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有效复习
2019-03-24赖丽蓉
赖丽蓉
近几年来,中考物理命题依据是《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其命题不会偏离“双基”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侧重;突出以能力立意来命题;探究形式多样化,突出对学习过程及方法的关注;重视搜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培养。
一、物理中考复习的现状
中考复习的困境在于,学生对于已学习的内容,没有好奇与新鲜感,缺乏探究新知充满挑战的乐趣,冷饭重炒使学生疲于应付,甚至厌倦,麻木的情绪逐日滋长。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表明:每个人有不同的记忆特点,并与当初学习知识时的理解程度有关,理解得越深刻,就越难以遗忘。在复习中,学生只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选择判断的过程,形成了“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
二、课堂改革,“学为中心”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性
(一)小组合作,改变传统课堂
教师要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尊重学生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创新能力等。
1.自愿组合,适当调配,合理分组
遵循学生意愿组合,5-6人一组,教师适当调配,优点是利于探讨问题,缺点是小组间的水平差异会较大,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根据各小组的水平差异设置不同的目标,要求。教师及时疏导部分小组可能出现的消极心理,严格要求高水平小组,给予低水平小组帮助,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鼓励,以形成良好的竞争风气。
2.同层次交流,避免搭便车现象
组员间思想层次同一高度,避免组员依赖学习好的学生,减少搭便车,浑水摸鱼的现象。
3.小组合作,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每节课上,每小组设定一个学习任务,小组长把任务分解为个人任务,并落实到每一个组员身上,各司其职,人人参与。教师巡视监督并深入到小组中,给予小组参考性的意见,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4.小組长定期轮换
轮换制,使每个成员都能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也能够使每个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记录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得到同等的锻炼机会。
(二)利用思维导图,归纳知识脉络
思维导图可以描绘出思维的线路和层次;协助搜集、整理大量的资料;帮助学生将物理知识结构化、条理化和系统化。
1.教师的知识归纳,缺乏学生思考与知识建构的过程
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不仅能自我梳理,记忆、理解知识点,而且标记出自己不懂,有待提高或解决的知识,对知识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是拓展与思考的过程,清楚自己的优缺点,达到合理分配学习时间,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的效果。
2.组织学生针对重点章节进行画思维导图比赛
教师利用各小组的“思维导图”迅速查漏补缺,对各组进行点拨,并制成一张全班思维导图,提高了分组教学的效率。教师通过评优,对有创意的绘图进行表扬,鼓励他们用多种方式绘制“个性化”思维导图。
(三)通过制作图表、作图、操作实验等方式学习
1.设置表格整理公式
通过设置下面的表格整理公式,让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条件,公式的推断都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2.作光路图比较光的反射与折射的异同
让同学们在同一张白纸上分别作出反射与折射的光路图,在光路图上详细标示光路图的各要素,角度等规律。在完成作图时,比对两者的异同点,个人总结,小组内互相修正,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的已知条件下,如何完成光路图。
3.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个别实验,小组合作完成,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在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建构物理知识网络。比如电学的重点实验:“欧姆定律”“测定值电阻阻值”“测灯泡电功率”这三个电学实验所需器材基本相同,只是运用的原理略有差异,如何有效率地掌握呢?给每个小组分发实验器材,选择一位对连接电路不熟练的同学进行练习,其他组员观察,在完成电路连接后,发表自己的意见,组员互相评价,总结连接电路容易的出问题。讨论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电表量程,并通过实验操作去验证,得到最佳的答案。在解决电路故障的问题中,借助实验器材,各种短路、断路的故障情况随学生安排,留心观察记录电表示数,用电器工作现象,分析电路原理,就能加以区分。
(四)习题讨论评讲
让学生当小老师,既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其他同学也更易接受同龄人的解答。学生在讨论评讲中会发现自己能解答题目,但不能让同学们理解。这代表着个人只是掌握了知识的表面,并没有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学生能清楚地讲解习题,让同学茅塞顿开,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会得到升华。
三、改变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积极性
任何习得行为的高效率,都是以学习主体的积极主动为前提的。现在的学生疏于查找资料,懒于思考,过于依赖教师,养成等答案,等教师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在复习课中,根据每节课的任务,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和主观能动性,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上,教师随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动态,实施鼓励政策,肯定与赞赏学习方法新颖的同学,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并转变成继续探索物理的欲望。
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重新建构课堂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成为课堂的监督者和引导者,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养成思考的习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提高终身学习的基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