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鹿场马鹿布病防治技术研究

2019-03-23张忠湛穆国冬王晋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12期

张忠湛 穆国冬 王晋

摘 要 马鹿是现代规模化鹿场的常见养殖种类,给鹿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但是养殖过程中发现马路布病的发生率较高,且该病为人畜共患疾病,对养殖人员的健康安全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文章主要针对规模化鹿场马鹿布病防治技术展开分析。

关键词 规模化鹿场;马鹿养殖;布病防治

马鹿养殖是鹿场的重要经济来源,尤其是草原地区,实现了增产增收。布病是指布鲁菌病,是布鲁菌感染引起的急慢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痛等,对马鹿的健康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甚至导致养殖场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且人也会感染布鲁菌而发病,因此做好布病防治对于保障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以及养殖人员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主要对新疆塔里木河流的规模化养鹿场进行分析,塔里木河流是我国马鹿主要养殖区域,其饲养总量占据全国总量的80%,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1 马鹿布病流行状况

本次研究挑选了塔里木流域的10个鹿场,对母鹿流产情况进行分析,平均流产率为12.32%,对流产胎儿进行镜检和实验室培养,发现造成母鹿流产的主要原因为母鹿感染布病。随机抽选10个鹿场中共计5000头马鹿血清样本调查发现,其中检出阳性共计869份,阳性率为17.38%,其中母鹿血清样本857份,阳性样本共计368份,阳性率为42.94%;公鹿血清样本为2858份,阳性样本共计645份,阳性率为22.57%,母鹿阳性率明显高于公鹿,由此可见母鹿与公鹿相比更容易出现布病,因此需要将母鹿作为布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对象。

2 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笔者根据鹿场调查以及相关文献整理总结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点:①马鹿规模化养殖过程中没有做好免疫工作,部分马鹿出现存在布病,导致其成为传染源,造成大面积感染;②鹿场购买了未经检疫的畜禽之后没有隔离观察直接混入鹿群饲养;③从布病流行区域购入饲料或用具;④为了改善品种,与其他地区的鹿场交换了未经检疫的种鹿;⑤种鹿未经检疫直接进行配种;⑥养殖人员出现布病之后未治疗完全就进入养殖场,从而导致马鹿患病。

3 马鹿布病的免疫工作

在本次研究所选鹿场进行疫苗免疫实验,并对免疫效果进行观察发现。幼鹿的免疫剂量为200亿时的免疫效果较为理想,当免疫剂量<200亿之后,免疫效果下降;而成年鹿的免疫剂量在400亿时较为理想,当免疫剂量<400亿之后转阴率下降。由此可见,幼鹿免疫剂量以200亿最为理想,而成年鹿则以400亿最佳。

采用S2号疫苗口服喂养患病马鹿发现,2个月后转阴率为40%,1年后转移率为100%,这说明S2号疫苗在马鹿防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但是转阴率较低,最好与其他疫苗联合应用。马鹿防疫工作的成本相对较高,尤其是马鹿,由于怀孕时间较长,空怀时间相对较短,而疫苗接种可能会影响配种,因此多在鹿仔断奶分群时进行最好,公鹿可在锯鹿茸时免疫。S19号疫苗在马鹿布病防疫中具有广泛应用,在疫苗接种之后需要加强鹿群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4 马鹿布病的防治措施

马鹿布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由于该病可人畜共患,因此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为了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率,提高养鹿场的经济效益,很多学者对马鹿布病的流行与防治展开了系统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防治方法,并在实践中表现出一定的应用效果[1]。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塔里木流域各大鹿场仍存在马鹿布病的流行。而随着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在马鹿布病防治工作中面临着多种问题有待解决。因此,需要不断的改进马鹿布病防治措施,从而控制马鹿布病的发生。

马鹿养殖主要依赖于天然牧区的放牧养殖,也是塔里木流域养殖的主要品种,为当地养鹿场提供重要的生产与生活资源,马鹿肉、马鹿皮、鹿茸以及马鹿奶都是主要的畜产品,为了确保养鹿场的经济收入,需要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其中以秋季药物防治为主要的防治方法。但是受到品种、饲养方法、药物剂型、给药方式、防治密度以及流行病学特性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预防马鹿布病的发生[2]。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降低感染密度,减轻马鹿布病的危害程度。但是由于该细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一旦停止防治或是防治工作不到位,只要仍有布鲁菌存在,就可在短时间内造成马鹿布病的流行[3]。因此主要是采取防治为主的措施。

近些年来随着新药物和行剂型的不断开发,提高了药物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效果,为马鹿布病防治提供了有效的药物。塔里木大部分牧区都是采取四环素以及红霉素常规剂量给药来防治马鹿布病,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3]。有很多学者通过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在现有防治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防治措施,建立了微量给药的方式,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能够减少药物残留量,从而保障畜产品的安全性。

所有鹿群都需要做好布病检疫,对于检验阳性的鹿需要单独饲养,避免交叉感染,且隔离鹿要居住在下风口,由专门的饲养员养殖,单独使用各种工具,定期消毒鹿舍;阳性鹿不能随意调出;隔离区的母鹿则需要使用人工授精的方式,且生下的鹿仔需要在短时间母乳喂养之后单独饲养,减少鹿仔患病。加强鹿场的免疫工作,对于未建议的动物则要加强管理,刚购入的马鹿需要经过检疫之后才可混入鹿群中饲养。

结束语

除了常规防治措施外,还需要加强马鹿布病防治措施的宣传工作,通过行政措施、兽医宣教和技术推广等方法,提高养鹿场对马鹿布病的预防意识,从而进行连续性、系统性、大规模防治措施,才能够提高马鹿布病的防治效果,预防该病的流行。

参考文献

[1]甄晶博,赵轩,张冕等.左家自然保护区圈养鹿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与防治[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9,22(4):8-11.

[2]孫力.塔河马鹿大肠杆菌病的诊治[J].农村科技,2019,(3):51-52.

[3]赵子君.马鹿仔鹿断奶综合症的病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6,23(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