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九龙:歌剧《沂蒙山》的一根支柱

2019-03-23图片提供山东歌舞剧院

歌剧 2019年2期
关键词:沂蒙山九龙海棠

文:蒋 力 图片提供:山东歌舞剧院

看了两场歌剧《沂蒙山》,感受很多。我想谈谈剧中的一个名叫孙九龙的角色,这个角色的扮演者名叫杨小勇。

杨小勇,上海歌剧院的男中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我看他参演的歌剧,大概有这样一些:《屈原》《赌命》《西施》《一江春水》;外国歌剧《茶花女》《奥赛罗》《霍夫曼的故事》《阿蒂拉》。肯定还有疏漏,或许是在他参演的另一些剧目中,我的注意力被其他角色吸引,那当然是我的问题。据我统计,杨小勇参演的中外歌剧,至少在20部之上。《奥赛罗》中的亚戈,是他演过的外国歌剧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一个角色;而在中国歌剧中他塑造的人物,与我视野中往昔的多个角色相比,《沂蒙山》中的孙九龙,处在前所未有的角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从感人的孙九龙身上,看到的是一个令我感到陌生的、几乎近于不相识的杨小勇。

歌剧《沂蒙山》的节目册中,对剧情的简介是这样的:民族歌剧《沂蒙山》以抗日战争为主线,以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革命历史为创作背景,以大青山突围、渊子崖战役为创作素材,讲述了海棠、林生、夏荷等主要角色在国家危亡与个人命运的纠缠中,牺牲小我、军民一心、团结抗战的故事。歌剧不但生动展现了沂蒙山群众参军参战、拥军支前的感人事迹,还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坚毅勇敢、无私奉献的崖子村村民海棠就是其中的代表。

这个简介中,没有提到孙九龙。在王晓岭、李文绪的剧本中,紧随前述三个人物,排在第四位的就是孙九龙——50岁,崖子村村长,武术家,海棠的舅舅,林生的师父。这个位置,已显出孙九龙这个角色的重要。

序曲过后,第一场戏,是在崖子村的村口,大战来临之际,众乡亲一面迎战,一边迎亲(林生迎娶海棠),第一个出场出声的角色就是孙九龙。他一副武术家的架势,阔步赳赳地上场,在舞台一角站定,高喊“迎新娘”!随后的合唱《婚礼歌》中,间有孙九龙“迈火盆儿!进彩门儿!掀盖头!”的声声高喊。海棠和林生这对新人,与他的关系非同一般,他主持的这场与战火辉映的婚礼也非同一般。孙九龙指挥着乡亲们“炮装药,枪上膛!场院里的准备拜堂”!然后对林生唱出一段《你要让她幸福一生》的期望。从唱词中我们得知:海棠从小失去双亲,是孙九龙把她养大。林生随孙九龙习武,又去城里的学堂学习,现在成了乡里的教书先生。枪炮声意味着鬼子攻上来了,孙九龙指挥乡亲们架起五子炮,头炮拜天地,二炮拜高堂,三炮夫妻入洞房。海棠、林生夫妻不入洞房上战场,火药用光了,孙九龙挥起大刀再发号令:“老少爷们儿,拼了!”从先声夺人,到展现村长地位和号召力,从对新人的殷殷期望到再领村民英勇杀敌,干脆、果敢、无畏又具父亲情怀的孙九龙跃然台上。

第二场,孙九龙的戏份貌似不重,却是编剧有意让这个角色与前一场的展示有所对比。他征集了几车军粮,与八路军的赵团长交接,与海棠、林生唱出“感谢亲人子弟兵,以情还情还不清”的“金句”。更劝说海棠同意林生去当兵,深明大义,讲出“男人该把重担挑”的道理。送队伍出征时,孙九龙领着乡亲们唱出他们一定会照顾好伤员的承诺:“起誓不用对天地,只说一句俺保证。同生同死一家人,随时能拿命换命。”这个承诺,显然就是戏剧中的暗示,暗示着后面必将出现的“命换命”。杨小勇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了孙九龙对这个承诺的毫不含糊。

