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乡记

2019-03-22陈应松

星火·中短篇小说 2019年2期
关键词:姑爹大姑祖父

陈应松,江西余干人,1956年生,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出版有长篇小说《还魂记》《猎人峰》《到天边收割》《魂不守舍》《失语的村庄》,小说集、散文集、诗歌集等100余部,《陈应松文集》10卷,《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全集》3卷。小说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大奖、《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小说选刊》小说奖、全国环境文学奖、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梁斌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湖北文学奖等。2015年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文化名家”称号。作品翻译成英、法、俄、波兰、罗马尼亚、日、韩等文字。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一级作家。

1998年5月,在参加完江南三名楼笔会后,我从南昌回到老家江西余干县寻亲。这篇文章是根据当时的日记整理的。

——题记

南昌有到瑞洪的班船,有快班,上午8时,票价30元。6点便起床,真是归乡情更怯,归乡行更苦。

去码头一问,今日竟未有去瑞洪的快班,只有普班。另几位也是想搭快班的,一起去找领导,问了半天没有领导。平常总是开的,说今日不开不是因为人少,可能是船出了问题,说一个人也开。看来是在考验我的诚心。

买了普班票。是一只小船,船内多乡下人,想起七十年代的小火轮。

“去絮洪,去絮洪。”开船的和坐船的人这么说,我才知道我真是要去父亲的出生地及青少年生活的地方瑞洪了。这“絮洪”方言,使我切实感到了离祖居地近在眼前了。

船上多为乡下人,穿着简朴,随地吐痰,抱小孩的让其在甲板便溺,奶孩子的敞怀奶孩。船上装的是瑞洪人在南昌进的各种货物,如桃子、香蕉,各种日杂用品等,都是贩到瑞洪去卖的。

船上两层,乘客多在下层。上层低矮,里面没有多少板凳,人可弯腰进去,找一处坐下。有人在吃喝着打扑克。

赣水已有些微浑黄,草堤夹岸,船在其间航行,因是普客,走半个小时即要靠岸一次,捎带小码头三五乘客,然后再鸣笛启航。

我父从此地远去湖北,一生坎坷,让人怜悯!

父罗茂林,生于江西余干瑞洪镇,为独子,公公(祖父)罗瑞生。父长大后学成裁缝,在瑞洪结婚,生有二子,现二子有一人在进贤(南昌郊县),一人在景德镇。这些是我们以后才知道的。大约1947年,被国民党抓丁而去,许是得罪了当地恶人,明明规定为两丁抽一,但父亲独子却被抽去,且留下二子与妻。父亲在開拔到湘鄂边界时,开了小差,流落到湖北公安县黄金口小镇,以裁缝手艺给人做工。因孤单一人不敢回家(回家即杀头),正逢黄金口小镇一名挑八根系(搬运工)的陈大汉子有心招婿,看他孤单一人,便招他为婿了。

这陈大汉子名陈道力,长得人高马大,本是荆门县团林铺陈家冲一名地下党员,因叛徒出卖,在抓他的当日,有人给他报了信,便逃到公安县黄金口潜藏下来。逃跑时带上了在地主家做长工时认识的地主老婆叶凤兰,这叶凤兰就是日后我的外祖母。叶凤兰本有丈夫,且生有子女,但爱上了陈大汉子,与他私奔逃出。在黄金口潜藏几年,叶凤兰无有生育。这时,黄金口益阳街上“张家香铺”一两岁女孩,父母双亡,兄姐四人(二兄二姐)无力抚养此妹妹,眼看就要饿死,陈大汉子有心接养一个孩子,经人介绍,便将张家孤女接了过来——这张家孤女即为我的母亲,于是母亲做了陈大汉子的养女,由张姓而陈姓了,取名陈学珍。

我父亲落难湖北公安县后,做了“抵门杠子”(倒插门女婿),按当地风俗,改名陈学员,即为陈家传宗接代。生有二男三女。这二男三女有三个姓陈,两个跟他姓了罗。我姓了陈,陈姓却与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先说陈大汉子即我的外祖父。在解放那年,这个地下党员冒着杀头风险兴高采烈地第一个跑出去迎接解放军,他的地下党身份正待证实——即与过去荆门地下党恢复关系,但当时的那个党支部竟被杀得一个不剩,其中一名介绍人是病死的,他要是不逃出来,也杀了头。在寻找可证明他真实身份的证明人时,他却一病不起,最后死了。

而我父亲呢,刚开始几年尚可,以后因子女多,生活越来越艰难。特别到了“文革”时,有人知道他是国民党军队逃出来的,便展开了外调。外调材料寄到了江西余干瑞洪镇,祖父才知道他的儿子未死,也未去台湾。之前在家已为其立下了灵牌,现在却找到了,活了。通过证明,父亲洗刷冤屈,这以后也才与祖父有了联系。

父亲经常给祖父寄去十元二十元钱,祖父便在收到汇款之后,总是寄给我们一包包的鄱阳湖特产银鱼和针公鱼。银鱼汆汤最好(以瘦肉汤为佳),针公鱼烩着特别好吃,佐以姜蒜辣椒。

父亲在我们工作后独自一人回了一趟江西。他给祖父带去了什么?那时我们那么穷。他回来后,竟然还买了一双闪闪的皮鞋。听说我们家有皮鞋,当天小偷就光顾了我们家,拨开后门栓,将父亲的皮鞋和一些稍值钱的东西偷走了。这人一定是周围的。

其实父亲在家乡失去音讯后,其妻早已改嫁,二子已成人并成家,这些我们一概不知,父亲也未提及,想来他埋藏在心中的这些事是相当痛苦的。他不能照顾过去的孩子,也不能照顾年迈的父母,养活湖北的一家人也相当不易,常常是吃了上顿无下顿。而且因为他的难听的江西话,湖北公安人听不懂,他又不会说普通话,也改变不了口音,这使他在语言交流的阻隔面前变成了结巴,变成了沉默寡言的人。他的裁缝工作必须要同人交流,要问做衣人许多问题,譬如是要做肥还是做瘦,各种尺寸,做什么式样,填缝单时还要问人姓名,这些都让他无法说清楚,就凭这个口音,也注定了他一辈子受人嘲弄、冷眼和欺负。他被称为“异乡人”,“外乡人”,永远无法融入异乡。

在他回江西一趟之后(真不知这个大字不识又结巴的人是怎么打听到回乡的路,怎么坐车坐船回去的,路途迢迢,且当时——70年代交通又不发达),带来了他的一个孙子,这是他家乡小儿子的孩子,在进贤县乡下,他想让这个孙子跟他学裁缝手艺。

这孙子(即我们的侄子)住在我们家里,个子矮小,没有悟性,学了一段时间手艺没长进,那时我们都出外工作了,不知为何有次回家时,发现这侄子已经离去回了江西。

在我们渐渐安定下来的时候,得知江西的祖父罗瑞生去世——他已经是一个孤老头子了,去世时身边就一个半路老伴。他虽有一个表弟(即我们表叔公)和一家人,估计也没多少照顾。这位祖父我们一面也未见,也未看到过他的照片。我的大姐夫邹洪在80年代初出差去过那儿,见到过这位祖父,他是唯一见过这位祖父的湖北亲人,但不过是祖父的孙女婿。祖父死时88岁。

再以后,父亲也因中风去世了,他永远长眠在湖北公安异乡的土地上。不过在我看来,如果真有灵魂的话,他的灵魂肯定去了江西余干的瑞洪镇。

当初他葬在夹竹园我表哥的自留地里,后在县城公墓买了一个双墓,我撰了一联,为:“一生辛劳无言去,千里乡愁鄱湖来。”作为他一生的总结与遗憾,一生痛苦的折磨与写照,是很贴切的。

他死后,我们与江西从此断了联系。

想回余干瑞洪去父亲的出生地看看的念头,有段时间十分强烈。人有来路,我的血缘来自江西余干瑞洪,我虽然姓了陈,失去了祖姓,但我必须去一趟祖居地,否则这一辈子是不得安宁的。

另外,父亲的声音已有9年未闻,梦中时常听见父亲说他难懂的江西话,这话我们当然能懂,因为从小与他生活在一起。在远隔湖北的某一个地方,如能听懂那儿的方言,难道不是一件奇事吗?我想就站在瑞洪镇的街头,听听那儿的人说说我父亲的话,也是一种还愿,一种宽慰,一种对永不复还的父亲的音容的神奇重视,一种怀念与追忆,就像看到父亲重新向我们走来一样。

鄱阳湖果然一望无涯,碧澄如玉。过了赣江,大片的湿地与芦苇,在晴日下摇曳生烟,广大的草滩上,大群大群的水牛在吃草,多则数百头。这景致,与湖北无二,想必当年父亲在湖北的生活也不会有陌生感,公安县为湖乡,也是芦苇与湖滩,与吃草的水牛,只不过这里一些地方裸露的是红土,而湖北为黄土而已。

船过了几个小码头,到中午12点多,就泊了瑞洪,真是快啊!我赶忙下了船,踏上跳板,如饥似渴地看着这陌生之地,这父亲的小镇。但见瑞洪码头新旧杂驳,有老水码头的石阶、瓦屋,证明此为古镇不虚,有那种湖边老镇的余韵。

街道较脏,是司空见惯的那种小集镇。

在船上结识了一位瑞洪医院的干部,与他谈及余干和瑞洪。我把我寻亲的目的告诉他,他说新居民点——即当年我祖父的住地现已面目全非。上岸后他将我带到一个体医生的门面前,把我交给一位年约六旬的中医段医生。巧的是段医生是个诗词爱好者,曾在《广州诗词报》上发过古体詩词,他的简陋的、陈列着中药屉格的小药铺,四壁贴满了他写的诗词,有歌颂家乡的,歌颂香港回归的,都注明发表于何地。这的确很新鲜,让来客举头即可读到他的作品。

在故乡小镇结识的第二个人就是一个文学同行,真是一种缘分啊。我向他告知了身份,他亦表示称奇,因他就住在新居民点,那一位镇上医院的同志认为我找他可问出个眉目来,但是我将情况讲了,段医生说他不知,他表示可以带我去寻找。

这老先生推出自行车与我出了门便去找人。我们四处探问,问到一个人,说“罗瑞生”这名字很熟,死了多年。我说是死了多年,有十几年了,但如有认识他的,就一定知道他还有哪些亲属在此,找到一位亲属便行了。据那人说,我祖父好像是做秤的,这个我倒没听说过。其他又说不知,段医生只好又独自去找。我在他热气逼人的医院里等了一会,他回来了,手上拿着一张纸,纸上写着一个名字,叫江卫金,他说此人住码头边老豆腐店对门,80多岁,据说曾与我祖父住在一起过。他要我别急,说慢慢找,他要留我吃午饭。我谢绝了,找了段医生对门的一个个体旅店住下,便出外去吃午饭。

小镇的饮食店比较脏乱,找了几家都觉得不行,另外有的已过了吃饭的时间,封灶打烊了。只好在一家店里点了一碗面。这店也脏,且没有一次性筷子,加上停电,汗水滚滚而下,只吃了半碗面就没了食欲。赶忙出来,身上已湿成水一样的了。

回到旅社,洗了一下,就去老街。老街在信河边,就是我下船时经过的地方,那儿一色的石板街道,估计也有数百年了。两边铺店多为手工业者,有许多银匠铺、铁匠铺、木工铺、瓦匠铺、卖桐油的、卖渔具的、剃头铺,到处是敲敲打打的声音。一些小巷里走过从船上下来的人,河埠全是船。店铺全是木结构,排排红石台阶。啊,完全没想到这里是江南古风,过去父亲在世时说过小镇是多么热闹,现在信了,也亲眼见了。

我问到了老豆腐店,一个年轻的女子从阴暗幽深的店铺后头引出一个老者,脸上已经老得干干净净、瘦得不可再瘦,但精神很好,满面红光。他接过去我的纸条。我告诉他我需要找的人,我说听说您与我祖父在新居民点一起住过。他摇摇头,念着我祖父和父亲的名字回忆“……罗絮新(瑞生)……罗咪林(茂林)……”他用瑞洪话念着,回忆,没一点印象。我说我祖父听说年轻时做秤。他说:“做清(秤)啦?”还是摇头。我问他高寿,他说73了,我发现年龄不对头,若我祖父还健在的话,怕有100岁左右了,整整差了一代人。他拿着我写的条子,带着我去了隔壁左右,找到几个瘦巴巴、牙齿掉光、安静得像树蔸的老人,有大爷,有太婆,询问了一圈,都说不认识这个人。

