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家庭校外教育投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重庆市丰都县城区为例

2019-06-05蔡银英赵粒宏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课外家庭小学生

蔡银英, 赵粒宏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重庆 40006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不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家长们对教育质量越来越重视,对校外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校外教育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秦宛顺、刘立红认为,家庭校外教育支出与家庭收入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1];黄秋雯、伍青生从经济和时间投入方面对家庭的校外教育进行了研究[2],但在小学生家庭校外教育投入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空白。本文试以重庆市丰都县城区为例,对部分学生与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出小学生家庭校外教育投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家长对校外教育的投入及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小学生家庭校外教育投入的相关概念

(一)家庭教育投入

家庭教育投入是指家庭为子女获得受教育的机会而进行的各类必要投入,包括物质投入、金钱投入、时间投入等,即教育投入不仅仅指财物上的投入,还包括各种非财物类型的投入。范先佐认为,教育投资是指投入到教育领域,用于培养各行各业专门人才、为不同方面贮备劳动力以及提高个人劳动力的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总和的货币表现[3]。勒希斌认为,教育投资是在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根据发展教育事业的现实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到教育领域的总和,或者是用于培训后备劳动力、教育和专门人才,以及用于提高劳动力的智力水平的物力和人力的货币表现[4]。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家庭教育投入进行界定:一是教育期望,指父母对其子女在将来能够承受的最高教育水平的心理预期,它既反映了家长心理的一种美好期望,也是家长的一种理性评估,是家长选择家庭教育投入的动机。二是教育支出,一般指购买教育的全部支出的货币表现,例如报培训班的费用、购买辅导书的费用、考试费用,等等。在本研究中,家庭教育投入是指为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而投入到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精力、财力的总和的货币表现。

(二)校外教育

对于校外教育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日本学者指出,校外教育是与校内生活有关的校外教学指导,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校外进行,或是与儿童、学生校外生活有关的校外指导[5]。校外教育的职责由校外教育机构和学校共同承担。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指出:“除了学校以外,各种机关和团体对于儿童所实施的多种多样的教养、教育工作,叫作儿童校外活动。”[6]一些欧美学者认为,校外活动就是校外教育,是在学校以外的场所进行的课外活动。国内学者对校外教育也莫衷一是。沈明德认为校外教育是指在学校以外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生通过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政治活动、科学技术活动、公益劳动、社会服务、文化娱乐活动、体育活动,以及个人的课外阅读、栽培花草树木、自我服务等所接受的教育[6]。这种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一般均在学校教育各科教学大纲范围之外。张印成认为校外教育是指少年宫、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馆、少年之家等校外教育机构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7]。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综合我国现有表述,本研究中的校外教育指在学校教学计划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教育活动,校外教育的对象是少年儿童,校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二、小学生家庭校外教育投入现状分析

本研究选取了重庆市丰都县城区的两所小学,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其中学生问卷200份,与之相对应的家长问卷200份。调查年级分布在一至六年级,剔除漏答、乱答等无效问卷,回收有效学生问卷198份,有效率为99%,回收有效家长问卷196份,有效率为98%。研究运用SPSS18.0进行分析,从微观的角度呈现我国现阶段家庭教育投入现状。

(一)小学生家庭教育投入的基本现状

1.家庭教育投入资金相对稳定

单纯从家庭的资金安排上来看,家庭教育投资是一种资金的支出,其在家庭总支出中的占比会对家庭整体的资金规划和基本生活水平产生影响。将家庭教育投资占比与家庭年收入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家庭教育投入占比与家庭年收入的相关系数为-0.063,显著性检验的P值大于0.05。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投入占比与家庭年收入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且其相关性为负值,可以理解为在一定范围内,家庭教育投入占比可能会随着家庭年收入的增长而下降,即在整个家庭财富基数下,家庭教育投入资金的增加,不会引起其在家庭支出中占比的增加。同时,可以进一步推出,现阶段的家庭教育投入在大部分家庭中是一个绝对值相对稳定的数值,即在一个有限的收入范围内(除去收入极低的家庭和收入极高的家庭)不会因为家庭收入的多少,而引起其教育投入资金总额的大幅度变动。

