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
2019-03-25刘彩云李丽华
刘彩云,李丽华
(1.北京市延庆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北京 102100; 2.北京市延庆区第四幼儿园,北京 102100)
一、研究背景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北京市延庆区地处远郊,随着农村乡镇中心园改扩建工程的落实,大量非学前专业教师加入幼儿园教师队伍中,她们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一日活动组织过程中,关注主题课程、特色课程实施,忽视五大领域教学均衡开展,造成集体教学活动组织更多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等核心问题。结合全区各类型不同园所现状和需求,2017年北京市延庆区开展幼儿教师“教育展示评比活动”,确定了以“提高集体教学活动实效,促园所保教质量”为目标的评比方向: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加快了延庆区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稳步提升,促进教师、幼儿能力全面均衡发展。此项研究,对于北京市延庆区城、乡不同地域幼儿接受平等优质的学前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2017年,研究者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78位教师进行了调查。搜集整理了教师的318篇教案,研磨出45篇优质教育活动课,采用NVivo分析整理了近5万字的访谈录音。
三、研究结果
(一)五大领域教学活动内容选择均衡性方面存在问题
通过对教师选择集体教学活动内容的初步调查发现,五大领域教学内容选择存在着不均衡性(见表1-2)。
表1 五大领域教学活动组织频率情况(两个月40节活动)
根据表1可知,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明显的差异,新教师偏科的现象比较显著,这与新教师的个人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对教育活动的把握能力有极大的关系,成熟期教师和骨干教师相对均衡。内容选择中,语言领域和艺术领域的活动的比重较大,最受冷落的就是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由于活动内容选择不适宜、不全面,其结果直接会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表2 集体教学活动的课型情况(两个月活动)
根据表2可知,在五大领域集体活动组织中,每一个领域都有各自课型及独立内容,而教师在选择的时候有意识的趋利避害,即一些专业知识较强的内容,教师组织活动少,分析原因是由于自身专业知识能力欠缺,所以教师有意识避开这些内容。这也导致教师对五大领域核心价值了解、掌握不够全面,组织集体教育活动的策略方法不够丰富。
(二)五大领域教学活动组织方面的常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教师在组织五大领域集体教育活动的时候,困惑问题有以下几种。
1.五大领域教学设计过程组织常见问题(见表3)
表3 五大领域教学设计过程组织常见问题效果比较
表3为五大领域教学活动中出现问题的总分的平均分与标准差。本观察量表采用的是5级计分,最低分为1分,最高分为5分。从整体均值上看,七个维度的平均分都超过了中间值3,这表明通过一课三研、领域工作室专项研究和教研室评优活动促进的施测情况下,教学效果都在中等以上水平。其中环节设置得分最高为3.915分,其次为内容选择,然后依次为目标设定、师幼互动、有效提问、材料支持,效果反思得分最低,为3.118分。由此可见,我们教师关注活动的内容选择、目标的设定、环节的设置,更多的忽略活动后的效果反思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2.教师施教过程的突出问题(见表4)
表4 教师施教过程的突出问题
表4为教师施教过程中突出的问题表现的总分的平均分与标准差。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发现,实施过程中教师对教育对象的了解存在表面性和缺失的现象;对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局限性和障碍;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存在偏差性和困难。针对以上三点情况,我们通过教师的案例梳理,有以下发现。
(1)对教育对象的了解表面性和缺失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学习方式,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教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不准,使得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1]。例如:在大班教学的时候,教师为了利用教学情境来引导幼儿学习,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出示布娃娃说:“孩子们,快看小宝宝哭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这时候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他是布娃娃哭声,是里面的小喇叭发出的,把电池弄掉它就不哭了,教师当场尴尬无比。