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教育》伴我成长
2019-03-24高文通
■高文通
《河北教育》伴我成长15 年,亦友、亦师,教修养、给知识、增智慧,提高了教育工作水平和写作能力,受益终身。
1959 年,我从河北吴桥师范毕业,分配到交河县函校工作。刚到不久,分管教学的副主任谭纪虹给我3 本《河北教育》,说是函校给订的,是业务刊物,教育者必读的工具书。
我翻开一看,期期内容丰富多彩,从此爱不释手,结为不解之缘。
师范毕业教函校,正愁不会教呢,领导及时给了教学法宝。我教语文教材教法,兼教地理,还帮教师备课。通过学习《河北教育》提高了业务水平,变不会教为会教,成为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
后调入交河师范教轮训班语文,后又改教中学语文。不断学习《河北教育》刊登的语文名师的教学经验、做法、体会,改进教学,提高了教学水平和艺术能力。
1964 年调入东光县实验小学后,写了篇记事文章《从“四多”到“五多”——我县实验小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前后后》,登在1964 年第5 期《河北教育》上。我很高兴,得到了县文教科领导的表扬。后来,因这篇文章,被提拔为东光公社业教干部,分管业教和耕读教育,具体负责抓东光公社耕读小学七姐妹的群体典型。我根据《河北教育》上登载的耕读教育工作精神和经验,发现、培养、总结、推广新的耕读经验,七姐妹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各有各的经验,各有一招鲜。她们的经验,在地、省挂号,七姐妹代表李海忍的办学事迹,报到了中宣部长陆定一手里,她们学王杰的经验登在《河北教育》上。外地来学习参观者络绎不绝。
1968 年2 月,东 光 县 革 命委员会成立。县文教组组长秦仲德组成了5 人教研业务班子(以后改为县教研室),具体抓复课工作。由于停课闹革命,严重破坏了正常教学秩序,加之当时《人民日报》发表的山东两个小学教师的一封信中关于建议教师回原籍的影响,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复好课难度很大。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河北教育》提倡的“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盘”的教育工作方法,首先抓了全县各中小学教学,上示范课、样板课和公开课。在此基础上,县里举行两次全县性的大型公开课。
1971 年春,在大单公社指导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勤工俭学试点,同时举行语文、数学、物理公开课;1972 年秋,又在龙王李中学专门举行语文、数学、物理公开课。县教研人员一齐上阵,使出看家本领,分科帮助备课。领导要求说,县里组织公开课,就要代表县的水平,得比下边高一大块,就是要《河北教育》指导下的水平。这两次公开课推广开后,对全县中小学教学工作影响很大。同时,还抓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典型。
我分管的任务,除深入学校视导外,主要精力放在发现、培养、总结典型经验上。我不时学习《河北教育》及有关报刊上的大量教育资料武装头脑,为下乡工作寻找灵感和技巧,因此每次下乡没有空手回来过,最少也要写成一个典型材料。写的连镇初中的政治思想教育,郑集公社及西源流寺的业余教育,果头公社的教学质量,燕台公社做好教师思想工作,民办教师康桂芬、王桂新、王秀枝及耕读小学七姐妹等,是县里的重要典型,也是地区的典型,有的在省、教育部挂号。
果头公社教学质量高。1973 年春,推广该公社抓好学生作业的经验。我先行到达,看到教室里有六七百本学生作业,整整齐齐摆在10 多张书桌上。我说,就让全县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无目的翻阅这些作业,效果肯定不好。乡校长李全升问有什么好法,我让他先把抓好学生作业的经验跟我说说,按他介绍的经验,我熬了一个通宵,写出了一个展览作业的脚本,把经验概况写入前言,把各类典型作业的关键词写在方纸上,贴上墙,加上结束语。由祁春堂老师按脚本解说,讲到各个关键词,就把下边的作业本拿起来翻看,讲这类典型作业的特点。听完解说,大家对抓好作业的经验及各类典型作业的特点有了全面了解,然后在自由时间内,大家据己所需,再翻看作业,收到良好效果。
当时,李全升喝彩地说,这法真好,你怎么想出来的。我爽快地说,是从《河北教育》上想到的,1964 年第5 期上的一篇小杂文《截路与开路》让我开了一条路。
1973 年初,地区点名要连镇初中的思想教育及西源流寺大队业余教育的展览,我出脚本、板词,抽调能写善画的教师,办出了一流展览,到沧州一中参展,得到了地区领导及参观者的高度评价。回来后,又加5 个典型,共有7 个展览,在这年秋季全县教育大会上展出,使与会人员受到生动形象的教育。
照片说明:1973 年10 月20 日,在秋季全县教育大会上,办教育展览的全体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这些典型像天上的星星,照亮东光大地。是东光县教育事业最佳时期。
《河北教育》伴我成长15年,亦友、亦师,教修养、给知识、增智慧,提高了教育工作水平和写作能力,受益终身。就是后来调县委搞文字,还是八旬著书立说,都与《河北教育》的培养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