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林业 助力乡村振兴
——以福建省三明市沙县为例

2019-03-24张秀媚陈艳彬张毅

福建林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沙县林业生态

文/张秀媚 陈艳彬 张毅

我国经历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差距扩大。党的十九大指出乡村兴衰则国家兴衰,提出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这是乡村振兴的最好机遇。发展林区的林业对林区乡村的振兴和践行生态发展的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沙县地处福建省西北部,自有“八山一水一分田”,境内多山,森林资源丰富,是福建省“绿色宝库”,也是中国的重点林区县。沙县是三明市的一个重要县域,其中林地面积221.56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81.38%;耕地面积24.0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8.84%;茶果园面积9.29 万亩,占土地面积3.41%,水域面积5.48 万亩,占2.01%,交通、居民及工矿用地11.85 万亩,占4.36%;森林覆盖率75.63%,林地保有量218.85 万亩,其中商品林177.35 万亩,公益林41.5 万亩。

由此可见,无论是地理面积,还是经济结构,林业经济在沙县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大的比例。林区是乡村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林业经济对助推沙县的乡村振兴战略十分重要,可以说林业发达则乡村振兴。

一、其他国家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借鉴

1、韩国的自主协同类型

自主协同型模式主要是通过政府扶持和农民自主发展,双方合力,共同推动来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目标。通过修改农村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改善农业基本生活质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变农业生产方法,建立农村工业园区,建设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民收入,培育发展互助合作型农协,为农民提供专业服务和生产指导。建立村民会馆,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2、日本的因地制宜型

因地制宜型模式主要是挖掘本地资源、找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利用本地资源来促进乡村发展,形成区域经济优势,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当地品牌。例如一村一品创造特色基地。

这种模式提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区域优势,有利于提高农村的整体效益。

3、瑞士的生态环境型

生态环境型模式提倡绿色、环保理念,主要是利用当地自然和环境特点,通过精巧设计,美化环境、突出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并通过建设交通设施,来提升农村的吸引,借机发展乡村旅游业,提高农民收入。

瑞士的乡村发展正是典型的生态环境型模式。其具体做法主要是通过政府拨款扶助和民间自筹自助资金,持续进行学校、医院、村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精巧设计,不断改善乡村的环境,形成著名的瑞士独特的田野风光。

这种模式,其强调农村农业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结合,展示当地传统特色文化、休闲文化、旅游文化,从根本上提高乡村生活质量,真正实现农村现代化。我国当前非常重视生态保护,正是符合这种理念。

二、沙县集体林权改革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途径

我国的乡村振兴目前主要靠国家战略布暑、精准扶贫政策、项目带动等方式进行。沙县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要求,结合本地的林业优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助推乡村振兴。

1、因地制宜,打造当地特色品牌

我国地理跨度大,南北气候和资源优势有很大的差别,农村的发展模式难以标准化,只有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才有利于提高农村的整体效益。

沙县借鉴日本的经验,因地制宜振兴乡村。林业在沙县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大的比例。通过林业的推动发展,培育林业特色产业,“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提高乡村发展的效益。

第一,发展林产深加工产业。依托龙头企业,挖掘当地林业的优势,大力发展林产深加工业,林业产值保持年均增长14%以上,2017年产值达185.71 亿元。具体发展松胶合板、杉扣板、竹胶板、指接板、木地板、墙壁板、家具、竹工艺品等系列加工产品;发展松油醇、苯乙醇、长叶烯、异长叶烯等特色产品,拓展延伸日用香精、化妆品香精及制造香料市场,打造林产化工产品生产基地;研发生产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市场前景的生物医药拳头产品,建设以天然植物为原料的沙县小吃食材大健康产业园,打造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园。

第二,推广种植珍贵树种。结合沙县气候、土壤、种质资源及发展前景等实际,适地适树,套种营造混交林,并利用“四旁”等非规划林地广泛种植闽楠、半枫荷、乳源木莲等珍贵乡土树种。目前,已种植闽楠3500 亩,计划将富口镇打造成“楠木小镇”。

第三,发展林下经济。在维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下,集林下种植、养殖和旅游康养为一体,进行立体经营,破解林木生长周期长、见效慢及公益林经营利用上存在的诸多限制,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现全县林下经济经营林地总面积39.23 万亩,其中林下发展种植2.6 万亩,养殖 1.24 万亩,采集32.79 万亩,森林生态景观或旅游3 万亩。2017年林下经济总产值达13 亿元。沙县有全国著名的小吃品牌,按照沙县小吃配料和药膳需求,建设沙县小吃配料细叶青蒌藤(穿山龙)、铁皮石斛、黄精、五指毛桃、细叶香桂等林下经济药材种植基地,增加林农收入。

第四,立足竹业发展资源优势。沙县具有竹业发展资源优势,将竹产业列为造福农民的民心工程,加大丰产竹林培育力度,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现代竹业项目完成新开竹山机耕道59.2 公里占,任务100%;竹山灌溉水池37 个,占任务104%,蓄水1450m3,灌溉面积达1600 余亩。

2、生态环保,发展森林旅游

我国乡村经济虽然不是很发达,但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绿水青山依然要保持。我们仍然可以部分借鉴瑞士的生态发展的经验,做到不砍树也致富,绿化美化乡村,保护林区的生态价值,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根本改善农村农民的生活质量,满足农村的发展需求。