2.小学生的要求和教学反馈决定家长教育的投入方式

家庭教育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或者说包括时间、精力、金钱。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投资,既包括了孩子的学校教育、校外教育等所需的实际金钱支出,又包括了每天倾注在其身上的心血与时间。然而,由于时间、精力的投入难以具体计量和评估其实际效果,相对于资金投入而言它们不是那么直接,所以对教育资金的投入是家庭教育投入中最普遍的研究对象。家庭教育资金的投入也分为很多种,例如基础性的必须投入,一般是指在学校学习的必须支出;此外还有拓展性支出,例如课外辅导班和特长学习班等。家长会如何选择投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教学反馈和孩子自身要求的影响。以课外学习这种投入方式为例,对“是否参加了课外学习班”和“让孩子参加课外学习班的意愿”进行数据汇总分析,189位让孩子参加了课外学习班的家长中有140位表示参加课外学习是孩子自己的意愿,这项占比高达74%。家长对校外学习的效果评价与其是否让孩子参加了课外学习班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家长对课外学习的效果评价和他们是否让孩子参加课外学习班呈正相关,但是由于相关性不具备因果逻辑解说,并且在数据的选择上既包括已经参加了课外学习班的家长对此做出的评价,又包括没有让孩子参加课外学习班的家长对此进行的主观上的预期,所以这种测量结果可以有两种解说:一是“因为课外学习班有效果,所以我会让我的孩子去参加课外学习”;二是“我让孩子参加了课外学习班,这种方式对我的孩子有提高”。不管哪种解说,都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家长对孩子进行课外学习这种方式的教育投入,是因为在现实操作中这种投入方式对孩子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

(二)小学生家庭校外教育投入的影响因素

1.对教育质量的追求是家长教育投入的根本出发点

调查发现,家长进行不同形式的教育投入,是为了让孩子在学校教育以外有所补充和提高。以课外学习为例,家长在选择校外机构的时候,最看重的依旧是教育质量,然后是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而对培训价格并不是特别看重,教学设施则是这几个选项里面最不被看重的。

2.家长投入预期主要受自身和学生水平的影响

家长对教育投入的预期最直接的体现是在孩子的升学和成绩上。人的期望水平往往与自身的现实条件和眼界等因素相关联,在家庭教育投入中,家长的预期与家长自身的现实水平之间是否也存在必然联系?本研究将家长自身的受教育水平、家庭年收入,与升学预期、成绩预期按照水平程度高低同顺序排列,得出结果(见表1)。

表1 家长自身教育经济情况与升学预期相关性分析

根据表1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家长对于教育投入的预期与自身的家庭年收入和受教育水平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P值均小于0.05,表示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性为正,表明为正向相关。即家长自己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预期和升学预期也越高;家庭的年收入越高,对孩子的预期越高。

首先,调查数据显示,家长自身受教育程度为专科的家长,普遍希望孩子以后能进入国内一般大学和重点大学;自身受教育程度为本科的家长,则普遍希望孩子可以进入国内重点大学;家长受教育程度在本科以上的家长,国内重点大学则成了他们的最低选择,更多地是倾向于让孩子去国外的大学进行学习。很显然,很少有家长会愿意自己孩子的受教育程度比自己低,通常都会选择至少与自己一样,或是比自己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其次,家庭年收入则是另一个更客观也更现实的预期限制条件,家庭年收入高的家长会有更多的选择。分析数据发现,年收入在10~20万的家庭依旧占大多数,这部分家长对于孩子升学的预期与家庭年收入在20~30万的家长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国内的学校,而年收入在30万以上的家庭则开始将预期聚焦在国外学校。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升学的预期主要是受自身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状况的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家庭总收入达到一定的标准以后,其对教育选择的局限性会缩小。

