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花鸟画内容题材与布局技法探析

2019-03-25卜维芳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1期

卜维芳

摘 要:宋代花鸟画以独特的题材、精妙的构图在我国绘画历史上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结合宋代画家文化追求与艺术审美特征,文章首先分析了宋代花鸟画内容题材与载体,其次对宋代花鸟画构图布局与绘画技巧进行了解析,并在最后对宋代花鸟画的艺术特征与形成原理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进一步研究宋代花鸟画对于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提供思路与借鉴。

关键词:宋代花鸟画;内容题材;布局技法

宋代花鸟画作为两宋期间人文艺术的精华,画家们不但善于选择丰富的载体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影响力,同时也在对象选择与技法成就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文化成就。从客观上来看,宋代花鸟画在题材与艺术技法上反映了这个历史时期的成熟与繁荣,也对后世的花鸟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分析宋代花鸟画构图布局与绘画技法,现就宋代花鳥画内容题材与载体分析如下。

一、宋代花鸟画内容题材与载体

(一)宋代花鸟画内容题材分类

根据内容题材进行划分,宋代花鸟画中花卉类别是最为常见的。其中,各种花木杂卉的种类可以达到200多种样式,常见的包括海棠、梅花、蔷薇、茶花、水仙和兰草等。李嵩十分擅长绘画各种花卉,代表作中经常会出现秋葵、百合以及广玉兰等。不同类型的花卉表现的意向与氛围各不相同,构成了宋代独特的文化艺术风格。既然是花鸟画,那么鸟禽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宣和画谱》中记载了有关于鸟禽品种、特征的内容,而一年四季的草虫、鱼藻各不相同,常见的有大雁、野鸭、麻雀、八哥、白头鸟等。宋徽宗擅长各种类型的花鸟画,尤其喜欢画孔雀,其技艺之高超无人能敌。除了花卉、鸟禽之外,瓜果也是该类型绘画中必备的素材之一。常见的瓜果包括石榴、橘子以及枇杷等。其中,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展览的《橘子、葡萄、石榴图》就是这个时期鲁宗贵的代表作品,其用色十分讲究,写实性强,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认可。鱼虫也是花鸟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其多见于纸绢等材质,而在瓷器彩绘中则相对比较少见。

(二)宋代花鸟画载体选择

在不同的载体上,花鸟画的内容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宋代花鸟画是侧重于以纸绢为载体的文人绘画,在宋朝花鸟题材的绘画研究中,关于手工艺品和瓷器彩绘的相对较少。其中,宋朝期间最为常见的纸绢上的花鸟画属于存世量最大的一种,其主要依赖于贵族以及文人士大夫的参与,这也使得这个时期卷轴花鸟画这种文化艺术表现形式达到了巅峰;瓷器上的花鸟画则主要划分为官窑与民窑两种类型,其中官窑的资金相对充裕,所以在装饰风格与绚丽程度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反观民窑作品虽然没有那么奢华,但是大多数内容题材都来自于生活,装饰的纹样也丰富多彩,反映出了一个时期的民间艺术特色;关于墓室壁画,由于宋朝文化环境的变化,墓室壁画的发展远不及前朝,其中大多数的壁画被发现于地主、富商的家中,而山水画、花鸟画也相对罕见。

二、宋代花鸟画构图布局与绘画技法

(一)宋代花鸟画构图布局

1.折枝特写

折枝这种绘画手法最早出现于唐朝时期,后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绘画作品表现形式。其不但构图简单直接,同时审美与装饰功能并存,得到了宋朝时期绘画艺术大师的普遍青睐。从《宣和画谱》记载的作品来看,超过了60件花卉作品采用了这种构图风格,可见其在这个时期花鸟画构图布局模式中的重要性。这种特写绘画布局会选择花卉最为精彩的部分进行重点描绘,从而形成以小见大的效果。与传统的整体构图相比,其能够更加细致地描绘景物的特征,并丰富画面的艺术效果。

2.纵横深远

与“折枝特写”相反,纵横深远这种构图模式更适应于大幅的作品当中,由于画面采取了交叉的走势对远近景进行分别描绘,往往可以表现出气势磅礴的感觉。比如说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双喜图》就是典型的纵横深远构图模式。通过萧瑟的秋风与枯木结合,穿插几条特殊的线条来表现出前景与上方的走势,有效拉伸了远近景的距离,获得了广阔的空间感。由此可见,纵横深远的模式并不适合小幅花鸟画,更适应于壁画、条幅这样的作品。

3.计白当黑

在传统中国水墨画中有“布白”的说法,而“计白当黑”就是一种强调虚实结合、以虚映实的技术手段。在该技术应用时,要做好空白与墨色的比较,将墨视为实,那么白就是虚,通过虚实的对比来体现出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韵味。在实际的构图过程中,计白当黑除了主体部分的形象外还会采用大面积空白处理的方式,以此来提升构图的空间感。当然,空白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空白”,其往往是一种传统哲学与绘画技巧的融合,是给人们丰富遐想空间的载体,所以在留白时也要考虑到空间布局的科学性,结合画面的气势与意境,以此来让观赏者获得美的体验。

