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下的研究生党建创新实践

2019-03-22顾姗姗

大学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创新实践人才培养

顾姗姗

[摘 要]研究生党建工作必须立足于培养高层次人才这一核心目标。针对其现状,高校应树立以“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的研究生党建工作理念,创新“多层面交叉式”学习模式、“多方共建项目式”组织生活形式、“党员导师责任制”党员培养制度、“党群X+Y”联系群众制度、“教考分离”复合型考评制度等党建工作。

[关键词]五位一体;人才培养;研究生党建;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3-0183-04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高等教育改革、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对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提出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要求。随着研究生规模扩大,研究生党建工作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研究生教育又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因此探讨研究生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党建工作模式与高校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的关联度缺乏,导致形式工作较多、内涵建设不足。面对这一困境,结合党建工作的新时期、新特点,立足于培养人的视角谈党建工作,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全面提升高校党组织组织力的有效路径。因此,研究生的党建工作必须解决如何培养高层次人才这一根本问题。

一、研究生党建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高校的研究生党建工作仍按照本科生党建工作模式统一开展,在组织设置、组织生活、学习模式、党员培养等方面不适合研究生特点,造成党建工作与培养工作相脱节。总体看来,研究生党建工作不利于新时代人才培养。

第一,由于研究生组成结构复杂、个体差异性大,基层党组织设置不够科学合理,政治思想学习不够全面。研究生构成中有应届、往届本科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还有工作单位的委培生等,组成较复杂。不同层次的研究生存在不同的理想信念与价值取向,对自身的政治思想学习要求亦不同,目前以年级为单位设置的党支部缺乏基于共同目标的组织凝聚力,不利于组织政治思想学习,一些浅显的学习导致效果并不理想。

第二,由于研究生学制年限短、专业学习压力大,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难度大,发展党员工作不够规范。研究生学制一般为2~3年,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再到确定为发展对象,至少需要1.5年的培养和考察时间,而毕业学期又不再发展党员,对于培养志愿入党的研究生,存在考察时间紧、任务重等问题。由于研究生培养更重视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多数研究生忙于学业,忽略了政治素养的提高;而目前党建工作、思政教育与专业科研学习的脱节,导致高校在研究生党员培养过程中也只重视科研成果、专业学习情况,忽视其思想道德水平,发展党员工作存在不足。

第三,由于研究生学习时间分散、学习生活独立性强,基层组织开展活动具有一定的困难,党建工作的管理不够顺畅。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主要分为课程学习、科研或实践学习、学位论文等三个阶段,只有课程学习阶段是集中课堂学习,其他阶段主要跟随校内外导师分散学习,多数研究生会在校外实践基地或国外交流学习。这种过于分散的学习模式总体上不利于开展基层党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等,不利于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对于党建工作专职人员来说,相比導师,其与研究生接触机会较少、沟通不畅,传统工作模式问题重重,不利于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日常管理。

第四,由于研究生专业能力强、自我评价高,传统基层组织活动形式与内容不能满足研究生党员需求,参与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目前基层组织生活形式主要有讲授辅导、交流讨论、现场观摩、志愿服务、树立典型、联谊活动等,存在内容枯燥、与专业学习联系不紧密、不能体现其专业水平等问题,对于这类高层次人才缺少吸引力,所以研究生党员参与率低,组织活动较难持续开展,导致基层组织活力不够,很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研究生党建工作理念的转变

前文分析,研究生及其培养的特性,决定了传统只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素养提升的党建工作在现实开展中困难重重,研究生党建的落脚点必须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而与科研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专业教育工作相结合的党建工作才是新的发展方向。因此,转变研究生党建的工作思路,以“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重新构建研究生党建工作体系尤为重要。

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包含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文化修养、民主法治意识、专业水平与研究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内容的培养[1],这五个方面称为“五位”,是统一的整体,需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基于“五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的研究生党建工作主要包含依托学科专业特点科学设置研究生党支部、力邀德高望重的党员导师大力参与党建工作、“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与发展党员工作相结合、围绕学术研究与实践能力系统开展各类党组织活动等。

三、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

根据“五位一体”人才培养的研究生党建工作理念,高校要以学科或专业为基础单位,设置纵向研究生党支部,着力建设以“五位”全面发展为共同目标的党支部。围绕党建工作与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全面融合,为增强理论学习系统化、激发支部建设活力性、加强党员培养科学性、提升党组织群众凝聚力、提高党建工作的成效性等,创新理论学习模式、组织生活形式、党员培养制度、联系群众制度、综合考评制度等党建工作。