再如,小班教师组织幼儿活动认识图形的时候,让幼儿在一堆的积木中,看一看有几个正方形,二积木是一个体,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在立体的东西里,找出图形,显然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第二种情况:教师忽视幼儿的已有经验和现实需求。在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忽视幼儿的已有经验和现实需求。例如:教师在组织《水稻笑弯了腰》活动的时候,教师为幼儿投放了镰刀、锤子等工具,由于教师还停留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之中,忽略了当前乡村的土地更多的是退耕还林,而且幼儿园处于城市,对于以往的农耕状况了解很少,尤其是幼儿现在与这些工具的接触很少,操作的机会更少。所以活动过程中,对于工具的认知和使用方法成为了本节课的一大难点,其间的安全问题,卫生问题也接踵而来,使得整节活动被割裂开来。
(2)对教学内容选择的局限性和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五大领域知识模糊。很多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知识模糊,这里会有两种现象,一种是教师本身的知识缺乏,另外一种就是领域界定模糊。由于教师自身的知识层次不够,所以在教学中就会出现问题,而且这一现象在科学、健康两个领域教学中出现率最高。例如,一位教师在组织《好吃的菜》活动,由于自己对于蔬菜的认识不清,将油菜当作菠菜来讲解;一位教师在组织《小动物过冬》活动,当幼儿提到非洲狮换毛过冬的时,教师居然能肯定幼儿的回答; 还有的教师在组织教学中,不明确自己选择的活动是哪个领域的教学,所以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大杂烩,重难点不明确的情况。例如:教师组织《好玩的陀螺》活动,教师很困惑这节活动既是制作活动,又有科学活动,于是一节活动下来,目标完成度不高;教师组织《山丘上的约会》这节活动,教育提示是社会领域的交朋友,但是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讲故事、复述故事的过程,体现的是语言领域的目标。以上的现象是教师经常出现的,对于领域不清的活动,需要教师明确以下几点:幼儿园一节教育活动时间有限,重点目标要突出,要聚焦,活动内容过多幼儿很难接受,综合活动的组织更需要教师慎重选择,需要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不断学习。
第二种情况:领域核心经验缺失。主题活动是目前幼儿园教师通常采用的课程组织形式,在预设或者生成的过程中,教师依据幼儿兴趣和需要设计主题思路,但是在实施活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教师常常将环境墙饰的布置放在首位,而环境布置需要艺术绘画、制作活动来完成,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自觉或者不自觉的选择美术和制作活动,来完成墙饰的布置,最容易缺失的就是科学探究活动和数学方面的内容,最终结果是领域活动的缺失,在领域活动核心价值的把握上也有很大的缺失。
第三种情况:每个领域活动类型单一。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往往会走入一个误区。例如:语言领域教学活动,教师们组织最多的就是故事教学,尤其是现在绘本故事风靡,所以教师们也趋之若鹜,绘本故事教学几乎成为了语言领域教学的代名词。其实《指南》语言领域目标中涉及两个子领域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由此可见语言领域的教学中出现了单一的现象。还有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组织最多的就是绘画活动,有的时候教师会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设计制作等等,里面的欣赏活动等就很少涉猎。
(3)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存在偏差性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教学环节设计的固定和呆板。在激发兴趣的过程中很多的时候采用故事、问题、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的时候教师按照这个套路来进行,形成固定模式,阻碍了教师教育智慧的发挥。
第二种情况:选择的方法和幼儿的学习方式不匹配。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常常依据经验和固有的思维方式来选择,往往忽略幼儿的接受方式,如:小班幼儿更适合情景化、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中班幼儿更适合在操作和体验中去学习,大班幼儿适合在真实的环境中做真事,适合挑战性强和利于合作的学习方式。
第三种情况:提问的精准和针对性不够。教师的提问决定幼儿的思维过程和结果。我们更多的关注教师提问的开放性。有的时候教师会忽略准确性。例如:在组织《小猪变形记》活动的时候,提问小猪变成了什么?幼儿会根据故事内容回答变成斑马、袋鼠、鹦鹉,这个问题看似没有问题,但是忽略了过程中的方法,问题应该为:小猪要变成什么?它用了什么方法改变的?
