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信用理论及当代价值探析

2019-03-22黄慧微沈涛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商业信用信用

黄慧微 沈涛

摘要:信用是马克思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强有力工具,与货币、生产过剩、价值论共同构建信用与危机的批判性理论体系。信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信用理论对于防范市场经济发展中蕴含和潜在的经济风险,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通过梳理马克思货币、信用在总生产过程中与经济危机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机理,结合VAR模型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联动效应分析,有利于我国的信用发展。

关键词:信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虚拟资本

中图分类号:F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9)02-0007-06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极具批判性、系统性,屡屡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相伴进入大众研究视角,然后依旧是“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中扮演着一个核心角色,而与此同时,它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为薄弱和最少得到阐发的领域”[1]。当下资本主义以全球金融为主导的生产方式和积累途径下,经济危机越来越表现为金融危机(货币危机),而马克思的货币内生理论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派的货币主张不同,更能解释当今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爆发的周期性。虚拟经济泡沫、债务风险、生产过剩等问题的凸显和广泛关注,为马克思经济学的信用、危机理论重新注入生命力。回溯和梳理信用、货币、危机理论,对当下我国防范、化解信用扩张风险、稳步去杠杆、促转型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信用理论概述

马克思的经济学信用理论产生、成熟于19世纪40年代初至50年代末,在扬弃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和庸俗经济学家信用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利用19世纪英国丰富的信用发展资料,植根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从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路径阐述信用起源、发展、性质、本质和价值,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这一科学的信用理论体系包含了三个层面:一是以货币理论基本内核分析信贷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在社会总生产中的作用机制,从“体”“相”“用”三维度透视货币循环如何传导至经济边界,形成经济周期波动;二是信用扩张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冲突凸显,扩张的信用货币为盲目扩张的生产提供了资金条件,加大了供给产品数量、质量与需求不相匹配的可能性,当货币回流中断,要以货币的表面形式保证商品的价值,就会出现商品价值的犧牲,经济整体受损;三是资本积累背后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趋势,结合欧洲商业危机的爆发和应对,揭示了信用关系背后的阶级利益矛盾和资本历史演化规律。

信用的概念界定。马克思研究了19世纪英国信用制度发展,对信用做了较为全面而完备的概括。马克思认为,信用是经济上的一种借贷关系,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让渡。“这个运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它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流通的特殊‘价值运动[2],它主要是一种包含“借贷”“报酬”等经济维度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运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并引用图克对信用(信贷)的解释:“信用,在它的最简单的表现上,是一种适当的或不适当的信任”。[3]具体的,通过生息资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揭示信用的外延及其扩展形式。生息资本(G-G′)以“物—物”关系掩盖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关系,典型的“资本拜物教”特征,商业信用是以财产、人的信誉为承诺的跨期支付行为,银行信用是本质上的货币经营业。马克思也从伦理层面界定了信用本质,以信用货币的拜物教特征对人生命“本真性”的异化和控制,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信用实际是一种“在人对人的信任的假象下面隐藏着极端的不信任和完全的异化[4]。但是马克思的信用理论主题明晰,着力点在经济领域,且只考察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范畴。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了信用的产生和作用。信用产生和存在根本来源于商品经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发展,是历史范畴。当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作为货币借贷媒介信用应运而生。马克思认为,信用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信用对资本主义生产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一是促进利润平均化过程,信用能够使货币的支付只能在流通时间和空间上位移,从而使整个阶级的总资本更易于在不同的领域间进行分配,促进了利润率的平均化;二是信用可以节约流通费用,促进股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加速资本的集中;三是提高资本积累,马克思曾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信用对资本积聚和集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他说“一种崭新的力量—信用事业,随同资本主义的生产而形成起来……但是很快它就成了竞争斗争中的一个新的可怕的武器,最后,它变成一个实现资本集中的庞大的社会机构”;四是促进了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信用制度推动了资本的社会性质的实现,股份公司“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财产,是直接的社会财产”;五是节省流通费用,“相当大的一部分交易完全用不着货币。”另一方面,信用也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带来种种消极影响,潜藏着经济危机发生的危险性,导致资源配置失灵[5]。关于危机,马克思极为深刻地指出:“一旦劳动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商品的货币存在,从而表现为一个处于现实生产之外的东西,独立的货币危机或作为现实危机尖锐化的货币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6]。

