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由来、现状与发展

2019-03-22张志强

出版科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

[摘 要] 对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设置的过程做了回顾,分析国家设置出版硕士专业的必要性,并对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特色、目前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出版硕士的工作作了分析。

[关键词] 出版硕士 专业学位 出版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 G2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9) 01-0018-07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出版教育史上的最大突破,是设立了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这一专业学位的设立,开辟了一条新的出版人才培养道路。

专业学位教育是以培养具有较好理论基础、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是我国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研究生教育。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力度,以改变目前学术性研究生过多的局面。据统计,近年来我国专业硕士招生规模持续保持增长态势,2016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达到279617人,已占硕士招生总额的47.41% [1]。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规划,未来的专业硕士招生数量还将继续增长。

1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由来

1982年11月,时任国家出版局副局长的王子野同志在为钱小柏、雷群明编著的《韬奋与出版》(学林出版社1983年6月版)一书所作的《序》中,曾对出版学的诞生进行了呼唤:“社会上各种行业都有自己的专门学问,经济有经济学,教育有教育学,新闻有新闻学,书刊出版后也有专门的目录学、版本学、图书馆学等,唯独出版工作本身缺少专门研究。是出版工作没有东西可研究吗?不是的。出版的历史起码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反正比新闻早得多。要研究的东西不是很少,而是很多。就是因为不被重视,所以才留下缺门。这空白总不能永远留下去,出版学早晚总要在众多的学科中占一席应有的位置。”[2]鉴于出版工作的重要地位,1983年,我国设置了图书发行学本科专业、1984年又设置了编辑学本科专业。1998年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上述两个专业合并成了“编辑出版学”专业。但长期以来,出版研究生专业一直未能被列入国家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基于此,高校和行业的专家,曾多次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议,希望将出版学或编辑出版学纳入国家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

针对社会上的“出版无学”论,笔者曾花了5年多的时间,对20世纪中国的出版学研究历史进行了详细考察,梳理了20世纪中国出版的大量出版学论著,撰成了《20世纪中国的出版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一书,回击了“出版无学”论。该书还同时考证出,是中国学者杨家骆率先提出“出版学”这一学科名词[3],从而纠正了以往学术界认为是日本和韩国最早提出出版学学科设想的说法。针对出版学到底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是隶属于新闻传播学或其他学科等问题,笔者又撰写了《英美国家的出版学学科归属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4]。该文从我国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与国际出版教育的大背景出发,首先对英美两国的出版学学科归属进行介绍。在英国的“共同学术编码系统”(JACS)中,出版学是与信息服务、宣传研究、媒介研究、新闻学相并列的一级学科。在美国的“教育项目分类”(CIP)中,出版学也是一个与“传播与媒介研究”“新闻学”“广播电视和数字传播”“公共关系、广告和应用传播学”相并列的一级学科。文章在对我国出版学学科归属现状、出版学学科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建议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借鉴英美这两个发达国家的经验,将出版学列为一级学科,以促进和推动我国出版教育和出版产业的发展。该文在《中国出版》发表后,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工作》都进行了全文转载。

2006年12月,笔者受邀参加在复旦大学召开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设置方案讨论会”。在会上,笔者重申了出版与新闻是不同行业的观点,从当时国家主管新闻出版的行政部门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说明新闻与出版是不同的行业;并指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时国家设立了新闻总署和出版总署两个机构,同样说明新闻与出版是不同的行业。否则国家只要设立新闻总署或出版总署就可。同时,根据专业学位是面向专门的行业领域的特点,希望国家在设立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的同时,设置出版硕士专业学位。

2007年,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人事教育司的大力支持下,本人承担了2007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软科学项目“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和出版专业科学学位论证报告”,并将相关的成果提交给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