江老先生又领着我去了一个几十米远的店铺(店铺是一家族一家,大约走了十几家)。是一个姓罗的中年人,这罗中年与妻正在店铺后的一个竹床上呼呼睡大觉。店铺里没人看管,估计相当安全,没人会偷店铺的东西,所以他们才有相当好的心情敞门午休。

唤醒了罗中年人,他看了看我父亲、祖父的名字,说他姓罗,但他的罗姓中没有瑞、茂这两个派(辈分)。他与江老先生用瑞洪话嘀咕了几句,我不知道他们说什么,因为听不懂,看来我父亲在湖北为了生存,也多少改变了自己的一些口音。但如果他们说慢一点,我还是听得懂的。此次寻亲,我真的只是为了到瑞洪镇上走一走,听听那些人说一说父亲的话,也就等于重见了父亲的面,重现了那永远逝去的与父亲有关的一切。

他们嘀咕几句后就带着我到老街的另一头去找另一个姓罗的,这家是一个渔具店。但是这家罗也不是我家罗,问了一老一少,说不知,并说要我去新居民点找。我说我正是从那儿来的,那儿已经面目全非了,十几年前叫新居民点,而今早叫了什么路,新居民点的四排房子所剩无几了,老人都不在了。

江老先生说这也没办法。而此时几里路长的老街似乎都知道了一个湖北的人来这儿寻亲。这街宽不过三米,一家的事隔壁左右都会知道,因此老街上已经三三两两聚集了许多人,许多堆人,正议论着我的寻亲与寻找的他们不熟悉的罗瑞生。

我只好谢别了他们,准备去找当地派出所。

我走出老街,走了不远,找了辆三轮车,两块钱把我拖到了瑞洪镇水上公安分局——这里的公安局都称“水上公安局”,因为这儿是鄱阳湖。

进得安静简陋的公安分局,问了问谁管户口——我是想我的祖父总是这镇上的人,在死亡人口中一查,定能查到;再则从户口簿中,可以知道这儿的人有否与我父亲同“茂”字派的,查到茂字派就找到了宗族,再找亲人就简单了。

有人指点我到办公室,里面坐着三个穿便衣的警察和一个正蹲着给桌子装锁的木匠。我向他们说明来意,表示我已经先到镇上问了半天,问不出眉目,才想到了求助于警察。我拿出随身带着的一本书来,这书里写到了我的祖籍是余干瑞洪,也写到了我的祖父和父亲。这小说就是《大寒立碑》,据说曾让许多人落泪,还获得过《清明》杂志中篇小说奖和武汉市文艺基金奖中篇小说奖第一名。一个胖胖的人浏览了我的书,接过我递过去的香烟,不卑不亢,有点领导派头,他要我把身份证给他看。我从包里拿出身份证,同时拿出我的名片递给他。他说,你真是一个作家啦,你真是我们瑞洪人啦。他回忆了半天(旁边一位面目慈善的中年警察也回忆了半天),说实在记不起新居民点十几年前死过这么个罗姓老头。他让我说出我祖父准确的死亡时间。我说不出,我只记得祖父的死是在我父亲的死之前三四年,而我父亲是88年去世的,那么我祖父就是大约在85年、84年或者83年间了,不会超过这三年。胖警察抽着烟解释说,这儿的存档(关于死亡人员的)确实没有了。他要那个面目慈善的警察带我去几个地方找找。那个警察爽快地答应了。这时过来一个年轻的警察,又进来一个,见有我的一本书,看看里面写我父亲、祖父那些内容的东西,有了点兴趣,说能不能把书留下。我说有点对不起,我只带了一本,我是用这本书中的文章来认亲的,也就是通过里面的文字来证实我的身份,表示我不是冒牌货,不是骗子。那个胖警察也找我要书,我说我回武汉了一定给你们寄,要他们把地址、姓名留给我。那个胖警察在我本上留地址时,面目慈善的警察说,这是我们熊局长。熊局长把那个准备带我去找人的警察的名字也写在我的本子上,姓胡,给我介绍说他就是专管镇上户口的。我说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谢谢谢谢啦。

熊局长又说公安县与他们有联系,上次公安县来瑞洪与他们联办了一个案子。我说是公安人来瑞洪犯案,还是瑞洪人去湖北公安犯了案?他说都不是,是一桩经济案子,是一个叫龚道什么的人。我说是龚道发吧?他是公安局副局长。熊局长说,他都提了局长了?他好像是刑警大队长嘛,他好像不叫龚道发,叫龚道安。我说那我就不认识了,我从公安县出来得早。反正公安很多叫龚道什么的。我问他去过武汉吗?他说与武汉水上公安分局很熟,都是水上公安局嘛。他说武汉吸毒的人很多,估计有二十万。我说我不知道,反正吸毒的人是很多的,报纸上每天都有关于因吸毒筹集毒资而杀人、抢劫、偷盗的。

熊局长说完就走了。胡户籍在等木工装锁,要等锁装完了才能带我去。我看了一会报纸,又到院内走了走。看到院里一个小小的守候室,估计是临时关押犯罪嫌疑人的地方,是在走廊尽头隔出了一间,里面像个厕所,臭熏熏的,没有窗户,靠顶上几个小方洞,作为出气孔。

我又踅回来看木匠装锁。木工一面装锁一面同我聊天,说你也是瑞洪的?你是作家?有才的人哪。他装锁,不是装在抽屉正面,而是装在桌子的旁边,在旁边打一个洞,放进去暗锁,这锁的装法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等到下午四点钟,锁总算装完了。这旁边打开的怪锁,竟能一次锁两个抽屉。

装完锁,胡户籍很满意,说我们走,他就在院子里他家推了一辆自行车,与我出了公安局院子,向街上走去。

我给烟他抽,他不抽烟,一路同人打着招呼。他说如果找不到的话,可以到瑞洪有线电视台打一则广告。我说有电视台吗?他说有,现在打还来得及,今天晚上就播出,写上你是湖北的谁谁,来找瑞洪谁谁的在世亲友,让他们到哪儿联系。我说万一找不到我就去,我住在瑞洪旅社,让看到电视的亲戚去找就行了。他说瑞洪旅社他熟。我说就在段安庄医生的门前。他说他知道是个体的,现在瑞洪全是个体旅社了,连宾馆都是个体的。

我在想着怎么样去打广告,这时到了正街,有一个副食店门口坐了大约十来个老人,有男有女。胡户籍说,看他们知不知道。

他停了自行车,就上前去问,你们知不知道一个原来在新居民点住过的叫罗瑞生的人啦?他已经死了十几年了。他的后代来这里寻亲来了。

那些老人马上说:“找到啦找到啦!刚才他亲戚来了,到处在找他。”并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我没听懂。但听说有人找我来了,我就明白一定是有了结果,内心一阵高兴,忙去买了两包烟,给在门前坐着的所有人都递上了一支烟。我一路撒着烟跟着胡警察从另一条路往河边老街走,又走到了曾找许多老人探问的原地。这时候,老街上站着许多人,用一种有些兴奋的、赞许的、微笑的眼光朝我打量,说:“找到了,找到了!”

我一路给大家撒着烟,打铁的、做银器的、卖瓦罐的、颤颤巍巍的老人们。几个人(就是在老豆腐店周围江老先生和他探问的那些人)带着我,领着我往那个罗姓的渔具店那边走,就在渔具店前面走进一条石头小巷,走进一条背街,第二家。这家已聚集了许多人,一个胖胖的女人和一个本分的五十来岁的男人出来迎接我,家里正在打家具,两个木匠把屋子弄得很乱。有人对我说:“这就是你要找的你姑姑,”又指着那个男人,“这是你姑爹啰。”

我表姑姑,她叫罗翠兰,应该是表二姑,她说了一句:“这是我哥哥的孩子。”大家都不知所措。我坐下来,立馬围了一堆人,都在议论,并且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告诉我,这是你细公(叔祖父)的女儿,细公叫罗财生。我这才想起来,罗财生这个名字,过去是通过信的:记得这位叔公过去在供销社工作,可惜他已于去年冬月因腿肿病去世了。

坐在二姑的家里,二姑爹讲话的声音及神态极像我的父亲,真觉得父亲的灵魂附在了他身上。二姑姑家门口搁着几片长桨,看来家里有船,他的对门的人家及左右人家都有桨,有网。找到了亲戚,我说有点事,便到老街的码头边的一个商店里买了两条红塔山烟,两瓶好酒及一箱健力宝,一箱AD钙奶,还有两个大西瓜,要老板给我背上了,送到二姑家中去。二姑及姑爹见买来了东西,埋怨我不该破费这么多钱。我说几十年没回家,这是应该的。我说我父亲回来过,二姑说不知道,她没见过我父亲。我拿出那本写父亲和祖父的小说来,他们和我的几个表妹、表弟果然在小说里看到了我写的祖父的名字、地址。说到家里情况,二姑记起他的父亲即我的叔公曾在七十年代出差去过湖北公安县黄金口我们的家,但我一点印象也没有,可能我不在家。二姑爹说他现在是驾船的,过去弄鹭鸶船,有十几只鹭鸶,说鹭鸶能捉到二十多斤重的鱼,一条好的鹭鸶可以养活一家人,现在的价格是一只几百元。后来他与他兄弟合伙买了条机驳船,40吨,搞起了货运,不打鱼了,偶尔无货装时去下下丝网,弄些鱼来吃。

这时二姑从厨房里端来一碗煮蛋,里面放了许多糖,这风俗跟湖北一样,来了贵客吃一碗荷包蛋。不过我不想吃鸡蛋,我说我从不吃这种鸡蛋,吃不下,刚才吃了饭。后来她拿出一碟瓜子,这样嗑着瓜子我谈起我们家里的情况。谈起父亲,我说已经死了,中风,死时65岁,是在祖父死去四年之后,即88年。我们家兄弟姊妹均混得不错,大姐在工厂,我在武汉,现在是省作协专业作家,出了不少书。小姐是县实验小学高级教师,小姐夫在县委会,房子住得很好,四室两厅,妹妹、妹夫都在林业局,妹夫是局办公室主任,弟弟当兵后回来在县某局,党员。父亲因为是在湖北做女婿,按当地风俗规矩,孩子要跟母亲姓,但五个孩子还是有两个姓罗,一个是我弟弟,一个是我小姐。父亲死后,我们给他买了墓地。他一辈子受了许多苦,一个外乡人,说话别人又不懂,养着这么多的孩子,把我们养大实在不容易。我说在我的印象中我父亲老是受人家欺负,因为没有亲戚,不像在这边。正说这些时,二姑家又来了几个人,原来是大姑姑及大姑爹,他们同住在一条街的另一头。大姑与姑爹都很胖,大姑爹还戴着眼镜,估计读书不少。与他们握过手,突发现大姑爹手上捏着一卷家谱,接过来一看,正是我多年感到自己来路茫然的罗氏家谱:《豫章罗氏家谱》。大姑爹说这是从三姑家拿来的。我没问是何原因放在三姑的家,迫不及待地翻开看,罗氏一代代的人物都记载在上头,但也就在我前几代上。翻开看到“亨香公之子,运块,行升九字佳明,生于咸丰壬子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未时。殁日不详。葬进邑邬子章家山、南北向。娶邬子(进邑)章家村章氏,生于咸丰戊子年八月二十五日亥时。殁于光绪丙申年七月初六日未时,葬进邑邬子章家山、南北向。子二,长子会棂、次子会根,出继包伯运乐为嗣。女五,大女宝莲,嫁进邑邬子章家;次女正莲,嫁东岸(进邑)吴家村;三女春莲,嫁南昌县荷部周家村;四女,梅莲,嫁进邑陈家村;五女,桃莲,嫁东岸(进邑)吴家村……”