总之,大多数教师在五大领域教学实践中,对于五大领域学科教学知识内容和核心经验,我们所教授的对象是怎么学习的,我们要采用什么方法去实施教育,都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遇到了困难,有很多不明确的问题,需要澄清,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四、对策与建议
(一)明确坚持和改变的重点内容
1.坚持之一——带领干部、教师研究五大领域核心价值
“领域”是用来确定幼儿发展经验或教育内容不同范围或模块的一种课程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既体现了对学科的融合和统整,又从根本上考虑到了不同学科的特殊性,能反映学习经验的纵向层次性和学科知识的系统化。[2]幼儿教师对领域课型、学科知识内容把握是否到位,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3]通过这样的研究,教师明确了现阶段我们的教育落脚点,目标指向性,以及五大领域的核心价值。
2.坚持之二——带领干部、教师研究幼儿年龄特点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幼儿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幼儿心理学研究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无论是教育还是保育,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都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对待。[4]小班幼儿学习按指令行动、认识靠行动、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动作协调性增强、开始认同、接纳同伴与教师,爱模仿、常把假想当真实、常把动物或物体当成人。中班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规则意识开始萌芽、是非观念较模糊、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幼儿同伴交往需求与能力的发展、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幼儿活动持久性的增加、需要在活动时间上给与合理的保证。大班幼儿控制能力增强、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合作意识逐渐增强、规则意识逐步形成、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发展。[5]基于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以及我们的认知,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及其需要成为我们幼教工作者的专业能力。
3.改变方向——带领干部教师研究幼儿学习方式
“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是《指南》提出的实施原则之一。由于小班幼儿对事物的认知是表面的、粗浅的,围绕问题点在教师的带领下运用多种感官在吃、摸、闻、尝、玩等活动中探究事物,解决小问题,获取简单的答案。小班孩子好模仿且常把假想当真实,在他们的意识中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所以要突出情境性、趣味性、渗透性、生活化。中班幼儿生活经验逐渐丰富,喜欢提问,围绕问题线在教师的支持下与大量的活动材料与幼儿产生积极互动,通过操作体验,感知事物获得直观的经验认知。大班孩子的认知依赖于与真实材料的互动和感知,所以突出体验性、操作性、探究性、交往与规则。大班幼儿喜欢合作,乐于探究。围绕问题网支持幼儿进行小组计划、区域招募、连续观察与记录,实现主动、连续、共同的探究,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6]同伴一起大胆猜想与验证寻求答案,所以突出合作探究性、计划性、连续性、创造性、合作化。总之,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在不断的改变中进步,通过教师了解幼儿是如何学习的,知道我们该如何支持幼儿的学习。
(二)精心准备教学活动设计
1.选择适宜教学内容
五大领域教学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要在幼儿已知和未知之间选择教学内容,要观察和发现幼儿的兴趣点,知道他们想学什么,并考虑不同的需求。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很早就提出教育要引起和培养学习者的兴趣,并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为依据安排课程[7]。教师选择的内容适宜能够有效调动幼儿原有的经验,并且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如案例1所示。
案例1 中班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玉米大变身》的教学活动,幼儿搜集了诸多玉米脱粒的工具,布袋、锤子、石头、手摇脱粒机、电动脱粒机。在实践脱粒的过程中,娇娇说:我的手都酸了。只见她一边甩了甩小手,继续用锤子敲打着;明明看到玉米粒掉到了笸箩外面,用小手一个个的捡到笸箩里,掉的多的地方他叫来好伙伴轩轩,拿着扫把扫到一起……
案例1中教师挖掘贴近幼儿生活的为玉米脱粒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幼儿自主体验、感受工具改变带来的便利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辛苦,通过直观感知电动脱粒机的功能,感受科学智能的强大,与此同时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状态、做事认真的态度以及主动承担任务、与同伴合作互助的行为,都促进幼儿在情感、认知、能力等原有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所以适合的活动幼儿是喜欢的、有兴趣的、注意力集中的、有发展的、思维活跃的、发言积极的,活动中幼儿显现出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这都说明这样的活动是适宜的。
