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文化创意园助力文创产品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研究
2019-03-24贾长兰
贾长兰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山东淄博 255300)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人才培养十分关键。[1]
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激起了高校对文化创意产品创作的激情。在国家、省、市新旧动能转换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与淄博海润丝绸发展有限公司共建1960丝绸文化创意园,将校内原有闲置的丝织车间、废弃的锅炉房、小广场改造升级。丝织车间和锅炉房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承载了特殊的使命, 随着社会的进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现在又赋予了新的使命,即文创产品创新设计人才的培养。创意园主要包括丝绸博物馆、国际时尚设计学院、创意广场及创业空间,旨在在展示丝绸发展史和工业遗存的基础上,培养国际时尚设计的新型人才,同时加强文化创意的交流与合作,推介与转化创新产品,促进人才就业,提升创新能力。
当今,社会文化创意产品大量涌现,如何利用丝绸文化创意园作为平台,将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产业元素提炼出来,打造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创产品,如何进行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是当下我们应该思考的课题。
1 1960丝绸文化创意园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1960丝绸文化创意园,本着“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立足于促进淄博丝绸文化产业的发展,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实训平台,通过创新教研与培养模式、创意设计与交流合作、创业辅导与成果推广等方式,努力提升产业创新、文化创意、人才创业的水平。
园区规划设计以保留老建筑为基础,综合保护嵌入新功能、新元素,全面提升园区的文脉与时尚特色。园区景观重温工业时代的情感记忆,加强与建筑的融合,声、光环境时尚,植物保留原生,适当补充野趣。门、窗的设计也保持统一的风格,主要通过可移动饰品和景观加以点缀,将新的功能自然融入原室内空间之中。色彩节奏,以富有历史沧桑感的灰、黑色为基调,加以鲜亮的色块、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质感的金属装饰。利用色彩和线条的结构展现现代感,实现建筑的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形成机体和内核整合互动为一、风尚诠释复古的创意生活体验中心。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环境的熏陶,设计人才的培养也是这个道理,建筑语言和设计语言是相通的,设计师们将建筑的结构思维融入到设计中,园区建筑设计极富创意,处处都透露着浓浓的文艺气息。进入其中随处可见的是旋转的墙、穿透的书柜、移动的家居,聚集着各种涂鸦、行为艺术、创意雕塑。由于是工业遗址改造而成,整个中心的装饰物、展览台等很多物件直接采用了遗留的工业设备。学生在充满设计色彩的建筑中不断接受新思想,接触不同的设计想念,也会打开自己的设计思维,在设计产品中增加创新性。
2 丝绸文化创意产品存在的问题
1960丝绸文化创意园销售的文创产品主要是以丝绸为载体的产品,其中之一是於陵帛。於陵帛是利用百分之百精选桑蚕丝,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制成真丝绸,并在真丝绸下固定渲染层,渲染层下方黏附衬层而制成的。以於陵帛为载体可以创作艺术画、箱包等,书法和绘画爱好者可以直接在於陵帛上书写和绘画,做到“原色、原大、原质地”。於陵帛虽好,但我们的调研问卷却显示超过半数以上的人不会购买此产品用于书写或绘画。这表明淄博周村特色的於陵帛没有找准受众群体,对于广大的消费者受众面单一,只有真正的书法、绘画爱好者才能体会到於陵帛的魅力。
另外,布面上的花鸟都是机器印制,显得不够精致,造型设计陈旧,缺少时代气息,在市场中没有辨别度。出售的丝巾类的小物件,纹样设计也比较常见,并没有代表淄博特征的纹样使用在丝巾上,表现方式也比较单一,都是采用电脑绘制和数码喷印。
当地虽有古商城,但存在对地区文化挖掘不充分、不深入,导致开发出来的文创产品较为单一,无法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也无法认同该地区的地域文化,很难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也很难激起购买的欲望。
1960文化创意园地处学校,缺乏面向年轻群体的丝绸文创产品。调查研究显示,价格过高、品种单一是人们认为文创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就是说对于文创产品的定位不够准确,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进行创新,设计出现代年轻人喜爱的时尚丝绸文创产品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3 创新设计人才培养
丝绸文化创意园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创新设计人才。丝绸文创产品如何传承、如何创新、如何体现地方特色等问题都要依赖人才培养。
3.1 人才培养
学院培养的设计人才大多为应用型人才,创新型的少之又少。培养创新设计人才需要与市场、行业紧密衔接,掌握市场的变化,但这正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不足之处。设计行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行业,日新月异,学校的设计人才的培养大多注重技术,不注重创新,但这恰恰是设计人才需要的。
创意园中的国际时尚学院由看、想、说、学、做五个区域构成。国际时尚设计学院作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一个创新型平台,引进美国帕森斯学院“工作室+大师+平台”三位一体与“理念+能力+创新”多维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联合纽约“品序”设计师品牌电商推广平台,引进北美多位独立设计师,聘请国内一些知名企业的设计师及行业协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签约合作,借助多种方法提升学校教师的设计、创新能力。
借助于文化创意园与企业对接,从企业中聘请设计师定期给学生授课,让学生和老师接触设计行业前沿资讯、流行趋势,让学生的思想动起来、活起来。
3.2 丝绸文化传承
3.2.1 丝绸博物馆
丝绸文化创意园里的丝绸博物馆既是展览场所又是教学场所,承担着教学与传承丝绸文化的使命。在参观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物件所代表的文化价值,让学生爱上丝绸文化。
3.2.2 传播工匠精神
通过职教周举办劳模进园区和优秀毕业生的展示活动,在园区不定期举行展览、文化交流、论坛等活动,让学生与劳模面对面交流。
3.3 课程体系创新
创意产业园模式将传统的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与现代化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校企合作这一平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2]。
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构建“双导师”工作室。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企业培养为核心,从合作企业聘请设计专家作为工作室的主要师资力量,一方面培训学校的老师,另一方面教学生,让学生在“双导师”工作室中学习,学校老师主要负责基础性教学,企业专家负责创新型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在设计方面的创新性,能更好地与市场的需求接轨。“双导师”工作室为文创产品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更大更好的平台。
课程实施过程中实行教、学、做一体,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在原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上增加传统文化、民间技艺、国学、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等,将工匠精神、非遗文化、学校发展文化等引入课堂中,学生在老师和企业聘请技师的“双导师”指导下,结合本地特色及旅游市场再加上自己的创新,完成富有时代特色的当地丝绸文创产品,并借助电商平台将“互联网+”文化创意产品、毕业设计等纳入课程体系。[3]
4 文创产品的创新研发
文创产业是一个在不断发展的强大经济支柱产业,在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开发与设计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创产品。
4.1 突出地方特色,探寻本土文化
在不断发展中,丝绸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特别是在年轻人的眼里,丝绸更像是一种古老的东西,传统要想传承下去,就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才能永葆活力,才能得到年轻一代的接纳与喜爱。因此,设计具有淄博地域文化特征的丝绸文创产品,才能使当代的年轻人更多地关注传统文化。
4.2 了解受众心理,突出设计定位
满足人的需求是丝绸产品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主要的设计原则。因此,在充分了解受众实际需要基础上,增强人文关怀是丝绸文创产品长久生存和发展提升的关键。
4.3 关注当代,融合时尚
丝绸文创产品在设计创作上,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与时俱进。
5 结语
校企共建丝绸文化创意园可以让企业参与到园区的运营上。依托丝绸文化创意园进行文创产品创新设计人才培养,一方面是高职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另一方面也是整合校企资源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