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影响
2019-03-23高丽琴
朱 蕾 高丽琴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镇江 212000)
脑出血临床发病率较高,高血压是脑出血的高危因素,中老年人属于脑出血主要患病人群,脑部血管动脉硬化、脑部血管损伤破裂、情绪不稳定、用力过猛等情况下极易诱发脑出血的发生[1]。脑出血病情进展速度快,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无法正常语言交流、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等,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为避免脑出血患者术后出现各类后遗症,需及时有效采取治疗方案,并配合进行早期护理干预[2]。本次研究重点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能对术后产生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本次研究,男性患者数量为22例,女性患者数量为10例,年龄为26~77岁,平均年龄为(52.87±2.09)岁。
1.2 方法
入院后,所有32例患者采取我院制定的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告知家属治疗的注意事项,引导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各项生理指标检查,开展脑出血健康知识宣教,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针对性护理、病情监测、机体康复锻炼。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积极主动与其交流沟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脑出血的病理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疏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讲解我院真实脑出血治疗成功案例,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治疗。定期组织院内脑出血患者间的交流活动,建立和谐友好的患者关系,提高治疗的舒适度。
病情监测:实时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发现体温超过38℃、血压升高、呕吐等生理指标异常需及时与医师取得联系。部分脑出血患者血压和颅内压同步升高,导致脑组织供养量降低,引发缺氧。体温升高会损伤脑细胞,为此需要护理人员采取冷敷冰袋降低患者体温。护理人员定期监测患者意识和瞳孔,结合瞳孔大小和直径判断患者恢复情况。
康复训练: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早期康复护理加入了对患者的康复训练,主要训练内容包括翻身训练、肢体主动与被动训练、起座训练等,并配合进行语言训练,由简单的字词练习逐渐过渡至语句的练习、数数练习、指物练习,以此来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脑出血患者普遍存在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为此护理人员在各项操作中减少对患者的刺激,每日按摩患者麻木的肢体2~3次,每次按摩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使用温水擦洗感觉功能障碍位置,促进患者机体血液循环。针对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摆放患肢体位,将10cm软枕垫于患者侧卧位头部下方,将后背使用枕头支撑。训练患者手臂功能,引导患者前壁伸展和外旋,手中无任何物品,掌心向上,多次重复练习。髋关节的训练需引导患者髋关节后伸,呈90°屈曲状。健侧下肢屈曲、上肢放置于后备软枕位置。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每隔2h翻身1次,利用手腕力量拍背,通过复合型的康复训练,充分锻炼患者肢体功能,促进身体状态恢复。
1.3 评价标准
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主要包括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上肢下肢肌力完全恢复正常;有效:无法进行对抗重力运动和对抗阻力运动,肌肉能够进行水平方向的运动;无效:肌肉无力或肌肉萎缩。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主要依据我院自制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量表,指标包括进食、洗澡、控制大小便、穿衣、上下楼梯、平地行走、床椅转移、如厕、修饰等自理能力,满分为100分。显著为上述自理能力显著提高,好转为自理能力有所改善,无效为自理能力无改善或偏瘫,显效、有效视为激励评估效果达标人数。
1.4 统计学方法
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自理能力评估使用%表示,检验方法为χ2检验,生活质量评分使用(±s)表示,检验方法为t检验,数据分析比较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3.0,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研究分析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显效为19例,有效为8例,总有效率为(27/32)84.4%。
2.2 各项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指标比较
护理后各项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前(P<0.05),见表。
表 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s,分)
表 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s,分)
组别 n 进食 洗澡 控制大小便 穿衣 上下楼梯 平地行走 床椅转移 如厕 修饰护理后 32 85.48±1.09 86.55±3.46 86.24±4.88 89.54±3.57 89.46±2.66 93.24±2.59 93.61±2.49 95.46±2.11 89.66±5.88护理前 32 70.83±1.65 76.27±1.23 71.53±1.16 70.14±2.77 75.33±0.98 81.33±1.09 80.09±1.13 72.37±2.23 70.27±5.24 χ2 - 29.633 11.197 11.730 17.173 20.050 16.953 19.777 30.084 9.847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脑出血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主要病因为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偏高会导致动脉血管病变薄,坚韧度降低,并引发囊状动脉壁细小范围扩张,血压升高导致动脉无法耐受,进而产生动脉破裂和脑出血。脑出血发病与患者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气候、患者情绪变化等因素有关,在老年人群体中多发,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引发大脑神经死亡[3]。脑出血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功能和结构上的重组能力,部分神经元能够再生,需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以改善预后效果。
分析本次研究的具体结果可知,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患者,其生活自理能力、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护理前,这与徐英[4]等研究结果一直。与常规护理相比,早期康复护理在关注疾病康复效果的同时,注重患者个体情况的评估,通过对患者的心理干预能够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密切关注血压、体温等脑出血高危因素,避免疾病恶化,对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5]。在早期康复护理中,康复训练是重点内容,脑出血患者生理机能障碍明显,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认知障碍等情况制定科学的康复训练计划,有助于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肢体的主动与被动训练,使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各项康复训练活动应当以患者机体实际机能及关节运动方式的主要规律为基础,运动过程中患者健康肢体与患侧肢体相互配合,将肌肉训练和功能训练进行融合,对运动能力的恢复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起座训练,将软垫垫在患者膝关节下方,床头抬高30度,每日进行2次,每次30min,直至患者能够自行完成起坐。在指导患者进行翻身训练的过程中,护理患者需要双手向上方握紧,向身体一侧转动,每隔1h进行次。在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保证患者绝对安全,密切关注活动情况,避免坠落受伤。通过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促进肌肉功能恢复,患者大脑功能恢复效果显著,脑部可塑性增强,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在术后出现各类并发症,对脑出血康复具有重要作用[6]。
深入分析本次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得知,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治理能力的提高和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于临床各项指标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本次研究样本数量不足,缺乏同类医院数据对比,临床尚需对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效果进行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