沙县通过发挥沙县“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品牌优势,依托绿色生态和交通区位,以马岩山庄为基地,以草本植物为主,打造森林康养体验活动项目,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发挥林业生态保护和健康养身的优势,践行两山理论,使得生态不破坏,林农得实惠;通过完善提升七峰叠翠森林公园、鼓楼坪公园、淘金山公园、畔溪公园、东溪湿地公园等建设,规划建设铁路公园,打造集绿色通道、文化长廊、景观游赏、健身休闲等为一体的公共开放空间,集观赏、休闲、科普为一体的文化活动阵地,形成“串珠公园”,实现“城在园中”,让居民共享绿色生态福利。

3、自主协同,政府推动

随着我国经济深入发展,城乡差距加大,为了解决城乡矛盾,政府迫切需要解决三农问题;另一方面,地处偏僻的农民长期处于贫困处境,有改善生活的强烈愿望。比较适用“自主协同,政府推动”的乡村治理模式。

沙县借鉴韩国经验,通过政府扶持和农民自身的努力相配合来共同推动与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第一,项目补助,政府扶持。林下经济补助。2018年,省级林下经济补助项目9 个,总投资427.291 万元,种植面积 1480 亩,省级补助资金190 万元。

生态宜居补助。2018年,沙县大洛镇昌荣村、高砂镇龙江村、樟墩村等三个村,被福建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局命名为“福建省森林村庄”,对每个村补助10 万元。

竹业发展优势补助。2018年,现代竹业项目拨补省级助资金210 万元,直接受益的有11 个乡(镇、街道)22 个村。2019年,现代竹业项目已争取省级补助资金335 万元,规划开设竹山道路62.9km,修建竹山灌溉蓄水池1342m3,推广竹林培育新技术2项示范面积618 亩,建立丰产示范片3180 亩。

第二,创新林业机制改革,促进乡村治理有效。沙县目前还有60 多个村的村财年收入在5 万元以下,通过深化林改,推行“四共一体”模式、新园模式等,有效增加了村财收入。比如高桥镇新桥村通过“四共一体”模式年增加村财收入6 万元以上,使这些村级组织更有执行力和战斗力,巩固党在最基层的执政根基,从而实现治理更加有效。

通过深化林改,林农涉林收入从 2014年的 2699 元提高到2017年的4856 元,增长了79.9个百分点,让林农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深化改革带来的福利。

三、发展林业助力乡村振兴需要注意的问题

1、需要政府的法规政策和资本支持

一切经济发展需要资本支撑,乡村振兴需要政府财政扶持、技术帮助以及教育指导等方式来支持乡村建设,实现农村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助力乡村振兴。还需要通过建立相关法律政策,从立法上帮助农民保护自己的利益。

目前大多数农户单打独斗,资金来源还是有限,贷款压力较大。有些林农思想保守,不愿意贷款,阻碍了林业发展,也给乡村振兴带来了一定的阻力。一些特色林种投入大,没有足够的资金保证,难以发展。政府可优先支持发展特种产业,在原有的林权抵押贷款、小额贷款、担保贷款等基础上,简化贷款手续,扩大种植主体和特种加工企业的信贷资金规模;促进特种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可通过政府资金扶持、民间资金投资、招商引资等方式,发展特种产业如油茶产业。

2、需要相关部门的集合支持

农村的发展也是综合发展体,有农业生产,同时有深加工的工业发展,还要有产品流通,这就需要工业、商业、运输业等部门共同组织供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联合起来,组成利益共同体,建立“一体化农业”,使农村生产、生活、交易顺畅,甚至需要政府的“党建+产业发展”“党员+致富能人”等模式,共同帮扶农村农民农业发展。需要建立常态化的村级协调组织,及时协调解决乡村生态振兴推进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及时跟踪落实乡村建设的措施,脚踏实地实现乡村振兴。

沙县山区的交通、水利等配套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技术服务跟不上,大多数林农,无论种植养殖户还是林产加工,仍沿用传统的种养和手工加工方式,导致种养和加工成本高,经济效益低,林业生产需要专业组织的协作指导。分散经营,各个自产自销,市场竞争力不强。

3、需要可持续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有时一哄而上,通常通过短平快的方式来实现短期目标。农村发展需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将乡村治理看做一项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农村制度建设和法律法规调整。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政府对农村改革进行规范和引导,逐渐地将乡村推向繁荣发展。逐步在乡村改造中融入了更多的科学技术、生态发展元素,推动乡村的文化、休闲等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及经济价值综合发展,实现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循序渐进更能促使农村不断地保持活力和特色,从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经过改革开放,城市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城乡差距拉大。当前乡村振兴成为国家重要战略。沙县通过因地制宜,培育林业特色产业,促进乡村兴旺富足;通过发展森林旅游、改善民风民俗,推动乡村宜居文明;通过农民自主和政府扶持,促进乡村治理有效。

猜你喜欢

沙县林业生态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沙县人民笑开颜
“生态养生”娱晚年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沙县小吃 深耕本土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land produces
沙县小吃亮相韩国冬奥会美食展
沙县:五项举措推动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