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医问诊方式的人才培养诊断性研究
——以辽宁政法职业学院防火管理专业为例

2019-03-23孙红梅

船舶职业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顶岗课程体系校企

孙红梅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辽宁政法职业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衡量一个专业建设的首要环节与核心标准,是教学合理运行的纲领性文件,它不仅体现了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发展内涵、特色创新,也是专业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组织教学有序进行、监控教学环节、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本文以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辽宁政法职业学院)防火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例,从中医学角度对方案进行诊断,并结合诊断结果,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总结出符合专业发展的诊断性人才培养方案。

1 问诊式诊断人才培养方案

1.1 “临床”诊断

防火管理专业(工程技术方向) 是辽宁政法职业学院开设的公安类专业之一,2005年首届招生,目前共培养11届毕业生,共有600余人,其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也在不断完善,顺势而更。本文采用“望”“闻”“问”“切”的中医问诊方式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临床”诊断。

望——观察。专业自开办以来每年都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但仔细观察得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防火工程技术、施工操作规程和防火管理知识,具有组织防火工程施工、安装、系统调试与维护、防火安全管理、防火系统监测与控制、防火设备设施维护、工程概预算的能力,能适应防火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1]。该人才培养方案经过诊断,培养目标存在以下问题:培养人才就业岗位过于繁琐,不明确;掌握技术技能不明晰。

闻——听取。对近5年防火管理专业(工程技术方向)学生毕业就业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在课程设置中存在一些问题:课程内容存在交叉重复现象,需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课程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及时更新,主要体现为随着2014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应用以及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的出现,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及时更新。

问——询问。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有针对性地就专业发展不同阶段呈现的问题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可行性意见。2006年,召开专业开办以来的第一次研讨会,当时主要解决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合理性问题;2012年,召开“一对多”校企联盟会议,解决像防火管理专业这样的小专业如何建立大的就业群体的问题;2014年,召开“小专业、集团化”校企联盟会议,主要解决专业就业群建设问题,实现了培养的人才在校与企业零对接。专家建设指导会议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完善性意见,同时指出,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是一项系统工程。防火管理专业在专业就业群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教育资源共享上还存在一定进步空间,如何利用企业资源为职业教育服务,还需进一步思考。

切——“把脉”。防火管理专业(工程技术方向)具有工科专业性质,背靠消防行业,依托消防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建设的过程中开设了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习岗实习及顶岗实习等符合教育部需求的课程结构及环节教学时数,但从整体上看,还存在部分问题,如理论课程缺少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缺少创新型课程的开发。

1.2 诊断结果

结合以上诊断,防火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宽泛而不够明晰;课程体系不够合理、授课内容有待进一步整合;校企合作需进一步深入;理实一体课程及教学环境有待进一步改进。

2 “施治”的人才培养方案

2.1 明晰人才培养目标

防火管理专业开设于2005年,2006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2015年出台《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15〕6号),教育部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提出了系统、明确、规范的意见,也为专业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针对“望”诊断性结果,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以下符合社会需求、满足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基于防火管理岗位及消防工程施工、管理岗位,以熟悉现代消防系统为核心,以防火管理要素和工程规范为重点,掌握工程CAD技术、网络技术与综合布线及工程概预算技术,培养适应消防管理、消防工程第一线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结合岗位群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创业能力。在该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中明晰了培养学生的就业岗位、知识结构、技术技能。

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中将企业的工匠精神融入其中,主要体现为顶岗实习阶段,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工匠共同组建培养团队,实现专业特色和企业特色的工匠式培养[2]。

2.2 完善课程体系与授课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在不断完善,专业在教学中实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即两年理论学习与半年跟岗实习、半年顶岗实习相结合,简称“2+0.5+0.5”教学模式。通过“2+0.5+0.5”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经过教学中的不断探索,总结出以“一核心(基于信息技术的消防系统)、两重点(防火管理、工程规范)、三掌握(工程CAD技术、网络技术与综合布线、工程概预算技术)”的课程体系展开教学,在完成理论学习后进入工学交替的习岗、顶岗实习(工匠型培养)阶段,在实际工作岗位中进一步锻炼和提高,为今后就业积累工作经验。该课程体系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和企业对于技术的需求。

同时,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以及行业专家共同构成的教材编导委员会。利用三年时间,陆续出版了具有专业特色、符合专业需求的专业系列教材:《建筑消防给水系统项目应用教程》 《避难诱导与现场救助项目案例教程》 《Auto CAD 2014消防制图项目实践教程》及《物联网技术概论》,该系列教材的出版,很好地解决了专业课程授课内容有重叠的问题,实现了授课内容与规范相一致,符合执业资格考试的需求。

2.3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经过三次大型的校企联盟会议,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的建立都已明晰,同时也建立了具有专业特色的校企联盟就业企业群。但校企共同育人中,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问题一直以来有待突破,2018年专业与校企联盟合作企业——北京四海消防工程有限公司进一步洽谈,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北京四海消防工程有限公司于2017年首次加入专业建设校企联盟群,同年接收了10名顶岗实习生,参与北京地标性建筑“中国尊”项目消防建设。10名学生在实习期间,专业知识和个人综合素养均得到企业高度认可,企业代表于学生实习期满时不但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同时,提出愿意为学校捐建专业实训室,满足教学需求。这项举措真正体现了企业参与教学,实现了校企共同育人的理念,实现了动态式“订单”培养[3]。通过对近5年的专业顶岗实习生调研发现,学生在学校完成理论学习后,能够100%被校企联盟群的企业带薪预定完成顶岗实习环节,同时实习结束后80%的学生会继续留在企业签订就业合同,很多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2.4 加强教学环境建设

专业的属性决定了课程的性质,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需要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4]。为实现该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2016年以来,专业教师组建了一支信息化教学团队,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发,教师将系统工作流程、工程实例、设备部件原理、工程图纸等通过三维动画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欣赏到原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软环境建设,填补了实践教学硬环境的空白,同时教学团队3年来在省级、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屡获嘉奖。

终身教育已成为当代国际教育领域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思潮[5],在这种浪潮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如何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望、闻、问、切”的诊断方式,准确诊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之处,提出合理有效的施治方案,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将对高等职业教育有所借鉴。

猜你喜欢

顶岗课程体系校企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