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中有个传承梦

2019-03-23

时代风采 2019年1期
关键词:尼西黑陶土鸡

文 流 沙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文化被冲淡,甚至荡然无存,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后继无人,而渐行渐远。但在香格里拉市尼西乡,一名大学生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村里,带着几个村民走上了黑陶制作之路,在他心里,一定要把这门技术传承下去。

“香,真香!”黑陶土锅里炖着尼西土鸡,加上从山里采摘来的松茸,藏式厨房里满是香气。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有一集专门介绍尼西乡的土鸡汤,这种鸡汤是用一种扁圆的黑陶土锅煲制而成,它能将土鸡原始的鲜味儿诠释到了极致。

在香格里拉市,黑陶土锅炖尼西土鸡成了人们最喜爱的美食之一。

虽然这种土锅看上去不起眼,但它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藏民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古老技艺。

对于尼西乡汤堆村的村民来说,这是他们的引以为豪的技艺,也是他们的一种生存方式,这里 170余户村民中,就有140多户从事黑陶制作。

在为数众多的黑陶制作师傅中,大学生拉茸肖巴的事迹经常被当地人提及。

3年前,他从云南民族大学藏语专业毕业后,主动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村里从事这项古老的技艺,为了能把这门技术传承下去,他还在村里找了8个年轻人一起制作黑陶,平时就聚在他家的作坊里,一边交流经验一边制作。

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案板上制作一个土陶杯子,他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只杯子,在手里的刻刀雕琢下,杯口的花纹慢慢变得清晰,灵巧的双手展示出他的娴熟技艺。

“我毕业的时候,原本可以去北京和深圳工作,但我更喜欢这门祖传的技艺。”拉茸肖巴一边介绍他的经历一边继续手中的工作。

拉茸肖巴六七岁的时候,他爸爸就成天在家里制作黑陶,在爸爸的熏陶下,他一边玩一边学,很快,他也能做出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具。

“我现在是第八代传人。” 拉茸肖巴说,相比常见的陶胚制作方式,藏族黑陶的制作显得更“土”,我们的黑陶制作全是用板子拍出来的,所谓的工具就是一块木板。

陶胚制作完成后就放在室内自然阴干,再经过烧制、焐熏,红褐色的泥土就会魔术般地变成黑色,一件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黑陶作品就呈现在人们眼前。

虽然看似简单,但黑陶制作包含了原料加工、捏塑成型,烧制、打磨等环节,有的大件黑陶作品,至少要耗费一周左右的时间。所以,对于制作黑陶的艺人来说,耐心和执着就更显重要。

除了制作外,烧制也是一门技术活,为了让黑陶烧制能有一个突破,拉茸肖巴曾到玉溪、通海等地考察学习烧制方法,有时一呆就是几个星期。

在他的黑陶展览室里,一个淡黄色的杯子是他最为得意的杰作。

“在1350度的高温下,我一共烧制了几十件成品,最后只有这个产品成功,很多游客都看中这个杯子,但我一直舍不得卖。” 拉茸肖巴说。

现在,拉茸肖巴的家里不时会迎来各地的游客,他们在这里参观、体验,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专属”的黑陶器具,一般情况停留一两个小时,最多半天时间。

游客走后,工人师傅会继续这项未完成的工作,待黑陶器具烧制好,他们会把成品寄到游客家里,最远甚至寄到台湾。

虽然这项体验活动广受好评,但是拉茸肖巴觉得这还远远不够。

在他眼里,汤堆村山清水秀,春有桃花、夏有松茸,民俗独特,但游客却待一会儿就走,因为能留住客人的东西太少了。

现在,拉茸肖巴又有了新想法,他想联合乡亲把汤堆建设成一个黑陶特色旅游小镇,然后再开一家与众不同的民宿,把当地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让客人在这里待上一天、甚至数天。

满身沾满陶泥的小伙子谈起今后的发展,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在他的梦想里,未来的汤堆村要成为一个有意境、有品质、体验好的旅游小镇,游客在为出窑的黑陶欢呼的同时,也能坐下来喝上一碗酥油茶,吃上一锅尼西鸡……

随着香格里拉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坐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美食的尼西已经感受到了旅游带来的热度,拉茸肖巴希望把这种梦想变为现实。

猜你喜欢

尼西黑陶土鸡
小蘑菇
童年饼干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张碧林养土鸡名堂多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简论龙山黑陶
黑陶艺术作品欣赏
美哉黑陶
土鸡
结缘黑陶,难却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