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重庆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研究

2019-03-23赵春风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力重庆文化

何 晗, 赵春风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 400065)

2018年3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总书记特别提到了重庆的巴蔓子、钓鱼城、渣滓洞、白公馆、“狱中八条”等,对重庆优秀历史文化给予高度肯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40-41新时代背景下,重庆作为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历史文化名城,更好传承地域特色文化,以优秀文化推动城市进步和发展,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既是提振重庆发展精气神的应有之义,也是以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硬实力发展、发挥区位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必然选择。

一、坚持文化自信与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的内在逻辑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多次强调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文化自信提升到关乎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步入新时代以来,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其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城市的独特文化魅力崭露头角。准确把握文化自信与提升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是持续增强重庆文化软实力,实现“两地”“两高”目标的必要前提。

(一)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前提

首先,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能够创造更加丰富的文化作品,而这些文化作品构成的文化资源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只有不断保护、弘扬、挖掘和开发重庆的文化资源,增强重庆文化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才能让重庆的文化自信更有底气、更接地气。其次,文化软实力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而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文化自信的基础。重庆文化软实力是重庆文化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综合体现,与经济实力一道共同构成重庆综合实力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对重庆提出了“两地”“两高”目标要求,即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重庆要重整行装再出发,就必须以优秀文化为依托,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因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能吸引更多人才、资本与技术等资源汇入,促进重庆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强大的经济基础与雄厚的文化产业是文化自信的物质力量。

(二)增强文化自信是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动力

文化自信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增强文化自信是重庆文化软实力得以提升的内在动力。增强文化自信,就是增强对重庆优秀地域文化的自信,就是主动践行重庆地域优秀文化中的价值理念,摈弃重庆传统文化中的腐朽思想和发展过程中的不良思想;增强对重庆文化的自信,就是能够自觉避免极端文化心理,克服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负,为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营造良好的思想和心理环境。文化自信是文化软实力在本国和本民族人民文化心理上的集中表现,其形式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文化自信是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的力量之源,只有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才能让重庆文化在与我国其他地区文化以及世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吸纳融合外来文化的优秀基因,扩大重庆文化影响力,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让重庆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

二、重庆特色文化的精神内核

所谓重庆文化,是指生活在重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3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重庆孕育了巴蔓子、邹容等历史名人,滋养出红岩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和工商文化等优秀文化。其中,包含了忠勇、奉献和开拓等精神内核。这些优秀文化与精神内核是增强重庆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也是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竞争力。

(一)以巴蔓子将军与合川钓鱼城为依托的忠勇精神

巴蔓子为战国时巴国将军,为了保卫国土完整,保护一方百姓安宁,义无反顾地自刎。巴蔓子在楚王使者面前毫无惧色,视死如归。这种刚烈正直、在强权面前永不低头的英勇之气,其实就是每一个重庆人与生俱来的性格基因。巴蔓子将军是忠勇爱国精神的化身,也是重庆人重义气、讲诚信、护国爱民、舍生取义传统道德的人格代表。

合川钓鱼城建于南宋淳祐二年(1242年),1258年蒙哥大汗挟西征欧亚非40余国的威势进犯重庆,合川钓鱼城保卫战长达36年,成功遏制了来自北方草原民族的进攻,写下了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合川钓鱼城是一座改写欧亚大陆历史的英雄之城,创造了历史的奇迹,同时也彰显了宋代将领们忠勇的精神气节。钓鱼城不仅是一处古战场,更是一座代表不屈和顽强的精神宝库,重庆人的忠勇血性、坚忍不拔、英勇顽强、克难攻坚与勇于担当的精神集中展现在这片古战场上。