2009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委托南京大学就我国是否设置出版硕士这一专业学位进行论证。来自出版管理部门领导、出版机构、出版教育界的15位专家组成全国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设置论证专家组,由时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同志担任组长、时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人事司司长孙文科同志、时任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同志、笔者本人担任副组长。经过一天时间的充分论证,大家一致同意在我国设置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并就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名称、培养目标、招生对象、招生方式、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学位论文、学位授予等问题进行认真讨论,形成规范性的文件,上报给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批准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出版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ublishing,MP)成为我国当时39种专业学位中的一员。2010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2010年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名单,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大学、安徽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吉林师范大学14所高校获得首批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授予权。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南昌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6所学校获得第二批出版硕士授予权,江西、山东、陕西等省份有了出版硕士授权点。2017年,辽宁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济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學、暨南大学9所学校获得第三批出版硕士授予权,实现了辽宁、广东、广西、云南等省(自治区)出版硕士点的零的突破。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出版等29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首届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出版教指委”)成立。原新闻出版总署孙寿山副署长被聘为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张志强教授、中宣部出版局原局长陶骅被聘为副主任委员,后又增补原总局人事司司长余昌祥同志为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方卿教授、南京大学左健教授、南开大学刘运峰教授、新闻出版总署孙文科司长、浙江大学吴飞教授、北京印刷学院张养志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增顺总编、四川大学李苓教授、北京大学肖东发教授、清华大学出版社宫力副总编、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聂震宁总裁、中国传媒大学蔡翔教授、化学工业出版社潘正安总编13位专家被聘为委员。该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南京大学。根据工作需要,后又增补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李宏葵同志为委员。2016年,第二届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主任委员为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孙寿山副署长、副主任委员为南京大学张志强教授、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人事司李宏葵副司长。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为四川大学王炎龙教授、河南大学王鹏飞教授、武汉大学方卿教授、南京大学左健教授、南开大学刘运峰教授、中国出版集团刘伯根副总裁、江苏省学位办杨树兵主任、北京印刷学院张养志教授、清华大学出版社宫力编审、韬奋基金会聂震宁理事长、中国传媒大学蔡翔教授、化学工业出版社潘正安总编辑、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魏玉山院长。 左健兼任秘书长。出版教指委的成立,在规划引领全国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设置的必要性

国家之所以同意我国设立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其背后是出版业和出版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1 出版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高层次人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出版业发展速度很快。图书出版社从1978年105家,发展到2017年的585家(包括副牌社33家);期刊从1978年的930种发展到2017年的10130种;音像电子出版单位从无到有,2017年全国共有音像制品出版单位381家、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307家;出版物发行网点从1978年的86109处,发展到2017年的162811处。除传统的编印发业务外,出版物进出口、版权贸易等也发展很快。2017年,全国图书、报纸、期刊出口2172.02万册(份)、进口3255.60万册(份);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与数字出版物出口6.40万盒(张)、进口13.56万盒(张);2017年,全国共引进版权18120项、输出版权13816项。到2017年年底,全国共有经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或省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出版传媒集团125家,其中图书出版集团40家、报刊出版集团47家、发行集团27家、印刷集团11家[5],并诞生了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世纪天鸿文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民营出版公司。方兴未艾的数字出版技术,促进了电子书、有声书、网络文学的发展,并涌现了中文在线、阅文集团、掌阅集团等数字出版企业。这些机构,均需要大量掌握出版理论、熟悉出版业务、懂得出版法规和现代出版技术的人才。尤其是随着出版转制的深入发展,先前的出版事业单位已经转制为出版企业,开放、竞争的社会主义出版市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出版业对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候显得更为迫切。

因此,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帮助出版业培养掌握出版专业的系统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出版动态,精通出版政策的专业化高级管理者和从业者,有助于提高中国出版业的从业人员水平,从而有助于中国出版业的未来发展。

2.2出版工作的特性,需要多学科背景的人参与

现代社会的特点是行业分工细、职业种类多,技术含量高。专业学位教育所具有的职业性、复合性、应用性的特征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尤其是出版工作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它与其他许多工作具有不同的特点,不但思想政治性强,而且复合性高,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从事出版工作,除需要出版专业知识、语言文字知识外,还需要与要出版的出版物相关的专业知识(如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物理、化学、工业技术、农业技术、医药卫生、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等,需要法律法规知识,需要成本核算和商业营销知识,还需要一定的策划能力与组织能力等)。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吸引大学里不同学院、系科、受过不同专业训练的优秀人员来学习出版,从而为出版领域培养大量优秀的人才,进而促进和推动我国出版业的发展。

2.3 出版研究生教育需要改革和发展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出版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近十多年来,我国开始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设立和发展的成功实践表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能有效地满足我国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長期以来,出版研究生教育一直没有被列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一些高校利用国家规定在一级学科授予权下可以自主设置博士、硕士研究生学科专业的政策,利用自己一级学科的优势,自行设置编辑出版学或出版发行学等专业。另一些无法独立设置专业的高校,则在传播学、新闻学、图书馆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高级应用语言学)、情报学、历史文献学、行政管理学和传媒经济学(媒体经济学)、知识产权与出版管理、文艺学、印刷工程与媒体技术、法学理论等专业下设置了出版研究方向,五花八门,极为混乱。这种混乱也导致课程设置混乱,开设的课程不能集中反映出版研究生专业的基本特征,使培养出的研究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6]。

