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管理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体会分析
2019-03-25杨艳丽
杨艳丽
[摘要] 目的 对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中细节管理的作用进行分析和介绍。 方法 选择该院在2016年5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3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有31例,观察组有32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护理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细节管理的方法护理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在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明显更优(P<0.05)。结论 应用细节管理的方式护理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能够使其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予以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细节管理;护理;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生活质量;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1(a)-0120-03
糖尿病肾病主要指的是患者因为受到血糖长时间持续提高的影响而导致肾脏功能受损,并且进一步导致发生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如果不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就会导致其出现一系列的严重并发症,最终会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1]。血液透析在临床上不仅属于一种一体化治疗方法,还属于一种辅助治疗晚期肾病疾病的方法。现在血液透析技术水平变得越来越高,提升了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存率。然而需要透析的长期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居高不下的病死率,而且其生存质量也越来越低[2]。为此,必须要做好关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的细节管理,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使其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为了对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中细节管理的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该文选择该院在2016年5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3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现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在收治的63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有31例,观察组有32例。对照组中有13例女性,18例男性,最小年龄的患者为37岁,最大年龄的患者为67岁,中位年龄(46.1±3.2)岁。观察组中有14例女性,18例男性,最小年龄的患者为36岁,最大年龄的患者为68岁,中位年龄(46.9±4.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护理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主要内容如下:对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做好对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的护理工作,对其药物的服用和生活护理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3]。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细节管理的方法护理观察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①入院宣教工作:针对入院之后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做好相应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工作,由于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往往会由于昂贵的治疗费用和久治难愈的病情而出现各种抑郁和焦虑的情绪,护理人员要积极鼓励患者使其将自身的情绪宣泄出来,保持良好的情绪,从而有效控制病情,有助于其更好地接受临床治疗[4]。同时,护理人员还要针对患者进行关于血液透析和糖尿病肾病的健康宣教,要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如何识别低血糖征象以及其他相关知识向患者进行讲解,比如,一旦出现了面色苍白、冒冷汗、心慌和头晕等征象的时候,就要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和临床医师,同时还要食用糖块或者饼干等食品,及时地补充糖分,防止出现低血糖昏迷的情况[5]。
②饮食护理工作:在血液渗透中,患者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身体机能,所以需要注意加强饮食当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同时要对其中糖的含量进行严格控制,要叮嘱患者做到少食多餐,并且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良好习惯,应多食用一些容易消化和清淡的食物,要对患者每天钠和水的摄入量进行严格控制[6]。血液渗透的患者一般都具有较大的血压波动,很容易出现低血压或者高血压的情况,为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体重进行严密监测,并且叮嘱其保持膳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果有必要,可以通过药物对患者的血压进行调整[7]。
③预防和处理低血糖的工作。血液渗透的患者往往具有较大的血糖波动,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血糖进行严密监测,如果有必要,可以通过胰岛素对患者的血糖进行调整。在使用胰岛素的时候需要以患者的具体病情为依据做好个性化护理的工作,要叮嘱患者在血液透析的时候千万不能空腹进行,并且要携带一些饼干或者糖块备用[8-9]。如果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症状,要迅速让患者平卧,并且采用20~40 mL的 50%的葡萄糖注射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
④预防感染的工作。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的时候很容易失去大量的蛋白質,出现低蛋白血症的并发症,并且进一步的引发感染。为了预防感染,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多食用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如果有必要,还可以让患者补充白蛋白制剂[10]。如果病情允许,护理人员要让患者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强化患者的身体免疫力。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和比较。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超过85分的为满意,处于60~85分之间的为基本满意,小于60分的为不满意。采用GQOLI-74 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其中一共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物质功能等4个不同的维度[11]。4个维度都是满分100分,越高的分值就表示患者具有越高的生活质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与分析两组患者的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明显更优(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7.4%)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8%)更高(P<0.05)。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5.8%)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5%)更低(P<0.05)。见表3。
3 讨论
在临床上糖尿病肾病属于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糖尿病并发症,具有10年及以上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属于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很容易引起死亡,所以如何做好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受到了临床上的广泛重视。
细节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措施,其主要的护理方向就是标准化的管理,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能够做到精确到每一个细节,确保患者得到更加精细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以患者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并且通过合理的方式来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和能力[12]。与此同时,通过科学的操作方式,还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重点指导患者的饮食,使患者多食用一些容易消化、清淡、低糖、低盐类的食物,让患者多参加一些健康锻炼,从而使其生活品质得到有效提高,这些都对控制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该次研究中,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在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明显更优(P<0.05)。这一研究结果充分表明,应用细节管理的方式护理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能够使其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予以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综上所述,在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细节管理能够使患者的生活品质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还可以对其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有效控制,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予以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维慧.对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细节管理法进行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6(2):72-73.
[2] 陈胡英.细节管理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16,36(1):99.
[3] 蒋利华.细节管理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3):147.
[4] 安琳.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细节管理临床作用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23):201-203.
[5] 蔡相娥,关庆玲.细节管理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4(23):4-5.
[6] 曹红敏,田斌,康薇.某医院血液透析患者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河北医学,2016(4):702.
[7] 沈映彤.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9):235.
[8] 隋红霞,隋然,等.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阴[J].中外医学研究,2017(20):123.
[9] 曹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0):1027-1029.
[10] 王少梅.終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7):187-188.
[11] 肖胜,简讯,胡诗德,等.高通量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7):1112-1114.
[12] 阎琦.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5):122-123.
(收稿日期: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