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2019-03-24李紫云
李紫云
当下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走进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悄然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尤其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试卷的设计、电脑看卷统分等等,无不得到了一一验证。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仅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费时费力。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即使老师在讲台上深情并茂,也很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恰逢其时,多媒体技术进入教学,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犹如一股春风,吹醒了教学中的一潭死水。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激情活跃,师生互动和谐。学生兴趣盎然,主动性增强;老师提高教学效率,寓教于乐,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是现代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教师授课中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也是学生学习、探求知识的强力来源。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老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得以解放。
二、信息技术助力教学趋向现代化
(一)优质资源备课,夯实基础
备课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授课前首先要熟悉教材,抓住主次,然后考虑授课方法,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后分析、归纳、总结并与老师们交流经验。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师只是机械地将教材与教材参考书进行有机结合,写好教案即可,可以说,基本上是照本宣读,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既浪费了老师辛勤的脑力劳动,也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走进教学中后,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电脑搜索网上的信息资源,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收集、整理、汇编,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地从电脑汲取优质资源,制作一个个精美的课件。信息技术可以将教材中的抽象内容通过图片、影视影像、预设情境,而变得通俗易懂。这样才能真正师生兼容,激发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自觉性,老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
(二)課堂结构优化,提高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学生的天性。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传统的教学,只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教室中,与现实完全脱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下降,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高分低能。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借助电脑、投影等载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变幻,设置各种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传送学生索求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一篇记叙性文章,老师通过电脑将文章中每个段落,可以设置成一幕幕小情境,塑造出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哇,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仿佛如临其境,这样的效果绝对会事半功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方式新颖,教学手段独特,感官性强。也便于学生感知事物的本源,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触动其敏感神经,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理清学习思路,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展开学生之间的课堂讨论,延长信息在学生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学习的时效性,使学生把知识掌握得更牢。
课堂教学就像一场辩论赛,如何想法设法举证击溃对方的观点,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如何想法设法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辅助手段,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清晰地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做到“授业解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像是给课堂教学注入了一支强心针,本就死板的课堂,老师就某一个问题、某一个知识点,通过形象的图文并茂资料的播放,使抽象的问题解答得更具体、更生动、更易懂,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更厚、更高,师生的互动就会更频繁、更多、更密。
老师在教授新知识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制作适当的课件,配以得体的肢体语言,激发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中去,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坐在单调的教室,每个课桌上堆满各种各样的书本,听着老师在讲台上按照教科书的注释,用粉笔在一张孤单的黑板上书写着,学生机械地跟着老师的节奏翻看着教材,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封闭的校园,单调的学习生活,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主要就是老师的讲课和教材,狭窄的通道,根本无法感知外面精彩的现实世界,何来视野的开阔、学习的兴趣?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教学的有机融合,颠覆了以往的教学方式,打破了固有的教学模式,生动形象展现了教学的新气象、新方式,把教材中抽象的问题,通过影像资料在荧屏上展示,具体通俗,学生很容易接受。学生本就是对一切新鲜事物感兴趣,讨厌陈旧的、固有的条条框框。信息技术的融入,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一段段精彩的视频,感官的刺激,催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诚然,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完美融合,掀起了教学的一场划时代的变革,为教育教学带来了限的生机和活力。但我们应该深知,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在教育教学中最直接的主体还是教师和学生自身,教师的无私奉献,学生原本求知的需求,才是当今最根本的。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才能发挥最佳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