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抗旱高产栽培技术解析

2019-03-23王长征王健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抗旱高产栽培玉米

王长征 王健

摘 要 将有效的抗旱栽培技术应用玉米种植过程中可确保玉米产量和品质,文中就玉米抗旱栽培技术各实行要点进行详细阐述,供玉米种植户借鉴参考。

关键词:玉米;抗旱;高产栽培

玉米是垦区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气候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干旱减产,为确保玉米高产和稳产,了解并掌握玉米抗旱栽培技术,有利于玉米质量和产量的提高。

1 品种选择

根据本地生产条件及气候选用抗旱性能好、熟期适宜、丰产性好、耐密、半耐密品种,应杜绝越区种植,确保玉米安全成熟。

2 种子处理

种子的含水量<16%,发芽率>90%,纯度>96%,净度>98%,播前精选均匀一致的种子,晒种以提高种子发芽势、出苗整齐度和抗病性。用抗旱型复合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增强种子自身抗逆性和根系的活力。播前用干湿循环法处理种子:在20-25℃温水中将玉米种子浸泡两昼夜,捞出晾干,这样有利于提高种子抗旱能力,种子根系生长快,幼苗叶片增宽,含水量较多,苗身矮健。还可以用药剂浸种法对种子进行抗旱锻炼,同样对玉米有良好的抗旱保苗效果。

3 整地施肥

整地以抗旱保墒为前提,做好深耕深翻,对于秋翻深松的地块,早春及时镇压保墒;未深松的地块适当进行深耕深松;墒情不好的地块少动土或不动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深松整地可以打破犁底层,蓄住自然降水,有效保证土壤本身的含水量,耕层水分充足,促进种子及时发芽,增强玉米植株的抗早能力。为了增加泥土的蓄水能力,上冻前需要对泥土施加磷钾复合肥,保证泥土熟化,根据不同土壤肥力,结合深松深施底肥,要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基肥与追肥配合,科学合理搭配肥料,深施底肥几乎不与种子争夺毛细管水,充足的水分可以促进种子发芽出苗,幼苗的趋肥性促使根系吸收肥力更加发达,提高玉米植株的抗旱能力,蹲苗发根作用更明显,切忌地表撒施,犁后应及时镇压,一方面防止跑风漏墒,另一方面减少水分蒸发。秋耕整地后在田块表面用秸秆覆盖也可有效保墒蓄水,优化泥土理化性状,是抗旱栽培的一道有利工序。

4 适期播种

4.1 确定播期

秋整地田块在春季返浆期及时镇压保墒播种,未整地田块适时抢墒早播,玉米播期过早易导致丝黑穗病等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和低温烂种,播期过晚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及籽粒后期灌浆和脱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当5㎝地温稳定通过10℃时适宜进行播种。

4.2 播种

覆膜栽培可实现作物越区安全成熟,具有增温、保肥、保墒、集雨抗旱、增产、增收等功能,应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提高光能和水肥利用率,对于高寒地区来说,采用膜侧栽培是玉米种植中常见的抗早保墒措施,膜侧栽培与膜内栽培的增温、保墒效果相似,该技术的关键是宽窄行种植,垄高5-10㎝,宽行距90㎝,窄行距40㎝,将地膜铺设在玉米种植区两侧,即地膜只覆盖玉米窄行,将玉米播在宽行,播种作业一次性完成连续播种、覆土、镇压,种子距膜侧5㎝处,株距25-30㎝,地膜覆盖可减少水分蒸发,积蓄自然降水,充分发挥保水、导热效能,将无效降水变为有效降水,提供给玉米种生长发育所需的充足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促进玉米前期快速生长,苗齐、苗壮,增强玉米抗旱能力,解决玉米后期因高温干旱而造成的早衰问题。覆盖地膜可选用可降解地膜,地膜厚度0.008-0.01㎜。

4.3 合理密植

应合理掌控种植密度,保证种植密度的合理化、科学化。依据本地生态条件、品种特性、土壤肥力、进行合理密植。种植密度过高,不利于光照,更不利于土壤对玉米植株进行养分和水分的输送,导致植株之间“争抢” 水分和养分,影响玉米的生长,是玉米干旱产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宽窄行种植增加光照,优化土地的利用度,通常紧凑型品种、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播种密度4000-4500株/亩;平展型品种、品种耐密性稍差、土壤肥力较低的地块适宜播种密度3400-4100株/亩。

5 加强田间管理

5.1 中耕除草

玉米植株生长期进行2 次中耕,苗期以松土、除草为主,进行浅耕,松土帮助幼苗牢固的扎根;幼苗生长到拔节前进行第2次中耕,掌握行间要深,苗旁宜浅的原则,松土改善土壤透气性,减少地面水分蒸发,促进玉米植株根系生长,提高玉米抗旱能力,除草避免杂草吸收土壤的水分和营养,保证玉米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5.2 测土配方施肥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可以实现水肥协调,以肥调水的目的,提高水分利用率。化肥與有机肥配合施用,增施磷、钾肥能减少植株蒸腾损失,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增强玉米作物自身的抗旱能力;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的同时,提高土壤持水保墒能力,要分次施肥,肥力高的地块以30%氮肥和全部有机肥及磷钾肥做苗肥,氮肥总量的50%用做穗肥,20%用做粒肥,即玉米各生长期施用氮肥比例为3∶5∶2;中肥力地块氮肥施用比例为3∶6∶1。玉米适宜的施肥量为亩施氮肥18-21kg,有机肥1-1.5t,钾肥10-15 kg,磷肥3.5-5.5kg。

5.3 应用玉米抗旱增产剂

玉米抗旱增产剂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其主要成分是有机高分子吸水树脂,有很强的吸水性和缓释性,能很好吸收深层土壤水分,并迅速形成凝胶,在作物根系周围形成小水库,减少水分蒸腾和渗漏,供作物吸收利用。

5.4 病虫害防治

5.4.1 玉米螟

处理越冬寄主秸秆,将玉米秸秆从田间移出,清除越冬幼虫;8月初用频率振动杀虫灯或高压汞灯治理玉米螟,第一次释放赤眼蜂在玉米糖化率达到20%后的第10d,第二次释放蜜蜂在第一次赤眼蜂释放7d之后。

5.4.2 玉来黑粉病

结合农业防治措施与化学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玉米玉来黑粉病,种植期间发现病原体,在破裂之前将其剔除,玉来收获后,将病害集中处理深埋,控制病菌在田间传播。

参考文献

[1]王景君.春玉米抗旱播种技术[J].种子世界,2010,(05):39

[2]刘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抗旱措施分析[J].农家参谋,2019,(16):54

[3]代文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抗旱措施[J].新农业,2019,(09):16-17

猜你喜欢

抗旱高产栽培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云南:抗旱保苗促春耕
倾力支持农民抗旱浇麦保丰收
文山抗旱赋
中原众志成城驱旱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