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娶亲
2019-03-22
中秋十五月轮高,
月下人圆乐更饶。
金茎玉露空中落,
桂子天香云外飘。
嫦娥应悔偷灵药,
弄玉低吹引凤箫。
怕只怕龙钟月老将人误,
两下里错系红丝是惹祸的根苗。
宝玉听说娶黛玉,
心中欢喜乐陶陶。
精神爽快身子儿健,
心气儿清明傻气儿消。
疯魔的病症好了一半,
终日里数着日子盼良宵。
想我这木石的姻缘今已定,
说什么金玉联姻再也提不着。
我看林妹妹分明不像是个凡间的女呀,
定是那月殿的嫦娥就降下了九霄。
看她那眉锁春山藏秀气,
正配我细染霜毫着意描。
看她那文成珠玉缤纷落,
正配我笔走龙蛇文气豪。
我为她似淡还浓不露意,
她为我欲言又止半含娇。
我为她心事儿全凭诗帕赠,
她为我泪珠常向枕边抛。
这如今天遂人愿佳期近,
往日的相思一旦抛。
这宝玉是少年公子的呆情性,
哪知道王熙凤定下了偷天换日的计策儿一条啊,
那狂风就卷起波涛。
转眼之间喜期到,
王熙凤千思万算费尽了辛劳。
叫林家的去把紫鹃借,
为的是瞒哄宝玉把疑虑消。
那林家的把雪雁带来见凤姐儿。
她把那潇湘馆的情景又重描。
说:“林姑娘,病体已到垂危后,
大奶奶说那里无人把夜熬。
紫鹃姐难以分身来到此,
只好叫雪雁前来替一遭。”
凤姐说:“到底不如紫鹃的好,
也罢了,今日权将她代庖。”
吩咐些个搀扶新人的话,
雪雁答应偷眼就把那洞房瞧。
只见那,珠络银灯光华灿,
香焚宝鼎篆烟飘。
五彩悬门多喜气,
红毡铺地一条条。
傧相插花披红锦,
乐工击鼓捧笙箫。
真果是富贵人家的新气象,
专等那织女天孙渡鹊桥。
雪雁她进房来留神看宝玉,
只见他无边的喜气上眉梢。
面庞儿红润精神儿爽,
笑语儿香甜意兴儿豪。
暗想道:他和我们姑娘何等的好,
却怎么得了新人就忘了旧交。
这真是痴心的女子负心的汉,
古语也不差那么半分毫。
不多一时花轿抬到,
鼓乐喧天人语声嘈。
早有侍女把轿帘掀起,
雪雁她搀扶着新人呐缓步毡条。
先拜天地后拜祖,
喜得个老太太乐陶陶。
公婆的跟前行了大禮了,
新人交拜琴瑟调。
这宝玉偷眼就把新人看,
偏碍着罩头盖住了美多娇。
见旁边搀扶的丫鬟是雪雁,
心内踌躇就犯了推敲。
为何不见紫鹃姐呀?
那是她心腹的人儿漆共胶。
平时不肯离寸步,
因何回避在今朝?
莫不是为她原是我家婢,
莫不是属相冲逢不许瞧。
行礼已毕把洞房入,
少不了坐帐交杯把俗套儿学。
宝玉说:“妹妹的身子可曾大愈,
只怕是今朝行礼又烦劳。
等我把盖头与你轻揭去,
也省得气闷热难熬。”
众人闻听吓了一跳,
凤姐说:“暂且消停莫心焦。”
宝玉性急哪里忍得住,
忙伸手掀去红罗闪目瞧。
呀!好奇怪,不是林家的妹妹同罗帐,
分明是薛家的姐姐在蓝桥。
宝玉他猛然一见吃惊不小,
“我的林妹妹呀,我怎么就会见不着!
你们变的这是哪一招?”
凤姐说:“老爷就在外边坐。
莫要胡说把气淘!”
这宝玉惊疑不定没了主意,
把袭人拉到里屋问根苗。
“床上坐的是谁?快告诉我。”
袭人笑说:“你太也唠叨!
你们耳鬓厮磨不是天天地见面嘛,
今日里你明知故问为哪条?
宝姑娘,二奶奶,都是她人一个,
如不信,你再去移灯仔细瞧。”
宝玉说:“原说娶的是林妹妹,
为什么凭空又调了包?”
袭人说:“老爷的主意谁敢违抗,
嫌林姑娘命短福又薄。
不如那宝姑娘的福分大,
你们是两姨兄妹作凤鸾交。”
宝玉听言惊破胆,
恰似那一声霹雳震云霄。
登时脸上变了颜色,
怒气冲天万丈高。
声声要到潇湘馆,
句句要把林妹妹瞧。
说:“我病为她,她病为我,
我二人性命相连在这一遭。
这事儿若是她知道,
气病交加怎能熬。
妹妹呀!想来全是我误了你了,
任凭责骂不敢逃!”