马克思信用理论除了具有系统性,也是开放性、动态性的理论。在批判地吸收其他优秀成果的同时,也在经济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信用理论仍需继续深入研究和发展。在我们当下的经济水平和模式下,显然有些基础理论是需要补充和创新的。例如,金融衍生品的价值构成问题、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商品货币关系等。同时,要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信用理论的应用价值,具体政策主张、微观信用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决策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马克思关于信用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生成理论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其深刻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对抗性财富分配制度导致了消费不足。信用在推动社会财富积累的同时,也强化了财富作为社会财富和私人财富的性质对立,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劳动者的消费界限被极大挤压,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信用作为一种预先消费,延期支付,是下一阶段的消费透支,随着积累的不断扩大,必将日益濒临消费极限。所以说,“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当再生产“这种现实买卖的扩大远远超过社会需要的限度这一事实,归根到底是整个危机的基础”[7]。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穷人命苦的根源,入木三分地阐述了危机全过程的完整逻辑,也似乎在历史时空中早早驳斥了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将金融危机归咎于“有效需求不足”的论点。

信用制度加大了资本主义危机的可能性。信用在加快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似乎与资本主义危机根源融为一体。投资扩张导致生产无限扩大。“如果说信用制度表现为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它所以会被强化,是因为很大一部分社会资本为社会资本的非所有者所使用,这种人办起事来和那种亲自执行职能、小心谨慎地权衡其私人资本的界限的所有者完全不同”[8],再加上当所执行的资本量不是他实际或者名义数额,而是被信用制度扩大的社会资本额,在贪婪的增值属性推动下,在某一容器达到极限后,不断寻找着其他投资领域,一步步逼近生产和消费边界,加剧着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危机不仅形式上表现为生产过剩,还有与生产过剩伴随的信贷收缩、信用萎缩、物价紧缩等诸多次生危机。

(二)货币运动与货币危机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丰富,包含了货币的起源、本质、职能和规律一系列基本观点。马克思将信用创造理论、货币内生理论统一到社会总生产中分析危机,形成了一整套缜密、系统的分析框架,明确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生产、商品价格总额之间的内在规律,进而揭示了作为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与信用危机之间的必然联系。价格下降会使利润降低,当降到一个不能接受的程度时,危机就有可能产生。整个过程是货币贯穿商品生产过剩和资本主义信用扩张这两个前提条件的运动轨迹。首先,关于价格,马克思透过货币供给背后的生产、交易再生产过程,指出货币流通量是由商品数量、价格、流通速度等交换环节的要素决定的货币内生观点,在流通速度一定的前提下,“价格的高低,不是因为有较多或较少的货币在流通,相反,有较多或较少的货币在流通,倒是因为价格高或低”[9],驳斥了通货学派从货币数量影响价格出发寻求摆脱危机出路的主张。其次,分析了信用货币的运动与货币危机。信用货币的产生源于货币支付手段职能。信用的演进恰恰是资本主义体制下最高级和最抽象的货币展现形式。一方面,信用关系是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一种经济关系,资本主义信用的发展是跟随资本主义经济过程中的债务以及债权的延伸形成的,多个债务主体形成信用链条,反过来,又会影响货币流通。另一方面,货币在很大程度上被信用经营和信用货币所替代是有條件的,即信用货币的名义价值额要绝对与现实货币相符。“在危机时期,正好相反,现金货币准备量通常不能满足支付需求,信用主义会突然转变成货币主义”[10],信用会要求马上兑现为现实的货币、独立化的交换价值和作为抽象财富化身的货币,货币短缺越严重,现代商业依赖的信用基础受到破坏和动摇越强烈。就像马克思讽刺的指出“货币主义本质上是天主教的,信用主义本质是基督教的...对只是作为自行增殖的资本的人格化的各个生产当事人的信仰,正如基督教没有从天主教的基础上解放出来一样,信用主义也没有从货币主义的基础上解放出来”[11]。

(三)信用制度与货币危机

信用制度既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世界贸易,也加剧了生产过程的波动,加速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爆发。