2.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在制订目标时,我们要考虑的是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这三个要素。结合本班幼儿发展水平,捕捉幼儿兴趣点,了解幼儿现有经验,能力强的幼儿的发展程度是什么,能力弱的幼儿是怎样的?大部分幼儿的发展这样?能到什么程度 ?如案例2所示。
案例2 雯雯老师要组织一节手掌拓印画活动,通过前期分析发现,班级里三名幼儿动手能力强,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四名幼儿能力较弱,手的控制力不够,需要教师给予关注,班中大部分幼儿有一定的玩色的经验,愿意表达自己的意愿。于是她便将活动目标定为1.学习用手掌印画螃蟹的方法,感受手掌拓印绘画的乐趣。2.养成良好的玩色习惯,敢于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案例2中,教师依据幼儿现有的能力水平设计目标,既照顾了能力弱的幼儿又对于能力强的幼儿以及大部分幼儿的发展,都有所体现。在目标的表述上,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考虑,层次分明,体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能力培养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与行为动词有一定的结合运用。如,知识目标表述时中通常用到——学习、练习、掌握、了解、认识、尝试、感知、理解、感受、制作等词汇;在能力目标表述时通常会使用到——能够、表达、合作、观察、交流、创编、探究、记录、操作、倾听、比较、辨别等词汇;在情感目标表述时通常会使用到——体验、喜欢、愿意、发现、乐于、懂得、自觉等词汇。[8]如案例3所示。
案例3 小班主题活动“妈妈的节日”中,教师设计了一节科学领域数学活动——我为妈妈挑新衣。她设定的目标为1.学习数数和分类。 2.辨认服装颜色,式样、花纹、饰物,发展美感。 3. 懂得关心妈妈,增添亲情。
案例3中教师制定的知识目标是数数和分类,能力目标是辨认颜色、式样、花纹、饰物,而态度目标则是关心妈妈。这充分体现了一节活动不能只单纯的追求能力、知识,而是注重活动的的整合性教育理念,知识教育让人更加睿智,情感教育让人更加完整,知识教育可以造就人,情感教育可以拯救人 。
3.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六个环节:即“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首先要集中孩子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4.精准进行课堂提问
提问要具有开放性,使幼儿积极思考、充分想象,教师应当多设计一些有思维指向的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喜欢谁,为什么?”“谁的方法好?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办?”等等。提问要由浅入深、通俗易懂,使幼儿容易掌握,一种是递进式问句系列,幼儿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最后达到预期目标;另一种是渐退式问句系列,也就是一开始提出一个比较抽象、一般的问题,以引起悬念和产生整体印象,当幼儿不能正确回答时再逐步具体化,直到幼儿能做正确回答。
5.实施有效师幼互动
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9]教师在实施五大领域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提高师幼互动质量,为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创造条件。教育过程是一个师幼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问题的提出者、陈述者,同时也是对幼儿问题的接受者、倾听者和反馈者。师幼在“抛球———接球”的过程中展开交流,也是双方共同成长的过程。
(三)在五大领域研究过程中建立基本模式
1.建立区域研究长效机制
按区级、学区,园所的三级组织形式,以每学年评优课和基本功为抓手,聚焦集体教学活动的科学组织,开展系统深入的教学研究;以区级五大领域工作室每月一次的实践研讨活动开展,进行每个领域教学有效性的深度研究;以延庆学前一、二、三、四个联片学区,9所市立园为实验基地,开展两周一次的入园实践观摩研讨,促进研究的螺旋式深入。
2.依托培训整体提升
依托北京市农村园长高研班、区骨干教师pck培训、3年以内新教师培训等项目,聘请全国知名幼教专家,走进延庆区进行集体教学活动的专业辅导,聚焦集体教育活动有效组织,开展课题持续滚动研究。
3.五大领域基本课型的梳理
根据每个领域的核心价值、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学习方式,我们带领干部教师逐步摸索五大领域七个学科的基本课型,干部和教师在保教日常管理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自然的能够自查计划书写和活动是否做到五个领域活动能够均衡,具体到一个领域,每项活动内容是否能够均衡,能够保证幼儿全面发展,有真正的实际获得。[10]例如:健康领域包括体育锻炼、安全自护、自理能力、生活卫生习惯、心理健康等课型;语言领域包括文学作品、谈话活动、语言游戏、早期阅读等课型;社会领域包括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多元文化等课型;科学领域包括科学探究、数学认知等课型,而科学探究包括观察类、实验类、科技制作类;数学认知包括数、量;形、时间、空间等;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和美术等课型,音乐包括歌唱、韵律、打击和音乐欣赏,美术类包括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基本课型的简单梳理,让五大领域教学活动目标的落实有了基本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