制及学时制。高校在社会体育概论、社会体育管理学、社会学、体育学、健身概论、运动生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没有问题,但是在专业课与专业板块课设置上存在弊端。校方往往是充分考虑了学生就业方向的可能性,开设了比较全面的课程,而这种面面俱到的弊端就是学生会而不精、缺少专长。有的学校虽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然而在课程设置上又略显单一,使得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储备不够。
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之上还有个性发展。显然,以目前高校课程体系的设置还满足不了学生多元化统一的发展需求。
三、师资力量短缺、教师水平不高
自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正式开设以来,师资力量的储备与教师水平的提高就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对任何一个新兴专业而言,任课教师如何聘用与教师授课水平如何提高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已发展20年,然而专业受自身特点制约,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选择了求职就业,走上社会,很少有人继续利研深造,这也直接导致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师资储备捉襟见肘、供不应求。同时,由于专业教师不足,校方只有安排其他教师授课,这虽然暂时解决了师资储备的问题,但并非长久之计。一方面,学科迁移式的教学替代不了系统教学的全面性与内在逻辑性,另一方面也会加剧任课教师的负担,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会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
四、就业形势严峻,工作岗位失衡
尽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有着较为广泛的就业方向,但这并不能掩盖本专业大学生择业难、就业难的问题。我国的就业市场一直较为严峻,每年上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都为就业问题所困扰。
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来说,专业对口不是问题,如何上岗则为之头痛。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就业岗位虽然增加不少,但竞争的压力也是持续走高。我国的体育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而且管理型的岗位对工作经验与人际关系有着较高的要求。刚刚毕业,走人社会的大学生显然无法与那些经验丰富的行业“老手”所竞争,因此管理型体育产业经营类大学生在就业时往往是受限于履历的欠缺,面对岗位有心无力。
而技能型教练指导类大学生在就业时则更多地为外在因素所限制。虽然我国的公益性体育事业还不发达,但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就业岗位,然而这些岗位始终没能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原因就在于街道或社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工资水平不高,工作平台也不够高,大学生并不甘心于从事这种工作。而在一些健身会所,就业岗位只有一到两个,而亟待找工作的大学生则熙熙攘攘,“僧多粥少”的境遇使得大学生为了一个工作岗位而拼到“头破血流”,最终也造成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的不良就业状况。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面对症结,只有对症下药,药物才能发挥作用,起到疗效。否则一刀切,或是有病乱投醫,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对于高校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而言,分析好其中的不足与欠缺之处,相当于牵牛牵住了牛鼻子,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参考文献:
[1]孙跟年.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观及系统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2001(2):86-90.
[2]成长春.赢得未来——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邓军.学科建设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J].中国地质教育,2012(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