(一)“多层面交叉式”理论学习模式创新

由各个研究生党支部制定分别在支部涵盖的全体研究生层面、志愿入党和党员层面、党支部层面的规范化学习制度,开展“多层面交叉式”系列学习活动。

1.全体研究生层面。每学期开设1~2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由思想道德素养高、政治理论知识强的专业教师负责课程设置与具体授课,将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知识传授的全过程,循序渐进,达到整体性人才培养。

2.志愿入党和党员层面。包括正式(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研究生。由党支部组织安排每学期两次的集中培训,每次培训集中2~3天,理论学习结合专业实践。由与支部对接的党员教师负责集中培训的课程安排和实践内容,再匹配合适的教师授课,由党员教师完成全过程的考核,考核通过者发结业证书。

3.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研究生和入党积极分子层面。由党支部组织安排每学期进行两次集中培训,每次培训集中2~3天,理论学习结合专业实践。由与支部对接的党员教师负责集中培训的课程安排和实践内容,再匹配合适的教师授课,由党员教师完成全过程的考核,考核通过者发结业证书。

4.党支部层面。在“三会一课”学习制度的基础上,更注重与专业学习的结合。从“五位一体”人才培养的角度探讨每位党员的先进性,使其互相监督,完成自我认识、不断进步的培养过程。

党员主体作用是党建创新的内在动力。作为核心力量,党员在多层面的交叉学习中,完成了自学与他学、理论与实践、助人与助己等相结合的系统化学习,成为“五位一体”高层次人才的典范。同时党支部通过组织集中培训、规范化学习等,大大增强了支部的活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支部和党员始终处于良性互动状态。

(二)“多方共建项目式”组织生活形式创新

要依据“协同育人”“三全育人”等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立足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街道、社区、镇村等多方协同育人的视角,以项目为载体,构建多方共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开展能充分发挥研究生专业实力的组织生活,使其在提升政治素养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科研实践能力。这不仅能吸引研究生党员的积极参与、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更能有效地达成“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与政府部门共建的项目有组建重大项目智囊团、基础项目科技服务队伍、重大或突发事件服务团、政策调研与咨询团等,党员导师带领研究生党员团队深入各级党政机关部门,开展各类阶段性与周期性共建项目。与企事业单位共建的项目有知识技术支持团、人力输出团、产学研联合人才培养等,以研究生党员团队为主体开展各类周期性共建项目。与街道、社区、镇村等共建的项目以发挥研究生党员专业特长的地域内社会服务项目为主,以研究生党员团队或个人为主体开展周期性共建项目。

充分整合区域内各类党建资源,与各方共建多种合作项目,为研究生党支部开展创新性组织生活搭建多种平台,与研究生专业知识学习、科研实践能力、就业等紧密结合的组织生活,是激发研究生党支部活力与进行“五位一体”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

(三)“党员导师责任制”党员培养制度创新

目前,一名普通研究生是否可以发展为中共党员,一般由负责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教育管理者根据其学业成绩结合日常表现来决定,这一判断方法有失偏颇,因为管理者并未能真正了解该研究生的综合素养。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担负着第一责任人的重任,更能全面了解研究生,而多数导师只注重对研究生科研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了思想道德的教育与引导,导致研究生党员总体道德素养并不高。

从“五位一体”人才培养的理念出发,将一名志愿入党的普通研究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应由思想品质优良、道德情操高尚和学识水平精湛的导师担任培养任务,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因此,推行“党员导师责任制”的党员培养制度是培养人才的关键[2]。

将一名申请入党的普通研究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可以在党支部教育培养的同时,配之以思想品质优良、道德情操高尚和学识水平精湛的导师共同担任培养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过程化、全员化,融党建于日常、融党建于教学、融党建于人才培养。

首先,要选拔并聘用优秀的党员导师。原则上应聘用具有党员身份的导师担负人才培养的重任,按照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每8~12位研究生配备一名党员导师,负责有入党志愿的研究生发展党员的培养工作。其次,要建立党员导师培养机制,明确其工作职责。党员导师应发挥四个重要作用——“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随时观察发现研究生在思想道德、政治素养中遇到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有效率的思政教育工作;结合专业学习,包括科研课题、专业实践、各类专业竞赛等开展融入思政教育的全面指导工作;综合客观考察所指导研究生的工作,提出党员发展的合适人选。最后,要加强导师党支部建设,实现与研究生党支部共建。导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学习,通过导师党支部建设,提高导师自身政治素养;同时,与研究生党支部共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四)“党群X+Y”联系群众制度创新