因此,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不仅完善了我国的专业学位体系,而且有助于改变我国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不足、类型单一的问题。随着出版市场化、数字化、国际化的加剧,我国的出版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专门为出版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出版研究生的教育水平,也使出版教育能直接为出版业发展服务。

3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特色

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是两种不同的学位类型。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是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适应出版行业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

3.1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与出版科学学位的差异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与各高校自主设立的出版学、出版发行学、编辑出版等硕士学位(以下简称为出版类学术性硕士)具有明显的区别,前者属于专业学位,后者属于学术性学位。两者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区别。

培养目标不同。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掌握出版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够综合运用管理、经济、法律、外语、计算机等知识解决出版业实际问题”,“适应现代出版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性专业性人才”[7]。

出版类学术性硕士学位培养具有扎实的出版学理论和技能,对出版学学科发展中的前沿课题进行较深入研究,具有宽广的知识结构、能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出版研究人才。

简言之,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是出版类应用型人才,出版类学术性硕士学位培养的是出版类研究型人才。

培养方式不同。出版硕士强调出版实践,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强调开设实践类课程,强调专业实习,强调行业导师参与教学、参与指导学生实习与论文。

出版类学术性硕士强调对出版学理论与历史的研究,如探究出版学理论与历史,探究出版与经济、社会、文化等的互动关系等。因此,重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性课程的学习、研究论著的阅读和学术论文的撰写。

就业去向不同。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毕业后主要在出版及相关行业与部门工作。出版类学术性硕士学位获得者主要从事出版教育、科研等工作,其中部分人继续攻读出版类博士学位或其他学科的博士学位。

教育层次不同。专业学位,一般只设立硕士层次的教育。只有少数专业学位,如医学、教育学、工程等设置了博士学位。而学术型学位一般以博士为主。目前出版学术型学位,各校自设的出版学博士点、出版发行学博士点便属于此类。

由于长期以来出版专业没有设置专业学位,各校在自设的出版类学术性硕士学位或设立的出版方向学术性学位下为出版业培养人才,使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出版业的需要。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将使培养出的研究生能更好地适应出版业的需要。

3.2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是国家承认的研究生学位。它具有下列明显的特点。

高层次。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招收受过大学本科或相当于大学本科教育、对出版工作感兴趣、已在出版行业工作或将来有志于到出版行业工作的人员,通过培养,使之成为掌握出版学的系统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出版动态,具有较好职业道德和较高出版专业素养和能力、精通出版政策的专业化管理者和从业者。与本科教育相比,其层次更高。

应用型。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是专门为出版业培养的人才。为了适应出版业的需要,同时培养出符合行业需要的学生,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除开设相关的课程外,还强调学生在出版单位的实习,同时由行业导师和学校导师进行双重指导。

复合性。出版业本身具有复合性的特点,需要吸收不同学科门类背景的从业者。如从事医学图书的编辑,需要具备医学知识;从事数学图书的编辑,需要具备数学知识。除学科知识、出版知识外,还要具有语言文字、逻辑修辞、法律法规、成本核算、营销推广等多学科的知识,以及策划、组织等能力。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吸引大学不同院系受过不同专业训练的优秀人员进入该专业学习。这些学生在已有专业的基础上学习出版专业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有利于推动我国出版业的快速发展。

因此,该专业学位特别鼓励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员报考。受过不同学科训练的学生,进入出版硕士专业学位阶段学习后,同时具有原专业和出版专业的学科背景,具有极大的优势,能适应出版业的需求。

过去,无论是自主设立的出版研究生专业,还是在其他学科下设立的出版研究生方向,由于培养方案的限制,培养出的研究生基本上是学术型的,不能完全适应出版实践工作的需要。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使出版教育能为出版实践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出版业培养出更多更合格的人才。

3.3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方式及个性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方式与出版类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3.3.1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方式与出版类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相同点

