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2019-03-25周郁菊
周郁菊
小麦条锈病突发性强,可高空远距离传播,且爆发区域广、流行频率高、危害损失严重,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四川省苍溪县,小麦条锈病是冬繁区,常年始发期早、病点多、发病程度重,严重遏制了当地小麦的高产稳产。本文中主要介绍了苍溪县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与危害症状,并围绕当地的小麦锈病防治技术应用展开深层次分析。
1 基本概念与发生特点
1.1 基本概念
小麦条锈病还被称为“黄疸”,目前在我国各地小麦产区均有出现,发生范围广,危害极大。四川省苍溪县就是小麦锈病的常发区和重发区。根据苍溪县小麦种植现状看,当小麦感病以后,其植株营养物质就会不断被病菌所消耗殆尽,而植株表面的夏孢子则会破坏小麦植株的表皮细胞组织与叶绿素,导致小麦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被严重削弱,水分蒸腾速度明显加快,小麦植株丧失保水功能,其植株生长发育健康度大幅度下降。如果在锈病轻微发病时,小麦植株还能正常抽穗。如果发病较早较重,其千粒重会大幅度下降,植株始终处于矮小不发育状态,某些植株出现无法正常抽穗的现象。
1.2 发病特点
在苍溪县,小麦条锈病的主要表现是植株形成伤口,小麦植株水分、养分大量流失,同时小麦植株的叶绿素部分也会受到严重破坏,明显制约小麦的正常发育生长过程,导致小麦减产。
条锈病主要危害位置则集中在叶片位置上,发病初期小麦叶片会呈现褪绿花病斑,同时叶片位置也会长出黄色或鲜红色的夏孢子堆,这一夏孢子堆会被叶片所覆盖,不容易被发现,当夏孢子堆成熟后就会外露出来,并散发大量黄色粉末,当温度和湿度达到要求时,能快速进行重复侵染。
2 防治思路与防治技术
2.1 防治思路
为有效降低小麦条锈病所带来的大面积危害损失,近年来苍溪县切实加强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确保小麦安全生产和增产增收。
第一,强化组织领导。苍溪县成立了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和植保、农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同时成立了小麦条锈病防控技术小组,协同各乡镇农技站植保员、村主任,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的调查监测、宣传发动和防治技术指导。
第二,强化宣传动员。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新媒体平台等媒介手段和召开现场会、技术培训会等形式,宣传条锈病危害及防控措施;点对点向各乡镇分管领导、农技站长、种粮大户等发布小麦条锈病病虫防控信息。
第三,强化技术指导。全县采取技术人员联挂乡镇的做法,农业局对每个乡镇派1-2名技术人员,实行定人定责包片负责制,实地开展技术指导,把病虫防治技术送到农民手中。乡镇和村组干部打桩定位,分片负责,协同农业局技术人员一起全面开展病虫防控工作。
第四,强化全民动员。出台《关于推行小麦条锈病首发奖的通知》,激励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到小麦锈病的防治工作中来。由于小麦条锈病侵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单家独户防治难以达到良好效果,因此组织成立了近百家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全面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确保防控成效。
2.2 防治技术
2.2.1 选种抗病品种。2013~2015年,通过连续实施小麦高产创建项目,我县对小麦品种进行了大面积更新换代。2016年以来,我县每年引进、示范部分抗性强的小麦新品种,渐次淘汰了农户自留麦种、川育、绵麦等抗性较差的品种。目前我县大面积种植绵麦367、川麦104、川麦42、川麦57、川育25等抗性较强的麦种,小麦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
2.2.2 推行药剂拌种。近年来,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较快,流转、代种、承包土地达10余万亩。通过宣传和示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了小麦药剂拌种力度,药剂拌种率达90%以上,大大减轻了秋苗发病。
2.2.3 搞好农业防治。根据苍溪生产实际,采用适期晚播的方法,减少在秋苗期小麦条锈病发生几率,同时做到合理施肥。在针对小麦的施肥过程中,主要增加磷肥与钾肥用量,当地选择堆有机肥和腐熟肥,始终确保肥料中的氮、磷、钾含量均匀,提高小麦整体的抗锈病能力。
2.2.4 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全面進行小麦穗期主要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近年来,持续利用项目引导,全县70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动参与小麦穗期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常年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近20万亩次,占种植面积的60%以上,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主要包括氟环唑、丙环唑、三唑酮、烯唑醇等,应用植保无人机和机动喷雾器进行喷雾防治,效果十分明显,同时兼治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等。
综上所述,苍溪县针对小麦锈病的发病特点规律把握到位,防治思路清晰明确,且运用到了多种防治技术,真正为地方小麦健康稳定生产创造了良好空间条件,满足了小麦的稳产高产发展要求。
(作者单位:628400 四川苍溪县植物保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