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练习目标指向提升语文教学实效
2019-03-24刘霞
刘霞
统编语文教材以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来组织单元内容。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有梯度地螺旋上升,便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建构、素养的形成。因此,课后习题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教学训练的重点与难点,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目标与方向,提供了教学的思路和框架。
一、解读文本,关注课后习题的目标导向
(一)课文朗读:细化朗读要求,分步达成目标
统编本教材朗读类课后习题注重学生朗读方法的细化指导。《秋天》课后习题为:“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这篇短文是拼音单元结束后的第一篇课文。全文中“一”出现5次, 有三种读音变化,非常容易混淆。这道课后习题的设计真正把握了教材的重难点,旨在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读准“一”字变调。
一上教材中关于朗读的课后习题还出现了“分角色朗读”“读好停顿”“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等要求。这与《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提到的要求不谋而合。而通过课后习题这一载体,教学目标的达成将会形成一个分步走,又相交相融的状态。
(二)口语表达:仿照文本语言,贴近儿童生活
一年级口语交际教学要引导学生说得规范,说得完整,同时表达真实所想所感。因此在一上册教材中仿照说话的习题设计一共有五项,梯度明显。从仿照课文“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学说偏正式短语;到仿照课文“我会……”,学说完整的句子;再到仿照《比尾巴》中的儿歌对句,学说一组句子。仿照说话的要求呈现一个递进式的序列,为一年级学生规范地口头表达搭建了台阶,降低了难度。
二、教学实践,提升语文教学实效
统编教材在习题设计上对一线教师有着明确的教学指引作用,教师应从“人文主题”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抓住课后的练习研究课文教学的“语文要素”。
(一)整组设计:贯穿单元目标,形成学习方法
教师在设计课后习题的环节时,应有清晰的单元整组目标意识。以第四单元课后习题设计为例:单元目标中提到要重视教师的范读作用。教师可设计课堂教学的“规定动作”:教师范读,整体感知→大声自读→同桌互读,评价→小组分角色朗读或分段表演。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不同要求的读,不同层次的读,最终达成单元目标中正确、流利朗读的学习目标,逐步形成能力,养成习惯。
(二)朗读指导:回归课文语境,边读边教边练
朗读,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专家指出,一年级朗读要把“正确”摆在首位。“正确”不仅仅指字音读正确,而且要求读准轻声、儿化、变调等,这些往往是朗读难点。
例如,在刚进入课文学习的第一篇课文《秋天》,于是教材就根据这个特点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读好‘一字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面对一年级孩子,讲授变调规则显然是行不通的。
教师不要简单枯燥地讲解变调规则,可以直接出示句段,让学生在大语境中发现“一”的不同读音,在分类列举一些常用的带“一”字词语,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现象中边读边体会“一”的不同读音,引导学生发现“一”字在不同情况下的读音变化,并对此留下初步印象,最后回归课文大语境,读好带“一”字的句段。整个教学不脱离语境,不做过度拓展,只是采用不同的形式不断地在读中练“读”,充分体现了低段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
(三)积累语言:依循学习规律,“架好梯子”教“实”
积累语言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教材在课后练习中设计了除通过朗读背诵课文来积累好词佳句外,还又多种形式促进语言积累的内容。其中说话训练对积累语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带动听、读、写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四季》的课后练习:“你喜欢哪个季节?仿造课文说一说。”
《四季》各小节句式、结构相同,便于学生仿说。依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我们为学生架起梯子
1.认识“谷穗”,这是怎样的谷穗?
2.读第三自然段,理解“鞠着躬”,指导朗读。
3.提問:秋天还有哪些景物?出示苹果、银杏叶、桂花等图片,模仿“谷穗弯弯”说一说:苹果红红、银杏叶飘飘(黄黄)、桂花香香……
4.他们会怎么说呢?试着填空式说话:______,他______说:“我是秋天。”
5.选自己喜欢的季节,自主仿说:______,他______ 说:“______。”
老师在进行该语言训练时,将教学分解成多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为学生“架好梯子”,让学生顺利“摘得树上的果子”,扎扎实实落实了语言文字的积累。
(四)习得能力:落实习题重点,创设情境教“活”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学会的语文知识,更是语文能力的延伸。我们可以把课后习题设计成有趣的游戏,寓教于乐,有助于消除学生对 “作业”“练习”等词汇的恐慌排斥心理。
例如,《影子》的课后练习:“你的前后左右都有谁?”
统编版一(上)语文教材安排了“东南西北”“前后左右”8个方位词的学习。在《江南》中学生已经初识“东南西北”,在方位坐标中建立了直观感受。学到《影子》一课,通过找影子游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方位,直观形象地理解为什么“影子好像一条小黑狗”“常常跟着我”。教师巧妙地化静为动,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找影子”游戏中学习课文,在情境中来感知方位,适当拓展延伸,让学生一边玩一边理解课文,一边玩一边学习观察和表达,有效地落实习题重点,把语文教活了,更能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意义。
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载体,正确解读文本,关注课后练习的目标指向,弄清其中蕴含的知识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努力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做的。让我们行走在教研探索之路上,且学且实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