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徒制在高职英语学赛结合中的运用

2019-03-23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模因导师制导师

(1.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商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2.漳浦县丹山中学,福建 漳州 363210;3.龙海市第一中学,福建 龙海 363100)

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新学院”的高校导师制原本是应用于高校研究生教育的[1],近年来某些大学在本科教育阶段也在试行导师制,西方某些职业中等学校也开展导师制,90年代我国某些中学也试行过导师制。导师制对开展优质教育确实起到很大的作用。

1 导师与导师制、师徒制

导师起源于古希腊,导师象征有相当的知识和智慧,是知识与智慧的传播者[1]。对于导师的解释,百度主要有四个定义:

(1)导师是指高等学校或研究机关中指导他人学习、进修、或撰写学术论文的教师或科研人员。例如:研究生导师。

(2)导师是指在大事业、大运动中指示方向、掌握政策的人。例如:革命导师。

(3)导师(tutor)为佛教语。导引众生入于佛道者的通称。

(4)导师为某种特殊的学术头衔,如易学导师、佛学导师、圣经导师等[2]。

那么作为高职高专的导师应该怎么来定位呢?笔者认为,高职专的导师是在学生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指导其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实践,在生活方面进行关怀、在思想方面进行引导的教师。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3]。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进行德育,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导师制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2]。那么师徒制是什么?其实师徒制就是特指高职高专的导师制,就是师傅带着若干个徒弟进行实践性学习的一种模式。导师制在高职高专学校(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小规模专业上的应用已经被证实是可行的[4]。因此师徒制在高职高专阶段也是可行。

2 高职高专院校采用师徒制的依据与导师的作用

2.1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

(1)学习能力差,知识基础差。

因为高职高专生学习能力差,因专业和公共基础理论知识能力薄弱才会考到高职高专院校学习,这是多数大专生的特征。

(2)自制力差,纪律观不强。

高职高专学生除了在高中阶段没学好文化知识,还有一点就是他们大部分学习和生活自制力比较差,缺乏纪律观念,在课堂上45分钟很难从头坚持到结束,因此会出现打瞌睡、玩手机等现象。

(3)合作力差,协作意识薄弱。

高职高专学生在高中阶段主要是接受应试教育,填鸭式的应试教育理念灌输太多太深刻,而实践性、团队性的活动甚少,导致合作意识低下。

(4)意志不坚定,生活上较放纵。

部分高职高专生要么因为家庭管教不严、要么单身家庭、要么中学时期染上了不良嗜好等,在学习意志上不太坚定,而在生活上比较放纵,任意地挥霍花钱,无度无节制地通宵娱乐,以致课上无精打采。因此,作为学生的科任导师就要进一步去关注关心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排除困难引导学生走入学习的殿堂。

2.2 英语课程教学和职业竞赛方面的压力

(1)课堂教学方面的压力。传统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早已经不适合新世纪高职学生的需要,这是因为一方面高职学生基础差,好玩好动,静不下心学习,另一方面是填鸭式教学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适应不了学生爱动手的习性。因此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期高职学生好动手不爱安静思辨的习性的需要。

(2)教材方面的压力。现在多数专业课程教材仍然参照过去的课程理论按章节体系进行编写,理论性知识性偏重,动手实践性偏弱,教学资源偏少,以至于学生很难理解教材知识内容,也很难将教材知识性内容转化为实际技能,因此在对教材的理解、分析、重构和运用方面需要科任教师在备课中和教学中多下功夫转变教学思维、改动教学内容进行实质有效性的指导。

(3)职业竞赛方面的压力。现在各高职院校各个专业都有对口专业的职业技能竞赛,各高职院校都极其地重视,而每个专业的职业技能竞赛的比赛范围涉及面都很广,且动手实践性特别强。高职英语口语技能竞赛也一样要求比较高。一方面要求既要具备较全面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综合知识,另一方面又要学生掌握熟练的口语实践技能。因此,对于比赛项目方案的解读、对于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对于专业技能的提升,参赛学生都需借助项目指导教师的训练与指导才能真正达到竞赛水平要求。

综合以上三方面的压力,高职高专院校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为学生减轻三方面的压力,提升专业学习和职业竞赛水平。师徒制的运用在减压方面可起到较好作用。

2.3 师徒制中导师的角色与作用

(1)导师是学生思想上端正学习态度,秉持坚定的意志,树立清晰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的思想导师,培养学生懂得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的指导者。这个导师一般由辅导员、班主任或思政课教师担任。

(2)导师是在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方面的指导者。这个导师由专业教师担任。

(3)最后,导师是学生在生活上或者情感上的知心人。当学生在生活上或情感上陷入困境的时候,非常容易影响到其学习,这时候最需要他人的帮助与指导。此时,导师的适当帮助可以博得学生的感激和促进学习上的投入与进步。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教育,促进个性发展,实现“全人教育”[5]。这个导师一般称为“阳光导师”。

