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总目录

2019-03-25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6期

文学·语言学·新闻传播学

玄学与文学的互通

——论西晋永嘉时期的文学史意义

徐 梁 (1,42)

宫体诗与汉魏六朝赋的悖论

曹 旭 蒋碧薇 (1,51)

战争书写与记忆叠加

——清代的《扬州慢》创作

张宏生 (1,61)

梅兰芳与况周颐的听歌之词:民国沪上的艺文风雅

彭玉平 (1,76)

席勒、黑格尔论通向自由的审美教育

[德]克劳斯·费维克 (1,93)

经典的沉寂与发现

——李白《古风》唐宋接受史论略

尚永亮 谷维佳 (2,94)

论宋代石刻与其文学创作导向

王 星 (2,101)

论“文之为物”及形式批评的发生

张胜利 (2,111)

政治话语的融入、消解与情欲话语的重写

——从《十八春》到《半生缘》

张 曦 (2,123)

张园与中国现代文化产业

韩 晗 (2,134)

《庄子·让王》脱文辑证

——基于衍生型文本生成方式的研究

程苏东 (3,31)

《文心雕龙》“才略”意蕴考

赵树功 (3,43)

《陶渊明集》在日本的翻刻、选抄与注译

蔡丹君 (3,52)

六朝京口晋陵诗歌考论

陆 路 (3,61)

杨慎诗学中的诗史意识与知识观念

郑利华 (3,72)

但丁、彼特拉克与欧洲知识分子的起源

【意】罗伯托·安东内利 (3,85)

杜甫与白居易

——兼论其“独善”和共生思想

【日】下定雅弘 (4,61)

《左传》繇词与早期韵体形式的产生

王汝虎 (4,76)

感应与调适:元明易代两起祥瑞的文学学意义发微

饶龙隼 (4,85)

马王堆汉墓简帛医书及相关文字补说

周 波 (4,95)

语言是逻辑的本能:黑格尔语言观再思考

李 钧 (4,103)

批判抑或僵局:戈达尔的欲望哀怨意识

陈奇佳 (4,114)

19世纪西方语言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对汉学家的启发与误导

——艾约瑟对汉语音韵学和语言起源的研究

陈 喆 (5,93)

天可汗的光与影

——费子智、谷川道雄撰唐太宗传记两种之研究

童 岭 (5,104)

论刘令娴和她的诗

许云和 (5,112)

天台及华严思想对皎然诗学的影响

刘卫林 (5,124)

“兴味派”文人与小说话关系探论

朱泽宝 (5,131)

数字技术、电影媒介与新感知

——从视听思维到感知世界的新方式

程 波 袁海燕 (5,5,140)

袁小修“(《金瓶梅》)乃从《水浒传》潘金莲演出一支”说献疑

杨 彬(6,105)

日藏孤本《同馆课艺》与清代前期之律赋流变

陈维昭(6,114)

论审美阐释

——一种现代艺术的现象学-存在主义-阐释学解读

谷鹏飞(6,121)

“中国文法革新讨论”中陈望道先生的贡献

——纪念“中国文法革新讨论”80周年

范 晓(6,131)

历史学

产业政策与航运格局:以近代日本灯塔事业为中心

伍伶飞 吴松弟 (1,98)

西儒问古音:晚清出使日记与传统音韵学

——李凤苞《使德日记》中所见叶韵问题

张晓川 (1,106)

大月氏与吐火罗的关系:一个新假设

姚大力 (2,65)

1808年西沙测绘的中国元素暨对比尔·海顿的回应

丁雁南 (2,77)

守土与离乡:同治西北战争期间战区人口的外迁

路伟东 (2,85)

官印与地名

——“慎阳”及相关地名变迁的传说与史实

张伟然 蔡允贤 (3,91)

古代中国地方力量“自下而上”的运作

——重论费孝通的双轨政治

周丹丹 李若晖 (3,101)

远征·漂泊·返乡

——对《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洁净场景的仪式化解读

欧阳晓莉(3,111)

从正式帝国到非正式帝国

——王家殖民地学会图书馆馆藏目录对帝国空间的不同想象 (1881—1977)

朱联璧 (3,121)

《皇舆全览图》与《乾隆十三排图》中广西地区测绘内容的比较研究

韩昭庆 李乐乐 (4,1)

戴维·菲尔德豪斯的“帝国”论断与“殖民”研究

王三义 (4,13)

近代上海成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启示

朱荫贵 (5,60)

论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地籍图册 (1849-1900)

牟振宇 (5,71)

以“卫生”之名的扩张

——上海公共租界近代卫生体系的形成

严 娜 (5,82)

朝贡圈最后的盛会

——从中国史、亚洲史和世界史看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寿辰庆典

葛兆光(6,21)

明治天皇权力的虚像与实像

——近代日本立宪君主制的形成对明治天皇权力双重影像的影响

高 兰(6,32)

历史学的主题、解释与价值

——柯林武德对伯林的影响

姚汉昌 陈 恒(6,41)

全球史观下的宋元泉州港与蒲寿庚

陈冬梅(6,52)

哲 学

论李泽厚的伦理思想

陈 来 (1,1)

宋代思想史的再思考

【美】田浩 (1.14)

朱熹的帝王学

【日】土田健次郎 (1,23)

闻见与德性

——朱子、阳明“知”论辨析

向世陵 (1,31)

改革开放与三个解放

尹汉宁 (2,1)

论马克思的普遍主义

汪行福 (2,7)

从《仪礼经传通解·祭礼》看朱子学的宗教维度

谢遐龄 (2,16)

"突破,仰或迷思?