这就是我的曾曾祖父。而过去我们知道的罗氏,到父亲为止了,现在,这条血脉一下子把我与百多年前的祖先连在了一起,真是惊喜万分,不觉泪涌。

我粗略看了一下这家谱,知是“草谱”,是我叔公在总谱上分抄下来的,内有《光祖公支下世系》,即是支谱。大姑爹他们说,表叔公为修总谱到对岸罗家村住了三个月。对岸即是进贤县,坐船去五里地。罗家村即是我们家的祖居地,为一大姓,现有人在台湾,每年回来;台湾罗氏后人捐了钱,修了路,去很方便。

我在这支谱中,终于看到了我们的名字,这让我喜出望外——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因为我姓了陈。我还发现了叔公与我祖父并非同父兄弟,只是叔伯兄弟。他们各自的父亲为亲兄弟,名会根与会棂,会根过继运乐公,而另一兄弟运块公之长子会棂,生下我祖父时源(瑞生),因此更明白了祖父在这小镇晚境的凄凉。

说说我们一家吧——在这个家谱里,我这位失去祖姓,姓了陈的人竟收录在这里。我弄清楚了,只要有血脉关系的人,不管姓什么,这家谱都给你留下了一席之地。我的名为贤群,我这辈为“贤”字派,我父亲为“来”字派,父亲的谱名为“来乾”,只是行字为“茂林”(笔误写成了茂得)。

说说我吧,我以贤群之谱名记载有:“行字应松,生于公元一九五三癸巳年(月、日不详),原籍余干瑞洪街中汀居住,老家进邑邬子罗家村,现寄籍湖北省公安县荆江区黄金口茅台公社,携父居住。”

这就是我,在豫章罗氏家谱中的记载。与江西彻底失去了联系,我的名字竟神奇地出现在这个家谱中,可见罗氏修谱的人是如何看重这些,不让一个子孙离失在家谱之外。

姑姑姑爹们说,在家谱上有,罗家村总谱上肯定也有了。但是我告诉他们,这里有许多记错了,虽然我家五姊妹都有其名,母亲也有其名(他们都还记得,从过去几十年前通信中所搜集到的),但大多将生辰记错了,我成了五三年生,这应是我小姐的生辰。我弟弟(谱名贤民)成了五五年生,而我应是五六年生。另外我懂了我作为陈姓进入家谱,学名被巧妙地以“行字应松”给介绍了,这样无论姓了何姓,谱名将永远存在,可以续传。

看了家谱,认亲便很确切了。我说反正我家还有两个姓罗,特别弟弟姓罗,罗姓家谱续上后,我的心就安了。在湖北时真没想到有家谱的,湖北是到处在修家谱。母亲要我去找荆门陈氏祠堂续家谱去,我没去,总觉得与陈家无血缘关系。为此我写过一篇甚为惶惑的散文《姓甚名谁》,说的就是这个事。江西这边悄悄地修了家谱,却没有与我们联系,按记入家谱的地址联系,也无法联系到了,那个公安县黄金口老家,已是空无一人,都搬到了县城。

看到表姑姑们儿孙满堂,大姑的孩子也来看我了,一问,知三个姑姑,一名罗翠珍,姑爹为张森华;生有一子二女,现有孙子外孙若干个,外孙长得胖乎乎的,其婿为中学艺术老师,上饶师专艺术系毕业;二姑罗翠兰,姑爹章盛义,有二子二女,现有孙子孙女各一,外孙子一个。三姑罗翠平,当年也和我們一样全家下放,在乡下成婚,嫁与张旭丁,张旭丁现在是村主任,很风光的。三姑之子那叔公外孙过继到罗家,传了罗家谱,改名贤辉,行字罗恒,生一子,叫罗嗣腾,唯一有权继承叔公遗产,改名后永不反悔,这些都写进协议书中。

在草谱中我见到了这份《继承协议书》曰:

我是瑞洪供销合作社退休干部(随币工资)国家人员,有三个女儿,没有男儿的孤独老人,今年七十岁。现只有祖遗一间两进的破旧瓦屋,自改建为青砖红石墙,八柱三间的土库房屋一幢。(屋中另有铁、木、篾等制成的全部老式家具与陶器等生活必须用品以及衣被等等一切寒热时生活用品)。该屋坐落在瑞洪镇上湾街第九组409号。房屋的管辖地点均按屋有政府规定的房产,宅基证及其经法院解决的调解书为准。现为了后继有人,人财兴旺,生活富裕,当门理户,生养死葬老人,使老人生前有人养,死后有人管,而避免老人生死无人过问的不良事故发生,特此经过三个女婿和三个女儿等人于一九九0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商讨以后并一致同意,将三女婿张旭丁与三女儿罗翠娥(平)夫妇俩之长子张志俭继出为外祖父罗财生名下为嗣孙,并永远改姓换名不得后患。

继承人系新生乡士昌源村张旭丁女婿之长子,原谱名为张志俭现改谱名为罗贤辉,原奶名张恩仔,现改学名为罗怛。生于一九七二(壬子)年农历十月初十日巳时,现年十九岁,初中文化。罗贤辉两岁时曾在我家抚养和读小学,读到十二岁时才回转自家依靠父母抚养和读书。现在于公元一九九0(庚午)年四月初八日正式来我家永远做我的嗣孙,并永远继承祖父罗财生上述我的财产。上述我的财产只能是继承人罗贤辉个人使用和享受,而其他任何人或断绝了关系的外人张金丁都不得加以干涉或霸占半块砖头与瓦角等用具,更不得乱搞一通颠倒黑白搬弄是非其中捞利。空口无凭,特立此继承书永远为据。此嘱。

执笔人亲笔自书罗财生

该继承书一式四份,其中三个女婿和三个女儿各存一份,自存一份。

监证单位:瑞洪供销合作社(公章)

瑞洪镇上湾街选区(公章)

鉴证个人:大女婿张森华,大女儿罗翠珍

二女婿章盛义,二女兒罗翠兰

三女婿张旭丁,三女儿罗翠娥(平)

公元一九九0(庚午)年四月初九日。

说明:上述指的断绝了关系的外人就是指张金丁断绝了关系的外人。(张金丁就是罗来庆)。

这说明上说的张金丁何许人,草谱上有说明,大姑也向我说,这张金丁(罗来庆)是他们叔公罗瑞生内弟张天助之三子,因叔公无儿子。这罗来庆为乡下人,为了顶职,他们父亲五十多岁就从供销社退休了,后来,罗来庆活活将叔祖母气死,不忠不孝,就完全与他脱离了关系。我问他们这人现在哪儿。他们说现在镇上,天天看到,但没有一点来往了。那么罗贤辉就成了嗣孙,难怪大姑爹拿家谱都是在贤辉家拿的,因为只有他才能将家谱上亨丙公的谱传下去。这亨丙公即为我们与叔公的共同上祖。曾曾曾祖父。

拉着家常,我表示这次省亲,我想在镇上办一桌酒席,选好一点的餐馆,请请在老家的亲戚。我是执意要这么做的。话一出口,遭到了这些亲戚一致的反对。二姑说已在做饭了,你这是到家了,到家了就在家里吃饭,哪有到馆子里吃饭呢,那不让人笑话。我说我应该请你们,以表示一下我的心意,也代父亲表示一下心意。但他们不允,已在厨房热闹起来。我只好作罢。大姑及大姑爹说,明天中午到他们家,然后把三姑及三姑爹接来,以示团聚。

大姑爹说,你父亲上次回来我见过。我说真的吗?因为二姑说她从不知道我父亲回来过,我还以为父亲真没回瑞洪,到别处玩了几天呢。

父亲回来已经是二十年前了。大姑爹说,是在他岳父家见到的,那年发大水,他家住在河边,一涨大水就淹了,最多淹到一人深。那年淹后,没地方弄饭吃,就到岳父(即我叔公)家搭伙吃饭,所以看到了我的父亲。

大姑问我去不去找找进贤的那位哥哥,她说我这位哥哥是在他们家长大的,这位哥哥过继给大姑的亲叔叔为子,是两岁时从祖父身边过去的。这位哥哥十分调皮贪玩,二十岁时就独自跑了,跑到进贤陈家村做了陈家的女婿,简直跟我父亲一样,也是做陈家女婿。他从镇上跑到乡下,就永远成了乡下人。

我告诉她们这位兄弟的儿子大约叫荣华的(谱名嗣昌),曾被我父亲接到湖北去跟他学裁缝,但在我们家,也因为贪玩,学了半年,就回了江西,现在也没有来往了,不知是不是在做裁缝师傅。

大姑说他们父子都贪玩。他们说我这位兄弟经常来瑞洪,去没去过祖父的坟上不清楚。另一个过继给她们叔叔在景德镇的兄弟,就从来没有来往了。

这么说着就开始吃晚饭。这天刚好停电,他们说镇上从来不停电的,今天不知为何停了电。就找邻居借了个蓄电池,点上一盏小电灯,再在神龛上点了两根大红蜡烛,家里顿时通亮了。有肉有鸡,做法调料与湖北差不多,有染成红色的咸鸭蛋和一盘煮鸡蛋,还将一盘瓜子端到桌上。

大姑爹与二姑爹开了南昌啤酒,还有白酒。我跟他们说我滴酒不沾,推辞了半天,他们给我倒了饮料,两个人就你来我往对酌起来。这里的风俗与湖北一样,即来客了女人不上桌,只我与两个姑爹吃饭,其他的想吃饭就端着一碗饭搛点菜到外面去吃。大表弟的两个孩子都在这奶奶家放着,他们要上桌吃饭,我喊他们吃,但大人不让,弄得两个孩子哭了起来。

菜中最让我亮眼且勾起我回忆的就是看见了瘦肉汆汤的银鱼。这银鱼真是久违了,至少十五年未尝过了。我给他们说,过去我父亲给祖父寄来一些钱之后,祖父总会寄去一些银鱼和针公鱼。针公鱼有点苦味,没有处理肚肠的,这种小鱼从湖里打起来就在岸边晒干了,因而有点苦,不过针公鱼的肚肠没有多少废物,几乎全是油。这针公鱼我去年在武汉的菜市场买到过,是新鲜的,我买了十来斤,把它全部处理了肚肠而晒干,吃起来真是美极了,也便宜,春节时我还带回去一大包,让全家人都一起尝尝——这针公鱼也一样十几年没吃到了。

我说这银鱼祖父寄去后父亲那时是不随便让我们吃的,只有来了客人,才拿出一把来做汤。然后我父亲就会对客人说,这是孩子的祖父从江西寄来的,是鄱阳湖的特产。

银鱼的味真是太鲜了,我这么说着两个姑爹和未上桌子的二姑姑便轮番给我舀银鱼,恨不得把汤里的银鱼一个不剩地择给我。

银鱼的汤真是美啊,关于银鱼我在小说《大寒立碑》中已写过了,我还引用我于80年代初在江西《星火》上发表过的一首诗《故乡的银鱼》。这首发表于1980年1月的诗有两段是这样的:

…………

你是一丝丝白云吗,

轻碰着桨影,

悄然无声。

你擦过船舷,带来早春的渔歌,

濯洗得一张张渔帆这样洁净。

你是故乡的心跳吗,

一颗颗,在阳光的网中跃动。

又仿佛是珠贝裹着晶莹的泪水,

即便是眼泪,

也露出千古姣然的欢欣……

我问现在的银鱼多少钱一斤,姑姑姑爹说现在贵了,一百多块钱一斤,还不是本地银鱼。针公鱼比较便宜,几块钱一斤。

我给他们说,家谱上叔公的记载有些地方错了,晚上到旅社后我想改一下,不知可否?他们说可以,反正是支谱草谱。我说更正后再到罗家村总谱上也把它改过来,明天我再将这家谱去复印一份带回去,家里人是很高兴的,以后我弟弟的孩子就可以传承下去,不让辈分乱了。我问他们镇上可有复印的地方,他们说有一家,没有电。就看明天来不来电。

吃饭时我把我这次来寻亲的目的告诉了他们,我说我一是找找亲戚,二是想到祖父坟上烧一炷香,叩几个头,再把祖父的墓修一修,过去没尽到孝,是家里太穷,又不安定,现安定下来了,也应该来了,应该给祖父修修墓了。

