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松毛虫防治中的应用分析

2019-03-23孙务松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松毛虫防治

孙务松

摘 要 作为林业四大害虫之一的松毛虫,要是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防治,对树木所造成的危害是难以想象的。松科类植物是松毛虫主要的“攻击对象”,例如马尾松、湿地松等,现阶段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不仅能够将松毛虫有效灭殺,而且对环境零污染。因此,这种技术是松毛虫未来的防治趋势。对此,文章将松毛虫的发生规律为着眼点,对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路径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松毛虫;防治;无公害防治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松毛虫对广东省的森林危害面达到上万公顷。鹤山市现有森林面积56916公顷,纯松林面积有8323公顷,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任务较重,虽然近年来松毛虫没有发生较大危害,但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及时了解防治松毛虫危害的方法和未来防治趋势是有必要的,但是应用化学农药必然会导致生态污染,因此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选择无公害防治技术,可确保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不被污染。

1 松毛虫的发生规律介绍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松毛虫发生区划分为以下几种:无灾区域、偶发灾害区域以及常灾区域。就常灾区来讲,其主要分布在面积相对较大的纯林地区。在海拔低于500米的丘陵低山地区经常爆发马尾松毛虫灾害;而云南松毛虫主要在海拔为500至1000米的山区十分猖獗;至于文山松毛虫能够在海拔为1200米的林区泛滥成灾;危害范围及幅度较大的落叶松毛虫,主要在天然林区即使林区高度达到2000米依然有成灾的可能。鹤山市地势自西略向东倾斜东部低平,北最低。最低大埠围,海拔仅 1 米。丘陵主要分布在市境东北、中南部,面积达 100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90.5%。海拔500 米以上山地23.3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 2.1%,其中 皂幕山主峰亚婆髻海拔807.5 米,为全市最高山峰。冲积平原面积为 82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7.42%,主要分布在古劳镇、沙坪街道,近年来没有发生较大的松毛虫危害。

在自然生态环境中,上述松毛虫的成灾规律具有一定周期性。灾害期的长短主要会受到以下几方面影响:自然地理分布、天敌数量、气候条件等。例如大约3至5年会爆发一次2至3代区的油松毛虫[1]。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环境条件对松毛虫十分有利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数量积累并渐渐发展成为灾害。最先形成的而且十分合适松毛虫生长的小生境,通常被称作“发生基地”。但实际情况是发生基地是可以改变的,会伴随着林区林木的自然生长、演替而逐渐变迁也有可能构建新的发生基地。处在营养丰富的环境中,无论在雌雄性比还是在世代分化比率等方面都为后代增殖提供了有力支撑。而若是处在营养不良的条件小,则会造成松毛虫产卵量降低、雄性比增加。在松毛虫灾害爆发区,经常会因为食量不足而造成松毛虫断食死亡。而其中的自然气候因素,一方面会对松毛虫世代的多少及其分布情况造成直接影响,另一方面会还与生物种群之间的动态平衡息息相关,不仅会导致数量发生变动而且极易间歇性周期发生灾害,若是光照充足、热量供应稳定,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松毛虫的生长发育期;要是气候情况恶劣会导致松毛虫大面积死亡。如果林区生长环境长期干旱,那么松毛虫的寄主植物其会因为体内水分减少而提高糖分,增大了幼虫取食量进而提高了繁殖量。

2 松毛虫主要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分析

2.1 物理防治

第一,人工摘除虫蛹。森林病虫害防治主管部门应组织“摘蛹作业”,积极发动群众力量一同对林区进行大范围虫蛹收集,通常松毛虫蛹会藏匿在草丛、树干底部等,至于收集的虫蛹应该由防治站统一收购,并集中进行无公害销毁。通过人工收集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松毛虫数量,而且防治效果较为理想。

第二,毒绳防治法。3月份之前是其幼虫的越冬期,森林病虫害防治主管部门可以组织群众针对林区中的松科树木开展“绑毒绳作业”。绑绳方法如下:将毒绳绑在松树树干基部10厘米以上的地方,在绑定之前应针对其根部树皮与枝条进行适当地修剪枝。为了提高绑毒绳时间的精准性,森林病虫害防治主管部门应及时进行虫害观测预报,有效掌握幼虫的上树进度与时间。这种无公害防治技术的优势为零污染、低投入而且对松毛虫天敌不会造成伤害,因为高山密林地区难以进行药物喷洒,而使用这一技术其防治效果可以高达95%[2]。