(二)以邹容、红岩文化、抗战文化为依托的革命精神

邹容是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他的《革命军》一书,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署名,以爱国主义为基本出发点,提出革命救国、革命“反满”,建立“中华共和国”,为辛亥革命的舆论宣传做出了重大贡献。从邹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重庆人骨子里的耿直,眼见不平愤然反抗,也可以看到重庆人富而思进、追求真理,勇立潮头、道义担当,血性刚强、兼收并蓄的精神力量。邹容的革命精神必将激励更多重庆人追怀革命先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红岩文化形成于抗战时期,是在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党的南方局领导下,外对日本帝国主义、内对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文化;发展于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中形成的崇高的革命精神;升华于新中国诞生前夕,大批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于渣滓洞、白公馆的革命先烈与反动派激烈斗争中形成的崇高的革命斗争精神。红岩文化是我国红色革命文化中一面鲜艳的旗帜,是民族精神、革命精神与共产主义精神的结晶,是重庆文化的宝贵财富。红岩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充分体现了重庆人民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救亡图存,爱国、团结、奋斗、奉献的精神风貌。

抗日战争期间,大批文化人士来到重庆。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中共南方局团结广大文化人士,充分利用和发挥文化的魅力和作用,建立起广泛的文化统一战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抗战活动,宣传抗战文化和进步思想。其中,轰轰烈烈的诗歌朗诵活动,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的话剧演出,蓬勃发展、规模空前的歌咏活动等,对宣传、动员、鼓励全民族进行抗日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文化统一战线推动了重庆乃至整个大后方的文化繁荣发展,为抗战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日军持续六年的空袭,重庆人民乐观顽强地喊出了“愈炸愈强”的口号。这些都体现了重庆人民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对抗战胜利充满信心,充分展现了重庆人民的民族气节、民族精神与革命精神。

(三)以移民文化为依托的奋斗奉献精神

从巴人迁徙到清初湖广填四川,到抗战时期作为大后方的内迁,从新中国成立后的三线建设再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三峡水利工程百万移民,可以说,移民文化是历代重庆人迁移繁衍的历史画卷,是重庆文化的宝贵财富。多次移民大潮使重庆这块土壤不断接纳和包容四方,来自各个地区的移民带来了原居住地的文化,在与重庆本地文化交互融合的过程中为重庆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特别是抗战和“三线”建设时期,高校、企业大量涌入,移居重庆的高素质建设者们用智慧、血汗和生命,为重庆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三峡移民期间,百万移民舍小家顾大家,割舍依依乡情,远赴他乡,靠着勤劳的双手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开创美好的新生活,集中体现了重庆人民最美好的精神品质和最伟大的创造力量。三峡移民团结一心,用汗水、泪水甚至生命筑起了雄伟的精神层面的“三峡大坝”,实践和升华了以“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三峡移民精神。三峡工程百万大移民创造了人类移民史上空前的奇迹,也创造了重庆乃至中华民族崭新的精神财富。

(四)以工商业文化为依托的开拓精神

巴文化有尚工贸与善制造的传统。远洋时代,黄金水道把重庆与海洋、重庆与世界联系在一起,使重庆逐渐成为一座以工商业文明的兴起而不断崛起的城市。抗战时期,上海、江浙、闽粤等发达地区企业大量迁入,众多优秀企业家汇聚重庆,给重庆带来了许多借鉴学习、融合发展的机会,促进了重庆工商业的崛起,使重庆逐渐成为全国工商业的中心。“三线”建设给重庆工商业文化注入了新的动力,对重庆重工业发展、道路交通、城镇建设等产生了重大影响。改革开放之后,重庆工商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诞生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企业家。20世纪80年代初,重庆成为全国改革试点城市,民营企业得以蓬勃发展。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给重庆工商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与机遇。新时代的重庆,工商企业紧紧抓住“一带一路”、中欧班列、中新示范区、自由贸易区等发展契机,充分利用这些平台,提升企业竞争力。正是因为重庆长期以来融汇中西,才促进了重庆工商业文化的确立与积淀,使得重庆在发展过程中一次次肩负起更为重大的责任,发挥出更加强大的影响力。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重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增强重庆文化软实力,要从高处着眼,更要从实处着手,必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把历史文脉有机融入城市风貌,从而更好构筑重庆精神、重庆价值、重庆力量,彰显重庆作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文化魅力。

