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灵魂的唤醒师
——记全国优秀教师、阳原县六马坊小学教师刘菊峰
2019-03-23通讯员韩志军
本刊记者宋国珍 通讯员 韩志军
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位年轻人,30岁出头,笑容纯朴而温厚,目光率真而睿智。她就是刘菊峰,2010年大学毕业后,通过河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从山西大同市浑源县来到河北省阳原,在这贫乡僻壤中,一扎就是九年。把青春、智慧、挚爱和汗水融入了脚下这片淳厚的土地,只想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做灵魂的唤醒师”。
刘菊峰任教的是一所仅有几十个孩子的小学。说起来校报到的场景,刘菊峰仍难掩满脸的失落。院墙只剩残坦断壁、校门已是锈迹斑斑,教室陈旧破败、院里荒草丛生。学生差不多都是留守的孩子,村子里学习好、家境好的孩子都进了城。从留下的这帮孩子眼里,读出的只有自卑、麻木和敌意。“这是一潭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
在去留的问题上,她曾经非常纠结。多少个清晨和黄昏,她独自在校园里徘徊,仰望孤独的旗杆。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转眼就是9年。从初为人师,到初为人母;从年轻气盛,到温情满怀;从惆怅泪目,到激情飞扬。9年,让她体会到唤醒一个个沉睡的灵魂是多么有意义。
用真爱唤醒灵魂
刚上班时,学校领导安排刘菊峰从一年级教起。刚开始,她觉得很不以为然,不就是教一年级吗?后来她才发现,与这些孩子沟通起来特别费劲,很简单的道理,有时绞尽脑汁也不能让孩子们明白。比如1~9这几个数字,许多孩子就是不会数。那时恰逢秋天,校园里有一片果树,她领着孩子们穿梭在果树之间。树上挂满的小酸果成了孩子们计数器上的珠子,地上的枯枝成了计数器上串珠子的小棒,孩子们学得有兴趣,她教得也来劲儿。
逐渐地,刘菊峰感受到了“留守”老师的压力,学习的问题好解决,心理的问题则需要加倍的耐心和爱心来解决。小鹏是一个留级生,每天都闷闷不乐,作业总是完不成,还会找各种理由请假。如此三番五次,刘老师发现了他没写完作业就请假的规律。有一次,小鹏又旷课了,家长也找不到他。那时正是寒冬腊月,刘菊峰既怕他躲在外边被冻坏,更担心他出事,就和30多位村民,在村里村外找到天黑。最后在他家门口旁边的草堆里找到他。这件事后,刘菊峰多次家访,找到了小鹏的症结:他留级后形成的坏习惯就是不愿意写作业。会写的自认为会了不想写,不会写的更不想写。针对小鹏的问题,刘菊峰专门给他量身定做了一套作业方案——认为会写的地方勾出蓝线,第二天角色互换,让他给老师讲一遍;确实不会写的勾出红线,第二天老师再给他讲。“缠斗”了一段时间后,小鹏有了很大的进步。鉴于小鹏在孩子中有很高的“威望”,刘菊峰又任命他当了学习委员。从此,他每天不仅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逐步养成了爱看书的好习惯。经过几年的努力,小鹏毕业考试考了全班第一。后来,他进了张家口市宣化区一所优质初中,成了家长、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好学生。
作为一名坚守乡村的教师,刘菊峰用真诚的爱唤醒了这些曾经自卑、自弃的孩子,让自卑的孩子眼里有情、有爱,燃起希望的火苗,让调皮的孩子眼里充满自信、自尊。不少孩子从这里走进了市区和县城的优质学校,在人生道路上扬帆起航。
用阅读唤醒灵魂
2017年3月,刘菊峰召集了全班家长参与“阅读小明星”评选启动大会。
回顾这几年的从教经历,她发现农村孩子的阅读习惯和表达能力很差,孩子们读书少,视野窄,知识储备不足,脑海里有点想法也不能通顺地表达出来。刘菊峰下决心要让孩子们从小开始培养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她在动员会上动情地说:“希望各位家长尽可能地把给孩子买零食的钱省下来,给孩子们多买几本喜欢看的书。这样孩子在家看电视、看手机的机会少了,读书的时间也就相对多了。”家长们非常支持她的想法,纷纷表示:“现在的孩子看书太少了,回到家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我们一定好好配合老师,把孩子管好。”
孩子家长都非常重视刘老师组织的“阅读小明星”评选活动,一直配合跟踪记录。比如每天孩子读了什么书,是通过什么方式读的,是自己读还是家长陪读,家长们都作了相应的记录。2017年5月底,第一期的阅读小明星正式评比开始了,家长带着这两个月孩子读过的书和对孩子阅读习惯的记录来参加评比。评比过程中,家长们你一言、他一语地说着自己孩子这两个月来的读书经历和变化。韩雪、宋雪娇、杜颜妮在读书数量、读后反馈以及家长下的功夫上表现非常突出,获得了第一期“阅读小明星”的称号,并穿上博士服合影。活动结束后,小明星们的照片贴在班里的学习园地。几位获奖学生的家长争相在朋友圈晒孩子的获奖照片,惹得其他孩子和家长暗自较劲。就这样,读书活动一个月一期按计划进行着,孩子们为了能穿上小博士服努力地读书、不断地进步着。
用真诚唤醒灵魂
每当放暑假,刘菊峰都会忧心忡忡,她不知道暑假后班里会不会又少几个孩子。怎么让孩子们留下来?她猛地想起中心校曾经组织过的公开课展示活动。何不给家长们也做一次公开课,展示一下自己的教学水平呢?有了这个想法,她就立刻通知家长。父母来不了,爷爷奶奶或是伯伯叔叔也得来。公开课那天,小小的教室坐得满满当当。
第一节课是识字写字。她按照平时上课的步骤,把孩子们积极举手、争相组词造句的情绪调动起来,把往日的情景再一次呈现在家长面前。孩子们都把手举得高高的,生怕她看不到。“老师叫我,老师叫我!”的喊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有的孩子甚至忘记了家长坐在身边,站到了凳子上。有的孩子突然看到身边的家长,赶忙红着脸又坐下去,依旧把手高高举过头顶。家长们只是捂着嘴笑,生怕干扰到这浓烈的课堂气氛。第二节课,是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课文讲解。虽然他们早就用上了电子白板辅助教学,但是家长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教学方式。下课后,家长们热烈讨论着。有的夸多媒体设备的先进,有的说原来咱们村学校的条件也不比城里差,有的把课堂视频悄悄发在了朋友圈,说:“你看那字写得多漂亮,现在孩子们遇到好老师多不容易。”看到家长们这样信任她,刘菊峰信心更足了。
9月开学,班里只走了一个学生(这个孩子家里在县城早已买了房),其余的都留了下来。她深深地舒了一口气:做老师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孩子们留在学校里。
“孩子,我要让你知道,如果我能化作满天星,那一定是我们,在快乐地燃烧自己,给漆漆长夜,带来光明……”这是刘菊峰的一首小诗,也是她的师德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