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源结构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纺织专业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探讨

2019-03-24杭彩云

纺织报告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源创新型纺织

杭彩云,胡 娜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与材料工程系,江苏江阴 214405)

随着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化,本科院校不断扩招,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生源结构的多元化缓解了高职院校生源数量不足的问题,但也给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生源结构特点,从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为目标,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1 高职院校多元化生源特点

在我国出生人口的逐年下降,本科院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稳住招生人数,高职院校拓宽招生渠道,由单一的普通高招模式,演变成多途径全方位的招生方式,如对口单招、注册入学、3+2模式、提前招生等。

由于生源结构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存在很大的差异。目前的高职生源可以分为两大类,高中生源和中职生源。高中还是以文化知识学习为准,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相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高中生源学习目的明确,学习习惯比较好,学习能力比较强,具备理性思维模式,但是在专业知识上由于高中阶段没有涉及到,所以基本不具备专业知识。中职生源大多是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者学习能力欠缺,在中考时进入中职学习。进入中职后,学习压力比较小,管理较为松散,因此,中职生源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文化基础比较差,但是他们的专业学习有一定的基础。比如,纺织专业,2015年之前的生源都是普通高招学生,进入高职后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社会实践上都表现得非常出色;2016年之后,多种招生模式后的生源之间差异十分明显,年度奖学金获得者都是普通高招的学生,日常管理上,中职生源常常出现上课迟到、有事不请假、学习态度差,考试应付而过等现象。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这意味着高职的生源在现有的基础上会变得更加复杂,生源之间的差异会更明显。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却不断提高,这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将是更大的挑战。

2 培养高职纺织专业学生成为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必要性

2.1 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获得创新的核心是层出不穷的创新人才。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科学确定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显著提高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是将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合而为一[2]。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两个层次:一是基本的职业技能素质,即拥有该职业或者相关岗位必要的知识储备,熟练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操作技巧和方法,树立起基本的职业意识等;二是职业创新素质,包括创新知识结构、创新心理意识和职业创新能力,既有自主学习先进职业技能和操作方法的能力,又具备自主创新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机构,担负着培养国家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重任。

2.2 创新型技能人才是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纺织行业是我国的传统支柱行业[3],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早已成为世界“纺织大国”。然而,原料匮乏、生产成本提高、技术装备落后、新产品开发不足、高素质人力资源缺乏、产品质量不稳等使我国的纺织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3,4]。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在越来越严的环保政策下,国内多地展开去低端产能的行动,对高端市场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纺织企业不断地创新,推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来摆脱低端生产的现状。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更多的创新型技能人才充实到企业中,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发展中普遍存在求稳怕“死”,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足;激励机制滞后,自主创新型人才僵乏;机会成本太高,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不敢创新;创新资金投入不足,创新工作难以开展等问题。2019年,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因此,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是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 高职纺织专业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3.1 加强高职纺织专业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要为纺织行业培养出创新型技能人才,首要条件是有一支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没有创新的师资,就不可能建设创新一流的专业,也培养不出创新的学生。目前,高职纺织专业的教师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技术经验,但是学历层次不高,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还有部分是具有高学历的年轻力量,有创新动力,但由于生产实践经验缺乏,创新与实践脱节。[5]为此,高职纺织专业在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时,需充分协调好老、中、青师资人员的比例;鼓励教师投身于产、学、研,结合实践,努力拓宽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大力开展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培养和挖掘创新潜力的青年教师,在职称评定、项目申请等方面给予支持,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团队成员多参加专业理论培训,多与纺织企业交流挖掘创新点。

3.2 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创新潜力

创新意识是学生进行创新性活动的内在动力[6]。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处处留心观察,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大胆探索,激发学生对新技术的想象力,带给他们解决新问题的勇气,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比如,讲解到纺织梭织面料织造时,为了提高经纱的织造性能,经纱在织造前要进行上浆处理,上浆织造后还要通过高温退浆或者其他方法退浆,不仅浪费大量的粮食,而且水耗能较高,同时还对环境造成污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纺织作为重污染行业,上课时要结合形势发展,引导学生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探讨如何减少纺织行业对环境的污染,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3.3 以纺织专业建设为核心,开发课程内容,拓宽课程资源

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活动都是围绕着专业的发展而展开的,科技创新的重大成果都与专业的创新或专业间的融合密切相关,因此,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核心。高职院校开设纺织专业都是结合本地区或周边的纺织行业发展。比如,南通的纺织行业比较发达,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都开设纺织专业;江阴有以阳光、海澜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产业群,由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纺织专业每年为企业输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

在专业建设好的同时,要重视纺织专业课程内容的开发。现有的纺织专业课程一般必修课多,选修课少;课堂理论学习时间长,动手实践时间短,这样的安排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高职纺织专业要多与企业紧密结合,将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新产品研究等课题,纳入课程开发的内容。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重视实践课程的开发。使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创新意识。

另外,学生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取课程资源,比如专业课课程资源平台、网络学习、纺织专业国家资源课、泛亚平台等方式,拓宽专业知识学习的内容。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3.4 加强纺织专业技能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创新思维,培育创新精神

纺织专业创新型技能人才,就是在纺织行业的某个工种具有一技之长,比如,颜色打样上既快又准,或者面料结构分析十分专业等,又或是拥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要培养纺织专业的创新型技能人才,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投入相关课题的研究实践。在做项目过程中,通过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通过学习阶段养成的这种习惯,带到日后的工作之中,为企业解决问题,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纺织专业多样化的生源结构背景下,针对不同的生源,实践的项目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应有所侧重,比如高招的学生,相对基础比较好,理论学习比较扎实,在项目安排时可以从技术研究出发;而对于“3+2”模式的学生,专业学习时间比较长,可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4 结语

高职院校生源发生变化已成为一种“新常态”,但是人才培养的要求却在逐年提高,尤其是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纺织行业是国家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环保压力之下,需要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加入。面对时代的呼唤,生源结构变化对传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开发、实践创新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育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生源创新型纺织
澳洋纺织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