又说是:“我也悟彻人间梦啦,
一点真魂早已消。
倒不如把我也送到那边去,
到将来一双枯骨同葬荒郊。
这是我倾心吐胆的真情话,
你们要把我的遗言谨记牢。”
他这里洞房花烛生奇变,
不料那潇湘馆内魂魄飘。
这一回,宝玉娶亲鸾凤颠倒,
下一回哭黛玉,宝玉恸嚎啕,他那遗恨就永难消。
赏析:
举世闻名《红楼梦》,无人不知大观园。《红楼梦》是古典名著中的绝妙精华,宝黛情缘是全书的支柱,而“宝玉娶亲、黛玉归天”则是这段爱情故事的句号,也是全书的转折。封建家族的冷酷、黛玉的悲惨和宝玉的苦闷,使世人感慨叹息,因此这个故事也在舞榭歌台上久演不衰。
京韵大鼓《宝玉娶亲》便是选取了这个名篇,运用独特的曲艺语言,演绎故事、塑造人物、讲说事理、抒发感情,展示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里为大家推荐的京韵大鼓名段《宝玉娶亲》,是白派京韵大鼓名家、曲艺音乐家、曲艺教育家赵学义的演出本。该本根据传统曲目整理改写,唱词整理者是著名曲艺作家朱学颖先生,由赵学义女士、韩宝利先生谱曲制腔。
《宝玉娶亲》原有老版唱词,取材于清代韩小窗创作的子弟书《露泪缘》之第八回“婚诧”,并加入了第六回“误喜”的内容。
全篇由中秋佳节写起,“中秋十五月轮高, 月下人圆乐更饶。金茎玉露空中落, 桂子天香云外飘。嫦娥应悔偷灵药, 弄玉低吹引凤箫。”一派吉祥团圆的节日景象,又充满豪门娶亲的喜庆气氛。而“怕只怕龙钟月老将人误, 两下里错系红丝是惹祸的根苗。”则为即将开始的故事做了铺垫。
第二番“宝玉听说娶黛玉, 心中欢喜乐陶陶。”直到“这宝玉是少年公子的呆情性, 哪知道王熙凤定下了偷天换日计策儿一条啊,那狂风就卷起波涛。”取自《露泪缘》第六回,原文词句为“由求辙”,移植过来后改为统一的“遥条辙”。这一段文字是对贾宝玉的内心描写,尤其是“看她那、正配我”、“我为她、她为我”两组排比句,工整考究,洋溢着宝玉对黛玉的赞美爱慕和心愿得偿的兴奋喜悦,与即将到来的“潇湘馆内魂魄飘”形成强烈对比,熟知剧情的观众,听到此处便已经心生痛惜。
接下来“借雪雁、入洞房、生奇变、问袭人”等一系列情节,行云流水地铺陈开来,顺畅行进中充斥着神秘紧张的气氛。其间,通过小丫鬟雪雁的目光,描绘了金装银饰的洞房景象,有心人则能在其中体会到雍容富贵装点下的冷酷悲凉,可谓韵味无尽。
拜堂过程中,雪雁对喜气洋洋的宝玉之感叹,宝玉对陪侍新人雪雁之猜测,生动细致,巧妙地将故事逐渐推向高潮。接着,贾宝玉惊见林妹妹变成宝姐姐,这时候几个人物的塑造虽只寥寥几句,却精准生动,如在眼前:凤姐的劝诫严厉无情,袭人的回答欢喜轻快,而宝玉的呐喊虽然充满悲愤却显得万般无奈。他纵然“怒气冲天万丈高”,也不过空留“遗恨就永难消”。至此,演绎者歌罢离去,听曲者却千般慨叹、万端思绪,于深远的遐想中生出无限感悟。
白(云鹏)派京韵大鼓很多曲目取材于《红楼梦》,《宝玉娶亲》是赵学义老师荣获首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的著名作品。这个唱段一度久疏舞台,由赵学义重新挖掘上演,经过改编的文本情绪跌宕起伏,描写细致入微,赵学义老师在原曲基础上重新设计唱腔,使这段节目重获新生,成为现今舞台上白派京韵的代表性曲目。当今京津两地白派京韵青年演员都是遵循赵老师这个版本。
众所周知,鼓曲作品中,改编整理传统唱段是一个重要部分,改编整理唱词并不是简单地删减几句,而是要有完整细致的创作过程。篇幅需要压缩,所以就有一个选择取舍,既要忠实于原作的文学气质和语言风格,又要赋予作品时代感。在改编整理传统曲目上,朱学颖先生主张“整舊如旧”,就是保持原作的整体风貌和艺术精华,去粗存精,使之更精彩。他整理唱词并与赵学义、韩宝利二位先生合作的京韵大鼓名品《宝玉娶亲》《哭黛玉》《金定骂城》《绿衣女》等都具有这个特点。
精美深沉的文字,一唱三叹的韵调,让这段《宝玉娶亲》久演不衰,带给人们美妙的艺术享受。