都需要学习规定的课程,完成规定的学分。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出版类学术型研究生一样,均需要学习规定的课程,达到各校规定的学分方可毕业。根据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出版碩士专业学位学生需要获得36个学分方可毕业,其中课程学习32个学分,专业实习4个学分。课程学习的32个学分中,又分公共课、必修课、选修课等不同的类型。公共课6个学分,包括政治(2学分)和外语(4学分);必修课16学分,包括:出版学概论(3学分)、出版物编辑与制作(3学分)、出版物营销(3学分)、数字出版及技术(3学分)、出版企业经营与管理(2学分)、出版法规(2学分)。选修课共10学分。选修课属于方向类课程。各校可根据本校的学科特色设立与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密切相关的方向,如报刊出版、图书出版、音像电子与网络出版、出版工艺、出版经营与管理等方向。各培养单位可以根据本校学科特色制定培养方案,安排相关课程,并将培养方案报出版教指委备案。

都需要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样需要撰写硕士学位论文。论文同样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并独立完成。完成的论文要具有新的见解或突破,表明论文作者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方可被授予出版硕士专业学位。

3.3.2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方式与出版类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不同点

与出版类学术型研究生相比,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以下不同点。

教学方式多样。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和专业实习等多种形式。尤其重视出版实践教学。要求在课程讲授中,出版理论要与出版实际相结合,要注重研究出版业具体问题,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提高解决出版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要求不同。出版硕士的学位论文要求与出版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能体现学生在出版理论指导下,观察出版问题、分析出版问题、解决出版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位论文要求紧密围绕出版业的实践进行选题。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专题研究、调研报告、典型案例分析、出版设计等。

3.3.3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个性

与出版类学术性硕士相比,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具有自己明显的个性。

強调专业实践。出版硕士专业学位除课程要与出版实践紧密联系外,还特别设置了出版实习实践环节,将出版实习实践纳入教学内容中。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出版单位从事出版物编辑、印刷、复制、发行、管理等的观摩与实践,并且规定实习的时间不能少于半年。获得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均与当地的出版单位建立了稳定的联系,这些单位成为出版硕士生的实习基地,学生在校期间均可以在出版单位进行专业实习。

强调双导师培养。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求采取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学校导师和行业导师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获得出版硕士授权点的高校,均需聘请出版单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导师,与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3.4 出版硕士专业的入学考试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与学术性学位研究生一样,纳入全国全日制研究生入学考试。入学考试旨在考察学生从事出版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及对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除外语(2)、政治全国统考外,专业课1(出版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和专业课2(出版专业基础)由各校根据全国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大纲自主命题。

“出版综合素质和能力”测试考生的文化常识和知识面以及语言文字表达、逻辑思维和写作等将来从事出版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等文化常识,文字规范、修辞、语法、古汉语、写作等汉语言文字基础知识,以及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基本知识。题型采用选择、简答、改错、写作等形式。

“出版专业基础”测试考生从事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出版信息检索、出版理论、出版实务、出版史等。题型采用选择、简答、综合题等形式。

3.5 出版硕士在校管理与待遇、奖助制度、就业政策、未来职业方向

出版硕士与学术型硕士一样,由各校根据本校研究生在校管理规定进行管理。成绩优秀的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将有机会获得学校设立的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同时,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一样,可以担任“三助”(教学助理、科研助理和管理助理)工作。一些学校还将专门为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立奖学金,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根据一些学校与出版机构的协议,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还将能获得这些出版机构的优先就业权。如南京大学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下属的各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等签订合作协议,学生可以在这些机构进行专业实习,这些机构也将优先录用南京大学的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学校也会积极向有关机构推荐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

总地看来,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就业面很广。他们可以到传统出版单位从事编辑、复制、发行、管理等工作,可以到新媒体单位从事网站编辑、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到其他单位从事与出版相关的工作。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还将与我国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相衔接。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在参加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时,可以免考部分课程。目前,这一工作仍在协商过程中。

4 目前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自2011年开办以来,已经走过了9年的发展历程,数百位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毕业生已经在出版领域工作,为出版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2015年和2018年,首批和第二批获得出版硕士授权点的高校先后接受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除1所高校主动放弃出版硕士授权点外,其余高校均顺利通过评估。但评估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也值得引起注意。

4.1 缺少个性,呈现趋同化

目前,各出版硕士授权点高校在不同的学院下办学,出版硕士授权点在中文、新闻传播、图书情报等不同的院系。不管在那个院系办学,均需要按照出版硕士培养方案等开展出版硕士的日常工作。但部分设置在新闻传播院系的一些出版硕士点,与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区分度不够,导致缺少出版硕士的专业特色。因此,各校要严格遵守出版硕士培养方案,根据本校特点,设置有特色的出版硕士培养方向,保证出版硕士的培养质量。

