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红色研学旅游产品的旅游吸引力提升研究
2019-03-25陈晓艳
陈晓艳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 陕西西安 710100)
研学旅游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研学旅游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理念和精神,不仅继承原有的传统游学形式,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方式,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研学旅游主体是学生群体或者具有一定学习目的的人,并以拓展知识和增加技能为主要目的,通过旅游形式对常住地以外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旅游观光、体验学习为形式,结合旅游与学习的主题旅游形式。研学旅游不仅是创新教育教学的形式也是学游结合的探究性学习意蕴。而红色旅游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党史教育的最生动的方式之一,既能达到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又能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将红色旅游和研学旅游结合起来,将会极大的促进大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
一、红色研学旅游产品的界定
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室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中共中央办公室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8年8月,《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又提出 “支持研学旅行发展,把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范畴,研学旅行逐步纳入到国家教育体系,成为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红色旅游和研学旅游通过国家政策扶持和鼓励,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红色研学旅游也占据了我国研学旅游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传承的生动课堂”、“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红色研学旅游产品是指能够在开展红色教育的基础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以红色景区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红色旅游能够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研学旅游相结合,并能够拓宽旅游产品深度和广度,培养旅游对象的思想政治素养,达到传承红色精神的目的,红色旅游具有不可替换的重要地位[1]。
二、陕西省发展红色研学旅游产品的现状
(一)陕西省红色研学旅游产品的基本情况
陕西具有丰富的红色研学旅游资源,党中央在陕北前后斗争工作了13年,历经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时间最长、历史时期最完整,因此陕西的红色研学旅游资源也是覆盖最全面,数量最广泛的,以陕北延安为龙头,省会西安为发展重点,陕南地区为延伸,构造出一条完整的红色研学旅游线路。据调查,陕西省革命遗址达到2051个,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486个,其中延安360处,榆林37处,西安30处,咸阳9处,宝鸡5处,渭南18处,铜川4处,汉中12处,安康7处,商洛4处[2]。这其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0个,本文对于目前陕西省内的红色研学旅游资源进行了部分列举(见表1)。
(二)陕西省发展红色研学旅游产品的优势
1.陕西省红色旅游资源禀赋优越,数量多,品位高
表1只是简要的列举了陕西省内的部分红色旅游资源,就足以看出陕西红色旅游资源的规模庞大、内涵丰厚,因此陕西在发展红色研学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陕西在整个中国的历史发展以及革命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尤其是革命圣地延安,党中央在此斗争了13个春秋,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革命斗争史,以及数不胜数的红色景点,其深远的影响和无以伦比的历史地位,使得陕西成为了全国红色文化资源的宝库。
表1 陕西省内部分红色研学旅游资源表
2.陕西省政府对发展红色研学旅游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
由于陕西省红色旅游资源具有点多线长的区域特点,通过资源整合方式,以点带面、以线串点的方式,逐渐形成以延安市为核心地带,带动关中地区、陕南地区的区域和谐发展,以此达到复合型线网模式的发展格局,最终建设成为一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根据《陕西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在全国范围内的红色旅游大热潮背景下,陕西省依托其优势资源和独特地位,不断加强资源整合,逐步发展精品旅游产品,并宏观布局红色研学旅游方向,增加红色研学旅游的各项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对红色旅游产品和项目的投资规模和力度,以达到推动红色旅游健康、可持续、快速发展。
3.红色研学旅游市场需要旺盛
红色研学旅游是一项专题旅游活动,其发展应遵循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律,红色研学旅游以国内青少年学生阶层为市场主体。陕西作为教育大省,根据2017年陕西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省有普通高等学校93所、成人高等学校15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55所,高职(专科)院校38所。全省有培养研究生单位49个(其中高等学校2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22个),2017年全省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1615306人;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学校718所,招生342187人,在校学生1018783人。 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245所,招生98383人,在校生262136人。全省共有初级中学1621所,招生356082人,在校生1049654人。小学5507所,。招生480513人,在校生2523085人。2017年全省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机构)4516所,在校学生达1553647人。其中:民办普通小学220所,在校生181526人;民办普通中学176所,在校生203086人(其中:初中在校126825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91所,在校生61110人;民办普通高等学校18所,研究生在校生148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00860人;独立学院12所,在校生74958人等。(数据来源于陕西省教育厅2017年陕西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在校学生规模庞大,加之红色旅游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传承红色文化的生动课堂,各大院校和中小学的重视及普及,使红色研学旅游具有很强烈的客源市场需求。
