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儿童口腔治疗中的影响分析
2019-03-23周珊
周 珊
(合肥市口腔医院儿科,安徽 合肥 230010)
儿童在进行口腔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患儿年龄段偏低,患儿沟通、理解能力尚处在发育的阶段,因此大多数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等情绪[1],而且患儿会以哭闹、吵闹等形式拒绝治疗,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同时降低了治疗效果,在严重的情况很容易引起医疗纠纷[2]。因此对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患儿配合程度,降低患儿哭闹、吵闹等不良情绪反应,在口腔治疗临床护理中,常用的临床护理方式是常规护理,但是常规护理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单一性,护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为此我院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情况如下详情。
1 患儿资料与护理方法
1.1 患儿一般资料
现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口腔治疗患儿共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实验组中的男性患儿为22例,女性患儿为23例,患儿年龄3-12岁,平均(7.5±1.5)岁,对照组中的男性患儿为21例,女性患儿为24例,年龄3.5-12.5岁,平均(8.3±1.5)岁,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的差异,经对比统计学意义为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护理方式下:(1)对患儿实施配合程度评估:护理人员应评患儿配合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组,其评估标准为以下四种类型,安静型:患儿配合情况良好;紧张型:患儿有紧张的表现,时而配合时而哭闹,但是可以张口配合治疗;恐惧型:患儿有持续哭闹的表现,摆动身体,不能够张口配合治疗;抗拒型:患儿有大声哭闹的表现,需要应用强制的方式才能够完成治疗;(2)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可采取语言沟通法、示范教育法、观摩法、环境感化法等方式提高患儿配合程度,其中语言沟通法为:护理人员在治疗之前可以近距离的接触患儿,并实施语言交流,提升患儿信任感;示范教育法为:对于理解能力稍强的患儿,护理人员可以对其讲解治疗的重要性,并让患儿观察治疗器械以及治疗材料等,并实施肢体示范宣教;示范教育法为:如有患儿不肯接受治疗,护理人员可以让患儿观摩其他合作患儿的诊疗情况,从而达到降低患儿恐惧感的目的;环境感化法为:护理人员可以营造合适患儿行为特点、年龄特点的诊疗环境,在布置诊室中尽量的做到乐园化、家庭化,例如粘贴患儿喜爱的图画等。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1.3.1 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率 我院采用问卷调查,患儿家属采取自评方式,总分值为100分,非常满意为最终得分高于90分、比较满意为最终得分高于70分、不满意为最终得分低于70分。
1.3.2 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合作满意率 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哭闹、恐惧等,在医护人员以及家长的劝说下需要20分钟之上才接受治疗或者无法治疗为合作程度差;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有哭闹、恐惧等表现,在医护人员以及家长的劝说下20分钟之内的劝说才接受治疗为合作程度良;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哭闹、恐惧等表现等合作程度为优。合作满意率=合作程度优+合作程度良。
2 结 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对比
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的低于实验组,经过我院认真对比统计学意义为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满意率对比(n,%)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合作程度对比
实验组合作程度优为35例、合作程度良为7例、合作程度差为4例,合作满意率为91.11%,对照组患儿合作程度优为28例、合作程度良为6例、合作程度差为11例,合作满意率为75.55%,实验组合作满意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口腔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本科室的治疗器械比较特殊,医生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器械会发出不同声音[3]。当患儿进入后口腔科诊室,会听到器械的声音以及看到其他患儿紧张以及不配合的行为方式,因此大多数患儿会出现恐惧、害怕等不良心理状态,多数患儿会有不同程度的哭闹、喊叫等不配合治疗的行为,给治疗增加了难度。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患儿配合程度。由于各个年龄段都有着不同的行为特点以及年龄特点,因此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前应评估患儿配合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患儿个性化心理护理,通过实施语言沟通法、示范教育法、观摩法、环境感化法能够有效的降低患儿对治疗的恐惧感,从而达到缓解患儿不良情绪,除此之外个性化心理护理能够使患儿在治疗前后以及在治疗过程中都能够保证心情愉快,提高了护理质量。在本次调查发现对照组合作满意率、护理满意率均显著的低于实验组,经过我院认真对比统计学意义为P<0.05,由此可见,在小儿口腔治疗过程中,可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