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竞争力研究
2019-03-25虞安骥周世新
虞安骥,周世新
(1.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6;2.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3)
江西省知识产权事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已初步建立起知识产权地方法规、规章和政策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逐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江西高等院校知识产权工作也取得显著进步,有统计数据显示[1],在科技活动人员、研发成果、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政府投入等方面呈逐年递增趋势。
一、江西省高等院校在知识产权竞争力方面总体情况
1.科技活动人员情况
江西省高校科技活动人员数量近年来呈现连年递增趋势。2012年科技活动人员为31598人,比2011年增加了2.39%;2013年科技活动人员为32328,比2012年增加了2.31%,增长幅度平稳。
2.专利申请及授权状况
在专利申请总量方面,2011年以来整体上呈上升趋势。2012年三种专利申请总量为1484件,较2011年增长了16.76%;2013年三种专利申请总量为1740件,较2012年增长了17.25%,增长幅度平稳。在专利授权方面,2012年专利授权量908件,较2011年增长49.59%,增长幅度大;2013年专利授权量857件,较2012年相比有所回落,减少了5.95%。
3.研发情况
R&D机构数量上,2012年为117个,仅比2011年的113个增加了4个;2013年增长迅速,数量为208个,比2012年增长77.78%。
R&D项目(课题)数(项)2012年14690个,比2011年增长8.63%;2013年16224个,比2012年增长10.44%;。
R&D经费内部支出也呈逐年递增趋势。2012年R&D经费内部支出85676万元,比2011年增长了7.16%;2013年R&D经费内部支出95126万元,比2012年增长了11.03%。
4.政府科技投入
R&D政府资金逐年增长。2012年R&D政府资金49551万元,比2011年增长了10.31%;2013年R&D政府资金64216万元,比2012年增长了29.6%,增长幅度大。
二、江西省高等院校知识产权专利申请量同沿海发达省份和周边省份的比较[2]
表1 2010—2013年部分省市高校和全国高校专利申请量 单位:件
从表1可以看出,江西省高校知识产权专利申请量占全国高校知识产权专利申请总量比重低,不仅远远落后于沿海省市高校,和中部地区省份高校比较,也存在不少差距。
1.专利申请总量少,在全国高校专利申请总量中比重低。从2010年到2013年,专利申请量分别占全国高校专利申请量的1.17%、1.32%、1.30%、1.29%。近年略有上涨,但涨幅不大,在2013年还有所回落。
2.与同属中部地区的周边省份比较,不仅在数量上差距明显,在增长速度上,除了略超过湖北省,与湖南、安徽省相比也显得滞后,并呈现出年差距逐渐扩大的趋势。2010—2013年,江西省的平均增长速度为27.55%,湖北省的平均增长速度为25.69%,湖南省的平均增长速度为38.8%,安徽省的平均增长速度为73.17%。2010年与江西省数量最接近的安徽省,在2013年专利申请总量是江西省的2.92倍。
3.与沿海发达省市比较,差距巨大。2010年—2013年专利申请总量仅为广东省的22.68%,江苏省的6.75%,上海市的13.98%。
三、江西省高校知识产权竞争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知识产权认知程度低,保护意识淡薄,缺乏专职机构
江西省高校普遍缺乏知识产权战略意识,重视有形资产管理,轻视或忽视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管理。普遍存在“急于发表论文,忽视申请专利,重成果轻专利”的现象,知识产权流失现象严重。在对全省29所本科院校问卷调查中,只有9所院校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另有3所院校尽管未设立专门部门或机构,但设置了专门管理人员。同时,制定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相关管理制度的有21家;16所院校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经费;9所院校基本具备了内容知识产权管理系统或管理平台,6所学校建立了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信息数据库。[3]
2.对知识产权投入过低
表2 2013年全国高校和江西高校知识产权科技人力投入比较[4] 单位:人
表3 2013年全国高校和江西高校知识产权财力投入比较[5] 单位:亿元
从表2可以看出,在科技人力投入方面,2013年全国2491所高校2296262名教职工,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人员715000人,占教职工总人数的31.14%。2013年江西92所高校74396名教职工,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人员10644人,占总人数的14.31%。人力投入比例低,不足全国高校的一半。
从表3可以看出,在财力投入方面,2013年全国高校R&D经费支出856.7亿元,其中政府资金516.9亿元,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568845亿元,R&D经费支出和政府资金投入分别占GDP比重为1.51%和0.91%。2013年江西省高校R&D经费支出10.3亿元,其中政府资金6.4亿元,2013年江西省国内生产总值(GDP)14338.5亿元,R&D经费支出和政府资金投入分别占GDP比重为0.72%和0.45%。不论从R&D经费支出还是政府资金投入上比较,江西省高校都不足全国高校的一半。
3.知识产权产出能力弱,主要表现在核心知识产权拥有量低。江西省高校专利申请量虽然呈现连年递增,但发明专利申请量少。2013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总量的34.11%,远低于全国高校的60.70%。此外,江西省高校的许多知识资产未能被“激活”,专利成果产业率仅为0.9%,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0.1%的高校专利,包括许多原创型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种种原因未能实施,只能束之高阁。[3]
4.大学科技园建设不成熟。大学科技园是将高校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它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的机构。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依托而建立起来的斯坦福工业园,发展成如今举世瞩目的“硅谷”,是大学科技园的成功典范。1999年,我国颁布《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发展大学科技园。2000年,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制定了《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试行办法》。乘此东风,我国大学科技园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并取得显著成就。至2010年,10年来经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有86家,孵化总面积达829.3万平方米,共入驻研发机构1235家,批准发明专利1185项,转化省级以上科技成果2306项,在孵企业6583家,总收入499.98亿元。[6]截至 2014年底,全国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共计115家,江西省仅为3家,其中江西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于2012年,南昌工程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建于2014年,成立较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南昌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成立于2004年,发展较为成熟。[7]大学科技园建设的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四、提升江西高校知识产权竞争力对策和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知识产权战略意识
