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索
2019-03-24李欣
李欣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都是以个体为单位,在学习过程中都是以单打独斗的形式出现。知识学习、技能掌握过程都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为主的过程。学生的个性不能得以张扬,学习成果、经验、情感得不到交流。这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最终使学生自我意识扩大化发展。在未来的社会里,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组内成员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经历自主探索和相互配合、沟通、碰撞、修正的合作交流学习活动,有效地解决组内不同的意见,形成共识的过程。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提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就是这一教学模式的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目标之一。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通过自己的教学及反思,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以下优势:
1.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摒弃了以往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由于在教学中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使“我要学”转变为“我愿学”,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每一阶层的孩子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积极思考问题,同学之间彼此互助、互补,共享资源,取长补短。学生逐渐学会如何自己学习,自觉地改进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学生的主体地位显得比较突出。教师是以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指导者的身份和角色出现在课堂,主要工作则转为引导学生确立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向、目标以及帮助解决疑义方面。学生们通过积极运用发散性思维,以受教育者的独特视角来审视学习内容、审视社会、审视生活、审视人生,培养和提升其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实现知识、能力和思想观点的转化,高效地完成师生双方合作的教学任务。
3.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有利于有区别地因材施教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在知识上相互补充、能力上相互配合、兴趣上相互影响、素质上相互促进,避免出现优等生处于主宰地位,后进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后进生往往知识基础薄弱,课堂活动参与主动性欠缺,思维认识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基于这种现状,他们往往是在思维和行动上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之中失去了思考、发言和表现的机会。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各自特点,实施开展因材施教积极指导,从而实现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
一般情况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需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首先,合理安排,规划小组。分组前教师需事先进行调研,或者同班主任沟通,让学生做调查问卷,课下和学生交流。这样,可以对全班学生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在教室排座位时,我把全班学生依座次自然分成四组,组内每个成员的组成都是我精心安排的,每组中有知识技术能力强的学生,有能力差些但认真学的学生,有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有聪明但手懒的学生。这样分好组后,组内的成员是动态的,要跟踪学生的课上表现随时调整。实行组长轮流制,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每一位学生的责任意识。
其次,小组合作,共同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障碍,且完成任务的程度不同,这时小组教学的作用得以发挥。我要在每组中挑选一位学生来做我的“小助手”、同学的“小老师”, 每次挑选不同的学生来担任,尽量挑选平常表现差而这次完成很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充分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小组长协助我辅导本组中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同学,不让一位同学掉队。这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完成任务的效率高了,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教师有时间巡视、掌控整体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解决。
最后,评价激励,情感提升。在小组中引入竞争机制,哪一组做得快、做得好就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与竞争意识,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互助也培养了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的合作精神。
三、信息技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运用
1.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尤其需要教师用心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顺利开展。而这种情境的创设如果单凭教师课堂上的“铁齿铜牙两片嘴”则略显苍白无力。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声光电不同的信息载体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思想感情上同教师产生共鸣。
2.共享教育教学资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知识的学习早已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口传心授。信息的获取是多渠道的。特别是互联网络的普及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的发布可以是声名显赫的业界专家,但同样也可以是名不见经传的平民百姓,当然也包括我们在校学习的中学生。所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拓展了教学的资源,使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实现对事物多层面、多角度的认知和学习。学生通过对网络信息的检索、甄别、管理、加工、表达,熟练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学科教学中,学习小组成员完全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制作演示文稿、录制视频等,梳理总结课程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表达对某一专题的真实情感。最后,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成果发布于网络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