(一)继续打造内陆高地,以提升硬实力夯实重庆文化软实力的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发展需要经济、科技等硬实力支撑。要加强重庆的经济建设、促进科技发展进步、提高重庆的硬实力,为增强重庆文化软实力夯实基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对重庆提出了“两点”“两地”定位和“四个扎实”要求。“两点”“两地”战略除了具有深刻的经济意义之外,还能够创造众多促进文化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机会。重庆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逐渐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面前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展现出重庆的独特魅力。围绕习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要求,“三大攻坚战”和“八项行动计划”部署正抓紧落实。其中,“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将促进重庆的开放平台和创新平台建设,这是重庆整体的开放和创新,文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这是一次深化重庆区域文化对外开放,全面提高重庆开放型文化产业化水平的重要机遇,也是促进重庆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战略机遇。

重庆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随着重庆的开放与发展,特别是近两年新媒体的推波助澜,重庆文化已声名远播,成为全国旅游热点城市和“网红”城市。重庆文化发展可充分利用“两点”“两地”建设机遇,充分发挥重庆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推进重庆文化走出去战略,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利用中欧班列、自由贸易区和中新示范区建设,科学谋划,有效衔接,在加强经济往来的同时注重与相关国家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以此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

(二)把握重庆文化精髓,让重庆特色文化焕发时代活力

重庆文化的精髓是重庆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是继承和创新重庆特色文化的基石。我们对重庆文化精髓不仅要传承,更要深入挖掘,做新时代优秀文化的开拓者与传播者,为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髓注入时代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创造出更多先进文化,赋予重庆文化新的内涵。首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系统梳理重庆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积淀,深入挖掘各类文化名人、历史文化古迹、革命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实质与当代价值。其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重庆文化注入时代精神,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以人民为中心,以新时代精神为导向,结合时代要求挖掘重庆文化所蕴藏的优秀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文化、核心文化,让重庆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打造文化精品,推动重庆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1]43-44打造文化精品是提供丰富精神食粮的应有之义,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丰富的文化产品既是美好生活的基本指标,也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要实施重庆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打造文化品牌,依托现代科学技术,重点发展创新型文化产业,打造一批有温度、有高度、有筋骨的文化精品。

制定针对重庆各类地域文化的具体政策,增加专门条款给予重点扶持,为文化产业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本向重庆地域文化产业投资。积极落实重庆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文化产业振兴发展工程、文化精准扶贫攻坚行动。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在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文化领域的精准扶贫至关重要。因此,要抓住文化发展存在的核心问题,不断弥补不足;推动公共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行动,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优秀地域文化产业集聚,培育规模优势,加快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传统核心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积极开展重庆城市美誉度提升行动,坚持利用精品文化,以文润城、以文塑城、以文美城,全面展示重庆人坚忍顽强、开放包容、豪爽耿直的个性和文化,努力塑造现代大都市的山魂之雄、水韵之灵、人文之美,让重庆 “气质”更佳。

(四)加强重庆特色文化的教育和推广,扩大重庆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首先,建设文化传承基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重庆优秀文化传承工程、优秀文化人才培育工程建设。通过资金和政策扶持,鼓励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收徒传艺,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实施文化交流传播工程,依托专业文化机构和文化团体,发展一批群众文化社团,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市民的文化修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推广重庆特色文化,也为文化人才的交流与学习创造平台。积极开展文化惠民、艺术普及活动,努力实现文艺成果全民共享,不断深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推动文艺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积极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基地,有效集中重庆地域文化、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充分展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庆独特的文化元素,加深当地民众对特色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高校应利用师资优势加强对重庆优秀文化的研究,打造一批精品课程与优秀社团。重庆大学依托教育部批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川剧)传承基地”,依托慕课平台在全校开设艺术文化通识课程,建立学生川剧社团,搭建川剧艺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科研智库,就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其次,利用各种载体,讲好重庆故事。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与形式,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线上、线下多种手段,采用更“接地气”的语言,使重庆故事更具亲和性、具体性、生动性。要加强主流媒体阵地建设,办好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电视媒体、纸质媒体等,提高新闻舆论宣传的影响力、传播力和引导力,唱响重庆主旋律,凝聚传播正能量。

总之,文化自信视域下重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应多措并举、知行合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战略部署上“扣扣子”,在任务落实上“钉钉子”,真抓实干,推动各项措施全面落地落实。

猜你喜欢

实力重庆文化
重庆客APP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实力抢镜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谁远谁近?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