第三场,乡亲们和伤员都躲在山洞里,孙九龙和海棠在山洞外边做饭边唱出实情:“一锅野菜留给咱,一锅粥饭给伤员。”不幸,他们的藏身地被日本兵发现。日本兵围在洞口,威逼“若不交出八路,大火封洞死全村”!两难抉择,生死攸关,夏荷要带伤员们挺身而出,换取百姓安全。海棠催舅舅快想办法。众人情绪激动之际,孙九龙唱出“保证过的就要兑现,咱替战士走向前”的号召。海棠马上响应“算我一个”!舅舅却说:“女人靠边站!沂蒙山的男人还没死绝,谁跟我去?”夏荷跪求孙九龙:“生命不能来替换。”孙九龙的答复是“一诺千金永不变,救命之恩拿命换”!唱毕,他亦如雕塑般坚毅地立在山洞中间,再不出声。乡民男甲、乙、丙、丁纷纷响应,分别与老婆、女儿、老娘告别,抢下伤员的军帽,戴在了各自的头上。这时,孙九龙喊出:“老少爷们儿,上路了!”悲壮之情油然而生!

出了山洞,孙九龙冲着日本兵怒言:“小鬼子,咱八路军敢做敢当!”随后唱出这个角色最重头的咏叹《再看一眼亲人吧》。这段唱词,首尾呼应:开头是“再看一眼亲人,让我记住你的模样。再看一眼亲人,在这儿留下我的目光”;结尾是“你看海棠似锦,小麦金黄,高粱遍野,美酒飘香,那就是我的身影,那就是咱的模样”。这段唱词颇有男人情怀,亦耐人寻味。与结尾意象辉映的中段,是想再看一看三月的海棠、六月的麦黄、九月的高粱、冬月的酒浆。韵脚绵密,人、物、情,尽含在内。这段唱词,显然是晓岭所作,因为带有他的歌词创作的鲜明特色。他擅长在一首歌词中包括春夏秋冬,瞿琮、晓光也爱此手法,似都不及晓岭。唯有一点我稍感不适,就是中段的每一句,起句都是“再想看一看”或“再想看看”,而不是我们习惯的“想再看一看”。依我分析,他这样写的意图,是要以一而再地“再”去突出那种可想而无望,突出他的乡土情怀。音乐从深情起,以抒情结,高低宛转,饱满饱和。略觉抒情有余而深情不足。后半部配器与咏叹比肩,时显偏重。但杨小勇依然信心满满,他在满目情深、双臂大开、单腿下跪、左右横移、后退前行等表情和动作中,收放自如地完成了演唱环节。高音舒展,中音雄浑,低音结实,明暗有搭配,强弱有对比。

三场戏只是全剧的一半,这个角色却在有限的戏中,走到了角色的终点、人物的高峰,足以列入节目册所称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能将这个角色成功地塑造,编剧、作曲均功不可没,导演的功劳则应单提一笔。杨小勇自认为是个被动型的演员,不太善于自我开掘、自动到位,而黄定山这位表演、导演双专业的硕导,启动演员的到位恰恰是他的长项。他的准确点拨,无疑是杨小勇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看《沂蒙山》之前,我在重庆看的歌剧是《尘埃落定》,那部戏中不同声部的多位角色演员都受教于杨小勇。可惜我在重庆未见到杨小勇的身影,那正是他在济南排《沂蒙山》的冲刺阶段。再早数月,他还参演了中央歌剧院的《边城》,可惜那部戏只演了一场,就因故暂时搁置,我也未看成。所幸《沂蒙山》近期持续在济南和福州等地上演,如我般喜欢杨小勇的人,肯定能有机会欣赏到他塑造的孙九龙。这个人物,包括他的唱段,都值得继续精雕细琢。我期待更精彩的呈现!

猜你喜欢

沂蒙山九龙海棠
九龙口:超然江淮间,敢为天下“XIAN”
沂蒙山小调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遇见九龙口 遇见最美的自己
寻找“九龙子”
沂蒙山小调
《大嘴狗》
找春天①
沂蒙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终结“九龙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