1. 商业信用中的投机风险。马克思以汇票为例来说明商业信用创造虚拟资本。汇票通过背书可以在商人中间以定期支付凭证的形式绝对地作为货币发挥职能,票据流通是商业信用的基础,票据流通是在产业关系之内发生的,在商人、生产者、消费者之间通过预付、应付的形式,相互之间借入或贷出货币或产品(产品为主),产业关系错综复杂。商业信用的危机形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汇票反复贴现而购买商品。马克思以《曼彻斯特保卫战》中的伦敦与印度交易为例,指出有些信用本能够获得贴现的印度商行,选择用购买一批不具价格优势的砂糖来签发新的汇票,弥补之前向伦敦某商行签发的即将到期的10个月汇票,同时,贴现公司只要有充足的货币就会凭提单为商行汇票任意随意贴现。另一种是投机汇票。商人购买后向经济人签发汇票并贴现,经纪人以商品和提单向银行获得贷款,甚至有的商品在加工过程中已经抵押给第三者了。

2. 银行信用紧缩与支付风险。银行信用是货币在商品流通中独立出来充当债权人和债务人生产活动融资的中介。银行信用规模不再像商业信用那样要受到单个资本家个人资本量的限制,信用货币的绝对量远远大于流通中的纸币数量。经济繁荣时期,信用通常发展惊人,使经济处于表面上的“非理性繁荣”,停滞时期,信用会严重紧缩。生产经营者手中的一些资本回收之后就不愿再投放,宁愿牺牲利息,也不拿资本去冒险,从而银行正常的资金融通业务直接缩减。另外,资产会紧缩,“货币将会突然作为唯一的支付手段和真正的价值存在,绝对地和商品对立”,商品会全面跌价,并且难于甚至不可能转化为货币。事实上,“正是信用制度在繁荣时期的惊人发展,正是对借贷资本的需求在繁荣时期的巨大增加,以及这种需求在繁荣时期的容易得到满足,造成了停滞时期的信用紧迫”[12]。

(四)生产过剩与货币回收风险

无论是生产和投资的过剩、结构性失调与普遍过剩还是资本过剩与积累过剩,最终都表现为商品价值的货币无法顺利回到经营者手中。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交易,市场机制的核心是“货币”,生产过剩外在表现为过多的产品对应过少的货币,商品价值无法通过交易转化为货币价值,货币回流中断,从而影响经济正常运行。马克思认为,货币危机通常是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先导和表现,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生产制约流通货币量的规律。马克思的货币流通公式PQ/V=M,商品价值总量的变动将会同步反映到货币流通量上,而且商品价值量变动所引起的货币量变动仅指的是流通中的货币。所发行货币的一部分作为通货的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另一部分以货币资本的形式进入商品投资和虚拟经济领域。一旦过多的货币作为借贷资本投入生产或者流入虚拟经济,在发行货币量一定的前提下,流通中货币量必然相对不足。伴随商业票据、债券等信用货币的扩张性积累,观念上的货币膨胀,信用关系随产业链一起蔓延,生产部门间的供求比例不平衡出现,部分产品过度生产,继而使大量资本被冻结,在复杂、细化的社会分工下多种产品间交叉重叠,一旦A节点的资金链断裂,B与C的货币回收也会受到影响,形成与生产过剩危机共生的信任断裂风险,共同产生了资本主义的总危机。

(五)信用贯穿、推动了虚拟资本发展

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够带来预期收入的资本,不与贵金属储备挂钩的纯粹价值符号,本质上是生息资本,而生息资本是与信用共生存、同发展的。因此,虚拟资本的基础是信用,信用制度贯穿虚拟资本运行过程。信用制度对生息资本的强化,推广了收入资本化的观念,并有了银行等金融机构这一经销渠道,同时信用促进的股份公司成为合格主体。除了分析虚拟资本的具体运动形式,马克思早早预见了虚拟资本可能出现的问题。他指出,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关系密切且复杂,理论上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并反作用于实体经济,但作为一种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价值易激发人的投机心理,虚拟货币就转变为远离实体价值的虚拟资本。

三、我国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的联动效应

本文选取2007—2016年相关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的联动效应,探究我国经济发展中信用创造的促进作用与可能存在的风险。部分参考了马克思信用理论分析中的主要金融工具,选取了金融发展规模(M2/GDP)、金融发展效率(存贷比,FE表示)、代表虚拟资本的债券市场发行与GDP之比(Bond/GDP)、国内生产总值(GDP)四个指标,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和wind资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一)数据平稳性检验