按照研究生党员的比例、党员导师的配备数量,确立X、Y值。例如,某高校某学科专业共有研究生54名,其中研究生党员18名,每9名研究生配备1名党员导师,则建立“党群3+6”联系群众制度,即每3名研究生党员带6名普通研究生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在党员导师指导下,“党群X+Y”小组采取团队合作模式实现“五位一体”人才培养,覆盖全体研究生[3]。在专业学习中,团队共同完成科研课题项目、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参加各类专业竞赛等;在思政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中,团队共同确定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党员带群众共同提升政治素养;在日常生活中,1名研究生党员带几名普通研究生进行各类帮扶工作,关心普通研究生的个人发展,定期与负责的研究生谈心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问题,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提高联系群众的实效性。

研究生“党群X+Y”联系群众制度充分发挥了研究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其深入群众切实做好服务工作,有效覆盖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每個角落,让每一位研究生都能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健康成长,有效巩固了研究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了高校校园和谐文明建设。

(五)“教考分离”复合型考评制度创新

围绕“五位一体”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建立研究生个体、“党群X+Y”小组、研究生党支部三层复合型考评机制,不同层面考核指标的设置和具体考核工作由学院组织第三方根据学科专业特点主持完成,培养的党员导师、任课教师与思政教育管理者等不参与考核,实现“教考分离”。

针对研究生个体,第三方应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围绕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文化修养、民主法治意识、专业水平与研究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科学合理地制定考核指标,细化考核因子,增强考核评价的实用性、可操作性。每学年的4月、10月分别组织考核一次,按照考核成绩,结合研究生入党意愿,确定发展党员人选。

针对“党群X+Y”小组,第三方评定应突出集体与个人相结合的方式方法。集体方面,围绕该小组(团队)参与思政教育学习情况、社会志愿服务情况、科研成果情况、竞赛获奖情况等方面制定考核指标和因子;个人方面,核定出小组内成员个人考核成绩的平均值即可。每学年10月份组织考核,按照考核结果,与学院各类评奖评优、党员发展、入党积极分子确定等的分配指标挂钩。

针对研究生党支部,第三方应着重围绕党支部的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等方面制定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考评。每学年考评一次。优秀党支部参与评定学校组织各类党建评奖活动,支部书记参与评定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作为示范型党支部及先进党员开展榜样效应、风采展示等系列活动。

四、总结

研究生党建推进上述创新性工作后,预期产生以下几方面的成效。

(一)推动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

以学科或专业为单位设置的党支部,由聘用的党员导师带领各年级同一学科或同一专业研究生的团队,在复合型考评制度的压力下,积极有序地开展系列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活动。团队努力完成科研课题项目,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实践,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获奖等,这些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的成绩成为学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二)利于培养造就高素质导师队伍

选拔聘用优秀的党员导师,在思想道德、政治素养、专业水平、科研实践能力等一体化教育过程中,自觉形成育人与教书相统一的培养模式,促进研究生导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促进导师在教育事业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三)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通过全覆盖、系统化的政治理论学习,紧密结合专业学习的组织生活,在德才兼备的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团队式”学习模式,并在客观公正的考核制度的激励下,切实提高研究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质量,一方面为我党培养合格的共产党员,另一方面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与社会多方力量进行党建共建的模式,不仅是培养高校人才、进行研究生党组织组织建设的有效路径,同时还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高层次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和知识技术支持,为区域社会发展提供各类专业性服务。

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国家建设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研究生党建工作应紧密围绕这一核心任务,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切实加强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的党的建设。

[ 参 考 文 献 ]

[1]李昕,陆居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的研究生党建创新[J] .思想教育研究,2013(1):50-53.

[2] 于瑶,田绿绿.研究生导师参与研究生党建工作研究[J] .高教研究与实践,2016(1):52-55.

[3] 武晓峰,于涵,钱婷.研究生党建途径探讨——清华大學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践[J] .思想教育研究,2010(4):88-90.

[4] 刘铁铮,刘峰.发挥党建工作对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71-72.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创新实践人才培养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