我说这事后,姑姑姑爹都说我有良心,但是说我祖父的坟他们不知道地方,说是叔公一手操办的;但肯定找得到,明天一早就去找,早晨在这里吃了早饭他们就陪我去找。

他们说你去年的现在来,叔公还在,他一下子就把你引去了。如果你去年来,叔公不知道会多高兴。叔公去年的现在身体都很好的,天天跟街坊打麻将,腿肿冬天就去世了。

我问叔公是否与我祖父葬在一起。他们说不在一起,叔公葬了,墓并没修。我在家谱中看到了祖父下葬的地方,这都多亏了叔公把它记下了,葬在官山村东西向。我说官山村大吗?他们说不大,也不远,就在附近,一问就知道的,镇上肯定有人知道,问问抬八仙(既抬棺的八个人)中的一个,也就知道了。他们要我不急,晚上好好休息。他们又让我别住旅社,让我住到他们家里来。我说我已交钱登记了,没事,免得添麻烦,反正我能报销,这儿旅社也不贵。他们听说我已住旅社,说那儿不安全,现在治安都不好,说那儿出过事,估计是旅客东西被盗之类。我说我旅社没放东西,带的钱在身上,那房门的锁可以反锁,睡熟了别人也进不来。大姑爹说去旅社我们陪你去,给老板打个招呼。我说问题不大吧,没什么的,我看江西的治安状况比湖北好。这只是凭我的直觉。但江西作家南翔说,江西治安不好,说你们湖北某人来江西开会,晚上坐长途旅行车,半夜到站,一下车就被抢了。在南昌时我是托他打听到余干和瑞洪的路怎么走的,他说他一个朋友是余干人,一问便知,他果然给我问了,给我写了详细坐车的地点,但也叮嘱我千万莫一个人坐夜晚的班车。

吃完饭,嗑了些瓜子,我便说我今天太累了,就先告辞回旅社。两位姑爹说别急,我们送你回去。两姑爹喝了几瓶啤酒,还酒兴未尽,我就等着他们。这时进来一个小伙子,姑爹姑姑说这是三姑的长子,就是那个过继为孙子的贤辉,罗恒。也算是我这一“派”的表弟了。我说知道,我看了家谱说要你传罗姓,永远不得反悔,他就笑了。两姑爹给他倒了一杯啤酒要他喝,他不喝,说吃过了。大姑爹说他现在浙江做木工,已经结婚,生有一子。我说这下罗家就后继有人了。小伙子长得非常结实,虽与罗姓没有血缘,却姓了罗,而我是有血缘的却不姓罗,这世界真是复杂难言啊!

等着姑爹们吃完了,抽了一支烟,二姑爹从房里拿出电筒来,我背上包,告辞出了门,两姑爹照着电筒,送我沿着曲曲折折的石板小巷去旅社。

大街上好像比白天干净一些,扫过了,但垃圾还未运走,一堆堆堆在街中心。街上停电,但有多家自己发电,一条街上还有两家歌舞厅,有红灯闪烁。许多人家都点的蜡烛,大门敞开,街上到处是人,闲坐的,闲站的,狗在大人小孩中间窜来窜去,河风吹得凉爽宜人,将白昼的燥熱与汗全收去了。

我说这街上也有不少人做裁缝,是有传统的,我父亲年轻时就是在这条街上学的裁缝手艺,去湖北养活了我们一家人。二姑爹说这镇上主要是手工业,各种匠人都多。我说现在做一条裤子只怕十块二十块,过去我父亲做一条裤子只有五角钱。这五角钱还要交三角给缝纫社,自己得两角钱,要是现在自己开个裁缝铺,养一家人是不成问题的,有的开裁缝店还发了,过去可就惨了。

姑爹们问你父亲养活一家人还有你外祖母外祖父吧?我说外祖父早就死了,刚解放就死了,所以父亲实际上养活八口人。

我说小镇还是不错的,这算个大镇了。姑爹们说,在余干县,这是一个大镇。我说很有古风,路都是石板路,我们过去住的那个小镇也是这个样子,也是靠河边,也是手工业者多,也是石板小街,只是后来河岸崩塌,几条有古风的老街都坍到水里去了,不过比这小得多。姑爹们说瑞洪现在只怕有上万人了,有城镇户口的只有几千人,许多是来打工的乡下人。我说街道太窄,应该加宽,再修修。大姑爹说,这还是前几年修了的,两边拆了不少房子,这街过去跟河边我们那老街一样,说你父亲当年回来时,这条路还没有呢。

我问在瑞洪的罗家出过大学生没有,近几年有没有考出去的。二姑爹说有,有一个还在武汉读大学呢,读的是“水利”。我听了半天,才知是水利,不知是不是水利电力大学?我说那得去找找,回武汉了我一定去找。他有没有详细通讯地址,或者说什么系。二姑爹说他今年就毕业了。我问他是哪个派(辈分)呢?二姑爹才知我问的与他答的不对头。他说不姓罗,是这个镇上的,不是罗家的人。我说不是罗家的,那我就不找了。看来这个镇读大学的不多,一个读大学,全镇都知道。我说湖北就不同了,我们江汉平原有读书的传统,那儿的中学录取率很高,仅一个县一中,一个班五十个学生就录取四十多个,一半一本,有时全班录取。他们听了惊讶得狠。我说,当然,也有很多没读书出来,我那个小镇上小时的同学就有许多现在还在当搬运工,打铁,还有的下岗了。

我给他们说我父亲就是捆肚子也要让我们读书的,我小姐辍学几个月后,再让她去上了学,每天都吃稀饭。我讲到我与我小姐读高中时在一个班,住读在很远的一个镇上。姑爹们说那要很多钱吧?我说钱哪儿有,在班上我们是最穷的,一个星期回去背一次米,每人给一块钱的菜金和零用钱,这钱还要买书买笔。所谓菜就是两罐头瓶子酱萝卜。我说我们那儿也是河,从家里到区镇上读书,每个星期都是走的,十多里地,从没坐过船,坐船要两角五分钱,可我们没钱,从没有坐过一次。

二姑爹听了,都说我父亲不简单,太难为他了太苦了,说那时候都苦。我说是呀,那时候都苦。现在总算好了,可他们都不在了。父亲的高血压,我们那时又不懂又不在意,还没钱治疗,若是现在,肯定把他照顾好。另外,若是现在,就不会让祖父一个人住在这里了,就会把他接到湖北去安度晚年,家里有房子,也能养他的老。但一切都过去了,不会再回来。

到了旅社,两姑爹坐了一会,抽了支烟,说天不早了,让我早点休息。他们安排了明天的事,大姑爹说明天他可能不能陪我,要到南昌去进笔账,他在与人合伙做生意。我说进账事大,不必陪我。他说很对不起,但又说明天再说吧。他们又给我借来了毛笔、墨汁,就走了。

我一个人在旅社躺下了,睡意便袭来,我赶快去冲了个澡。旅社自己发电,我对老板娘说,我今天有事,想写个东西,希望十二点钟以前不要停电,老板娘说可以。

我洗澡后洗完衣服(二姑说要我洗澡了把衣服拿去她家里洗。几件夏天的衣服,没必要,便自己洗了),就坐下来,在高高的,很小的节能灯下翻开家谱,先在一本关于滕王阁的书的空扉页上,重新将要更正的内容草拟了一遍,半小时便更正完了,然后打开家谱,拧开墨汁盖,调好毛笔,发现毛笔是很差的笔,笔尖粗且秃,但时间很晚了,没有办法,只得用这支笔来完成抄写家谱的任务。

在这本家谱上,我能自己写些什么吗?我姓陈,一个陈姓者能胡乱地在罗氏家谱上画画写写吗?

但是,事情就是这么神奇,我坐在这四十多年梦萦情牵的老家小镇的一个简陋旅社里,在昏暗的灯下,在鄱阳湖边,吹着那一望无际的湖风,在祖先居住的地方,续上一笔,可能是永久保存的一笔。我完全按照写家谱的方式在那发黄的竖格谱页的空白处,恭恭敬敬地用这支怎么调也不齐匀的秃笔写道:

“久仰祖地,累不得见,今自鄂来赣,夙愿得还,见豫章罗氏家谱,喜极而泣,如闻祖面。更见鄂地游子,皆忝列其上,无一遗漏,感激涕零。但有多处笔误,现将来乾及鄂地子孙更正于此,以彰后世。”

于是来乾(我父)、贤群(我)、贤民(我弟)、嗣繁(我儿)皆详尽在上面了。

我成了一个修谱者。以为家谱对我是无比遥远的,而短短半天时间,我不仅看见了家谱,还能亲撰家谱,这真是恍然若梦啊!

写完了,还不到十一点钟,我的毛笔字是不错的,只是这支笔无法让我在那竖格里施展小楷拳脚,多有遗憾,也是想尽早把它改过来,没想到可等一天,或者去找一支好的毛笔来。

我知道我睡不着了,想到明天还得去寻祖坟,就服了一颗安定,躺了下來。

睡在父亲的小镇上,到处是故土的蛙鸣。当我把湖北叫做故土的时候,我才知道是错误的,故土应该在这儿,人是由土变的,人是由祖先的土变的,因此我毫无疑问是江西余干的土,这儿的水,这儿的小镇,给了我宿命的灵魂。这是无法选择的,没有假的,不存在形容与描绘,是实打实的东西,是一代一代人传下的东西,是血管里流下的东西,是血脉。血脉是神奇的,当这个世界都把你遗忘之后,唯一没有遗忘你的是家谱。而你也会在漂流了世界之后,身心疲惫地走向家谱。家谱记载了你,并且把你告诉后人。后人尊你为祖先,你是这家族中的一环,你承担着责任,你必须以忠以孝来写你的历史。家谱真正暗示给你的还是怎么做人,做一个具有祖先风范的具有历史厚度的人,不至于被时间和恶行所泯灭的人,一种伦理,一种品质的化身。

后来我睡着了,被尿憋醒时是凌晨三点多钟。我总是爱在这个时候醒来,哪怕吃上两颗安定。醒来的时候,楼下的发电机还在隆隆地响着,这小镇,就这台发电机搅乱着人们的睡眠。这吵人的声音左邻右舍没一个出来制止,许多人肯定在失眠中煎熬着。是否是我跟老板说了,说我要写个东西让她开,她为了照顾客人就这么开着?不得而知。反正,睡不着了,而且蚊子开始向我轮番进攻。

迷迷糊糊到6点钟时,起床去洗脸刷牙,刚准备如厕,二姑爹来了,他是来喊我到他家吃早餐去的。我只好收了东西跟他去。

街上已经热闹起来,各个铺子都在下门板并且将各种货物拿到门口来。卖早点的摊子不多,可能天色尚早。我给二姑爹说,这么多店铺,但我的印象流动人口不是很多,乡下人上街买东西的也不多。二姑爹告诉我这不是集,赶集时乡下人就多,这里的集为阴历的三、六、九,所以这两天没多少人。

到了二姑家里,她将早餐做好了,熬得很稠的稀饭,从街上买回的油条与煎包。油条比湖北的短些,煎包却大些。除了稀饭,还有一碗银鱼蛋汤。我吃了一碗稀饭,佐以银鱼和一些家常菜。吃饱了,二姑说,中午在大姑妈家吃饭,今天上午去你公公的坟上烧香,先要去找,肯定找得到的。我说需不需要叫个三轮车去呢?他们一致说不需要,说不远,说要了车也没路可走。

看来这一天的太阳很大。出门时二姑爹要给我伞,我说不要紧,没要。二姑及二姑爹便陪我出了门去大姑家喊大姑。没想到出去时姑爹将我昨天买的烟啊酒啊都提上了,是准备提到大姑家去的。我见此景,拉住了他,让他放下,说我再去买,这些是买给你们的。他说何必再花钱呢。我说这是应该的。两人像打架一样的,我就说您如果不放下,我就不去大姑家了。二姑及姑爹看我发了犟,也就罢了。

上了街,我依然在原来的那个商店买了两条烟、两瓶酒及一箱健力宝。二姑爹在卖鞭炮火纸的地方买了一盘爆竹。

大姑的家也在老街,我当时问江老先生便是在这一边老街上,而我问的另一家姓罗的,与大姑家也没有多远,相隔不过十来户人家,巧的是,我问及另一家老太太时,她隔壁竟然是大姑爹父亲的家。

