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创千里护清渠 一湖碧水滋国人

2019-03-23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刘阳首创南水北调

如果说世界上每人拥有一杯水,中国人每人只能拥有这杯水的1/4。在代表中国的这杯水里,北京人只能喝到其中的1/88。而且人们对水的需求仍在随着北京人口的攀升而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可以改变中国河流走向的工程,可以一举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亿万人对水源的渴求。如此宏大的工程,有一个人,其实早在60年前就已经提出了构想。

毛泽东主席最早提出了南水北调的设想

1952年10月末,59岁的毛泽东视察黄河,他并没有过多地讨论黄河缺水的问题,而是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设想:“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来是可以的。”

1953年的2月19日,毛泽东又一次从武汉乘坐“长江号”军舰,沿长江顺流而下视察沿江有关城市。同行的还有时任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

这一次,他们就南水北调引水的问题展开了探讨:想要调水,首先要修建一个用来蓄水的水坝。

这位开国领袖展开地图,拿起一支红色的铅笔,笔尖悬空地在地图上比画起来。红铅笔从西北高原,飞越巴山蜀水白龙江,轻掠洛阳西汉水。笔尖每到一处,都要与林一山探讨由此处引水的可行性。

当毛泽东的笔沿长江向下游移抵汉江和丹江口一带时,林一山说,“这里可能性最大。”红色的铅笔在地圖上画下了一个圆圈。后来经过水利专家们多次严谨的勘查论证,最终将坝址选定在丹江汇入汉江的江口处。

1958年可以被称为“南水北调元年”。8月,在北戴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南水北调”工程第一次被正式的提了出来。会议同时决定动工兴建丹江口水库,作为向北方调水的水源地。

1958年9月1日,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举行开工仪式,比预定的开工日期提前了整整一个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投入建设的第一个大型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

1974年,历经16年的丹江口大坝一期工程竣工,库容175亿立方米,相当于4个密云水库。2005年9月26日,丹江口大坝二期工程开工,坝顶高程由162米增加到176.6米,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抬高到170米。2013年,丹江口水库加高工程正式完工,1000平方公里的水域,聚积起300亿立方米的巨量水体。

正是从这里开挖了一条渠道,一路向北输水,直至北京。这就是南水北调的重要线路之一——中线。陶岔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丹江口水库的东岸,正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有着“天下第一渠首”之称。清澈的江水缓缓通过水闸,在防护带的层层保护之下,一江碧水向不见边际的远方流去。

2014年南水北调全线正式通水

如果说上游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大水缸”,那么陶岔渠可以说就是一个巨型的“水龙头”。这就意味着,陶岔渠,正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

2014年南水北调全线正式通水,一渠清水从这里出发一路北上,穿黄河,通京津,奔涌千里,直抵北京颐和园团城湖,滋养着沿线19座城市的5300万人口。

水质是决定南水北调工程成败的关键,因此,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从政府到企业,会对渠酋所在地南阳的生态环境问题格外重视。

2015年11月16日,南阳市政府便与首创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水环境治理、城乡垃圾固废处理、城市综合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而首创集团决定,不谈条件,打破常规,现状接收南阳的遗留老旧项目,可以说几乎就是为解决南阳眼下的难题而量身定制的。

2015年11月22日上午。吴明强手中的工作,被一通电话打断了。公司通知他即刻启程赶往南阳,越快越好。因此,匆忙回到家中的他只带了一个简单的小行李箱,随意装了几件换洗衣物,就登上了前来南阳的火车。经过三个小时的等待,吴明强终于和其他四名从首创各地抽调而来的骨干员工会合。这一行五人组成的小队,在大雪中马不停蹄地奔向南阳市政府。他们,正是首创注入南阳的第一股力量。

为了加强技术和管理力量,首创紧急从各地分公司抽调骨干奔赴南阳推进项目运行,昊明强他们是第一批抵达这里的员工,此刻仍有十几名员工在陆续赶来的路上。

此时的吴明强对即将面临的局势没有丝毫准备,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身经百战的吴明强迅速意识到,自己此前对南阳的预想太乐观了。

