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肛训练在预防重度痔PPH术后肛门坠胀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2019-03-23郑细艳
郑细艳
(湖北省大冶市中医医院,湖北 大冶 435100)
肛门坠胀为重度痔患者行PPH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后一种常见并发症,临床多表现出暂时性排便失禁、肛门下坠或者下坠同时伴急便感,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1]。本文为明确提肛训练应用于重度痔行PPH术患者中,对肛门坠胀预防的效果,我院针对性选取156例患者资料予以分析,并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56例重度痔行PPH术治疗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对照组(76例)男女比例45:31,年龄30-64岁,平均(45.39±5.16)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30例,大专及以上46例。研究组(80例)男女比例45:35,年龄31-65岁,平均(45.41±5.22)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32例,大专及以上48例。两组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具体为:(1)术前准备及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包括手术原理、作用、注意事项等,提升患者知识知晓度;(2)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掌握,针对性疏导其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手术治疗及康复信心;(3)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对引流情况、体位等进行护理,予以肛周皮肤护理,预防相应并发症的发生;(4)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排便护理以及常规防感染干预。
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提肛训练,具体为:(1)入院至手术前晚,指导患者进行术前训练,取站立或卧位,护理人员于食指戴指套,并将液状石蜡涂上,轻插入肛门;指导患者吸气时收缩会阴、肛门,呼气时放松,若护理人员感受到患者肛门收缩有力,则表正确有效收缩;(2)当患者掌握正确方式后叮嘱其自行训练,2次/d,30下/次,每下坚持10s以上,可行仰卧及坐位等姿势训练;(3)于术后6h时其予平卧位的提肛训练,由15下/次收缩逐渐递增至30下/次,在术后24h后,据术前方法行提肛训练3d,训练强度以自感舒适为宜。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术后3d临床指标(急便感、疼痛评分、控便能力等)、肛门坠胀评分情况,其中,疼痛评分采取VAS(视觉模拟)评分[2]标准,0-10分,分数愈低则疼痛愈轻;急便感、控便能力、肛门坠胀均采取自制问卷评估:3分表症状严重;2分表症状明显,对正常生活有影响;1分表可耐受症状;0分表无症状。
1.4 统计方法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临床指标
研究组急便感、疼痛评分及控便能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临床指标(±s,分)
表1 比较两组临床指标(±s,分)
注:组间比较,aP<0.05。
分组(n) 急便感 疼痛评分 控便能力对照组(n=76) 1.97±0.33 4.89±1.41 1.88±0.37研究组(n=80) 0.78±0.21a 2.38±1.06a 0.81±0.15a
2.2 比较两组肛门坠胀评分
研究组术后3d肛门坠胀评分为(0.84±0.13)分,与对照组(1.87±0.52)分相比显著低(P<0.05)。
3 讨 论
痔疮为临床常见一种肛肠疾病,多见于中青年群体,主要发生在肛门内外,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加重,临床多表现为痔块脱垂、便血、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于重度痔患者而言,临床多采取PPH术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但术后肛门坠胀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预后[3]。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急便感、疼痛和控便能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3d肛门坠胀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低;此次研究结果与农玉梅等人[4]相似,表明重度痔PPH术患者护理过程中予以提肛训练,有助于临床症状改善、疼痛减轻,可促进肛门坠胀感减轻。PPH术在重度痔治疗中逐渐普及,其各种术后并发症亦随之出现,其中以肛门坠胀感较为普遍。肛门坠胀出现的主要因素为肛门填塞止血纱布过度、术中切割吻合牵拉直肠、切口疼痛致患者不敢用力排便等,为改善该状况,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肛门训练。围手术期间,护理人员除加强常规护理外,还需加强提肛训练,促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肛提肌群为盆底的随意肌,经有节律性、有意识的收缩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盆底肌肉收缩能力,对肠壁感觉末梢神经产生刺激,进而对直肠血液循环进行改善,利于肛门括约肌提高弹性,控便能力提高[5]。此外,提肛训练能够在促肛管直肠环收缩过程对大脑皮质控便兴奋性改善,使得肠蠕动加强,有助于急便感减轻,疼痛改善,进而减轻术后肛门坠胀感。
综上所述,提肛训练用于重度痔PPH术患者预防肛门坠胀护理中具有良好效果,可推广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