第三,灯光诱杀。松毛虫具有一定的趋光性,针对这一特点可以采取灯光诱杀的方法。灯光诱杀的方法如下:将诱虫灯设置在河边、树林边等相对开阔的地区,在设置时应确保安全,控制好高度,通常情况下最佳设置高度应是1至3米左右,由于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存在一定差别,因此设灯时间无法确保一致性,绝大多数情况下在羽化期设置,每天诱虫灯的最佳打开时间应在20点至第二天3点这一区间,在阴雨天气或是风速较大的夜间不必开灯,也可以使用太阳能黑光灯进行诱杀。鹤山市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在广东大雁山森林公园和鹤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实验林中设置两个灯光诱杀点,每隔3到4天收集一次,松毛虫成虫数量达几十只。但因用电问题,没有进一步推广。

第四,塑料阻隔。这种无公害防治方法主要应用在幼虫越冬期间,在幼虫上树之前使用塑料缠绕松树。方法如下:使用宽度为5厘米的塑料薄膜或塑料环,在松树树干1米左右的位置以环形方式进行缠绕,然后固定,切断松毛虫幼虫上树途径,幼虫由于无法上树取食而导致最后死亡。采用塑料薄膜或塑料环阻隔防治法的优点是成本投入低、操作简便、效果理想而且无污染,幼虫阻断率能够达到95%左右[3]。

2.2 生物防治

第一,益鸟防治。在防治松毛虫过程中,部分益鸟能影响其种群变动。其实在自然界中以松毛虫为食物的鸟类有很多,可是因为受到松毛虫害爆发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并不适合益鸟的生存因此益鸟数量相对较少,难以对松毛虫害形成有效抑制,也就是说自然控制力偏低。例如,鹤山市近十几年大面积种植桉树等短轮伐期用材林,仅桉树的种植面积达40多万亩,这些短轮伐期用材林中由于轮伐期较短,人类活动频繁,不利于这些益鸟的栖息和繁殖。基于此,可以在合适的地方设置人工喂食台、设置必要的供水设施为鸟类提供较好饮水保障等,让自然栖息条件更适合鸟类生存,吸引益鸟进入林地栖息,以人工的方式创造一个适合鸟类栖息与生存的多元化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而实现通过益鸟对害虫加以防治。

第二,赤眼蜂防治。在自然界中,松毛虫的主要天敌之一是赤眼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抑制松毛蟲虫害的作用。可是,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在自然环境下野外寄生率仅能达到10%左右,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到自然种群数量难以达到虫害防治的目的。出于达到提高赤眼蜂种群数量与野外寄生率,森林病虫害防治主管部门应积极倡导赤眼蜂群的野外引进,以人工繁殖的方式提高赤眼蜂数量。在松毛虫产卵盛期时,将人工饲养的赤眼蜂带到林间,这样便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赤眼蜂寄生率,可以将寄生率提高到70%左右。为了保证其种群数量能够维持在相对理想的状态,需持续几年采用人工养殖放蜂,这样能够通过天敌对害虫进行有效控制。将这种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于松毛虫防治过程的中,可以获得十分理想的防治效果,因此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2.3 仿生农药

目前,仿生农药主要使用灭幼脲进行害虫防治,灭幼脲作为调节剂,与其他杀虫剂相比,仿生剂的区别在于其不会将害虫直接杀死,防治害虫的主要原理是干预害虫生长,使害虫在蜕皮过程中慢慢死亡。仿生农药不仅不会伤害到动物与人,而且也对环境没有污染,因此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杀虫剂,这种技术的防虫效果能够高达90%。灭幼脲作为调节剂的优势在于高安全性、低成本,而且对环境零污染,不会伤害到松毛虫天敌。操作方法主要为:在松毛虫幼虫处在3至4龄时期,制作成1:2000:的悬浮剂进行喷洒。鹤山市森林病虫害防治主管部门每年都会发放灭幼脲约50千克到各镇用于防治松毛虫、松毒蛾等害虫,林农和各镇林业站工作人员都反映,这种杀虫剂实际应用效果很好。

3 结束语

应用无公害技术对松毛虫进行防治,是未来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主要方向,有些方法在鹤山市森林病虫害防治实际工作中已经应用,而且效果较好。对于无公害防治技术而言,其共性特征为:应用方法相对简单,成本投入小而且防治效果好;不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由于其具备环保、生态及持效性的优势特征,因此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孔祥波,赵成华,高伟.4种松毛虫性信息素成分及在近缘种生殖隔离中的作用[J].科学通讯,2001,46(17):1435-1439.

[2]吴海山,等.赤松毛虫成虫灯光诱杀试验[J].辽宁林业科技,2012,(2):14-15.

[3]赵秀莲,王云华,吴迪.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松毛虫防治中的应用[J].辽宁林业科技,2006(3):8-10.

猜你喜欢

松毛虫防治
是谁吃了松毛虫
松毛虫防治理论研究综述与防治对策
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松毛虫防治中的作用
蚂蚁大战松毛虫
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辽西地区控制松毛虫大发生的有效途径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