南阳项目之棘手,出乎了他的意料。此次南阳项目最大的特点—一点多、线长、面广。更加艰难的是,作为首创南阳项目的“探路者”,昊明强他们首次开拓厂区,全凭一张地图。地图上标出了每个厂点的大体位置,具体到哪条路怎么走、厂区大门向哪开,可以说是一概不知。几个人只能一边问路,一边摸索,确定一个场点的具体位置,往往要花上好几个小时。

由于地处山区,厂区的外围往往被山林草木层层包裹,身在其中,根本找不到方向。为了尽快确定每一个厂点的位置,吴明强他们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方法—一沿河搜索。

污水处理的难题

2015年12月,南阳首创环境公司成立,负责淅川、西峡、内乡三县南水北调汇水区乡镇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接收24座垃圾填埋场和5个中转站。2016年1月,南阳首创水务公司成立,负责三县乡镇的污水处理,接收26座污水处理厂。

丹江口水库将淅川县一分为二。从码头出发横跨丹江口水库,往返需要2个小时的时间。对于首创淅川县的很多员工来说,这就是他们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

南阳的项目环绕丹江口水库及上游地区,分散在26个乡镇,其中很多在山区,还有一部分必须乘坐渡轮横跨丹江口水库才能到达,厂点之间的距离最长达到160公里。

由于厂点分散,首创此前的管理经验在这里并不能完全适用。为此,首创集团创新管理模式,将26个乡镇划分为五大区域,每个区域分管数量不等的项目,区域中心统一设置化验、维修和技术部门。可以节约成本,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南阳项目中,每个厂的员工数量平均下来大概有三名左右,公司为每个区域配备了两名来自首创的业务骨干,负责每个厂区的设备维护和员工培训。然而随着前期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问题浮出水面。

这里是双龙污水厂的化验室。每天,双龙厂所在区域内各个厂点的水样,都会准时准点送到这里,经过一系列的检测工序,确保净化后的水质达标之后才能被允许排入河中。

这些设备的操作,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污水厂的生产运行和日常维护等工作,需要工作人员熟悉操作流程,并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然而在培训过程中吴明强发现,解决了设备问题、攻克了技术难关之后,最棘手的问题,就是专业人员的匮乏。

南阳市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经济不发达,而且首创南阳项目中三县之一的淅川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公司在招聘的时候发现,当地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

可就是在缺乏专业人员的现状之下,首创还增加了这样一条规定:对转业军人以及当地贫困人员进行就近优先录用。因此,首创南阳项目中招收的本地员工,一没有专业技术,二没有相关从业经验,然而项目的运转一刻也不能耽搁,首创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员工培训之难,身为负责人的吴明强深有体会。根据他以往的经验,新员工从掌握设备的各项操作到正式投入工作,只需要1到2天的时间,然而这里的员工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仅仅是设备的基本操作,就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适应。

这就意味着,这些来自当地的员工,如果想要做好这份工作,就必須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刘阳是双龙污水厂的厂长,同时也是整个以双龙厂为中心的区域负责人。如今他对这里的工作轻车熟路,人员调度也是十分熟练。然而这样的情形,是他自己从来不曾想到的。因为就三年前,他连这里的设备名字都叫不上来,更别说专业的水质检测报告了。

2015年12月26日早晨7点,刘阳成为了双龙污水厂的第一位员工。在他面前的是一个荒草丛生的空厂,没有一件像样的作业工具。办公楼几乎就是毛坯房,玻璃上的保护膜还没有撕,空荡荡的房间连一张凳子都没有。

事实上,双龙厂的景象并不是特例,整个南阳共五十余个污水厂和垃圾填埋场都是这样的状况。没有通水,没有通电。山区的寒冬腊月总要更冷一些,刘阳搓着冻得通红的双手,望着偌大的空厂一筹莫展。

白天上班的时候,刘阳就跟着前辈排查检修,熟悉设备的操作流程和专业知识,一边学,一边在记事本上做记录。下班之后,刘阳就开始打扫厂区卫生,厂里的第一把椅子,还是刘阳从家里拿过来的。

两个多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天气隐隐有了回暖的势头,双龙厂的全部设备调试检修完毕,开始投入运营。这是26个污水厂中,最早投入运营的一批。然而对于毫无专业知识、一切从零开始的刘阳,还有更大的考验在等待着他。