为防止各类数据的差异性波动大,对原始时间序列取对数后,采用ADF检验方法检验数据平稳性。检验类型的确定,依据SC准则选取,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可见,在5%的置信水平下,原序列GDP、M2-G、Bond-G、FE的ADF值均大于临界值,未通过检验。需做一阶差分后再进行ADF检验。表1可知,一阶差分后序列的ADF值均小于5%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通过平稳检验,原序列为一阶单整即I(1)序列。

(二)协整关系检验

在I(1)基础上,进一步确认变量间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本文采取Johansen方法,首先确定最优滞后阶数,初步建立VAR(1)模型,根据SC最小准则以决定最优滞后阶数为2(见表2)。

確定最优滞后阶数后,在VAR(1)模型的基础上,确定变量间的长期协整关系。通过比较AIC、SC和LogL数值,检验类型选取了有截距项、无趋势项的协整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两种检验结果可见,迹统计量检验和最大特征根检验5%置信水平上的临界值均小于显著性5%下的临界值,接受原假设,故这些变量间至少存在1组,最多存在2组协整关系。本文主要分析一个协整关系,协整方程如下:

LNGDP=0.145 7LnFE+0.236 2LNBond-G+0.324 7

LNM2-G(1)

协整方程描述了变量间在统计学上的长期作用关系,但要进一步考察变量间的短期偏离和修复至均衡的作用程度,需进行VECM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建立短期动态方程。表4列出了ECM模型的相关信息。

LINGDP=-0.27ECt-1+0.130DGDPt-1+0.539DM2-Gt-1-0.825DFEt-1-0.216 61DBond-Gt-1(2)

由表4可知,误差项回归系数0.274 738为负,说明变量具有反向修正作用,即短期内当经济增长与债券规模、金融发展效率的关系偏离长期均衡时,这种偏离会在下期得到修正。金融发展规模为正,结合近10年数据,M2/GDP由1.49上升到2.03,逐渐接近224%左右的比例上限,反而抑制经济发展。良好的经济运行需金融发展效率的提升,而非规模,但这是长期、系统的过程,故而在短期波动中无法体现。按照马克思的货币内生观点,货币资本规模源于经济系统内部,一旦货币“更多的作为人的产品同时又作为人的非产品同时出现,它的存在要素越不是天然生长的而是人制造”[13],市场内在系统力量就会受到扰乱。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上述协整关系已通过检验,接下来采用格兰杰检验方法进一步确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5。

由表5中的P值结果可知,拒绝了M2-G,Bond-G与GDP的原假设,即格兰杰M2-G是GDP的格兰杰原因,实债券发行是实体经济的格兰杰原因,这与向量自修正得出的结果也是一致的。

(四)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

为了研究信用创造相关指标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采用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

FE在受到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后,对GDP的影响在第3期达到最大为-0.034,后期逐渐减小,但一直为负值,金融效率的提高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相反,金融规模在长期内抑制实体经济。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前,信贷增长一度远超经济增长,被西方学者称为“无信贷增长”,由结果可知(见图1、图2),我国加杠杆过程中也存在类似情况。债券对实体经济增长是波动的,对经济增长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最后,通过方差分解描述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贡献程度。金融发展效率贡献最小,债券发行略高,金融发展规模贡献较大。符合我国当下债务杠杆率攀升至280%,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埋下隐患,其中房企债务居行业首位,2018年已进入第一个偿债高峰,存量债余额仍有约1.4万亿元。

上述VAR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债券市场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长期看金融发展规模抑制了经济增长,而金融发展效率和债券市场发展则促进了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效率贡献率不高,有待提升。