到了大姑家,二姑爹点燃了一万响的盘炮,引来左邻右舍的人来观看,这鞭炮是欢迎我的。

大姑家也是一个老的铺子,前面卖渔网和虾笼,当时正有人在这儿批发虾笼,一个虾笼几块钱,批虾笼的人一下子批了几秤(大秤),装进街心的板车上,大姑爹与姑姑及孩子掌秤的掌秤,搬虾笼的搬虾笼。大姑的女儿给我倒来了茶。他们的女儿也跟二姑姑女儿一样,孩子有一岁的样子,都住在娘家,看来娘家是个好地方。

我坐在一把躺椅里,看他们交易虾笼算账。大姑的儿子用计算器算了账,另一个儿子又用粉笔在地下算了一遍,这一次交易为一千五百元左右。买虾笼的人从裤腰里拿出一扎百元的票子来,点清了交与大姑爹。

我问这生意赚钱吗?他说不赚钱,一个赚几毛钱。我问他们就做这个吗?大姑爹说在正街里还租了一间门面,很小,一年三千块钱,过去卖粮油,现在做镜框。我问能赚多少钱。他说一年能赚几千块钱就不错了,只能混一张嘴。大姑爹因为戴一副眼镜,做生意很精明的样子。

我说到昨天江老先生跟我一起差不多问到这几间铺子了。姑爹说问到他他也不清楚的,说你公公的学名谁都不知道,但若说你公公的绰号,现在三十多岁的人都知道,虽然他已死了十几年。我问我公公是什么绰号。他说叫“梦哥”。他说你若说梦哥,瑞洪街上的人就都知道了。我问梦哥是什么意思。他用手指了指脑壳,说你公公有点糊糊涂涂的,做梦一样的嘛。大姑也说,她都不知道我公公的大名,虽然我公公是她伯伯。

大姑埋怨我不该买这么多东西来。她已吃过早饭,她说已经打听了我祖父的墓,没有一个准确地点。她说今天上午陪我去找,于是大姑二姑及二姑爹就陪我出门了。

到一家香铺里,她们要付钱买香买鞭炮。我说这是该我买的,这么远来,我是亲孙子,谁都不能买。这样就选了些机械印制的冥钞,一些手工制作(盖戳)的冥钞,买了一对大蜡烛,一大把香,一盘一万响鞭炮。我说需不需要买点供果,他们说不需要。

冥钞买得当然很多了,多得够祖父用了,共花去人民币二十多元钱。看来人间的钱才真正值钱。我要拎这些,二姑爹及两个姑妈死活不让。

于是我们就去家谱上记载的官山村。到了正街上,看到了大姑爹的制镜店,我想去复印一本家谱,复印店是二姑爹的好友办的,里面有两台打字机和一台复印机,这些全在店里一个封闭的小棚子里。电是来了,但年轻的老板(估计是二姑爹的表弟之类)说机子要预热,他让我先放在这里,我们回来后来拿,我说那也行。这是瑞洪唯一的一家复印店,算店中之店,店里是个书店,卖一些过时了的书,很有些年头了,定价一般一两元的,便将定价处挖了再标上现在的价,估计一本提高了至少两元;还卖一些中小学生的抄本,各种印刷粗糙的课外学习资料。而门口则卖些扇子、草帽、鞋子等。

二姑爹自己在摊子上拿了一顶草帽,又给了我一顶。我说太阳不大,他说你戴着嘛,回来时还来就行了。就这样,我只好戴上草帽。

走了几步,在一家银行门口看见了个男人,三位长辈都去打招呼,原来是他们说过的三姑爹,村主任。他是专门赶来镇上看我的。我们握了手,大姑妈说让他先到她家去,中午陪我吃午饭,说我们是去官山村坟上去的。

先要找的人在镇医院里。是来看病的,说是看腿的,估计是大姑爹给打过电话。大姑妈说这人完全知道你公公下葬的地方,是抬八仙中的一个。

这医院不大,是一个乡下医院,二姑爹及两个姑姑在每个科室找,没有找到这个人,又到后面一排住院部平房去找,也没有。四人就出了医院。大姑、二姑及二姑爹说,到大埠村去找人,都在那个方向。我们便向镇外走去。

大姑在路上说,这个人似乎与我祖父搭伙(一起生活)的最后一个老伴有关。这老伴是大埠村人,大姑说这老伴在我们祖父死后几年也死了。大姑说你祖父在老了之后是一个很什么(当地的词,相当于湖北“花”)的人,他换了几个老伴。我说怎么养活她呢,我祖父有没有退休金。大姑说你祖父靠在街道搞卫生(就是扫街)拿一点钱,另外边做卫生边收些破烂,当时的生活水平低,两个老人还是可以过去的。这话让我沉重得无话可说了。我没想到我的祖父在这个镇上,在七八十岁的年纪里竟还是一个清洁工。我看着两旁的街道,看着那些古老的房子,我想象着我的祖父,一个衰老的老头子,在人们還没有起床的清早,拿着扫帚,在大街上扫啊扫,然后将那些瓶子废纸拣进一个筐子里。这种凄凉的晚景我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心里疼。

我给大姑说,当时我父亲在时,还是经常给祖父寄钱的,我记得每年总有那么几次,看到父亲拿着钱去邮局汇款,一次最少十元,最多也不过二十元。若汇二十元,大都是在春节之前。这种汇款的情形影响了我,一直到现在,当我手上有了钱的时候,就想到要给家里的母亲汇钱,还给妻子的母亲汇钱,买衣裳等等。孝敬长辈似乎成了我对父亲的一种追忆,我知道我的父亲虽未能孝敬远方江西自己的父亲,但他记得自己的父亲,在养活这一大家人的同时,没忘了给他父亲一些安抚和赡养。因此,我们也可以吃到从远方回赠过来的银鱼与针公鱼。

大姑说,你祖父还有点小房子的,过去在老居民点,因为统一规划,让其搬到新居民点去了,两个老人死后,那房子就自然归他老伴的孩子。大姑说这些时,我猜测她是向我解释我祖父的那丁点遗产,她们完全没有染指。我不是为这个来的,我不是来索要祖父的遗产的,纵然他有许多遗产,我也没有资格来索要,因为他生前我们没能尽孝。我向他们说:归他们(指祖父最后一个老伴的后代)是对的,因为他们照顾了我的祖父。

我又问,祖父应该有照片什么的留下来,我想能否拿到一张祖父的照片,翻拍下来还给他们,看谁保存了这些东西。另外,我记得我们小时候照的相,父亲的像,都给祖父寄来过,这些相片我们家也没有保存,如果还在的话,那就真是太好了,我不要原件,我只翻拍一套拿去。我说我记得清清楚楚的,在我十来岁,第一次去县城与母亲她们照的一张照片,用颜色填成彩色,我站在后排,脚穿着扣袢鞋,那照片我记忆犹新,都寄给了祖父。祖父生前肯定会保存好这些照片,那他的遗物中是否还有这些?

大姑他们说,那得去问,很可能只怕没有了。

穿过一个粮库,内有许多参天大树,不远就拐进了镇郊,路上坑洼可怖,路边到处是埋下的粪缸,臭气熏天。

走了不远,就来到一个小湖边,走上了湖边的土路。大姑他们指着对岸说,那就是官山村。哦,祖父就埋在那个村子里吗?大姑二姑爹指着对岸村子的左边,那一块埋着罗家的祖宗,很有几代祖宗,比如曾祖父,叔曾祖父,曾曾祖父及曾祖母,曾曾祖母,反正是家谱上说的上几代人。而靠右边,则埋着你公公,还有一些公公那代或上代的亲戚,如表祖姑姑之类的。

我不由停下脚步,细看那村子周围的风水——这埋葬着与我血脉相连的祖先的寝地,掩映在一片树林中,绿碧浸人,是一个小丘陵,环境美不胜收,而旁边的小湖碧波荡漾。真是个绿水环抱,浓阴蔽日的好去处。于是我拿出相机让他们给我拍了个照,后与他们一起合了个影。

行至小湖尽头,他们向北指了那一片坟墓的地方说,大概是这一块,这就是官山村。我说能否就到里面去找,如果有墓碑,就可以马上确定了,就不必去找知情人了。他们说就怕没有墓碑。十多年以前可能还不兴墓碑。如果没有标记,那还是找不到。

我说能否你们去找人,我在这地方去看看,看能不能找到墓碑。我坚信有墓碑。大姑妈马上制止我说,这不行,你到了你公公的坟上,我们还要介绍的,你不能一个人去。于是我看着那一片陌生的坟墓,那一片荒野之地,只好跟他们继续去找人。

前面的村子也是在一个很低的丘陵上,村边的一些大树,长着奇怪的树蔸,很有些年头了,村民们的房子都在树中、竹中,也安静,多古老的青瓦房,路上一堆堆牛粪,也多有坑洼。

但是他们要找的人不在这村子。穿过村子,到了更茂密的树林中,许多松树与枫树。想到到了秋天,这儿的景色是很美的,如火的枫叶,而竹林的楠竹也一根根粗大、高耸。总之这地方有股说不出的灵醒与恬秀。

二姑爹走在前面,提着我买的鞭炮香烛。我要提,他还是不让,后来两个姑妈帮着他提。太阳已经很有热力了,我们都走得汗水涔涔,而且路上灰尘滚滚,我的皮鞋和裤脚都蒙上了一层灰。

他们说这是什么村,我没听清楚,但知道要去的村子是大埠村。这时有一个年轻人在前面,我们赶上他,二姑爹问他路,他往前指指。我一看,还很远,要下山,再上山,在一个比较高的山坡上,有一些房子。

我的脚已经走疼了,我们都走得很快。等那年轻人走远,我们又问了一个路旁放牛的老人,问他大埠村还有几里路,他说还有三四里。这让我暗暗叫苦。明明说前面就到了,怎么越走越远呢?乡人所说的三四里可能不止呢。

愈往前走,树林愈密,没有看见庄稼,心想这地方是不是一个林场?又想路上若有个三轮车或者手扶拖拉机也好了,可以搭个便车,但炎热的路上没一个人影,也没有车影,静悄悄的,只见到一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车上推着一个什么箱子,吃力地走着。

到了前面的村庄,人家不多,见有铁锤叮当,一个铁匠铺正在锤打农具。对面路边是木匠铺,正在车一种床上装饰的柱子之类的,门口到处堆放着解开的木板。

再走,碰到路边一辆汽车正在装土。问装土的妇女们,她们指着前面的路说,沿着这条路走,还有两三里路。我看着浓密的树林,真是脚步沉重,不知究竟多远。我给他们说,能否要这还未装满的运土车把我们送到大埠村?他们说不必要,前面快到了。大姑说,这老家的路,你要走一走。就没啥可说的了,他们是陪我,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大姑说你还没吃过这种苦吧?我说上百里也走过,不过那都是二十年前;这二十年,还真没走过这么远的路。据我估算,我们已经走了两个小时,一个小时按这种速度,至少走了十里,那么就走了二十里地了,我们已经翻过了两座山。

前面的路倒是很平坦的,路上铺着细碎的石头沫。但前面有了岔路,有一条下山路,不知是否是通向大埠村的捷径。一群半大的孩子在路边的垃圾堆上闲玩,扒着垃圾堆里的东西,许多牛(肯定是他们放牧的)在树丛里吃草。二姑爹问他们去大埠村走哪一条路,他们齐手指大路,而非下山的那条捷径。

山路弯曲而去。路边依然是树林,也有了一些斜坡上的庄稼,好像是黄豆、绿豆之类,长得很好。土是铁红的土,江西的土是红的,而湖北的土一般是黄的或黑的。乡土乡土,这就是区别吧。

好长一段路没有人烟,我还在想着能否有手扶拖拉机经过,但没有,总是没有。路上只见到一个老人和他的一间房子,估计是一个守林人。老人正在剃头,剃頭匠是个串乡的,挑着剃头担子觅活的人,他这么辛苦走山,一天能剃上几个头呢?