4.旅游业发展基础良好,配套旅游服务设施齐全
陕西省东向晋豫鄂、西接陇宁、北联内蒙、南通川渝,邻省及周边区域都拥有独特的人文地理旅游资源和红色资源,区位优势明显,地理位置优越。陕西自身也作为我国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和民族发祥地,是中国革命、中国地理、中华文明的精神宝库,区域内旅游资源具有多样化和独特性特点。陕西省是全国旅游发展较早的城市之一,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经验,在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评选中,西安、咸阳、宝鸡、延安、韩城和汉中这6个城市入选,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开来的旅游路线构成了陕西旅游的主体。陕西旅游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具备了相对完善的“食住行游购娱”基础设施建设,这也为开展红色研学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陕西发展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之下,红色研学旅游目前发展势头迅猛,但是陕西省在发展红色研学旅游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红色研学旅游的发展。
1.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市场主体复杂、标准体系尚未形成
虽然国家层面提出发展研学旅游和红色旅游,并且推出了多项政策来支持和推广,但是目前还并没有专门的红色研学旅游发展的具体方法和政策措施,红色研学市场还处于相对混乱、缺乏有效监管的状态。缺乏统一的标准评价体系、市场主体不明确、除个别院校以外,相关旅游企业、旅游中介机构、教育机构等参与其中,市场行为较为混乱。各个红色旅游区域之间没有有效的整合开发,未有效结合当地的区域环境、风土人情、以及各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尚未形成周边辐射效应,一定程度损害了其旅游吸引力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陕西省的红色研学旅游还处于一个初步发展的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和规模效应。
2.红色研学旅游产品缺乏设计,开发深度和广度不够,种类单一,体验性项目缺乏
红色研学旅游产品的核心吸引物多是革命战争时期遗留的一些战场、故旧址和文物,由于当时的艰苦环境,所遗存都较为简陋,对游客而言有吸引力的内容较少,与其他旅游形式比较存在差距,另外,红色旅游多以观光产品为主题,缺乏体验元素,缺乏深度参与性项目。
3.红色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偏离目标市场主体的需求,安全、交通等问题凸显
最初的红色研学旅游产品主要针对的都是青年党员干部,产品在开发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党性”教育,党史党情教育,还青少年或者说大中专学生群体的研学旅游目的还有较大的差异;而一些教育机构和旅行社等中介机构的研学产品往往重游轻学,甚至只游不学,多数都是带着学生去进行名校参观、各种职业体验或者是各地风俗民情的体验参与,对于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体现不足。再者,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防御的隐蔽性以及“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要求,大多数红色研学旅游资源都处于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青少年在进行红色研学旅游的时候也存在安全、交通等各方面问题。
三、提升陕西省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吸引力的策略探讨
1.深挖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旅游之魂,大多数游客出游的动机不仅仅只是参观、欣赏风景,体验目的地资源的独特文化才是游客的最终目的。红色文化可以说是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核,因此,如何挖掘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提高目的地红色文化的品味,是提升目的地红色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关键。可见,看文物、观旧址的单调被动的游览方式已逐渐无法适应当今旅游者的需求。因此要想提升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我们首先应该抓住红色旅游的精髓,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增强其文化感染力,创新文化表现形式,让游客体验到震撼,得到精神领悟。
2.整合红色旅游目的地各类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想要有较强的吸引力,单单靠红色旅游资源一枝独秀是远远的不够的,单一的旅游资源无法形成对旅游者的持久吸引力,这就要求红色旅游地能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将其与红色旅游资源加以整合,发挥资源的最大吸引力作用,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综合性旅游项目,从而整体上增强红色旅游地的吸引力。全面挖掘和整理红色旅游和文化资源,既有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见证物、遗址、遗物、旧址、故居、以及各类书刊资料等有形物的保护和开发,也有如人物口述历史、红色故事、红色影视及其歌曲等无形物的整理和记录。通过加快红色文化的继承性和创新性,推陈出新,做到红色文化继承和发展。通过红色旅游消费升级,推动研学旅游的供需协调发展。通过研学旅游的供需协调发展,拓宽研学旅游广度和深度。通过拓宽研学旅游广度和深度,加快推动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通过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推动区域内全行业的快速协调发展。做到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将生态绿色发展与红色发展结合,打破地域限制、行业限制、内外壁垒,创造出一个具有生态财富和绿色福利的、开放的发展空间。
