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
2019-03-23孜孜
前辈您好,我是一名初一年级班主任。最近一段时间,社会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令人十分心痛。今年4月,17岁的某职校学生因与同学发生矛盾,遭到母亲批评后,毫不犹豫地当着母亲的面跳下高架桥。5月,某中学一名高一男生因为手机被老师没收,晚上从学校宿舍跳楼身亡……打开网络,学生自杀的新闻不胜枚举,令人触目惊心。他们本应像同龄人一样逐梦人生,却选择了自杀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不止是一条生命的终结,更是一个家庭的破碎。
这种令人心痛的现象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我认为,不管引发自杀行为的社会事件是什么,也不管自杀者属于哪种人格类型,真正直接引发自杀者下定决心结束自己生命的,是人生意义的匮乏感。
对生命的思考,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一门必修课。由于缺乏生命教育,少年儿童对生命的概念模糊,行为就容易出现偏差。因此,必须尽快给孩子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懂得:生命来之不易,不能随意伤害生命、践踏生命,而应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各种体验。如果为了让别人内疚、后悔或者痛苦而伤害自己,这不仅愚蠢,而且不值。
我常想,如果我们的生命教育足够强大,强大到能够帮助孩子们抵御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挫折以及心灵暂时的迷茫、困惑、痛苦,他们一定会明白:这些事情都可以解决,自己的生命才是最宝贵的。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生命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落地生根,在于家校形成合力。作为一名普通班主任,我们尽职尽责地督促学生掌握知识、学习技术、训练技能,却忽视了对学生整个生命过程的培育,特别是对生命的死亡认知和理解。为了尽快补齐这一最重要的短板,我们应该通过哪些有效途径渗透生命教育?怎样引导学生提高生命意识、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绽放生命的光彩呢?期待您的详尽解答。
末学后进:孜孜
本期送计名师档案:
陶慧,邯郸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邯郸市骨干教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2014年获河北省首届心理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编写的邯郸市第一中学《生命与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获2010年河北省创新成果一等奖。先后参与国家级课题“中学生命教育实践模式的研究”“高中学校构建彰显生命教育特色的全面育人实践模式的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