好歹山势就往下了,路也就往下转了。听见了鸡的叫声,有公鸡母鸡在草丛中窜了,这表明到了村庄。大约就是大埠村了。转个弯,果然看到了房子。他们说,已经到了。半坡有个小卖部,看起来有些集体的院子,大约过去是生产队的队屋之类。我们走进小卖部。大姑二姑及二姑爹就去拿瓢压井水来喝。我想添点开水,没有,我将杯子里的水喝了个精光。我觉得奇怪,这半山坡,如何能打出井水来?那不得打百米深?我问二姑爹,他说可能也就十几米便能打出水来。瑞洪镇虽然在信河边,但家家都打了井,机井就打在厨房里,一压水就来了,跟自来水一样方便。听说马上就要用自来水了。但这儿打机井只打三四米便有水了。这水又甜又清,一口井只要一两百元便打成了,难怪大家都用井水。

在小卖部谈了机井与血吸虫,我又去买了几包烟,因为找到那些曾抬过祖父“八仙”的人,得感谢一下才好。这小卖部最好的烟是红山茶,五元钱一包,我买了四包。大家喝足了水,就按小卖部女人所指的地方,向山下的一个村庄走去。

那村庄很大,全是白墙青瓦,风景也很好,初看也还富裕。顺逶迤的下山路到了村头,我看到一家禾场前停着一台手扶拖拉机,想到的是回去的路怎么走,便说我去叫叫车,给他们一点钱,让他们回去的时候送送我们。他们说回去就不往来路走了,就从这村子后头插过去,很近了。

村头有几个小孩,他们问了一家人家,人家说我们要找的人就在前面不远。拐了个弯,上了个坡,见路边有小的神龛,供着一尊小菩萨,佛像前有些香火。从屋与屋之间穿过去,在一排房子前,看见了一个老太婆。大姑说她可能知道,便去问。那老太婆干瘦,在门口守着摇窝里的孙女,那孙女比摇窝长了好多,一双脚吊在摇窝外睡觉。他们用余干话说着,说快了,我一句也听不明白。

二姑爹把我领到前面一家人家,让我坐进去。那家人家有一个男人在。男人五十岁上下年纪,一看就是乡下人,要给我敬烟,我忙掏出烟敬他;要给我添茶,我说我有杯子。屋里很阴凉,我坐在躺椅里,男人又拿给我一把蒲扇,我没用,用自己带来的草帽扇风。

男人出去了,二姑爹就对我说,这男人的外婆就是跟你公公搭伙的。但他们没参加我祖父的下葬。我沒有与这人认亲的感觉,因为我公公非他亲外公,来找他,是以为他知道我祖父的坟地,但他说他不知道,就与他没有干系了。是否是他将我祖父的那个小屋继承了过去,也不得而知,我也不想探问,这些都没有意义了。我其实要问的是在他外婆死后,是否保存了我祖父及我们的照片或者其他什么遗物。但当时急着要问的是祖父的墓地,我也累得够呛,竟闭目养神没有开口。

这房子也是穿架屋,榫木结构的,四壁通风,阁楼上堆放着一些菜籽梗。家里似乎很穷,锈穿了的铁桶放在桌子底下不知何用,鸡笼放在门旮旯里,鸡屎味弥漫在堂屋。门口旁边是猪圈,臭气熏天,两头洋猪拱着墙壁,吃得还算肥壮。这情景将我带回了我的童年。那是六十年代,我们的小镇也是这样生活的,鸡笼也放在屋里(防止偷鸡贼。公鸡半夜一叫,全家人就睡不着了,真不知为何要养些公鸡),也不怕脏。

在等着大姑二姑及二姑爹找村里人打听的时候,这家的女主人回来了,是一个胖胖的四十多岁的妇人,刚从镇上看病回来的,我寻思我们在医院要找的便是这个人。这人还和善,和我打过招呼就自己去倒茶,似乎知道我的身份,不卑不亢地从一个包里拿出一些药来,有一瓶是追风透骨丸,另一些是消炎之类的药。她问我这些药怎么吃,我看了看说明,告诉她怎么吃。其实怎么吃上面都写得清清楚楚,想必医生也告诉过她,我以为她是明知故问,内心有愧的那种。

她吃了药,姑妈们就都过来了,说没有消息,都不知道,只好先回去,到镇上去问,镇上有人知道的,说有一个跟我公公蛮好的人还在,这村里的人说,那人肯定清楚。

我们一行就出来了,往一条小路走,从村后走。小路边是沟渠,是水塘,荷花开得正盛,小鱼间游。我想到了父亲,这个爱钓鱼的父亲,是否在这些塘里钓过鱼呢?这些塘真是钓鱼的好地方,若我住在这儿,也要戴着草帽扛着鱼竿钓上一钓的。清风大野,无人扰神,自由自在,那不是一种人生的调息是什么。

走了一段,抬眼一看,小镇已不远,在河堤的一边。大姑二姑二姑爹说真是走错了,绕了一大圈,走了十几里冤枉路。再一拐弯,就到了官山村,你看这路是怎么搞的。我暗想,这是祖先的惩罚了,他们得知我来,抱怨我的过去,先给你点苦吃吃。

又到了那一片坟岗边,离镇子也不远了,听说去问了又要返回,我建议是否让二姑爹去把那人叫来,大姑、二姑和我就在这路边歇歇,反正又要转来。他们一致认为好,便让二姑爹去了。我和大姑二姑便在路边的一棵大树下坐了下来。

在阴凉中看着这庄稼与坟茔相杂的岗子,出现了一片奇景,野草间与薯藤、黄豆之上,眨眼间飞满了白色蝴蝶,那蝶似有千万只,在阳光和风中纷纷翻飞,让人眼花缭乱。这些白蝴蝶出现在坟岗上,是否就是那些死去的灵魂的幻化?是它们在这儿游逛和嬉戏?是的,我想是的,这些白色精灵,它们一定是在向我讲着什么,表达着什么。这中间,肯定有许多我死去的祖先们,如果有灵,他们是会出来欢迎我的。过去的不孝是许多原因造成的,回来总会带给他们惊喜,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都会给他们惊喜。我似乎也看见了父亲,父亲也回来了。我给大姑说,我们那儿的说法是,人死了就回老家了,他的魂就回来了,我想我父亲可能早就回来了,在镇上,在他父亲的坟岗里出现。我说我有这么一种感觉,总觉得他是回来了的。

我相信人是不会死的,他的精神永远存在,将以另一种方式活着,比如活在我今天的这种寻找中,活在我对这个小镇和对祖坟的感情中,对家谱的敬畏与依恋中,活在我的目光里,我的字里,我的现在坐下的姿态里。人是不会死的,人真的不会死去。

这些坟,我们看,高大的坟和低矮的坟,简陋的坟和装饰豪华的坟,都是一种形式,它埋葬的只是一种往事,以一种墓的形式继续存在着。这里的坟有一种是金字塔形状的,一层层用石头堆砌,堆成尖顶。这种金字塔坟我走遍了中国都没见过,它就是一个人的另一种形式,就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它是沧桑和纪年的一种存在方式,它是永生的。它们是人,是它们把人的感情、智慧、形体,铸造成这种形状,永留人间,让人触景生情。那下面长眠的,是本该消失的肉体,肉体是没有什么作用的。人不是肉体,人是一种精魂。

我这么胡乱地想着,二姑爹就踅回来了,很快,不过是一个人回来的,老远就对我们说,他下地了。

地就在这官山村的岗坟间隙里,似乎是说我祖父的坟,就葬在他的地头上。他们对这个下地的男人和他的地都很熟。二姑爹指着一块地说,这是他的,又指着远处我们看不见的一块地(那地头上有几棵大树)说,那块也是他的,可能他在那儿。于是二姑爹没歇口气就又往那块地去找那个下地的人。二姑也随着二姑爹去找那个人。

我们站在路边树下看。看到他们走到那几棵树下,大约有五百米的样子,看到他们从一堆坟茔里拉出一个下地的人来,那人扛着锄头。看着二姑两口与那个人在树下说话,说话声可以听到一点点,但不知他们说些什么,只看到他们指指点点,并不朝这边走。

我想那人没戏了,那人若知道,早就过来了,可能是在分析,可能也不太清楚我祖父埋葬的地方。

事实如此。

等了大约一刻钟,大姑手搭凉棚看了看,问我:“他们怎么不过来?找到人了吗?”我说找可能找到了,但似乎那个人不想过来,估计他也不知道。大姑说:“会找到的,反正是这一块。你放心,肯定会找到的。若是再晚来十年,那可能就真找不到了,知道的人都过世了。”

与大姑说着话,他们就来了,那个男人也来了。二姑爹要我赶快拿出烟来给那人敬。二姑爹也带了一包烟,他先敬了一支,我再敬一支。这样扛锄头人就拿着两支烟。那人点燃了烟,给我们解释说,没埋在他的地上,那块坟地他知道,但具体哪一座他就不知道了,他说带我们去那块坟地。

我们跟着他走,走过了一些田垄,就来到了村边,风景更好,看到一大片竹林,里面多有鸟鸣。他带我们去的一大块坟山,但见坟墓密集,一排排秩序井然。这里肯定埋着我的祖父,他说大约是第一排。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断定大约是第一排,朝向南面。我们踏着没膝的荒草,一座座坟墓扒草寻找墓碑或者其它什么标记。扒到几块墓碑,有的不是,有的缺损了,有的干脆没有墓碑。扒了半天,看来我祖父是没有立碑。我问大姑他们,我的那位在进贤县的哥哥来过这儿没有?他们说不知道。我想他是祖父亲手养大的孙子,他若来,应该立一块碑,或者至少培培坟才是。

看来,上午是找不到了,已经十二点钟,太阳直射下来,我们在荒草丛中。

我给那个引路人又敬了一支烟,他有些歉意地接过去嘟哝了两句就告辞了。

大姑二姑说,先回去吃饭,吃饭了下午再找人,能找到的。我说如果这次不能找到的话,以后再找,麻烦你们细细问问。这些纸啊,就在这儿烧了算了,反正大致方位是对的。大姑说找不到再烧。找不到就在这地方写上你公公的名字,烧了让他来取嘛。

当时还提着那些纸烛鞭炮,我说就藏在这草中,不必提回去了。他们不肯,说提回去,放到你三姑儿子的家里去,就在前面不远。

我们只好怅然地回转了。

走到镇边,往一家人家走去。这就是昨晚到二姑家的三姑的儿子,是继承协议后过继来的罗恒的家,即罗贤辉的家。

也是那种砖木结构的房子,估计是叔公的遗产。因为罗恒已经过继了,是为罗家传脉的,所以一进去,就见神龛上供着叔公、叔祖母及叔曾祖父的瓷像。这叔曾祖父,即是我曾祖父的亲兄弟,也算是我祖先之一。经他们介绍,我跪地便拜,连叩了三个响头。当时我还没有细细分析,以为就是亲曾祖父呢。不过一样,都有血脉之亲,基因相同,如何不跪拜呢!

