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水溶肥与水肥一体化发展历程
2019-03-24中腐协中华乌金文化传播中心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现代农业“一号技术”,在国内外农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腐植酸水溶肥是我国水溶肥料产业发展的先行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在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起源、发展、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新时期水溶肥产业一颗闪耀的明珠。
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1. 起源实验室水培
1699年,英国博物学家John Woodward开始用不同来源的水分(如降水、河水、泉水、蒸馏水等)种植植物,是水培实验的创始人。
2. 引进9种营养元素
1837年,法国农业化学家Jean-Baptiste Boussingault开始应用砂培法进行植物吸收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研究试验,并确定了9种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3. 突破传统空间限制
1925年以后,温室工业逐渐利用营养液栽培技术取代传统的土壤栽培,利用砂、蛭石、锯木屑等惰性介质作为固体基质,将植物种植在含其必需营养元素的营养液中,使作物种植突破了空间限制。
4. 逐步商业化
19世纪中后期,近代培养方法和技术进一步发展,水培(无土栽培)技术进一步商业化,在欧美各国、非洲地区、中东地区等地方已有大量的家庭式无土栽培装置。
二、国外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与应用
1. 美国第一个滴灌工程
1913年,美国建成了第一个滴灌工程。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在田间种植中实施灌溉施肥,但最初的规模很小,并且是与地面灌溉、漫灌和沟灌结合使用。由于这些灌溉技术的水分利用率较低,从而导致肥料的利用率也很低,且易造成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此后,随着波涌灌等能较精确控制水分供应设备的研发和使用,地面灌溉的肥料利用率大幅度增加。目前,美国是世界上微灌面积最大的国家,在灌溉农业中60%的马铃薯、25%的玉米、33%的果树均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2. 德国水出流突破
1920年,德国在水出流方面实现了一次突破,使水从孔眼流入土壤。20世纪50年代塑料工业兴起后,高效灌溉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且灌水与施肥很快被结合进行,发展成为一种高精度控制土壤水分、养分的农业新技术。
3. 荷兰国家水安全计划
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荷兰温室数量大幅增加,通过灌溉系统施用的液体肥料数量也大幅增加,水泵和用于实现养分精确供应的肥料混合罐也得到研制和开发。近年来,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迅速,2006—2007年设立总额100亿澳元的国家水安全计划,用于发展灌溉设施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并建立了系统的墒情监测体系,用于指导灌溉施肥。
4. 以色列现代高科技农业典范
20世纪60年代,以色列开始普及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1964年,以色列建成了用于灌溉施肥的全国输水系统,全国耕地中大约有一半以上应用加压灌溉施肥系统,包括果树、花卉、温室作物、大田蔬菜和大田作物。20世纪80年代初,以色列的灌溉施肥技术开始应用到自动推进机械灌溉系统,施肥系统也由过去单一的肥料罐,发展为肥料罐、文丘里真空泵和水压驱动肥料注射器等多种模式并存,并且引入电脑控制技术及设备,养分分布的均匀度得到显著的提高。到目前为止,以色列是世界上公认的现代高科技农业典范,其农业灌溉面积已有90%区域实行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
此外,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较快的还有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印度、日本、南非等国家。据第六次国际微灌大会资料,从1981—2000年的19年间,世界微灌面积增加了633%,平均每年增加33%,达到373.33万公顷,大部分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三、腐植酸与中国水肥一体化发展历程
中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比发达国家要晚近20年,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腐植酸水溶肥在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的4个阶段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1. 1974—1980年:尝试阶段
1974年5月,陈永贵副总理从墨西哥引进两套滴灌设备;1977年,新疆农垦科学院魏一谦等专家开展了园艺作物滴灌技术的试验研究,并进行了示范。1980年我国第一代成套滴灌设备研制生产成功。
此阶段,在1974年和1979年,《国务院转发燃化部、农林部关于积极试验、推广和发展腐植酸类肥料的报告》(国发〔1974〕110号)和《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关于加强腐植酸综合利用工作的请示报告》(国发〔1979〕200号)两个文件,掀起了我国腐植酸肥料研究和应用的高潮。
2. 1981—1986年:研究阶段
1981年后,在引进国外先进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我国灌溉设备的规模化生产基础逐步形成,开始进行灌溉施肥研究。1983年,编制优化肥料配方程序和计算机施肥程序。
此阶段,腐植酸叶面肥(水溶肥料前身)率先进入市场,开启了我国水溶肥的先河。1984年开始,“抗旱剂1号”“植宝素”“叶面宝”“喷施宝”等以腐植酸为主要成分的水溶肥产品陆续进入市场,成为我国水溶肥料发展的引领者,后来“叶面宝”和“喷施宝”都成为了驰名品牌,影响遍及全国。
3. 1987—2001年:地方示范推广阶段
由试验、示范逐步发展到大面积推广示范。部分单位在温室大棚的蔬菜和花卉上开展了滴灌器材的研究和应用试验。199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引进了以色列成套滴灌设备,在兵团八师121团大田作物上进行了试验示范和滴灌器材的国产化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大田作物应用滴灌技术奠定了物质基础。1998年以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棉花膜下滴灌的需水规律、灌溉制度、滴灌施肥、机械化作业及相关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并对进口滴灌设备、器材进行了吸收、消化、改进和创新,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滴灌设备及器材生产技术,完善了田间设计及相关农艺配套技术,大田棉花膜下滴灌蓬勃发展。
此阶段,腐植酸水溶肥在新疆棉花生产中进行了应用,在抗枯萎病、抗黄萎病、促进棉花增产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腐植酸水溶肥在全国大田作物、蔬菜、水果等多种作物上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和推广应用。
4. 2002年至今:国家推动规模化发展阶段
2002年,原农业部开始组织实施旱作节水农业项目,建立水肥一体化技术核心示范区,集中开展试验示范和技术集成;国家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2007年,原农业部印发《关于推进农田节水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节水农业发展;2010年,原农业部印发了《全国农田节水示范活动工作方案》,将水肥一体化列为主推技术,强化技术集成和示范展示;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强调积极发展水肥一体化;2013年,原农业部印发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强调充分发挥水肥一体化技术优势;2016年,原农业部印发了《推进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2016—2020年)》,推广普及水肥一体化农田节水技术,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和2030年提高农田用水效率目标。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
当前,腐植酸水溶肥登记证数量逐年快速增加,尤其是2015年国家开展化肥零增长行动以来,腐植酸水溶肥发挥了先锋队作用,其产品登记证数量大幅度增加,2018年呈现井喷式增长。今年,伴随国家号令“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腐植酸水溶肥的应用面积会越来越大,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
四、结语
当前,水肥一体化的农业发展战略方向已经成为世界共识,实现了节水灌溉与水溶肥的紧密结合。腐植酸水溶肥从始至终伴随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以求新、求变、求进步的精神和动力,生产符合国内外农业生产的农资投入品,满足消费市场要求标准的绿色农产品,为我国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节水农业、食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