(二)宋代花鸟画绘画技法

1.工细勾线填色

工细勾线填色是宋代最为常见的花鸟画绘画技巧之一,其特点在于利用极致线条对物象进行精准勾勒,然后采用晕染的方式对其进行填充。从中国画的艺术风格角度上来看,该绘画模式更关注色彩与笔墨本身的应用,通过自然的线条语言来传达绘画者的想法。在利用工细勾线时,首先要做好造型的设计,关注线条的走势,利用轻重急缓来反映出对象的真实状态,获得更好的主观感受。除此之外,条线要尽可能饱满,保持一定的力量感,这样才能够确保物象的特征得到良好的呈现。

2.写意墨画

写意墨画与工细勾线属于截然不同的绘画表现风格,其采用较为粗放的绘画方法来对物象的轮廓进行展示,更关注明暗关系的处理。在写意墨画中大多不采用彩色,只是用墨笔来进行绘画,所以具有一定的书法特征,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笔墨艺术情趣。其作为整个两宋时期基础的绘画模式,再加上我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所以大多数的文人画家都能够熟练掌握这种绘画方法。

3.彩绘黑绘

宋代瓷器闻名世界,其中最大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这个时期独具一格的装饰文化艺术。考古发现的证据显示,宋代瓷器的绘画装置技法繁多,超过50种,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彩绘黑绘。由于可以借助于毛笔蘸料进行图案的绘制,所以很好地表现这个时期绘画艺术的技法特征,产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利用简练的彩绘笔墨进行处理,无论是写实风格还是写意风格都能够表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与文化韵味。

三、宋代花鸟画艺术特征与形成原因

(一)纸娟上的花鸟画艺术特点与形成原因

1.高度写实特征

物象精致细微是宋代花鸟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这个时期的花鸟画重视写生,但是并不会拘泥于表面,而是会挖掘深层次的情感色彩,所以表现力较强。大多数画家都会通过大自然写生的方式来对物象的自然属性进行体验,同时采用更为细致全面的认知来将鸟语花香表现在画面里,从而寄托对于生活和美的追求,这也是这个时期人们对于自由和生命向往的真实写照。

2.抒情艺术特征

宋代画家在绘画时主张“诗画一体”,更关注画面感以及诗情画意,诗意也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抒情手段蕴含其中。比如说宋神宗时期就会在考试中要求绘画者选择具有诗情画意的名句来进行创作,这也是表现绘画者诗画一体掌握水平的重要依据。在许多宋代花鸟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画家抒发自己感情的例子,比如说《瑞鹤图》,赵佶就是在看到宣和殿上空飞过仙鹤后对其进行了记录,充分抒发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艺术魅力。

(二)瓷器上的花鸟画艺术特点与形成原因

宋代时期的瓷器上具有多种瓷器纹饰,装饰的形式也十分丰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这个时期人们的文化艺术习惯以及审美艺术情趣。

1.写实性与简易性

宋代时期的彩绘作品大多以写实的特征进行表现,其中包括有人物、花鸟以及动物等多重纹样。众所周知,在唐朝之前的朝代中,绘画作品更关注神灵异兽,而发展到宋代,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然生活与写实生活。从彩绘的表现形式上来看,受到材料、成本以及理学思想的综合影响,这个时期的作品追求“简易”,是一种独具一格的“致用”之美。换句话说,采用简约的线条进行花鸟作品的勾勒,可以表现出更为活泼生动的自然美学特征。

2.自由性与随意性

结合考古发现来看,宋代的瓷器中绝大多数彩绘都是民窑的作品。这个时期的宫廷绘画對于民间彩绘的影响较小,这也使得这个时期的彩绘具有明显的自由性、随意性的特征,在彩绘纹样的选择上更加随性,不关注细枝末节,追求意境与情趣,同时也十分写实传神。

3.市民文化属性

任何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都无法脱离这个时期的审美艺术情趣与文化特征。对于宋朝时期的彩绘而言,由于巨大多数作品都来自于民窑,所以具有浓厚的市民文化属性。这个时期的彩绘装饰中大多选择生活中的场景画面来进行展示,比如说山水景色、儿童嬉戏的画面以及一些民俗文化、名言警句等。另外,许多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受到了民众的欢迎与爱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宋代作为我国历史上农业与手工业高度发展的时期,其在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由于这个时期的宫廷、皇室对于文化的重视程度较高,所以也有效推进了绘画这种文化艺术的发展。除此之外,这个时期,小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民间花鸟绘画艺术的兴起,丰富了文化艺术技法与创作方式,为宋代辉煌的花鸟绘画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重点介绍了宋代花鸟画内容题材、构图布局以及艺术特征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够为这个时期的绘画研究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国书画》编辑部.宋代花鸟画专题[J].中国书画,2018,(9).

[2]治龙.试谈宋代花鸟画中的写实精神[J].明日风尚,2018,(15).

[3]李彦霖.宋代花鸟画表现题材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8,(3).

[4]范付申.宋代院体花鸟画的“观照”方式[D].淮北师范大学,2018.

[5]段斐斐.宋代工笔花鸟画技法综述[J].美术观察,2018,(4).

[6]马俐,杨涛.宋代花鸟画与现代粉彩花鸟瓷画装饰形式语言的比较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8,(2).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