跪了起来,大姑赶忙给我拍膝盖上的泥土,我用相机将他们的相片一一照了下来。这时罗恒的妻子抱着一个孩子给我们倒茶。算起来,她是我的表弟媳。不仅这些祖像供在此,那家谱也将让他们保存,以便一代代传下去。

坐了一会,我们将香、烛之类的塑料袋放在那儿,就寻幽幽曲曲的小路直接去大姑家。

大姑爹没去南昌,为我他将生意大事也搁下了,正在炉子上掌勺炒菜。三姑也来了,因我的到来,三个姑妈都相聚了。这三个表姑长得一样,身材都较胖,最小的三姑因在农村,脸上较黑。她对我端详了好一会,对大姑她们说,我很像我的父亲,大致是说我的轮廓。三姑说她见过我父亲,我父亲回瑞洪镇时到叔叔家她正在家。

问及找墓的事,去的人说没有找到,吃了饭再去问,大姑依然说肯定能找到的,别急。

饭菜端上桌了,非常丰盛,特别为我做的,大碗银鱼汤。三个姑妈、三个姑爹及我上桌,其他人则搛菜在一边吃。

大姑妈应该是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女儿在娘家带孩子,教中学的女婿也因此在岳父家吃饭。因下午还有事,故都没喝多少酒。大姑爹拿出一瓶余干出的好酒,名字我忘了,是模仿茅台酒的包装,说这酒很好,是亲戚送的,今天开了封。我与三姑爹不喝酒,这两姨老便各喝了一两杯。

吃了饭,我对他们说,照几张合影。我拿出相机,先给大姑妈女儿及外孙子照了几张,又给他们姊妹合了一张,二姑叫来这儿玩的表妹去家里喊大女儿及外孙。

等收拾好碗筷,大家就到后门口去照相,因为那儿是码头,后面的背景是信河和河上来往的船只以及对岸的进贤县和离这不远的罗家村的影子。

喊隔壁的一个人来帮着照,照了小辈的合影,再照全部的合影,然后再照几张各自家里的合影,已到了两点钟了。于是三个姑妈及大、二姑爹和我共6人,浩浩荡荡地去官山村。

走到我所住的旅社门口,他们突然说要我上去休息一会,等他们找到人了再来找我。我想这也好,我是有些疲惫不堪了,便暂时与他们道别,上了楼上的旅社,进去躺下闭目小憩。

小憩时我想,若找不到祖父的坟将怎么办?是否还待一天?是否再找,然后抽点时间去对河罗家村?但是若找到了,必须马上走,再不能让这几位亲戚为我大摆宴席,兴师动众了,他们有他们的事,找到了,将我准备好修墓的钱交与他们,请他们帮忙,然后我就回去;如果找不到,明天也得走,更不能再拖着他们了。请他们慢慢找,我想总找得到的,我的心尽了,愿也还了,虽不圆满,祖宗们(包括父亲)九泉下肯定知道我这份心是诚的。我怕打扰人家,这些亲戚是刚刚认的,不能再麻烦人家。适可而止。

这么想着还未睡着,我听见二姑爹在门外喊我。我开了门,二姑爹说:“走。”

不知是不是找到了,我跟著二姑爹走。走到罗恒家,几位姑妈姑爹都在。我们提了那香烛袋子,顶着依然热力迸射的太阳往官山村去。他们说,我们要找的人在官山村。

过了小湖,沿着来路往官山村走,走进竹林旁的一条大路,斑鸠的叫声在竹林里闷寂地响。在村头看到一位精瘦的老太婆,牙齿都掉完了,问了她两句,她有些口齿不清。这时从竹林的另一条路上走来一个也没有门牙的老头,也粗瘦,牵着一头水牛。

在老太婆的手指向那老头的同时,几位长辈亲戚也把头转向了那老头,并说:“他可能晓得。”

为何“他”可能晓得?是否因为“他”年老些?我未弄清楚这其中的必然性,大姑爹二姑爹已开始去问老人了。

问的大约是你知不知道罗瑞生也就是梦哥的坟?死了十几年了,有十五年左右了。

老人被问的时候手上的缰绳掉了,那牛就快速地跑进竹林,吃竹林边的一些什么植物。老人的话比较多,在问的时候没牙(仅剩一颗犬齿)的嘴一直在嘟嘟哝哝。问完后他马上说:“晓得,我晓得,罗絮生,罗财生来葬的呀……”我只听到他说罗财生,罗财生是我叔公,的确是他一手操办的我祖父的葬事。

他这一说我的三个姑妈及姑爹们都高兴起来,用普通话对我说:“找到了,找到了!”我说:“找到了么?他知道么?”他们说:“他知道,他知道你公公的墓。”然后要人帮忙去替老人拉乱吃东西的牛。

牛拉来了,我们就从竹林旁的另一条小路往那坟地走。我们去的地方正是上午那个扛锄头的中年人告诉我们的那一块坟地。

他们一路兴奋地说着。我断断续续听到老人似乎在说我祖父下葬时他在场,他知道一切,哪儿埋哪个人,他都心中有数,他整日整年在这儿放牛。

二姑爹、大姑妈一边同他说话一边告诉,去年也是一个人来寻坟,也是他带着去找到了,他什么都知道。

这样就走到了那坟地前,在第一排茂密的坟堆旁我们一路扒着,那老人牵着牛在前面。大姑爹很兴奋,说大致是这里,这里埋着许多罗家人。他扒出一块磨损了的碑,然后发现了一个“军”字,他马上说,这是“运”字(繁写的运字)。他说“运”字时不太准确,我初时没听清,这“军”字与罗家有什么相干。直到完全听清他说“运”字时,我才明白这“军”字下面的那个“辶”已经因年月太久被风雨啃啮了。这“运”字的辈分,我在家谱里见到过,即是我的曾曾祖辈。我的曾曾祖父的谱名即是“运块”。看来这墓很有些年头了,且果真是我的亲人们。

在第一排坟的最东头,老人乍乍呼呼地指着一个小土堆说:“这就是罗财生来埋的……”大约是说这些话。

“就是这里就是这里。××也说了你公公的坟在一条路边。”大姑指着坟边一个窄沟过去的一条小路。她说:“这老人说过去路很宽,现在变窄了。”我赶忙给老人递烟,大姑爹也给老人递烟。

这高不盈尺的小土堆,就是我祖父的坟吗?没有立碑,坟上长满了各种摇曳的青草,还有一种葛藤,稍碰就割手。

就是这里吗?我想是的,十几年没人培土,能保留有这么高是真实的,若是太高,那倒值得怀疑了,证实了这十几年,谁也没有来过。这坟,这祖父的魂冷落寂寞在这儿,已经有十几年了,他是不是绝望了,绝对没想到会有孙子来看他?

我有些疑惑,说是不是再证实一下?但那老人说得很肯定。于是长辈们忙了起来,从里面拿出纸啊香啊烛啊鞭炮啊,先点燃了那有至少千万元的冥钞。大姑在给另一个世界的我祖父说着话,说伯伯,你的孙子陈应松从湖北到江西来看你来了,来给你烧钱了。

我有些激动,眼有些湿润,但没哭出来。我跪下了,跪在有人种的一窝南瓜上,那秧子正在我祖父坟前。磕着头,手拿着一炷香,我说:“公公,你不孝的孙子来看你来了,给你烧点钱,你好在那边用。”

我跪在地上,烧那些纸钱。帮着烧纸钱的二姑爹、二姑妈边烧边用棍子拨弄着以便烧透。这与我们湖北风俗不同,湖北烧纸是不允许拨动的,拨动了就乱了,钱就无法用了。烧着纸大姑妈把点燃的香又分散一炷炷(三支)插到周围的坟堆旁,说是让他们好好照顾照顾你公公。这风俗跟湖北一样。

烧了纸,他们就起来了。我听大姑妈在我磕头时说我磕得蛮好,很懂这些规矩。

然后他们说也给伯伯磕个头,便在我磕的地方依次磕了头。然后起来放鞭炮。

这鞭炮又是万字响的,炸得很脆,很猛烈。炸鞭的时候牵着牛在一旁较远地方的老人嘴里还在一个劲嘟哝,等鞭炸完了,他似乎还在说着。他的话我开始听不明白,但大姑妈听明白了,后来我也听明白了一点。他说罗瑞生的儿子我认识,我们小时一起钓蛤蟆,他当兵出去了,到了湖南。大姑妈说,这老人还是你父亲小时候的玩伴呢。我说真的吗?真有这么巧吗?回老家竟然找到我父亲儿时的一个玩伴了,而且又是他领我们找到了祖父的墓。

大姑妈二姑妈对那老人说,当兵出去的叫罗茂林,这就是他儿子,从湖北来寻亲的。老人啊啊的好像知道了我的身份。我也兴奋起来,觉得是父亲在冥冥之中相助我这次归乡寻祖墓,冥冥中把我带到他儿时的玩伴面前。我记起包里还有几包烟,便拿出两包来,塞进他的上衣口袋里。我看他抽的烟很差,这红山茶虽差一点,但他肯定没有抽过,舍不得拿五块钱去买包烟抽。老人礼让了两下,收下了。我说您真认得我父亲,跟他钓过蛤蟆吗?他说真的,我们天天在这里钓蛤蟆。他用手示意怎么钓。我想到父亲就曾在我们小时候经常领我们下乡去钓青蛙,用一根竿子,一根线,不需用钩,用线穿几根粗大的蚯蚓,缩成小坨,就这么钓。青蛙咬着蚯蚓了就不放了,你再用另一只手握着布袋子,袋子口用硬篾做成椭圆形,好将青蛙放进袋中,青蛙进了袋才松口,这时你拿出线来,把口袋的口抓紧,这青蛙就钓成了。塘里的黄肚蛙,芝麻地里的菜蛙,都钓。芝麻地的菜蛙个大,也贪婪,很好钓,把那缠有蚯蚓的竿子线往芝麻地空隙上下点动,蛙就会一口吞了蚯蚓。我说我父亲是喜欢钓蛙,是这样钓的。而父亲的确是抓壮丁去当兵的,先确是在湖南,后来到了湖北,我们那儿是湖南与湖北的交界地。

大姑妈说你带的相机里还有没有胶片,有胶片跟你父亲的朋友照个相。我说好好,便拿出相机,让他们帮我们照了一张相。這些年,我是第一次跟农民照相,第一次跟放牛的农民照相,第一次跟老农照相,而且是跟远在江西的父亲儿时的玩伴照相。我问了问老人的年龄,70多岁,我父亲不死,也正好在他这个年纪。看来做农民比做手艺的寿命长多了,虽然他没能吃个什么,抽个什么,人干瘪得一把骨头,但骨头硬朗,没灾没病的样子,至少还可以活个十年八年。而我的父亲抓壮丁出去,成家,抚养一群儿女,操心;裁缝手艺也熬命,高血压、痔疮、胃病,一身的病;而且经受了一次次审查(怕是国民党潜伏在大陆的特务),因外乡人被人欺负,全家下放,然后回到镇上又逢单位垮台,在大街上摆个小缝纫摊风吹雨打,然后就是到县城后因没有房子四处搬家。这样的折磨,如何能颐养天年!最后长眠在异乡的土地上,没留下只言片语。他是想回家的,在他死后,我妹妹拿出他存的一百五十元钱,这钱是我们平常给他的零用钱,他舍不得花,攒着,说攒到一定时间想回一趟老家。他起这个心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死了两三年了,他没能去安葬自己的老父亲。我们没有察觉我们父亲心中的遗憾,我们都在外为生计奔波。他终于没能回去,现在他的儿子替他还了这份思乡债。

我与老人照了相,又与几个姑妈姑爹照了相,这儿的风水我认为不错,祖父的坟虽无人培土,但他长眠在这儿,是会保佑我们湖北子孙的,会保佑罗家的后代。因此我磕头的时候也是这么叨念祈愿,祈愿他保佑我们,保佑孙子辈们都清清气气,平平安安,个个考上大学,大姑妈在旁也是这么替我祈愿的。

照完相,我从兜里掏出一千元钱来。我记得这是所有的钱了,我想留点路费,抽出两百元,将八百元交到大姑妈的手上。说,我祖父的坟就麻烦你们帮着修修了,我这次又不敢多待,你们看怎么修,这钱肯定不够,但这是我表示修墓的诚心,回家后我再寄钱来,反正要立个大碑,然后周围砌石头,以防雨水冲刷。

大姑接了钱,说我们一定修好,不过这只有到七月半和清明两个时间才能修。如果钱不够,我们再出一点,也是我们的伯伯,一样的。我说钱我不要你们出了,千万千万,钱我们出,你们帮忙找修墓的人就行了。

我看了看大致的地盘,不过一米五不到两米的方圆。我说,石头就是这儿的红石头,很好,砌几层便可以了,至少砌五层吧,不要很好,也不要太差,反正修个中等即可,以后我們再回来扫墓。

几位长辈说着我心好,有良心,说一定把它修好。然后估算着石头、石碑、找石匠和运土的人。说这儿运土很远,要用手扶拖拉机拖,我说很远也要拖,钱的事好说。祖父生前我们未能尽孝,死后一定要修个像样的墓。这是祖坟啊!谁人没有祖宗!我说修好后,以后我还想在这儿为父亲修个衣冠冢,将他遗留下来的剪刀呀,衣服呀,弄一点来,也立个碑,让他们父子团聚在这里。长辈们说你这事想得周到。我说过去曾想过把父亲的骨灰运回来,但现在看,骨灰就不运了,放在那儿一样,我们过年过节可以去墓上看看。

商量了一会,我从包里拿出一个牛皮纸信封来,在祖父坟前挖了几把红土放进信封里,准备带回湖北去。那土红红的,这祖坟上的土,有先人的气息,先人的佑护。把土装好后,我终于舒了一口气,作揖辞别了祖父的坟,走了。临走时我说,公公,您在这里安息,您的孙子回湖北了,我们一定把您的墓修好,您多保佑我们,我们会经常回来看您的。

