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教集团“双对接,四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以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为例
2019-03-25韩志刚贾明祖
□韩志刚 贾明祖
一、“双对接,四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背景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按照“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中国创造战略规划,加强中高职协调,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1]。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牵头组建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该集团是广西成立较早、规模较大的职教集团之一,也是广西教育厅同意备案的12个首批职业教育集团之一。因此,在政策指引下,2014年以来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从校企、校际深度对接入手,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重点探索中职、高职、企业(指中职学校、高职学校、企业,下同)三方协同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即“双对接,四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二、“双对接,四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双对接”指的是“校企对接”、“中高职对接”。“校企对接”即校企合作对接,它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中高职对接”,狭义是指以中职毕业生为招生对象使之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广义则是指健全职业教育从低层级到高层级或是更高层级的教育衔接。它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2]。“四合作”是指《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双对接,四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从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出发,在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机制下,构建中职、高职、企业三方的利益融合体,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推进中高职对接和校企合作对接,促成校校企“三位一体”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重点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作用以及有效的管理机制,构建校校企“三位一体”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有效解决以往中职、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不深以及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不畅等问题。
图1 “双对接,四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图示
三、“双对接,四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一)创新职教集团运行体制机制,为“双对接,四合作”创造运行环境。“双对接,四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首先要有一个有效平台帮助协调中职、高职、企业三方的关系,有一套容易促使三方构建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融合体的制度和机制。为此,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实行“1818”管理运行模式创新。即构建了“一个常务理事会,八个下设机构”的集团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在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下,成立了秘书处、专业群产学合作委员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委员会、实训基地建设委员会、招生就业指导委员会、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委员、技术研发推广与服务委员会和职业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八个下设机构。按照“一站八平台”的框架,即以集团为平台站点,搭建集团化人才培养衔接平台、岗位培训与技能鉴定平台、“双师型”教师培养平台、集团内开放性实训基地共享平台、集团内用工需求信息共享平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技术研发推广与服务平台、职业素质教育平台共八个平台,共建共享集团资源。同时,建立健全集团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了《集团管理办法》《集团产权管理办法》《集团档案管理办法》《工作考评办法》《集团经费管理办法》《资源共享办法》《集团企业技术专家双向互聘管理办法》管理制度,优化集团治理结构和模式,规范集团的管理体制,提升了集团活力。这些制度和机制为中职、高职、企业三方的沟通与合作打通了渠道、储备了资源、创造了条件,为“双对接,四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准备了运行机制。
图2 广西工业职教集团运行机制
(二)以“四合作”为主线推进中职、高职、企业三方协同办学,创新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1.推进中职、高职、企业三方协同合作办学,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一体化。在集团“1818”管理运行模式下,充分整合集团内的中职、高职、企业成员单位的资源优势,重点根据各方的利益诉求,通过中职、高职、企业三方一并签订合作协议形式或者“中职-企业”、“高职-企业”分阶段签订合作协议的形式,构建中职、高职、企业三方协同的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融合体,并且在集团组织机构和管理平台的管理指导下,三方从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建设师资团队、共同建设课程资源、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共同开展岗位培训与技能鉴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及推广、共同开展招生就业、共同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等“九个共同”深入推进中职、高职、企业三方一体化合作办学实践,形成了中高职专业人才一体化培养、中高职课程体系一体化改革和建设等典型的创新模式和做法,推进了中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一体化,实施实现了办学模式创新。
图3 中职、高职、企业三方协同合作办学图
2.推进中职、高职、企业三方协同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实现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集团“1818”管理运行模式下,围绕校企合作不深、中高职衔接不畅等核心问题,从摆脱中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单打独斗局面以及中高职衔接中没有企业参与造成人才培养脱离社会需求等现象出发,按照“培养目标相近,利于纵深发展”的原则,选择一些能力培养要求周期长,学生年龄起点要求比较青的工科类专业,结合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要求,组织集团内的中职、高职、企业成员单位三方协同推进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方通过共同实施招生和选拔方式改革,开展“2+3”形式和五年一贯制招生,在中职招生时高职学校和企业就介入联合招生,明确订单培养,特别是确定中职生升入高职阶段后实行现代学徒培养,不仅使校企实现了招生招工同步,有效解决了中职生升学、高职生就业等问题,而且有效构建了中职、高职、企业“三位一体”的“双主体”合作育人体系,特别是成功开展了由中职、高职、企业三方共同参与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中的专业衔接、人才培养目标衔接、课程体系衔接、教学过程衔接等系列改革,实现了校校企“三位一体”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如集团内的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桂平第一职业学校、广西华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共建“华奥汽车学院”,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成立“华奥汽车现代学徒班”,实行“2+3”形式中高职一体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并于2017年被教育部确认为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
图4 中职、高职、企业“三位一体”的“双主体”合作育人模式图
3.推进中职、高职、企业三方合作发展,形成职教发展良好生态圈。在集团“1818”管理运行模式下,通过中职、高职、企业三方协同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不仅实现了人才共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而且这种“抱团”发展的模式实现了“1+1+1>3”的共振发展效果。在三方一体化合作中,中职学校解决了招生难、就业难、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有限、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长期困扰学校发展的问题,同时能够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实现新的发展;高职院校则在深化校企、产教融合、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提升,不断打造办学特色品牌,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企业不仅提升了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而且得到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有效保障了“人才源”、“技术源”、“发展源”,有效推进了转型发展,打造企业品牌优势,提升了竞争实力。如集团内的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桂平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北流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昭平县职教中心、藤县中等专业学校、都安瑶族自治县职教中心以及广西华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广西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林浆纸业集团金光纸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大型知名企业成功开展三方一体化的“双对接,四合作”办学,中职、高职、企业三方实现了合作发展,形成了“高职带动中职发展,中高职服务企业发展,企业助力中高职提升,学生卓越成才”的职教发展良好生态圈。
图5 中职、高职、企业三方合作发展图
四、结语
四年来,由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组建的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双对接,四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有效构建了有利于集团成员单位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及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的管理运行机制,推进了紧密型职教集团建设。同时,有效推进了中职、高职、企业三方协同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创新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三位一体”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办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形成了有利于中职、高职、企业三方高质量发展和学生卓越成才的职教发展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