——儒家“内在超越说”的跨文化考察与批判重构

韩振华 (2,26)

超越与虚无

张汝伦 (2,35)

Sein-Dasein-Existenz

——阿多诺对海德格尔生存本体论的批判

王凤才 (2,52)

庄子的“不得已”之说及其思想的入世性

陈 徽 (3,1)

“反其本而推之”

——朱子对《孟子·梁惠王上》“推恩”问题的理解

东方朔 (3,11)

法权论是否属于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

——兼论康德在政治与道德之间的区分

孙小玲 (3,22)

江南儒学的提出、指义与分段

何 俊 (4,22)

孔德和涂尔干论社会研究中的本体论

——从拒斥到发掘其科学意蕴

张庆熊 (4,33)

从永恒与时间的关系看尼采的”瞬间”概念

——兼以克尔凯郭尔为参照

田 薇 (4,44)

纳斯鲍姆可行能力理论研究

——兼与阿马蒂亚·森的比较

叶晓璐 (4,52)

论儒家生生伦理学三分法的理论效应

杨泽波 (5,23)

略论中国古代丧服制度中的旁尊降与余尊厌

黄 铭 (5,30)

哲学是诊断活动

——福柯哲学观探究

莫伟民 (5,40)

洛克的证据原则及其认知合理性意义

翟志宏(5,52)

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与多维视野下的杜威实用主义

刘放桐(6,58)

当代美国实用主义者对杜威哲学遗产的继承与发展

陈亚军(6,66)

价值判断是一种实践判断

——杜威实验主义价值论的核心命题

冯 平(6,74)

杜威实验主义与“五四”哲学论辩

顾红亮(6,85)

“Being”在日本哲学语境中的翻译及其对汉语哲学的启发

徐英瑾(6,92)

经济学·管理学

再谈减税

张 军 韦 森 杜 莉

范子英 封 进 张 晏 (1,114)

近代中国城市土地管理制度变迁的比较及对城市后续发展的影响

贾彩彦 (1,129)

《资本论》内涵解析与现实指导意义

严法善 刘 滨 (2,158)

“竞争中立”规制水平的国际比较研究

李宇英 (2,166)

经济全球化辨析与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

周 文 包炜杰 (3,133)

论有意识的知识溢出对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促进机制

——基于集群衍生的视角

李 宇 芮明杰 陈 帅 (3,141)

政府规模、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基于企业家精神的中介作用研究

李元旭 曾 铖 (3,155)

CEO变革型领导、高管团队认知决策行为与企业决策绩效

——团队氛围的调节效应

荣鹏飞 苏 勇 张 岚 (3,167)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结构演变的多重博弈

刘红忠 茅灵杰 许友传 (4,125)

“金融”一词在中国近代的起源、演变及当代启示

孙大权 (4,137)

农村经济体制变革与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触发机制

高 帆 (4,148)

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共生发展关系

——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汪立鑫 左 川 (4,159)

上海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及其基本路径

刘庆富 孙 传 欣顾研 (5,148)

灵活就业、新型劳动关系与提高可雇佣能力

肖 巍 (5,159)

养老金权益流动性:西方脉络、中国图景与政策实践

路锦非 王桂新 (5,167)

论制度型开放视野下的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

尹 晨 周思力 王祎馨 (5,175)

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专业市场效应分析

王必达 赵 城 (5,181)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创新及财务绩效的影响

——基于断点回归方法

徐 晔 蔡奇翰 (6,139)

风险资本的声誉机制、增值服务和IPO退出回报

张广婷 王 悦 李佳娇 (6,151)

投资过程中的非Markowitz风险偏好分析及最优选择

张琳琳 尹亦闻 张宗新 (6,165)

政治学·法学·社会学

法律史的反思:论法律的历史维度

赵立行 (1.138)

价值观与经验现象:民粹主义概念的尴尬及其重构

郭中军 (1,147)

对中美关系40年的思考

[美]傅高义 (2,145)

上海市地方性法规行政处罚罚款数额和幅度研究

彭 辉 (2,148)

地方变迁中的民族主义

——基于殖民地广州湾的考察

唐朗诗 (3,178)

中国债权国权力与中美贸易关系

——试析中国在美债问题上国际合作的策略

康 欣 (4,169)

“美国优先”与特朗普政府网络战略的重构

汪晓风 (4,17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建构历程与前景展望

李 冉 江可可 (5,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优势与成功之道

唐亚林 (5,10)

历史的诠释:共和国成长的独特逻辑与基本经验

杜艳华 (6,1)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形象的建构

陈金龙 (6,14)

法条主义裁判的反思与出路

王永杰 (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