那时候夕阳已经西下,官山村已升起了炊烟,牛的哞叫,晚归的锄地人,到处是袅袅的烟岚,给人说不出的惜别和挽留之意。

“这儿风水真是好啊。”我心里还在叨念着。最后看了一眼那默默送我们回程的祖父的坟地。似乎看到了祖父的目光,虽然我连祖父的照片也没看见过。

回去的路上,大家心情都很高兴,姑妈姑爹们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他们说,找不到,他们心里也不舒服,那时候,的确他们也没管这事,一切都是他们父亲办的。我说找到了就好了,今天下午特别顺,肯定是祖父与父亲在暗中相助。他们说是的,的确也是巧,不仅一下找到了,还找到了你父亲的朋友,真是没有想到的。大姑妈说,我们满街的人都在说你们这一家好啊,你们有良心啊。我说哪里,本来早该来的,现在来迟了。

到了镇上,三姑妈邀请我明天到她家去玩。这时候我已经决定明天回家了,我说明天我就回家,只好再来时到您家去玩。罗家村也去不成了,罗家总谱,我请大姑爹你们方便的时候给我复印一份寄去,把我更正过的我们这几个的情况也转记到总谱上去,如果总谱有我的名字的话。大姑爹说肯定有,这总谱是叔公他们重新修订的,叔公在罗家村搞了三个多月,支谱上有,总谱上不会忘记,你是叔公最亲的人,怎么会没有呢。我说有就好,有就好。我说准备乘明天早晨七点的快班船去南昌。我的事基本办好了,心也轻松了,找到祖父的墓,烧香、磕头,然后交代请他们帮着修墓,这些事,在一天内全都办完了。

回到镇上,大姑要我晚上去她家吃饭,我说算了,就在二姑家吃点稀饭就行了,因为今天太累,又太热,没有什么胃口。再者我想去问问明天早晨的快班船究竟什么时候开,能否售隔日票。

到了二姑妈家,见天尚早,就去候船室问船。候船室的人说,是明天早晨七点的船,但不卖隔日票,你明天六点半来就行了,肯定买得到票。

我掏了掏各个口袋里的零钱,发现还有两百块,那准备修墓的一千元中抽出的两百元就没必要了,反正还有路费,我决定将这两百元再交给大姑妈。我经过老街的时候,许多的银匠铺还在叮叮当当地敲打着银器,我在一家银铺里看了看,那些银器吸引了我,我问是50元一两,这比湖北便宜了许多。有一种银锁让我不忍离去,我决定买一件,父亲故乡小镇的银锁,作为我回老家的纪念。我让店主称了一下,他用那种特制的小秤称了称,刚好一两,加工费35元,一共85元。我便买下了,锁的样式是那种老屋的老锁,这种饰物现在很难见到。我买了银锁,去大姑妈家,还想拍两张父亲故乡小镇码头的照片。大姑屋后的码头左右,很有古老水码头的味道,家家的石阶都十分讲究,泊着许多船。轮船码头很热闹,但那儿的垃圾成堆,而且连绵不断,垃圾就这么倾倒进水里,使得码头成了最肮脏的地方。我十分遗憾地想到这个镇的官员们,可能从南昌回来走下轮船,看到这古老码头堆砌的巨大垃圾堆已经十分习惯了,还是一种风景吧。他们完全可以把这些河边的垃圾运到别处去,也不会花多少钱。当然了,他们还可以把街道修修,还可以弄几个公共厕所,那样,小镇才会更像小镇,更美丽,更有古风,更让远方的游子怀念。

我去大姑妈家,将两百元钱给了她。她说你没有路费怎么办?我说我一看口袋还有不少的零钱,两百元左右,完全够了。我说这件事真是麻烦大姑妈了。她说没事的,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我说余下的钱我回去就寄。大姑爹便给我粗估了一下,要修一米五高的石头围墙,一块石头从山上运来,尺寸多少,价格多少,碑多少,大约要一千多元,还不包括运土的土钱。我强调说钱的事肯定不是问题,我想能否七月半修了算了,如果这儿的风俗可以修墓的话。大姑爹说到时看。

我拿出照相机,去大姑妈的屋后拍了拍那儿的码头照片,船家的照片,给几个表妹表弟拍了几张,我自己拍了几张,又与他们合了影。那时的码头上有许多女孩在捶衣裳,船头有人生起了炉子在煮饭,那码头又沧桑又安详,就像许许多多还活着见证了历史的小镇老人。这里的老人都是这么一种神态,这里的老人在古老的店铺里,和善、亲切。

我去二姑妈家,二姑妈在熬绿豆稀饭。我见相机里还有胶卷,就喊老表们照相,给老表和老表的孩子照了几张。这时候天色已有些暗下了,二姑爹又喊了左右隔壁的孩子,一共大约七八个,站在对面人家的斑驳墙下,站在几片桨和渔网旁,有些害羞地合影。这些小时伙伴的合影,数十年后,将会成为最好的纪念,最好的话题。我想到如果我的父亲儿时有这么一张照片的话,我今天的寻找就会更有意思,会找到更多的故事。某一个瞬间的合影会让人记起前后的许多往事,但愿这张照片给这些小镇新一代孩子们留下快乐的故事,回去我要按人头一人给他们洗一张。

照完相,电来了,灯火通明。在二姑妈家吃了绿豆稀饭,二姑妈又给我加了一碗银鱼汤,里面全是银鱼,要我当饭吃。我说我吃不下,硬是让他们留下了半碗,才将这银鱼吃下去。二姑妈对我说,我们两家各给你买了两斤银鱼,一共是四斤。我连忙说这哪行,我要这么多银鱼干什么,银鱼又贵,我说我不要。二姑妈及二姑爹说,那你得要,带到湖北去。

吃了饭我等了一会,大姑爹就来了,他们要一起送我去旅社。我走时,二姑妈说明天六点钟到她这里来吃早饭。我说肯定吃不下,太早了,反正到南昌只有两个小时,到南昌了再吃不迟。他们不允,非得让我来吃早餐。我说到时看吧。

二姑爹陪我去旅社,已经到了八点多钟了,因来了電,街上一片灯火辉煌,人都在街上行走,几家歌舞厅正传来音乐。我们去二姑爹的姑爹家拿来了复印的家谱,二姑爹与他亲戚说话,我先与大姑爹上了旅社的二楼(就在斜对面)。刚坐下,二姑爹就带着他的姑爹来了。二姑爹向我介绍说,这是熊光梅,开书店,也写些诗词之类的。这老者年龄也就在六十开外,显得很有精神。我给了他一张名片,他说喔喔专业作家,他不过是业余作者。我提到楼下医院的段医生,他说他也写点诗词,不过我发表的作品比他多多了,我“文革”前就发表作品,前不久还参加了九江一个诗词的庐山笔会,花去了大几百元呢。这个顺意斋书店的熊老先生说到他“文革”受苦,说到他家里的藏书,竟达几千册,让我羡慕不已,惊叹不已。这个看不到一个书摊的上万人的小镇上,还有藏书如此丰富的人,证明瑞洪镇不光是一个手工业兴盛的码头,也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人。

我给他谈起我这次是参加一个笔会,叫三名楼笔会,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三省作协共同举办的,湖南、湖北、江西。我拿出我们在共青城的合影照片,背后有祝三名楼笔会圆满成功的横幅。我谈起江西的作家和作协的负责人陈世旭,我告诉他们,他写过《小镇上的将军》,与我是武汉大学校友。他也谈到瑞洪镇的一些情况,说瑞洪镇只有个诗社,写古体诗词的,没有文化站,余干县写东西的人也不算很多。我说我本想去拜会一下镇里的领导,看来没时间了,另外我也没带太多自己的书,就三本,给了大姑二姑。谈着谈着,熊先生竟说出他与我祖父是好朋友,说他从农村落实政策回来时,我祖父见他脚上的鞋破了,把自己的一双大半新的胶鞋硬给了他。他说我祖父是个好人。他说他经济条件好了之后,也回报过我祖父,有时给祖父五块十块的。我说那真感谢你了,我祖父在世时靠了你们的照顾。他说那是应该的。

谈到九点多钟,大姑爹说应松累了,我们走吧,让他洗了早点睡,明天很早的船。三个人就下楼了。我送走他们,洗澡、洗衣,然后上床。

这一夜夜蚊特多,房里的电扇又没有变速器,以最大的转速运转着。我将洗好的衣服让老板娘用洗衣机甩干,晾在电扇下,不一会就吹干了。我只好关了电扇睡觉。但一关电扇夜蚊就来了,不关电扇,又很难入睡。我选择了关电扇,让蚊虫咬。

迷迷糊糊地到五点多钟,我就起床了,洗漱、如厕,然后在六点钟时,朝二姑妈家走去。我本想在一家卖银鱼和针公鱼的店铺里买点针公鱼的(听说很便宜,几块钱一斤),但遗憾的是,这家铺子未开门,我只好作罢。等我先去码头买票时,在候船室正看到二姑妈在帮我买票,我阻止了半天没用,票已经给我买了。然后她说,你快去我那儿吃稀饭。二姑妈先走,我拿着她的票,走出候船室,总想着这不行,这不好,在候船室旁的副食店里,我留下一点路费,将剩余的钱买了两箱纸盒包装的南昌啤酒,两箱冰茶,两袋麦片,让店铺的老板叫了个板车,拖到二姑妈家。

去二姑妈家里,大姑爹大姑妈已经等候在那儿,见我让板车夫背着这些东西,埋怨我又花钱。我说反正还有路费,反正买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钱就这么多了,两家的姑妈姑爹们昨天陪我跑了一天,还给我买船票,让我不好意思。这时大姑妈给了我一大包银鱼,说是他们两家送的。二姑爹拉开我的包要装进去,但包装不下。我说这东西太贵重了,我不敢受啊。他们说你给我们买了这么多东西呢,反正是瑞洪的特产。我无法推却,只好连声说谢谢,说拿回去了就分给母亲和几个兄弟姊妹。大姑妈说应松你良心好啊。他总是说我的良心好。

早餐说吃不下,还是买了,又是一碗银鱼。只好吃了下去。接着就是四位长辈送我到码头,上了快班轮。大姑妈又给我买了香蕉和桃子。我说我提不下了,不要,但还是塞给了我。

船上的乘客很多,一会就上满了,就准备走。我走出舱谢别四位长辈,要他们回去。大家的心情都不好受,都似乎有说不尽的话。我的话主要是拜托他们修墓。他们则说等墓修好了,要我们一家人都来玩玩,要我母亲也来。我说好好,一定来,一定会来的。墓修好了,肯定是要来扫墓的,可能不会一起来,因为各人有各人的事,不会那么凑巧,但每个人都会抽时间来的。

船就开了,这快艇就是汽艇吧,座位舒适。我与他们挥手告别,坐到座位上,一会船就经过大姑妈的后门。这码头,这有垃圾也有数百只船舶的码头,这有楼房也有古老青瓦房的码头,这有人用吊桶从屋后吊水上去洗衣的码头,这父亲的小镇,这祖父和我祖先的小镇,我就这么在早晨凉爽的风中走了。我发现我的心很平静,没有很冲动的东西,平静得像一些下山的香客,朝圣过后的平静,我的心就像这河水,这早晨的从鄱阳湖里吹来的风。

船很平稳,不一会就看到了对岸进贤的罗家村——这便是我们罗家的祖居地,我们的血脉就是从这儿开始的。安静地在堤内排列的罗家村,房子似乎很多,青瓦白墙,错落有致,真是个大村。我现在才真正找到了我的来历,我的出处,这几十年我在文章中所说的“我总有一种像漂泊在太空中的无名砾石的感觉”消失了,我丢失祖姓的羞愧消失了,我对祖先的故土望而却步的怯懦消失了,我终于回来了,看到了一切,我踏实了,我的心里充盈着一种美好而安宁的感情。

再见了,瑞洪,再见了,罗家村。我现在突然明白了,当我再走向世界,我知道,哪儿有始终注视着我的人和魂。我心里这么微笑着念着,憋了两天的泪水,终于淌了出来。

猜你喜欢

姑爹大姑祖父
余长生告别了他的土地
班上来了“大姑”“小姑”
祖父瓷
姑爹是名65年党龄的抗美援朝战士
那晚的炊火
祖父的一封信
大姑奶的时髦生活
鸡犬不宁
我们紧握手,一辈子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