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贫困生消费情况调查研究

2019-10-10

船舶职业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消费观贫困学生电子产品

高 健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贫困大学生是一群特殊的大学生,如何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成人成才,已经成为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引导贫困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断提升他们的认知,培养和塑造贫困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不断提高他们对理想信念的成功追求,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

为了了解和掌握贫困大学生的基本消费情况,笔者对辽宁省某高职院校贫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该校选取了200名大学生参与调查,其中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93%。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状况、消费来源的分布、消费标准、消费结构以及贫困大学生的经费来源。分析了这组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高职院校贫困生消费情况调查

1.1 贫困生的总体特征

这些贫困生具有什么样的群体特征呢?被调查者性别、生源方面的资料显示,贫困学生中男生远远多于女生,几乎达到4∶1,其中84.9%的贫困生家中有两个以上的孩子。从生源看,69.96%贫困生来自农村偏远山区;来自城镇的占30.14%。由此可见,大部分贫困生家庭人口偏多,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单亲家庭,家庭成员中上学的多、有收入的少,所需供养的人多,负担过重是家庭致贫的主要原因。

1.2 贫困生消费来源情况分布

大多数贫困生来自偏远山区,家庭收入主要以种地或打工为主,收入少、支出大,独立供养大学生比较困难。调查显示大部分贫困生的消费来源主要是家庭资助,与其他大学生的消费来源相比更多样化。通过自身的力量来解决消费来源的贫困生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大学生,其中借助打工和校内勤工助学等方式来解决部分消费来源的比例达30.61%,远远高于其他大学生,表明贫困生在经济上更加独立。另亲朋好友资助的占1.54%、社会捐助占0.2%、贷款占1.02%、其他0.52%。如图1所示。

图1 消费来源

1.3 贫困生消费标准

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学生的月平均消费在300元以下的占总比例的5.09%;[1]消费在300~500元的占总比例的38.9%;消费在500~800元的占总比例的50.41%;消费在800元以上占总比例的5.1%;1000元以上占总比例的0.5%。贫困生月消费大多在800元以下,说明贫困生日常生活消费水平比较低,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贫困生生活费够用的占80.14%、有剩余的占10.06%、不够用的占9.8%。总体看是正常的,出现了不够用的情况就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因为这部分贫困学生容易发生网络贷款,调查显示,贫困学生占网购大学生总数的19.11%,不容忽视。

1.4 贫困生消费结构

从每月支出上看,81.13%的贫困学生大多用于就餐;仅有0.5%的贫困生购买自己学习生活用品,具体消费结构见图2。这与现代发达的网络信息有一定的关系,但近50%的被调查者不太喜欢学习,只有在期末考试复习期间他们才会去学校图书馆。

值得关注的是贫困生占网购大学生总数的19.11%[2],网购用于电子产品等占12.18%。为了追求暂时的、表面的、虚假的效果,部分贫困生甚至通过网络贷款来购买高端电子产品,追求所谓的“平等”,不低人一等。正因为他们的这种不理性消费,与其贫困生身份背道而驰,引起大家的质疑,使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准确性难以把握。

图2 消费结构

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迅速普及,使得高校贫困学生也能拥有和享受其带来的好处和便利。调查发现贫困学生100%拥有手机、33%拥有笔记本电脑、57%拥有台式电脑、0.5%拥有MP3/4/5、数码相机无人拥有。这说明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贫困学生与其他同学一样,享受着电子产品带来的诸多便利。

1.5 贫困生就餐场所

从调查结果看,90%以上的贫困生都在学校食堂吃饭,没有大吃大喝的现象,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说明了贫困生日常生活消费水平确实比较低。

从调查结果看,一部分贫困生在申请助学贷款后,经过学校认定为贫困生还可以获得国家助学金。另外,如果贫困生努力学习,成绩优异,他们还有机会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多数贫困大学生用课余时间在食堂打工、做家教、校外打工或者在学校各相关部门做勤工助学的工作。他们希望通过自食其力,尽可能地减少家庭负担。通过自己的努力,这些贫困生逐渐脱贫,他们自力更生,为其他人树立了榜样。

