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支持下的职住平衡研究
2019-03-24龙洁蒋晨煜
龙洁 蒋晨煜
【摘要】职住不平衡是超大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日趋严重的问题,一般的总体城市规划并未纳入重点考虑的内容。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密度函数估计方法,该方法考虑了通勤的距离,测量了就业与居住地之间的平衡,用于城市规划之中。手机信令是大数据的典型特征,具有位置准确性,时间的连续性,群体的无差异性等优点。它非常适合测量职住空间之间的关系,并且还可以进行较短的周期的监视。相关的社会经济调查数据,结合居住人口,工作场所,土地使用和手机信令的数据,用于研究规划超大城市的主城区职住平衡体系,使之更加合理科学。
【关键词】大数据;职住平衡
日益严重的道路拥堵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最常见的城市疾病之一。在造成交通拥堵的众多因素中,城市布局的不合理已成为公众认可的原因之一,特定的不合理性主要反映在职住的不平衡问题上,长期进行早晚高峰长途奔袭的城市居民,对出行时间经济成本相对低的工作岗位需求不断增长。客观了解城市地区工作生活日益分散的现象以及支撑这种现象的发展规律,对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城市更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职住平衡的理念
职住平衡的理念源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中心思想是发展平衡,职住临近,恩温又从中提出了“卫星城”理论,为了分散中心城市的产业和人口,郊区建筑与市区核心地区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关系。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强调必须集中人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空间,以减少城市中的交通活动,从而减少了更多交通工具的使用。约翰·凯恩(John Kane)通过强调对城市空间的重建,住房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有关的宏观经济因素等对弱势群体的研究,提出了职住空间错位理论。在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两个有影响力的文献充分地诠释了职住平衡的理念。1933年发布的《雅典宪章》首次阐明了现代城市的四大功能,使职住生活成为城市规划中无法避免的重要问题,交通运输系统也成为重要的平台来完成职住空间联系。在长期实践过程中,过度的隔离功能还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例如距离过长和城市交通中的拥堵。因此,《马丘比丘宪章》指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城市生存的主要基础,并提出要创造一体化,综合性的环境的建议。上述基本观念的变化反映了职住平衡的认知加深过程[1]。
2、空间大数据支持超大城市职住平衡测算方法
为了改进传统的工作量计算方法,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以通勤距离为自变量,居住密度为因变量来估计密度函数的方法。用于估计密度的功能以及来自工作站的交通数据控制功能的参数,用居住区的居住密度与实际人口密度进行比较,并且这两个指标之间的差异用于描述职住分离的情况。在中心城市的通勤范围内,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是主要数据,手机信令用作辅助数据,而指数函数是密度估计函数,以上方法已经过实验测试。研究结果如下:(1)城市空间特征反映在职住分离的估计密度中,对应于一般经验和认知,对应于城市交通的高峰方向,铁路运输过程中的客运量主要对应于人们对城市交通量的感知。(2)因函数是连续的,没有极限隔离。只要主要数据是有序的,原则上就可以解决单位尺度的问题。(3)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的准确性大大提高。(4)从密度角度理解职住关系是非常便捷高效的。密度估计方法适用于中心城市的全局估计。同时,可以观察局部特征。估计功能的参数必须使用流量调查数据进行相关验证,常住人口的统计单位应尽可能小。
3、规划应对
3.1 加强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结合
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城市交通规划仍然是一项特殊的规划,并遵循于城市规划体系。在加强反馈和协调运输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強运输对空间规划的方向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城际交通网络的发展和功能组织是整个城市规划系统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在一般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和市场干预来减少对城市发展的控制。一方面,交通拥堵已经成为限制城市健康发展的最常见的城市疾病之一,这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运输基础设施是一种公共资源,有效的实施和管理,制定合理的规划,是在规划的预期方向上促进城市发展并防止其失败的有力因素。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在城市规划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2],从而更好地解决职住不平衡的问题。
3.2 构筑以“日常生活单元”为基础的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说城市空间结构是多元化的。有了这样的结构体系,市中心和周边地区之间的连接仍然具有很强的向心作用,相应的公共交通需求也具有很强的潮汐特征。在大城市中,出行时间的过长将增加车辆位置的复杂性,这将降低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因此,在“日常生活单元”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空间结构,将有助于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合理的职住平衡单元、重构城市公共服务规划体系,减少长时间的交通,并提高了地区城市的出行效率。
3.3 加强交通需求引导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有147个城市人口超过100万。大多数城市道路网络的空间形状和框架已经形成,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对监控的需求盛行,并逐渐进入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的阶段,应该执行交通引导的策略。在一些城市,采取了两个限制措施来减少交通拥堵。但是,从长远来看,统一的行政控制不能满足城市复杂多样的出行需求,稀缺的交通资源也无法得到最佳配置,仍应从职住平衡的层面综合统筹考虑交通设施及城市功能布局的协调。
结语:
研究结果将用于支持空间规划中的编制信息化,监督和评估土地使用规划的实施,并将其应用于整个超大型城市规划系统中。提议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空间使用规划和管理,以鼓励行业变得更加科学和标准化,对其他城市空间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产生示范作用。[3]。
参考文献:
[1]毕瑜菲,郭亮,贺慧.职住平衡理念的实施难点与优化策略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9,26(03):1-8+40.
[2]潘兰平,宋小冬,钮心毅.大数据支持下的超大城市职住平衡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8,39(03):83-86.
[3]周乐.对城市交通规划中职住平衡理念的再思考[J].城市交通,2018,16(03):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