最后,孩子的现阶段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将孩子的现阶段水平与升学预期和学习成绩预期进行相关性分析,可得相关系数为0.623和0.342,显著性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由此可见,孩子的现阶段学习状况与家长对其预期呈显著性相关,学习状况越好的孩子,家长对他的学习成绩预期和升学预期会越高,而学习状况不理想的孩子,家长的预期也会相对低一些。

三、家庭校外教育投入对小学生的影响

(一) 学科补习对小学生的影响

1.小学生的报班数量对学习压力的影响

每个学生所处的环境、自身情况、年级的不同,报班情况也有所不同,对学生产生的压力也会随之变化。

从表2可见,在校外学习中,数学报班量是最多的;同时报语文和数学补习班的小学生也占据大多数;只有少部分小学生同时报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补习班。按照现在的补课形式,每一个科目上课时长为两小时。小学生在周末很少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基本被各类补习班填满,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根据小学生报班情况与学习压力的相关性分析可知,其相关系数为0.358,表明学生报班与其面对的学习压力呈显著性相关,报班的数量越多,学生的学习压力越大,报班数量少一点,相对来说,学生的学习压力要小一点。

表2 学生年级与报班情况 个

2.小学生报班情况对自主学习的影响

据调查了解,补习班的教育更多地是教给小学生解题技巧,忽略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小学生往往会对补习班教师产生一定的依赖。对小学生的报班情况与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见表3),发现小学生的报班情况与自主学习情况呈现负相关,P值小于0.05,表示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性为负。即小学生参加的补习班越多,就越不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过多的补习时间让他们没有精力再去进行自主学习,并且抱有依赖教师的心态,不愿独立思考和研究。

表3 学生报班情况与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相关性分析

(二)特长培训对小学生的影响

1.参加特长培训的基本情况

面对竞争压力的增大,家长也是绞尽脑汁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长培训掀起了一股热潮。

由图1可以发现,面对眼花缭乱的培训班,舞蹈、绘画、声乐、乐器、播音主持等艺术类培训是家长的首选,看重对孩子技能的提升;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游泳、武术、跆拳道等体育类与书法、茶艺、国学、手工等休闲类也是热点,希望能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修身养性;在面对象棋、围棋、机器人、模型制造等益智类培训时,家长们兴趣并不是很大,但也渴望孩子的思维能从中得到锻炼。

图1 小学生参加特长培训情况

2.特长培训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

所有的学习都建立在时间的付出上,技能的学习与增长都少不了时间的堆积,时间的消费也是衡量对学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小学生每周参加特长培训的时间都在 1~2小时。因为升学的需要,家长会更注重于各种技能的考级,钢琴考级、书法考级、舞蹈考级、象棋考级数不胜数,给小学生们带来了更多的学习压力。小学生的周末时间基本用在了奔波于各大培训机构之间,没有足够休息时间的保证,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三)校外教育对小学生的总体影响

1.扼杀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辅导机构一直利用因材施教理念来突显与学校的不同。有些小学生的文化课较差,但他们可能在音乐、美术、体育等其他方面有特殊的天赋(兴趣),作为教师,施教的着力点不该放在他们的文化课上,而要放在他们的特长上。课外辅导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还是用“万佛朝宗”这一招,即按照统一的文化课程、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学目标进行施教,并没有针对性帮每一个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只是千篇一律地运用题海战术,以延长小学生的学习时间来换取学习上的进步。如此看来,课外辅导不存在真正的因材施教。学习是人的一种天性、一种本能、一种兴趣,在小学生的学习上,过多的人为干扰、拔苗助长,容易激发其逆反心理。