3.提升红色研学旅游内涵,加大红色文化开发和保护力度
红色旅游资源既包含有形的物质文化,也包含无形的非物质文化。红色旅游资源是我国爱国主义教育不可取代的重要载体,因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形成时间长的特点,一旦红色旅游资源破坏,短时间内很难复原。如何有效加强对红色旅游的保护,主要从保护、挖掘、提升这三个层面着手,首先,应该是保护。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如文物、遗址遗迹等进行保护和修缮,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诗词歌舞、影视歌曲等应进行抢救性收集整理。其次,应该是挖掘。红色遗产除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包含了很多忽视的红色文化遗产,这些红色文化遗产可能是当年参加革命老人口述的革命故事,也可能是口口相传的标语。这些被忽视的红色文化遗产需要得到重视,开展进一步的挖掘整理。再次,应该是提升。在相对的传统的保护与开发模式下,应该拓宽思路,将红色旅游的相关载体保存起来,这些载体既有静态的红色文物,也有动态的歌舞、电影等形式。动态的红色文化载体也是传播范围较广、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红色旅游产品。通过对这些旅游产品的广泛利用,给红色旅游遗产注入新的活力,更能加深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最后,红色旅游遗产不是个人或组织的单一保护就能实现的,应该加强公众的参与力量,形成红色文化遗产的全面公民保护教育意识[3]。
4.设计符合不同年龄段的红色研学旅游产品,有针对性的提升其吸引力
设计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应该依照不同的消费目标群体进行设计研发。这些设计者可以由青少年专家、教育专家、旅游策划专家、红色专家各个行业的专家组成。
比如,针对小学教育对象,纪念场馆型景区为重点的旅游产品,应以观光和体验为目的,适度增加互动游戏环节,并且可以加入观看红色主题动漫和角色扮演、红色主题电影、学习红色主题歌曲等项目;以红色民俗文化景区为重点的旅游产品,应以体验式和趣味型为目的,适度增加如忆苦思甜餐、穿红军服、村庄旅游、演红剧、学红歌等项目;以红色生态景区为重点的旅游产品,应以文化浸入和体验环境为目的,增加如学好人、做好事、讲红色故事等项目[4]。
针对中学对象,以纪念场馆型景区为重点的旅游产品,应适当引入多种互联网和科技教育教学模块,增加互动环节交流、科技模拟体验等项目;以红色民俗文化景区为重点的旅游产品,应以体验式和趣味型为目的,鼓励师生详实记录所见所闻,可以开展如红色知识大赛、排练红色舞台剧等项目;以红色生态景区为重点的旅游产品,应以文化浸入和体验环境为目的,鼓励师生开展“红色旅游+绿色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各种复合型旅游拓展体验项目,也可以引入红色歌唱比赛、讲红色故事、著名红色话剧表演、主题篝火晚会等项目[4]。
针对高中教育对象,纪念场馆型景区为重点的旅游产品,应以研究和学习为目的,采用多种科技手段,如声电光教学模拟、师生互动交流等项目;以红色民俗文化景区为重点的旅游产品,应以深度体验结合所学知识,鼓励开展“红色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多种复合型旅游拓展项目,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旅游的深度体验,加入体验革命生活、红色知识竞赛、红色文化调研、整理红色小故事等项目;以红色民俗文化景区为重点的旅游产品,应以环境体验和研究学习为主,在参与中加深红色研学的引导作用,加入如红色知识比赛、民俗生活调研等项目[4]。
针对大中专教育对象,纪念场馆型景区为重点的旅游产品,应以红色文化调研为主,通过观看红色主题影视、话剧、红色故事等项目,通过与红色研学导师的引导和深入互动交流,在互动交流中加深红色故事的时代内涵,整理和提炼红色旅游的主题,丰富红色文化资源。以红色民俗文化景区为重点的旅游产品,应以红色民俗研究学习为主,通过红色主题影视、红色故事、红色话剧、村庄民俗体验活动等项目加深师生的文化体验。以红色生态景区为重点的旅游产品,应以环境体验、民俗学习、研究学习为主,通过加入一些如野外3D实景演艺项目,将红色主题故事以实景演艺的方式融入研究学习中,突出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和民族主题[4]。
5.创新体验项目形式,増强红色旅游的参与性,让红色历史“动”起来
随着旅游体验时代的到来,红色旅游者对红色旅游的期待已不再是单一的观光和教育,更多的是对体现自身特色又符合现代旅游者的体验需求的产品表现出强烈兴趣。采用多种多样的演示形式使红色革命史和革命陈列物“动”起来,增强红色研学旅游产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让广大游客能身临其境,亲历革命战场,重温活的革命史,从研学旅游中了解革命先辈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所付出的点滴,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
6.科技带动发展,联合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推广
建立以景区为基础,研学活动为主导的一个既融于景区但又独立运行的红色研学旅游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化平台进行资金、人才、资源、游学者、学校、服务公司、评估专家、行政部门协调统筹与管理;可交由第三方研发管理,景区予以积极支持配合,通过平台共享渠道、控制运营成本、规范服务、品牌宣传,便于验收,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可借助现代新媒体,例如抖音、火山小视频等,通过与这些平台签订协议,拍摄一些年轻人善于接受的创新型的宣传小视频来对红色研学旅游产品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知晓陕西的红色研学旅游产品,进而将其作为出行的选择之一。
7.政府的支持和推广是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红色研学旅游产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和推广,除此之外,地方教育系统、旅游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医疗保险等行业与部门的相互协调和支持也是红色研学旅游产品迅速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各个行业或部门搭建与红色研学旅游产品相互支持的工作机构或者产业联盟,针对红色研学旅游产品的各个环节,从政策、医疗、卫生、交通、安全等各角度、各环节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才是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快速、平稳发展的正确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