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有燉《元宫词百章》的思想倾向及其产生原因

2019-03-22刘伟楠

刘伟楠

摘 要:明初皇室作家朱有燉创作有《元宫词百章》,勾勒出一幅元朝宫廷往事的历史画卷,表现出对元朝统治的认可以致颂扬。这一创作倾向的产生既与当时统治者提出的“元正统论”的观念密不可分,又与元末明初的士人心态关系密切,同时也表现出朱有燉以诗记史,以史喻世的观念。

关键词:朱有燉;《元宫词百章》;思想倾向;原因

中图分类号:K8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1-0106-04

明代杂剧作家朱有燉,是朱元璋第五子朱橚的长子,世称周宪王,①其“好文辞,兼工书画,杂剧多;文宴从容,不减梁园故事”。②朱有燉通過一名元朝宫中老妪的回忆,创作有《元宫词》100首。宫词起源于唐代,唐天宠云:“宫辞之作,始自李唐”,③钱大昕谓:“宫词之体,创于唐”。④随着唐代王建创作的《宫词》百首问世,以此为代表的组诗,成为后来历代宫词文体的主要形式,并在此后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宫词创作“代不乏人,人不乏作”。⑤宫词的创作内容、体式、思想都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风貌与宫廷记忆。⑥朱有燉的宫词影响巨大,《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宫词小纂》录其元宫词100首,《列朝诗集》录其宫词4首。《元宫词百章》⑦咏元末宫中遗事,展现出元宫廷的繁华与衰落,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沧桑之感。目前学界对《元宫词百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者的考辨方面。⑧我们研读这些作品发现,朱有燉作为明朝皇室成员,对前朝异族政权的态度并非只是一味地贬斥,而是包含肯定以致赞扬。本文拟对这一问题做些探讨。

一、《元宫词百章》的思想倾向

朱有燉《元宫词百章》描写了元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26首是描写宫廷宴飨与巡幸佃猎之作。“有元一代,朝会庆典、诸王大臣来朝等,都要举行宴飨。元朝的宫廷宴飨,几乎是和军事征伐同等重要的大事,也是蒙古贵族奢华豪饮和经行政活动的必要场合。”⑨朱有燉在其三中言:“椶殿巍巍西内中,御筵箫鼓奏熏风。诸王驸马咸称寿,满酌葡萄饮玉钟。”诗中描写的宫宴举行的地点是椶殿,也称为“棕殿”。元朝诗人袁桷在《伯庸开平书事次韵》之一中写及此殿:“沉沉椶殿内门西,曲宴名王舞马低。”史书记载,元上都的建筑均华丽巍峨,但都毁于元明的战火中,今日已不复存在。朱有燉在诗中用“魏巍”来形容宫殿的建筑特色,是比较客观和概括的。关于宴会的规格,诗中称为“御宴”,而且说参会者有“诸王驸马”,那么这种宴会就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宴饮,而且带有政治活动的意味,是元朝统治者安边定塞的一种方式。对于这种宴会,作者没有描写其豪奢,只选择了巍峨大殿内箫鼓合奏、诸王驸马饮用葡萄美酒的细节,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宫廷之内歌舞升平的景象,既看不出诗人对这种宫廷生活的贬斥,也没有对于前朝统治者的丑化,反而带有对这样一种宫廷氛围的肯定、甚至是向往之情。其四十四描写的是元统治者避暑滦阳的史实:“年年避暑出居庸,北望滦京朔漠中。经过缙云山水秀,吴姬疑是越江东。”基于两都制和蒙古族四时“捺钵”习俗,元朝统治者自忽必烈始每年要到上都巡幸,途径居庸关、榆林、怀来、统幕店、枪杆岭、李老谷、赤城、独石口、牛群头、察罕脑儿、李陵台等处,直到滦阳。在巡幸的路上,沿途风景自然是十分重要的诗歌创作题材,诗中提及的缙山便是元帝以黑古辇路赴上都途中必经之地,这一带是两都途中最为奇美的山水景象,故而随从北上的吴姬也误以为是到达了江东一带。

描写宫中景致和宫廷建筑的作品有13首。如其一:“大安楼阁耸云霄,列坐三宫御早朝。政是太平无事日,九重深处奏箫韶。”大安阁是有元一代著名的建筑物,是上都的正殿,原是宋金故都汴梁的熙春阁,元初拆建到上都。对于这样一座有着历史渊源的建筑,作为汉族文人可以关注的视角应该是多元。而朱有燉在此诗中描写了此建筑的恢宏气势,统治者在这里举行的朝会,最后竟然评价元朝的统治是“政通人和”“太平无事”。其四十七同样是咏上都:“金莲处处有花开,斜插云鬟笑满腮。辕轼向南遵旧典,地椒香里属车回。”金莲花是元上都的象征,“金莲川”也由此得名。不论是金莲花开,还是地椒生香,都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之景。自然环境的美好往往象征着社会环境的安定祥和,朱有燉这里的描写也不乏这种隐喻。

描写元宫廷活动的诗有9首,表现出元宫廷一派祥和的景象,这类诗歌数量不多,但每一首都有特色。如其七描写宫中人划龙舟的活动:“合香殿倚翠峰头,太液波澄暑雨收。两岸垂杨千百尺,荷花深处戏龙舟。”其六十描写宫中荡秋千的游戏,元蒙统治者为了辽东的安定,与高丽王族结成姻亲关系,所以元宫中有许多来自高丽的女子,荡秋千这种源自辽东的游戏也在宫中流行起来:“彩绳高挂绿杨烟,人在虚空半是仙。忽见驾来频奉旨,含羞不肯上秋千。”

蒙古族在入主中原之前,以游牧为生,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有限。进入中原后,这个来自草原的民族对汉民族文化也愈来愈感兴趣,体现了元代蒙汉文化的交融。元代杂剧兴盛,元朝宫廷也盛行杂剧表演,《元宫词百章》其八:“尸谏灵公演传奇,一朝传到九重知。奉宣赍与中书省,诸路都教唱此词。”其二十二:“初调音律是关卿,伊尹扶汤杂剧呈。传入禁垣官里悦,一时咸听唱新声。”我们发现宫中所演杂剧,无论是《尸谏灵公》还是《伊尹扶汤》都是以中原王朝历史故事为素材创作的作品,表现了中原文化中对贤君、能臣的渴望。杂剧是俗文化,诗书画是雅文化,与杂剧相比,书画的欣赏更需要具备较高的汉文化修养。元后期的宫廷中也流行这种活动,如其六十八:“海晏河清罢虎符,闲观翰墨足欢娱。内中独召王渊画,搨得黄筌孔雀图。”

朱有燉《元宫词百章》中还有近30首作品是描写红颜宫怨之作,如其八十八:“低绾云鬟浅淡妆,从来阁内看诸王。祗缘谨厚君心喜,令侍明宗小影堂。”这类作品总体思想价值不高,但也有一些作品反映了元代宫廷一些特别的制度。如第九首:“胭粉钱关岁岁新,例教出外探诸亲。归来父母曾相嘱,侍奉尤当效力频。”此诗是写元廷宫女可外出探亲,探亲归来之时,其双亲都不忘嘱托要在宫廷中侍奉时应当尽心竭力。从诗中不难看出元统治者对下层百姓还是非常理解的,而且百姓对统治者也并非一味地怨恨,倒有很多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