知识产权宣传是增强知识产权战略意识的重要途径。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1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工作要点》中指出,“宣传工作要着力提高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努力推进以‘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所以,江西省高校知识产权建设要着力加强宣传教育,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促进全校师生的知识产权战略意识的培养。
在组织方式上,江西省高校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各个高校可以在每年“4.26世界知识产权日”集中举办知识产权宣传教育,也可以结合江西省高校集中的特点,联合组织宣传教育,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政府管理部门要给予一定重视,可到各高校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或“知识产权进校园”等活动。
在宣传形式上,可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立体式宣传。充分发挥网络、校园广播、校报、新媒体等宣传媒介的作用,使知识产权战略意识延伸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在师生中产生广泛影响。
在宣传内容上,既要宣传提升高校知识产权竞争力的意义,也要结合知识产权法,对高校师生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师生知识产权法律意识。
2.完善管理与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建设
江西省各高校应加强知识管理机构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部门职能,提供包括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咨询、知识产权评估、知识产权实施与转化等在内的各项职能。同时,也可借助社会化的知识产权公司,将知识产权代理、诉讼等职能进行委托,减轻学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压力。此外,江西省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工作人员上要配备充足,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政府要充分发挥省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作用,创造条件建立国家知识产权人才江西培训基地,大规模培养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大力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与应用人才的开发与培养。
3.加强知识产权科技人力投入,提高科研实力
高校的科研实力是影响高校知识产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美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普遍拥有大规模的专职科研队伍。2009年,斯坦福大学专职科研人员与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34:1,麻省理工学院专职科研人员与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1:1。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开展的世界研究型大学数据调查收集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马里兰大学大学城分校、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和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五所美国一流公立研究型大学专职科研人员数量信息,发现各校专职科研人员数量均超过1000人,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的专职科研人员多达2262人,比专任教师还多89人。[8]统计数据显示,江西省高校专职科研人员人数占教职工人数比例相当低,大多数都低于20%。因此,要提高江西省高校知识产权竞争力,就要着力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人力投入,其中,最关键的是提高科研实力,加强科技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结合国家各种人才计划,从政策、待遇、条件等方面吸引高层次科研人才,加快引进科技人员队伍的领军人才,并围绕领军人才建立相应的科技人员队伍。另一方面提高现有的科技人员素质,对科技人员的聘用、晋升等做好严格科学的管理,提高科技人员在学校教职工中的比例。
4.增加科技经费投入,为高校知识产权竞争力提供有力保证
科技经费投入是影响高校知识产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是提高高校专利产出的有力保证。上个世纪60年代,美日两国政府积极向研究型大学投入巨额的科研经费,在研究型大学设立重点实验室,承担重大项目,促成了美日两国研究型大学的跨越式发展。1999年,美国大学的研发经费高达341亿美元,日本为170亿美元。[9]而2013年我国高校的研发经费仅为856.7亿元人民币,折合140.4亿美元。江西省高校的研发经费投入为10.3亿元人民币,折合1.7亿美元。研发经费投入不足被普遍认为是我国高校专利产出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是提高高校专利产出的必然选择。[10]
5.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围绕江西省十大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优势,依靠政府、依托学校、面向社会,按照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和滚动发展战略,建成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服务体系齐全、科技支撑有力、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良的集孵化器、加速器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大学科技园,使之成为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辐射的基地和文化产业的聚集地,推动高校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提升高校知识产权竞争力,提升大学服务社会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