四、对我国信用发展的启示

实证部分考察了我国金融、债券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反映了金融资本过度深化对经济的不利影响,恰如马克思辨证的看待信用为“适当的或不适当的”。马克思详细地阐释了信用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的关系,对信用制度与生产力、社会的系统描述是信用研究中的里程碑。马克思的信用思想,不仅具有历史的解释能力,而且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1. 以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为指导,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凯恩斯货币理论揭示了有效需求和利息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宏观干预的货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依然未能阻挡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VAR模型分析中以M2/GDP代表的我国金融规模已接近上限,需要提升的是发展效率。可见,需要商榷的不仅是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还有目标和着力点,还需重新精准化定位政策的作用群体。货币政策上,关键在于解决货币难以通过金融中介传递到实体经济中的矛盾,严防释放的货币再次流向房产投资领域,因而在货币流动监控和引导基础上,需提前采取针对性政策,防控信用膨胀造成通货膨胀。央行已经着手实施,如2018年6月对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等领域适当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的支持力度。同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考虑适当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信息开放的客观程度,提振投资者信心指数,预防投机。在财政政策上,税收政策调节是直接作用到生产环节的有力举措。经济转型离不开创新推动,一定程度的降税是必不可少的,降低企业税收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扩大生产,同时为企业创新提供积累资金,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有助于扩大消费。财政支出方面,减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加社会保障性公共财政支出,既能使人们敢消费,也有利于储蓄量的增加。

2. 稳步推进金融产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从VAR模型分析中得知,金融规模在長期内抑制实体经济的发展,基于此,一方面要合理控制信贷规模。信贷资源的配置应紧密依托实体经济,既要考虑主体风险,又应兼顾成长性和使用均衡性,并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合理控制金融发展规模,繁荣时期的信用扩张严格以经济承受边界为限,这是在马克思信用理论中被明确、反复强调的,而经济转型、“去杠杆”时期,经济要能承受增长放缓的压力和阵痛,谨防经济刺激下的信用扩张冲动。另一方面要规范、约束金融产品创新,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产品是高风险的直接源头。关于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的协调、统一发展,需探讨的是作为源头的价值问题,合理价值构成是抑制虚拟资本投机的基础。目前市场上虚拟资本的市场价值是与风险关联的,这与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是不相符的。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分析金融产品的价值,但其价值源于劳动的决定论是适用一切商品的。因此,关于虚拟资本的价值从其特性和交易过程看,可从创造性劳动投入、交易费用等方面进行评估。

3. 优化商业信用环境,缓解企业债务风险。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信用中包含着社会关系中潜存的社会资源。在互信互助互利基础上,商业往来“只需要一个信用交易来作为支付的中介”[12],资金紧张时,通过账面信用结清也是种途径。在美国企业的融资结构中,70%来自于商业信用,日本在其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商业信用是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我国企业融资绝大部分来自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占比较低,这与美国、日本形成鲜明对比。发展商业信用,首先要完善担保制度,加强规范的专业市场。增加信用评级机构担保机构数量、建立定期信用评级制度、失信黑名单企业的惩罚机制等。其次,高度重视风险管控,供应链金融作为商业信用的衍生品,近几年发展迅速,但这种模式极易助长投机,切不可急功近利,做到稳扎稳打。最后,建立社会统一、联动、共享的信用平台,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状况恶化,便于风险监管,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通效率。

参考文献:

[1]Simon Clarke. Marxs Theory of Crisis[M].London:Macmillan,199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390.

[3][6][7][8][10][11][15]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52,585,499,500,608,670,520.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38.

[5]马超.马克思信用理论再辨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8(7).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500.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09.

[1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1.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责任编辑:许永兵

Marx's Credit Theory and Contemporary Value Analysis

Huang Huiwei1,Shen Tao2

(1.Maxism School,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61,China;

2.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llege,Shijiazhua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School,Shijiazhuang 050028,China)

Abstract: Credit theoryis a powerful tool for Marx to analyze the capitalist economic crisis,together with currency,production surplus and value theory to build the critical theoretical system of credit and crisis.Credit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benign operation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Marx's credit theory still has important guiding value for preventing the hidden and potential economic risk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This paper combed the connection and mechanism between Marx's currency and credit and economic crisis in the process of total production of capitalism.Combined with VAR model to analyze the linkage effect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which is in favour of China's credit development.

Key words:credit,bank credit,commercial credit,virtual capital

猜你喜欢

商业信用信用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信用中国网
信用中国网
政府控制层级、商业信用与信贷资源配置
家电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信用消费有多爽?
电商背景下网络经济发展创新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商业信用对货币紧缩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