4.2 多学科背景的考生仍不多

出版硕士设置的目的之一,是要吸引各学科、专业对出版感兴趣的学生报考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这样才能满足出版业的人才需求。虽然经过持续不断地宣传,吸引了一些本科为非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生,但目前各出版硕士点的生源中,本科是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还是不小。虽然这些学生经过2—3年的专业训练后,出版专业知识更加巩固,从事出版管理、教育出版、大众出版、出版营销等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但这些学生从事专业出版,尤其是从事出版物编辑时将不如其他学科的学生有优势。因此,各校要积极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提升出版硕士的知名度,吸引其他学科专业的学生报考。

4.3 双导师落实不力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特色之一是“双导师制”,由学校导师和行业导师联合培养。能够被聘为行业导师的,均是各出版单位的骨干或领导,平常工作很忙。因此,要从他们平常本就很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指导出版硕士,需要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和荣誉感。但目前这些兼职导师,各校聘任情况不一,待遇也很难保证。因此,需要学校加强制度建设,给予业界导师应有的待遇,如使用图书馆设施、根据工作量计算报酬等,这样才能在培养过程中真正落实双导师制,充分发挥业界导师的作用。

4.4 毕业论文选题与出版联系不紧

毕业论文是对出版硕士学习阶段的全面检验。通过毕业论文撰写,能帮助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一步巩固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根据《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出版硕士“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出版实践进行选题”,“体现学生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8]。因此,出版硕士的毕业论文撰写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评估中,我们发现,一些学校的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与出版实践结合不紧。如,有的偏重出版史的研究,缺少对现实的指导作用;有的偏重报纸研究,但没有研究报纸的出版活动等。这些都需要各授权点加强出版硕士的论文开题工作,严把答辩关,确保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学生的毕业论文符合《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4.5 到非出版单位就业

近年来,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的就业越来越市场化,自主选择越来越强。在评估中,我们发现一些高校的出版硕士选择到房地产企业、高中学校就业。如果这些学生到房地产企业从事刊物的编辑等与出版相关的工作、到高中从事校刊编辑等工作,倒也无可厚非。但如果这些出版硕士到房地产企业从事房产销售、到高中担任与出版无关的课程教师,那就辜负了国家对出版硕士的期待,辜负了大学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因此,各高校要加大对出版硕士就业工作的指导,在课程教学、专业实习中培养学生对出版行业的热爱,积极引导学生在出版领域就业。

5 未来工作设想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办学时间不长,在克服存在问题的同时,未来需加强下列工作。

5.1 继续办好出版硕士专业学位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从诞生至今,即将满10年。从两次评估情况来看,出版硕士总体情况良好,体现了出版硕士的专业特色,满足了出版行业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要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办好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已在出版领域得到应用,各授权点高校也应积极顺应时代发展,開设“大数据与出版”“人工智能与出版”等课程,提升出版硕士的培养质量。

5.2 完善出版学的学科建设,争取科学学位有所突破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虽然解决了出版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问题,但出版学的科学学位一直没有解决。现有的专业学位,基本上都有相应的科学学位作为支撑,为专业学位的发展提供理论资源。如工商管理硕士有工商管理学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有公共管理学硕士、法律硕士有法学硕士、教育硕士有教育学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有新闻学硕士或传播学硕士。目前,出版硕士缺少与之相对的科学学位。同时,专业学位一般只是硕士层次。虽然我国已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等利用一级学科授权点的优势,自主设立了“编辑出版”“出版发行学”“出版学”等博士学位授权点,但经过多年呼吁,出版学至今仍未被列入国家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因此,完善出版学的学科建设,争取在国家的学科目录中列入出版学这一学科,将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工作。

注 释

[1]中国教育在线: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EB/OL]. [2018-12-20]. https://www.eol.cn/html/ky/2018report/page2.shtml#2.2

[2]王子野.序.钱小柏、雷群明.韬奋与出版.[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5

[3]张志强.20世纪中国的出版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8

[4]张志强.英美国家的出版学学科归属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出版, 2009(8下): 7-11

[5]本文中所引用的数据,均来自年度国家新闻出版基本情况或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6]张志强,潘文年. 改革开放以来的出版研究生教育:成就、问题与对策[J]. 编辑之友, 2008(6):112-117

[7][8]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3,85-87

(收稿日期:2018-12-10)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
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我校6个项目入选福建省2016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基因分析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西部理工科院校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略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估信息的采集与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