为了保证污水处理工作不受影Ⅱ向,污水厂的设备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运转,厂里始终保持至少有1人值班,每个小时都要巡视一圈,看看设备有无异常。2016年4月,一个意外情况的出现,搅乱了静谧的夜色。

滗水器用于污水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污水会先后通过第一轮的物理处理设备和第二轮的生物处理设备,净化后的清水源源不断的自排水口排出。这一套工序需要不停运作,而滗水器掉落,意味着污水有进无出。

干净的水出不去,污水就进不来。由于设备是一体的,滗水器没有替代件,根据污水厂的进水量估算,如果在第二天早上六点前滗水器不能恢复正常工作,就会有污水溢出对周边河道造成直接污染的危险。

滗水器的修复工作,必须在9个小时内完成,这9个小时,将直接决定污水厂下游的水质安全。情况刻不容缓,当务之急是必须赶紧找到掉入水中的滗水器,重新焊接恢复使用。此时天色已暗,水池里的情况很难看清。没有带头灯的安全帽,厂里的三个人就用买来的手电代替。当他们开始下水搜寻滗水器的时候,已经是凌晨12点了。从发现滗水器掉落,到打捞焊接完毕设备恢复正常运转,已经是凌晨三点。九个小时连夜抢修,每个人心中的警报终于在倒计时剩下三个小时的那一刻彻底解除。清水再一次从排水口汩汩流出,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一渠清水,支撑起一座城市的脉动

2016年元月,曹明俊、程相龙和王建会三人被公司安排进驻石界河垃圾填埋场工作。这里是首创最偏僻也是最险峻的一个垃圾填埋场区,为了维系生活,他们必须到山林里找水,再用肩扛手提的方式,将水挑回厂里。

垃圾回收的工作一天都不能停。石界河垃圾填埋场现有136个垃圾回收箱,覆盖全镇147平方公里的面积,其中大部分处在深山区,每天清运需要花费8个小时。垃圾装满后如果不能及时清运,不仅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溢出的垃圾还存在污染附近溪流的可能。为了不耽搁工作,保证厂‘区附近每日的垃圾能够准时准点得到清运,曹明俊、程相龙和王建会三个人的每一天,总比其他人开始得更早一些。

对于他们而言,每日的工作,是从清理路上的落石开始的。他们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弯下腰铲着落石,三个人齐心协力,用自己的双手,为每一天的清运工作开辟出一条整齐的道路。

他们的一举一动,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人们开始学着把垃圾放在垃圾箱里,乡镇会按时组织居民清理街道和河岸边的垃圾。不会再有人纠结垃圾箱放在哪里,村民们知道,每天定时清运的垃圾箱不会有异味,垃圾集中存放的地方也可以很干净。

居民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三年过去了,乡镇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旧时景象早已不复存在。

在南阳淅川、西峡、内乡等县众多山川峡谷中,被26个污水厂和29个垃圾填埋场覆盖的6330平方公里土地上,无数条潺潺溪流在山谷中穿行,而这些溪流,最终都会汇向同一个地方——丹江口水库。

一渠清水从这里出发,经过全长超过1432公里的长途跋涉,滋养着沿线19座大中城市的5300万人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由此得到缓解,受水区的供水格局因此发生改变,北京的城区供水“南水”占比超过七成,受益人口已经超过了1000万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提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南阳肩负保水质的重任。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保护生态不仅没有成为负担,还铺就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三年多来,污水厂排水口清澈的水流从未间断,垃圾填埋场的清运车每日准时准点出现在乡镇的各个角落。他们知道,自己每多努力一分,南阳的生态环境就多一分洁净,水源地的水就能多一分安全。

如今,南阳偏僻至山林荒野,深远到隔水相望,汇水区沿线1200公里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就会有首创的那一抹蓝。有这一抹蓝的地方,就会有青山碧水的美丽乡村。

北京,自千里之外一路北上的一渠清水,支撑起一座城市的脉动。

本报特约记者马丽根据《档案》提供资料编辑整理

该节目每周四BTV北京21:18播出

猜你喜欢

刘阳首创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曾有三个问题争执不下
安凯多项“首创”加身
首创数娱和平精英电竞大赛现场图集
大型钢铁企业打造气体产业效益增长极的探究与分析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浮桥设计
用好南水北调征地移民资金
南水北调难几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