3 师徒制在高职院校英语学赛结合中的运用

依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和职业技能竞赛方面的压力以及高职院校专业导师角色,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和职业竞赛中采用师徒制是比较适合的。

3.1 竞赛内容与课程学习内容结合

在这里,“学”是指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赛”是指职业技能等与专业有关的技能竞赛。导师制里就是要求教师要以竞赛为教学指导和目标,将竞赛内容融入到专业核心课程中来。

以省级高职英语口语竞赛(非专业组)为例,将竞赛“看图描述”部分划归与《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课程内容的产品介绍(Product Introduction)、与《导游英语》(Tourist English)的景点介绍(Description for Scenic Spots)等对接,将竞赛的“问答”部分与商务谈判(Business Negotiation)、自我介绍(Self-introduction)等对接。

3.2 竞赛培训的方法与教学的方法结合

竞赛培训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Teamwork Learning),这种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和模仿能力,学生通过团队的力量协同完成学习或者比赛的任务,其目的性很强,能够最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潜能和积极性。因此在课堂理论学习中,除了将竞赛内容纳入融入课程外,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开发学生潜能,既能避免教师的“一言堂”,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操作模式是将全班学生按比赛口语对话情境人数要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个小组2个人(有时候可以根据角色人数需要适当增加),并对组员进行角色分配,这种制度从开学初要一直坚持沿用到期末考核结束。采用这种教学课堂管理方法,咨询信息的时候,教师不用每一个学生都过问,只要管好组长就可以,由组长向导师负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管理的质量和教学质量。

3.3 创建竞赛机制、将竞争意识引入课堂学习

在课堂上开展游戏式教学,某几节课可能是可以做到,但是如果采用竞赛式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求胜意识、团队意识、上进心等正能量,每一节课又可以坚持不间断的执行,具备可以长期操作的可操作性和长效性。当然竞赛意识的培养是要靠竞赛机制的贯彻执行。

每学期课程一开课,就要按照小组组建团队,以小组进行比赛评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灌输竞赛意识。

编制竞赛的评分标准、评分细则等。竞赛的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可以结合正式大赛的评分标准和细则,或者直接搬用大赛的标准和细则。

在打分的时候应该注意如何避免评价主体只是指导教师(以下简称导师)一个人的主观性判断呢?可以将每个小组长对其他小组的评分的总平均作为参考或直接作为评分计算,维持评价主体的客观性。

3.4 “情境模因角色扮演学习”与任务式教学可以完美融合

课程内容在竞赛式教学过程中就必然被细化为一个个小工作任务,导师就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心的细化设计,使之变成一个个学习任务或工作任务或比赛任务都可以,保证每个任务在一堂课内可以完成。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小任务就获得一定的积分。完成任务越多质量越高,那么积分就越多。

我们可以采用“情境模因角色扮演法”(Situation Mome Acting),与任务教学结合,形成“情境模因图教学法”(SMAP)。

首先创设情境(S=Set a Situation)。如:假如你是漳州理工学院的接待员,那么刚好有一位外宾来访,由你接待,你带客人经过鲁班广场,简要介绍鲁班工匠精神培养,然后移步到林釬人文园,并作重点介绍。

其次,制作模因(M=Make a Meme)。将以上情境转化为英语模因。例如:

Good morning,Sir/Madam.Nice to meet you.It’s my honor to show you around our school.The square ahead of us is Luban Square,It shows that our school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for the students.Now let move to the Linhan Humanity Garden.这一段,抛去划线部分,其余的可以作为模因框架。

然后,任务细化与分配角色(A=Assignment-division and allotment)。将以上这一段去掉划线部分的情境作为模因,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提供新景点和新人物替换到划线部分,将这段模因任务再细分。如同一组学生A领取T1(Task1任务1,即Good morning,Sir/Madam.Nice to meet you.It’s my honor to show you around our school.),学生B领取T2(即The square ahead of us is Luban Square,It shows that our school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for the students.),学生C领取T3(Now let move to the Linhan Humanity Garden.)。以此类推可以N个学生合作,但最好控制在同一组人数内。

最后,扮演任务角色反复操练(P=Performance and training for the sub-task)。分配好任务后,学生的工作就是不断反复操练到熟练,然后小组成员将各自的任务部分整合为一个连贯整体,小组成绩根据任务完成量情况进行竞赛加分积分。

3.5 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完美结合

与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机制、任务式教学相配套的就是课程考核必然要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竞赛过程的积分就是“过程考核”的一部分,最后总决赛的比拼就是体现“结果考核”的一部分,当然最终考核要给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如颁发奖状或小礼品,都是不错的激励手段)。

猜你喜欢

模因导师制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V eraW an g
导师榜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试论翻译中的模因*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