2.导致小学生自学能力下降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只有教、学双方势均力敌之时,才能互相制衡、共同发展。过度教育或过度依赖教育,必然会减弱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课外辅导是不顾小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填鸭式教育。辅导教师为了帮小学生争取更多的受教育时间,一早便将知识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梳理和归类,以供他们对号入座,顺手拈来。当小学生遇到难题时,由于时间紧迫,辅导教师来不及等他们苦苦思量,便马上将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全盘托出,以致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假思索,养成不爱思考的坏习惯。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本身的依赖性就很强,在课外教育的氛围中,他们对辅导教师的依赖越来越强,对课外辅导的依恋也越来越深,可见,课外教育的过度灌输,严重削弱了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小学生家庭校外教育投入的建议

(一) 明确课外教育的目的

父母在进行校外教育投入时,应慎重考虑其实际意义。小学正是学生处于一个心智很不成熟的阶段,他们的选择非常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因此,父母应当了解孩子对教育条件的真正需求,这样才能在教育投资上少走弯路,并且得到最大化的回报。

从上述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校外教育可以总结为两大类:学习教育与特长教育。在学习教育中,多数家长的选择标准为补差,即孩子在校内学习中成绩不理想的科目是家长为孩子选择校外教育的第一标准。就小学而言,校内学习的科目都是基础学科,自然学科还没有开始涉及,是着眼于当前小升初考试,还是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然思维,这都是家长在为孩子做教育决策时应考虑的问题。在特长教育中,每个家长的初衷都是希望孩子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把自己的需求明确展现出来,也并不是每一个孩子提出来的要求就是真心所需要的。现在可供选择的项目很广泛,但是从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家长与孩子的选择具有局限性,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辅导机构的宣传仅局限于几个热门项目。二是家长对兴趣辅导项目的了解不全面。兴趣辅导机构为了保证自己的收益,对宣传内容有一定的偏向。正因为如此,家长在帮孩子做决策时更需要多做一些功课,避免盲目从众,特别是在一些有自己独特文化的地区,拥有文化土壤的兴趣或许才是孩子最好的选择。三是家长对孩子的兴趣寻找投资的时间成本不够。孩子的兴趣是一个发现和培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投入应该占到整体投入的大部分,不光是金钱成本,更重要的是时间成本,很多家长拒绝孩子成为一个半途而废、朝三暮四的人,针对兴趣,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机会、时间去进行各种尝试,最终确定自己的兴趣点。

(二)理智认清教育投入

如果父母都具有独立的个性,孩子一定不是一个喜欢依赖别人的人;如果父母谈吐优雅,孩子更有可能成为一个有修养、识大体的人;如果父母是很认真努力的人,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会更容易提高。这就是言传身教的力量。而目前,很多父母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因为自己工作忙、压力大,所以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培训机构,支付大量的资金,又何尝不是一种对自己应尽责任的逃避?因为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寄希望于学校或者培训机构能够更专业地教育子女,又何尝不是一种对自己教育能力的质疑?年幼的心理尚未成熟的孩子,从小看见这样的光景,又怎能期待他在长大后就自信?

因此,家长不能把孩子进步和提高的评判标准局限在对升学等有帮助的某一方面,也不能把给孩子带来进步和提高的功劳完全归结于某一种教育模式或某一课堂。理智的家庭教育应该是要先认清自我,认清教育的本质,掌握好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三)教育投入要量力而行

家长可以在家庭教育投入中不忘初心,选择内在的、稳定的参照系,让孩子进行内在提升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避免很多因外界诱导而进行的不必要的投资,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中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在减轻了家长的经济压力的同时,也让孩子减轻了学习负担。合适的教育才最有效,自主性的学习更长久。但是,这并不等同于放养,任由孩子自行发挥。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同样要把教育责任紧紧抓在自己手上,而不是以金钱为媒介交由学校和教育机构,家长需要观察孩子的学习状态,了解孩子的学习爱好和诉求,进行积极的引导。

猜你喜欢

课外家庭小学生
小满课外班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我是小学生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