很多贫困大学生因为家庭的原因,生活压力比较大,他们在学习上会更加刻苦,从而忽视了人际交往,显得不合群、孤独。面对与社会救助有关的问题时,贫困大学生似乎很平静[3]。他们愿意接受帮助,并会努力奋斗创造更好的条件,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以便在将来回报他人、回报社会。有些贫困大学生却拒绝帮助,回避自己是贫困生的问题。

1.6 贫困生消费心理

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学生的消费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他同学消费水平和消费行为的影响。接受调查的贫困生表示,周围学生的消费水平给自己带来压力,称“压力很大”的占7.5%,“有些压力”和“没有压力”的分别占22.3%和70.2%。当室友或同学花钱时,贫困生无法抗拒诱惑而追随消费,特别是购买手机、服装、美容化妆品等,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

2 结论与对策

高校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来自不同的阶层,收入也不同,甚至差别较大,从而导致学生的消费水平不同,消费观也存在较大差异。如今在大学校园里,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不但拥有名牌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甚至有的学生开车来上学,各种高端时尚的消费充斥整个校园,给贫困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贫困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消费。大学生处在成长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判断能力和心理承受力相对比较低[4]。当他们周围的同学和朋友随意消费时,自己会感到心理失衡,这将导致他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发生改变。贪慕虚荣,不考虑经济情况,一味追求时尚、名牌,购买高端化妆品、高端电子产品,反而让同学们瞧不起。一部分贫困生甚至不考虑自己的还贷能力进行网贷,这是一种不合理的高消费现象。所以,一定要加强对高校贫困学生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的指导,这是十分必要的。

2.1 加强和引导贫困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

挖掘周围典型的励志人才,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让贫困生通过活动认识到拥有精神财富才是真正的富有,理想信念的缺乏才是真正的贫困。进而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断加强和提高他们对正确消费观的认识,培养和塑造贫困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2.2 加强对贫困生理性消费的教育

当助学贷款和助学金下发时,有些贫困生会用来请客吃饭、购买高档电子产品,而不是用来交学费或者购买与学习有关的用品。如果学生贷款和助学金主要用来购买与学习相关的用品,如笔记本电脑、书籍等,这样的消费即使是高消费也是可以的[5]。这些与学习相关的用品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学习工具,从长远来看,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有利,即便是借钱买都值得。

2.3 加大对贫困生的帮扶力度

加大对贫困生的帮扶力度,与学院配送部门商议,结合实际情况,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兼职岗位,使贫困生通过勤工助学,自食其力,自立自强,进一步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奖、贷、补、助、免”全面的、立体的、多元的资助体系,同时还可与校企联合单位商讨,单独设立贫困生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学校还应建立相关机构,为贫困生寻找临时性的工作,进而帮助贫困学生减轻经济压力。

2.4 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

随时随地为贫困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关注贫困学生的消费行为,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消费动机。

高校应加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比例,对贫困生及时进行心理普查、咨询教育,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其他学生的心理教育。充分利用心理咨询中心,请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定期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咨询,并且遇到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来校开设心理讲座,缓解贫困学生的心理压力,解决其相关心理问题。

2.5 关注如何消费的教育

定期开展有关消费者教育和金融教育的专题讲座,开设消费常识、消费心理学、消费经济学课程,旨在帮助贫困学生了解消费观念、消费习惯、消费模式、消费技巧以及常用消费品的选择、使用、甄别,引导他们建立合理的消费方式,不断提高对不合理消费的抵制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贫困生目前的消费行为虽然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合理现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贫困生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更加成熟的消费观念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消费观贫困学生电子产品
正确使用电脑等电子产品
正确认识消费
摭谈中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利弊
消费观
帮孩子减少对电子产品的迷恋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我国小型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模式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